2.18 章 太白金星、晨星、圣灵和印

《诗·小雅·大东》记载:“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
《还丹众仙论》曰:“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气。”
解读:
太白金星傍晚在西方天空出现时称为长庚星,黎明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称启明星,简称明星。太白金星即金灵,即先天一炁,即太上老君。金主白色,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故称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代表不生不灭的金刚法身佛,即圣灵,也称“金之精”,即精金。金灵法身佛藏于月中,为月之魄。金又藏于土灵中,故与土星之炁(土炁)相合。
白帝代表金灵,故称金星为白帝之子。白帝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兑金灵,太白金星只是白帝的化身之一而已。

《汉书·天文志》云:“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是为乱纪,人民流亡。昼见与日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
《荆州占》曰:“太白昼见于午,名曰经天,是谓乱纪;天下乱,改政易王,人民流亡,弃其子,去其乡里。”
解读:
太白金星主杀,在白天午时裸眼见到金星时称为“太白经天”

《以西结书》1:27我见从他腰以上有仿佛光耀的精金,周围都有火的形状,又见从他腰以下有仿佛火的形状,周围也有光辉。
解读:
上帝就是“精金”,即太白金星。

《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炁复之,故名”
《启示录》 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解读:
太白金星藏在艮土之灵里面变成白石,或称美玉,即六牙白象。赐给白石就等于赐给圣灵,圣灵就是土石中的金星,即混元祖之太极太上老君。常用白石或美玉或白象代表法身,代表圣灵,因为法身必定在艮石之灵里面,法身圣灵与艮石之灵是不能分开的。太白金星末世再来人间就是美玉下凡的贾宝玉。

《七曜攘灾决》(唐·金俱吒):“太白者西方白帝之子……形如天女手持印骑白鸡。当项带之。”
《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太白金星的形象是:一位身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
解读:
印就是上帝的玉玺和美玉,为富有先天一炁的土。鸡为酉,酉为阴金,阴金在土灵里面,即在印里面,持印骑白鸡的天女象征就是土中之金,即太白金星,后来将天女改用白须老者,以象征太初之白色金灵。
土为黄,黄色裙子代表艮土之灵,太白金星藏在艮土之灵里面,故在外显示为穿黄色裙子的女性神,因为兑卦为少女,故称女性神。艮土之灵即琵琶,在《封神演义》里面称艮灵为玉石琵琶精。

《拾遗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浩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著日傍。当其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白帝子答歌:“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
《风俗通》(东汉·应劭):“东方朔是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齐为鸱夷子。”
《帝王世纪》:“少昊帝名挚,字青阳(清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
《汉书 律历志 世经》:“少昊帝 《孝德》曰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
《山海经·西山经》:“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
《太平御览》:“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山海经·海外西经》:“ 白民之国 ,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淮南子·墬形训》:“白民”高诱注:“白民,白身民,被发,发亦白。”
解读:
在璇宫的皇娥就是在天璇星的巽灵,其后再来人间就是舜帝之妻娥皇,即巽木之灵,也称织女。白帝之子为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与皇娥生了少昊,少昊又是白帝。太白金星也曾下凡为东方塑,东方塑又是太上老君。可见白帝,太白金星,少昊是同一金神,就是头发和胡须皆白的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为金灵,乾为金,故称金天氏少昊,也称白民。黄帝为土,少昊为金,土生金,故白帝下凡作黄帝之子。从神性而言,白帝和黄帝其实是平等,并非父子关系。
黄帝次妃女节也称方雷氏,就是皇娥。雷为震木,天圆地方,地为阴,故称阴木为方雷氏。 女节梦中见从天而降的大星就是太白金星,在梦中太白金星与之女节交感而生下少昊白帝,其实就是太白金星下凡入孕而为少昊,少昊字为清,即太清之太上老君。皇娥与太白金星所为其实就是女节的梦中所为,女节就是皇娥。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一上:“夫巨夜长寝无人能觉。日光未出明星前现。憍陈如比丘。初得无生智。譬若明星在众明之始。一切人智明。无前陈如故名阿若。最先破闇莫过明星。”
解读:
早晨在太阳未出之前,先在东方天空出现太白金星,就是启明星,在佛教称之为明星。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于时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虚而来。从右胁入。影现于外如处琉璃。夫人体安快乐。如服甘露。顾见自身。如日月照。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成道部》第八:“如普曜经云。菩萨于树下坐。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年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下:“佛从四月八日生,四月八日舍家出,四月八日得佛道,四月八日般泥洹,皆以佛星出时,此时百草华英,树木繁盛。佛已般泥洹,天下光明灭。十方诸天神,莫不自归佛。”
《贤愚经》卷十二之波婆离缘品第五十七:时波婆梨,闻叹佛德,自思惟言:“必当有佛,我书所记佛星下现,天地大动,当生圣人,今悉有此,似当是也”。即敕弥勒等十六人,往见瞿昙。
《太子瑞应本起经》:“十五,佛星下现侍太子生”
解读:
在佛教也称明星为佛星,可见明星就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睹明星悟道,就是见到了法身佛,即得了代表无上智慧的法身佛而大觉大悟。

《大宝积经》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八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三:“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
《普曜经》降神处胎品第四:“菩萨便从兜术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 。口有六牙诸根寂定。颈首奋耀,光色魏魏,眼目晃昱,现从日光,降神于胎,趣于右胁。”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散天妙花。随从菩萨。满虚空中。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异部宗轮论》:“一切菩萨入母胎时,做白象形。”
解读:
如来佛为法身佛,为金刚身,即金灵,即太白金星,即明星。法身佛乘坐六牙白象下凡,即法身佛藏在艮土之灵里面。太白金星下凡时藏在艮灵里面一起降临,艮灵即六牙白象,故说菩萨“乘坐六牙白象”,或者说“威灵化作白象”

《以赛亚书》 14:12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
《以赛亚书》 14:15 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启示录》 2:28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启示录》 22:16 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启示录》 1:18 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解读:
明亮之星就是明星,也称早晨之子,也称晨星,即启明星,即早晨出现的太白金星。赐给晨星就是赐给圣灵,圣灵就是法身佛,即佛星。明星下到地狱为地狱主宰,就是北阴帝君的金刚法身,即地藏菩萨的金刚法身,也称大鬼神王金刚力士,即消魔大王金阙帝君。为圣,基督教称之为耶稣,为魔,基督教称之为撒旦路法西,实际上魔和圣都是太白金星,即太上老君,即金阙帝君紫微大帝。

《马太福音》 1:18 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马太福音》 2:2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解读:
传说耶稣出生于伯利恒,出生那天,有星照亮了伯利恒的早晨,后人称那星为伯利恒之星。从东方来的博士就是从中国来的博士,此星从东方中国转到了以色列,并且在早晨出现,可见伯利恒之星就是启明星,即早晨出现的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即圣灵,所以说耶稣是“从圣灵怀了孕”,即“佛星下降”入胎,跟释迦牟尼佛入胎时是一样的。
如今西方人过圣诞节时,把圣诞树顶端的那颗星星称为伯利恒之星。圣诞树上的星就是龙的真心,即龙丹,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扶桑树上的天鸡。

《民数记》 27:18 耶和华对摩西说:“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你将他领来,按手在他头上。
《哥林多后书》 1:22 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启示录》 2:28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约伯记》 38:7 那时,晨星一同歌唱, 神的众子也都欢呼。
《彼得后书》 1:19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
解读:
晨星为歌唱之灵,即土中兑灵,兑者口也,说也。“心中有圣灵”就是“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赐晨星就是赐圣灵。

《哥林多后书》 1:22 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约翰福音》 3:33 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 神是真的。
《以弗所书》 1:13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
《启示录》 7:4 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启示录》 7:2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 神的印。他就向那得着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
解读:
神的印就是最高等级的玉石之灵,即玉帝的玉玺,即“永生 神的印”。圣灵藏在玉石之灵里面,故永生者都要被印印上,被印印者就是得到八地菩萨及以上的法身圣灵。持印者就是圣父、圣子和圣灵,即太白金星,即三位一体的基督。

《约翰福音》 1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约翰福音》 16:13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注: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约翰福音》 1:33 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
《马太福音》 3:16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 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 ,落在他身上。
解读:
耶稣得道时有圣灵降下来,与释迦牟尼佛得道时见“佛星下现”是同一个道理,都是表示得法身佛了,即得道了,即明白一切真理了。人的圣灵在肾水中,人要变成水和圣灵才能证道,所以约翰象征性地用水给耶稣洗,然后耶稣才能得圣灵。
这里用鸽子比喻圣灵,鸽为“土口鸟”或“人一口鸟”,即白石,即美玉。耶稣本来就是圣灵入孕,为何还要得圣灵呢?因为耶稣出生后,他的圣灵出艮灵变成了魂,他的魂要与他的水中魄(圣灵)合一才能证道,即再得圣灵。其实圣灵并非真的从天上掉下来,圣灵是金星之精,但并非我们肉眼看见的物质性金星,只是用金星来比喻自己的金灵而已,金星代表金灵,或者说金星只是圣灵所居住地。

《以弗所书》 4:3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希伯来书》 2: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解读:
可见圣灵就是“一”,也称“一心”,即真心,即德。一切真正的圣人皆是“一”,即都是先天一炁聚集所成,都是总圣灵下的分圣灵。

《说卦传》:“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
《不退转法轮经》:“尔时世尊遍观四方面门出舌。普覆三千大千世界。从其舌根出大光明。遍照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授决品第五:“于是,世尊即出舌本,覆三千大千世界,从其舌本出无央数光明之耀,照于东方诸佛世界……诸佛告曰:‘有佛号名释迦文尼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出舌本光明之德,各照十方江河沙等诸佛国土,是其威曜’”
《使徒行传》 2:3-4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使徒行传》 19:6 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注:或作“又讲道”)。
解读:
舌为兑金,代表太白金星,代表圣灵。舌本即舌根,根为艮,舌从艮里面释放无量光明,也可以发出火焰来,得圣灵后明白一切语言,故能说各国方言。

小说中的运用: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红楼梦》第八回:今见王夫人所说,便知是这位表兄,一面陪笑道:“舅母所说,可是衔玉而生的?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
《红楼梦》第八回:“通灵宝玉正面图式:通灵宝玉。注云:“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反面图式注云: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解读:
贾宝玉称他的通灵宝玉为印,此印上写着“仙寿恒昌” 、“一除邪恶,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阴土之灵即南山,故主寿。此通灵宝玉“灿若明霞”,故为能发出光的土灵。又有“ 五色花纹缠护”,故有巽灵相伴。阴土主记忆,故说“莫失莫忘”。阴土主思维,故贾宝玉失去通灵宝玉后就变痴呆了。阴土意根为阿赖耶识的种子,故知祸福。被象征阳土灵的癞头和尚摸过发光后的通灵宝玉就是阴土和阳土合一后的土,就称为印了。麒麟为阴土和阳土合一的土,得麒麟者就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雷祖玉清王。

《红楼梦》第三回:
原文: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底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原文:
宝玉道:“你快去回太太说:不用张罗银子了,我把这玉还了他就是了。”袭人听说,即忙拉住宝玉,道:“这断使不得的!那玉就是你的命,若是他拿了去,你又要病着了。”宝玉道:“如今再不病的了。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
解读:
此前贾宝玉入了大山里,即入了灵山,即有真心,即有了先天一炁之法身,自然就不要那代表心的通灵宝玉了,通灵宝玉是个象征之物而已。

《红楼梦》中李纨判曲《晚韶华》:“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解读:
李纨的丈夫为早已去世的贾珠,珠即摩尼珠,也作牟尼珠,死贾珠谐音即释迦牟尼。李即木,李纨谐音为李王,即龙王,即代表释迦牟尼佛。李纨“光灿灿胸悬金印”即是佛胸前的发出无量光明的万字符“卍”,也就是六牙白象,即有离火的艮土之灵,此艮土为阴阳合一的土。

传说李太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李太白,所以李太白为太白金星的凡身,金庸用李太白写的《侠客行》来象征佛法。
在金庸末世预言小说《侠客行》中,石破天和石中玉在龙木岛的洞中研究李太白所写的诗《侠客行》,最后石破天破解了《侠客行》的文字秘密而获得无上神功,象征他得到了太白金星的所有智慧,即得了圣灵成就了法身佛。
在二十集电视剧《侠客行》中,最后石破天和石中玉合为一体,发出雷电击毙魔道教主贝海石。石破天就是破石而出的天魂,即美猴王,即阳金灵,而石中玉就是有魄的阳土或代表魄,魄即太白金星。圣人的魂魄合一就是雷祖。

2.19章 耶和华上帝的奥秘

“耶和华”此名词来源于希伯来语《旧约》,是古犹太人崇拜的独一真神,称为上帝。犹太人出于敬畏不敢直呼上帝之名,故在经卷中把它的名字写作“JHWH”。由于只记辅音,不记元音,无法拼读,读经或祈祷时,就用“adhonay”(阿特乃,意为“吾主”)来代替。后来基督教神学家把“adhonay”一词中的元音嵌入“JHWH”之中,拼写成Jehovah,读作“耶和华”,此后约定俗成,沿用至今。基督教称之为“主”,天主教《圣经》中意译作“上主”,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
《搜神记》:“经八亿八千八百八十亿劫,次结百千万道气化生混沌圣君,纪号至真大帝万变混沌玄元老君,一号神宝丈人。”
《佛说长阿含经》 第三分三明经第七:“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且足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自娱乐’”
在《古兰经》中每一段前面都有 “奉至仁、至慈、至清、至真的主之名” 这句,玉帝被称为“大慈仁者”和“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可见“耶和华”上帝就是代表道的“无名君”之太上老君,就是佛教的如来佛。

一、耶和华之名字奥秘
《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
解读:
耳为坎水。

圣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由“又土氵”组合而成,“圣”者水中双土也,水中玉也,就是玄都玉帝。从小篆看由“又土”或“耳口人土”组合而成,可见耳就是水。“口”为能生水的金, “口”就是孙悟空从大海中取出,又放在耳中的金箍棒,就是兑金灵法身佛。可见“圣”就是内含水金的土人,即玄都之玉帝元始天尊。玄为水,玉帝为土金。从隶书看由“耳口王”组合而成,“王”由“人土”转化而来,人为土,故王为土土,双土就是第一个小篆的“又土”

邦和邓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以上可见,“阝”就是“田”,也是“又又”和“邑”。“田”和“又”为土,故“阝”和“邑”皆是土。

石和土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石由“乙口”组合而成或由“土”字转化而来,石中藏“口”,口为兑金灵。

阝(阜)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可见,“阝”就是“石石石”,就是“土土土”或“土土”。

耶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耶由“耳阝”组合而成,“耳”为水,“阝”为土石之灵,可见“耶”就是内藏“口”的水土之灵。阝即邑,即圣城,即西方极乐世界,即永生的堂。

《大般涅槃经》:“和即如来”
解读:
耶和华之“和”字就代表坐莲台的如来佛。 “和”由“禾口”组合而成,“禾”就是木灵,为阴木之灵或太素木灵,就是莲花或荆棘或蒲草或巽灵风神。“口”为兑金灵,即先天一炁之圣灵。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李白):“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礼·檀弓》:“华而睆。疏:凡绘画,五色必有光华,故曰华画也。”
解读:
华者光也,为离火之灵。

从以上可知,上帝之名“耶和华”三字中具备先天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灵,代表“一”,即代表圣灵,也代表混元一炁之太极。

二、耶和华上帝就是一,就是先天一炁,就是金灵。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约翰福音》 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
《马太福音》 3:16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 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 ,落在他身上。
《马可福音》 1:10 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彷佛鸽子,降在他身上。
英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解读:
“道”是无极,“独一 神”是太初和太极,“道”化为“神”就是无极化为太初和太极,即“零”化为“一”,即无中生有。“一”就是“ 神的灵”,就是圣灵,就是土中金灵,就是全权代表道的神, 故说“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

《圣经》出埃及记 3:14“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解读:
“自有永有”就是非因缘所生、不生不灭而永恒常在的道,就是无极。无极生太初就是道生一,就是无极化为神,就是道自己变成了神,也是“自有”,道和太初之“一”永生不灭,就是“永有”

《诗篇》 93:1-4 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你从亘古就有。耶和华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波浪澎湃。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的大浪。
《申命记》 6:4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
《约翰福音》 5:44 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 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
《以赛亚书》 43:3 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是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我已经使埃及作你的赎价,使古实和西巴代替你。
解读:
耶和华就是道(无极)所化之独一 神,就是太初时无极之道所生的“一”,就是先天一炁(元炁),就是圣灵,就是盘古神,就是玉清之元始天尊。“圣者”耶和华就是“众圣之王”和“无能圣主”玉皇大帝。

在《约翰福音》中用“Word”这个词代表“道”, “Word”本义就是“话”,而“道”的本义为“说”,即土中兑金灵。

道字的金文如下:

解读:
道字由“行爪曰又”组合而成, “爪”和“又”都是山石或土灵,“曰”即说,即口,即兑金灵,在能行走的玉京山里面“曰”者就是代表道的“一”,即玉京山和灵山里面的至真之人。

《雅歌》 5:15 他的腿好像白玉石柱,安在精金座上。他的形状如黎巴嫩,且佳美如香柏树。
《以西结书》1:4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火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好像光耀的精金。
《以西结书》 1:27 我见从他腰以上有彷佛光耀的精金,周围都有火的形状;又见从他腰以下有彷佛火的形状,周围也有光辉。
解读:
圣灵就是玉石里面的精金,即金灵。

《使徒行传》 2:3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使徒行传》2:3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太平广记》引葛洪《神仙传》:“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
《易•说卦》:“兑为口舌”
解读:
能释放火的舌头就代表圣灵,即兑金灵,即先天一炁之太上老君。

三、上帝之土石灵
《申命记》 32:4 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 神,又公义,又正直。
《诗篇》89:26他(大卫)要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
《出埃及记》 33:21 耶和华说:“看哪!在我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
《出埃及记》 33:22 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摩西)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
《出埃及记》 33:23 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
解读:
可见“磐石”就是上帝用来“遮掩你”的手,上帝的手就是磐石,内有精金的磐石代表上帝,磐石即泰灵或艮石之灵。

《出埃及记》 24:10 他们看见以色列的 神,他脚下彷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
《启示录》 4:3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但以理书》 10:6 他身体如水苍玉,面貌如闪电,眼目如火把,手和脚如光明的铜,说话的声音如大众的声音。
解读:
也常称土石之灵为水苍玉或宝石,耶和华上帝即玉帝,即玉清元始天尊。

《以西结书》 10:1 我观看,见基路伯头上的穹苍之中显出蓝宝石的形状,彷佛宝座的形像。
《以西结书》 28:16 因你贸易很多,就被强暴的事充满,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亵渎圣地,就从 神的山驱逐你。遮掩约柜的基路伯啊,我已将你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
解读:
两个基路伯头上的穹苍之中有“彷佛宝座”的“蓝宝石”,这个蓝宝石上面坐的就是金灵上帝,象征金灵在宝石里面。

四、上帝之水灵和火灵
《士师记》 6:21 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申命记》 33:2 他说:“耶和华从西奈而来,从西珥向他们显现,从巴兰山发出光辉,从万万圣者中来临;从他右手为百姓传出烈火的律法。
《出埃及记》 17:6 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里站在你面前,你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这样行了。
《出埃及记》 31:18 耶和华在西奈山和摩西说完了话,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 神用指头写的石版。
《以西结书》:43:2以色列神的荣光从东而来。他的声音如同多水的声音。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
《启示录》 1:15 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
解读:
上帝的右手就是能发出火光的阴石之灵,即阴土之灵。而上帝的左手就是能出水的阳石之灵。

《撒迦利亚》 3:9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启示录》 5: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但以理书》 2:34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
《但以理书》 2:35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启示录》 5: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解读:
“石头”能化为“充满天下”的“大山”,可见此石头为艮山之灵,艮为石为山。艮的甲骨文中含“目”,故石头有“七眼”,代表神的磐石含有神的七灵,即北斗七星。羊为未为土石,故羔羊有七眼,羔羊即有七眼的“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即上帝“亲自雕刻这石头”,即上帝独子耶稣。

《士师记》 6:24 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Jehovahshalom注:犹太理解为“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史记·天官书》言:“轩辕黄龙体”
解读:
沙为土,土为黄,耶和华沙龙就是轩辕黄龙,耶和华就是乘坐黄龙上天的轩辕黄帝。“俄弗拉”谐音即“我佛啦”,轩辕黄帝就是如来佛的分身,就是玉帝的分身。

《出埃及记》 19:18 西奈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
《出埃及记》 3:1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 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诗篇》 87:1 耶和华所立的根基在圣山上。
解读:
艮石之灵就是艮山之灵,上帝既在阴山中,也在阳山中。上帝总是在有火发出的阴山(南山)中出现,即在火光中出现,因为无光则无所见,且只能见到上帝的光,而不能见到上帝。

《诗篇》 84:11 因为耶和华 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玛拉基书》 4:2 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注:原文作“翅膀”)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
《马太福音》 17:2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启示录》 1:16 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大宝积经》卷第十三:“于时,欲行天人、色行天人,见佛世尊从虚空来,犹如日光现于水中,如月盛满众星独明,犹若天帝诸天中尊”
解读:
耶和华上帝和三位一体的耶稣就是大日如来,也是末世再来拯救世人的基督。

《出埃及记》 19:16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出埃及记》 9:23 摩西向天伸杖,耶和华就打雷、下雹,有火闪到地上,耶和华下雹在埃及地上。
《诗篇》 29:3 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荣耀的 神打雷,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
《撒母耳记下》 22:14 耶和华从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三清上圣,所以雷霆之祖也”
解读:
打雷者为土石之灵,耶和华就是“雷霆之祖”的三清上帝。

五、上帝之巽木灵
《出埃及记》 3:4 耶和华 神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
《诗篇》 18:10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
《撒母耳记下》 22:11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在风的翅膀上显现。
解读:
风和荆棘都代表巽灵,即阴木或太素木,巽为风,故在“风的翅膀上显现”或“快飞”者就是耶和华上帝,就是手持扇子的太清太上老君,火烈山即象征火灵的阴山。

六、上帝造众生和万物
《创世记》 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世记》 1:27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解读:
这里用“我们”表示太极里的真阴和真阳,即圣父和圣母,即元始天尊和太元玉女,即斗父和斗姆,即玉皇大帝夫妇。
神的形像就是有先天五行之灵,所以人也有五行,即精(水)、神(火)、魂(木)、魄(金)、意(土),又有五脏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还有耳(水)、目(火)、眉须(木)、口(金)、鼻(土)和血汗津尿(水)、暖(火)、筋(木)、骨(金)、肉(土)与五行一一对应。

《诗篇》 33:6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炁)而成。
《创世记》 2:7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诗篇》104:29你掩面,它们便惊惶;你收回它们的气(炁),它们就死亡,归于尘土。
《诗篇》 51:11 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你的面;不要从我收回你的圣灵。
《约伯记》 33:4 神的灵(圣灵)造我,全能者的气(炁)使我得生。
《约伯记》 32:8 但在人里面有灵;全能者的气(炁)使人有聪明。
《出埃及记》 28:3 又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灵所充满的,给亚伦做衣服,使他分别为圣,可以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申命记》 34:9 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约翰福音》 20:22 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炁)说:“你们受圣灵”。
《关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万物”
解读:
神的“口中气”和“一口气”就是“口”之兑灵,即一气,即先天一炁,即生气,即生命之气。“全能者的气”就是神之“智慧的灵”,即圣灵。神通过炁(气)造诸天、人和其它万象。“万象”即是万法,包括天地万物和一切众生等。如果上帝把气(炁)收回,一切众生都会失去精气魄而死亡。 先天一炁在土中,故先以土造人,然后再将先天一炁吹入土人中。

道字和人字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道字金文里面的“爪曰又”变成了道字甲骨文里面的“人”,可见上帝就是“行者”,上帝 “爪又曰”造“人”,就是用土灵造人,并用“曰”(兑金灵)赋予生命。有“生气”的“人”就是有“曰”的人,就是能开口说话的人,就是有圣灵的人,即有兑金灵的人。

《诗篇》 104:24 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
《耶利米书》 10:12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
《箴言》3:19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诗篇》 104:30 你发出你的灵,它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
《约翰一书》 5:7 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
《约翰福音》 16:13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解读:
耶和华神用其智慧造天地万物的,神的智慧即真理,即圣灵,即生气,可见神用圣灵造天地万物和众生。

《以赛亚书》 42:5 创造诸天,铺张穹苍,将地和地所出的一并铺开,赐气息给地上的众人,又赐灵性给行在其上之人的 神耶和华,他如此说:
《以赛亚书》 44:24 “从你出胎,造就你的救赎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耶和华是创造万物的,是独自铺张诸天、铺开大地的。谁与我同在呢?
《约翰福音》 3: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马太福音》 8:11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马太福音》 17:3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列王记下》 2:11 他们正走着说话,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
《创世记》 5:24 以诺与 神同行, 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解读:
耶和华独自创造“诸天”,可见有很多层天,但是圣经中没有明确说有几层天。耶和华上帝信仰者以为只有一个天。死后上天不等于就进入永生的天国,也可以是进入欲界天和无色界天。自古没有犹太人或他们所熟知的凡人祖先升过天,而在《圣经》旧约中升天的者都是圣子下凡,如以诺、亚伯拉罕、摩西、雅格、大卫、所罗门、以利亚等。

《以西结书》37:9主对我说,人子阿,你要发预言,向风发预言,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气息阿,要从四方(原文作风)而来,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使他们活了。
《以西结书》37:14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你们就要活了。我将你们安置在本地,你们就知道我耶和华如此说,也如此成就了。这是耶和华说的。
解读:
气息乘风而来,就是生命之气乘风而来,即先天一气乘风而来,即圣灵乘风而来,就是上帝乘风而来。得圣灵者就是得还魂丹,就能复活。

《约翰一书》 3:24 遵守 神命令的,就住在 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 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约翰一书》 4:13  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
《约翰一书》 3:9 凡从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注: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 神生的。
解读:
赐给人圣灵,神就会在人里面,就是道在人里面。可见,神上帝就是圣灵,圣灵就是 神, 就是道。有圣灵者就是与 神同在,就是与道同在。

《创世记》 2:1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创世记》 1:16 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诗篇》 86:9 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他们也要荣耀你的名。
《诗篇》 146:6 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他守诚实,直到永远。
《诗篇》 33:15 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留意他们一切作为的。
《约伯记》 40:15 你且观看河马。我造你也造它,它吃草与牛一样。
《诗篇》 86:9 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他们也要荣耀你的名。
解读:
天地、日月星辰、众生和万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并非上帝只是造了亚当和夏娃,众生的真心就是圣灵,故众人的心也是上帝所造的。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约翰福音》 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启示录》 15:2 我看见彷佛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搀杂。又看见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并它名字数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着 神的琴,
解读:
人最后要变成水中的圣灵才能还本返源而获得永生。由“水和圣灵”组成的人就是生活在天堂的真人,就是真阴和真阳,就是神的儿子,即小太极。如果不能变成“水和圣灵”那就是有生死轮回的凡人。
“ 神的琴”就是艮山之灵,拿着“ 神的琴”就是藏在艮山之灵里面,即化作了圣灵。“站在玻璃海上”就是藏在艮灵里面的水中,玻璃就是琉璃,即艮山之灵,因为玻璃就是石英砂做成的。“有火搀杂”表示圣灵还释放了火,即水火既济变成小太极。

《马太福音》 1:20 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约翰福音》 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约翰福音》 1:4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约翰福音》 1: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约翰福音》 1:10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启示录》 19:12 他的眼睛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
解读:
耶稣就是造万物的圣灵,圣灵释放出真光造万物,所以万物同样可以转化为光。人没有了真光,就没有了圣灵,就没有生命。

《圣经》以赛亚书43:11 “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
《申命记》 32:39 “你们如今要知道:我,惟有我是 神,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损伤,我也医治,并无人能从我手中救出来。
《彼得后书》 2:20 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解读:
唯一神代表太初之圣灵,即一。圣父是唯一救主,圣子也是唯一救主,圣父耶和华和圣子耶稣都是圣灵,故圣灵就是唯一救主,即唯一神。

七、独一神和诸神
很多基督教徒以为基督教只有独一的神,而佛教和道教有很多菩萨,是多神教,故认定佛教和道教为魔教,其实他们没有理解《圣经》。
《申命记》 10:17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 神,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 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
《申命记》 33:2 他说:“耶和华从西奈而来,从西珥向他们显现,从巴兰山发出光辉,从万万圣者中来临;从他右手为百姓传出烈火的律法。
《约翰福音》 10:33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 神。”
《约翰福音》 10:34 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
《约翰福音》 10:35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 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约翰福音》 10:36 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 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诗篇》 138:1 我要一心称谢你,在诸神面前歌颂你!
《诗篇》 82:1 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
解读:
可见,《圣经》中也说有很多神,只要承受了 神的道就能成为神,只是主宰神(救主)只有一个而已,其他的一切神都是主宰神所分别出来的,即分身出来的,如圣父分别(分身)出圣子,圣子再分身出万神,“万万圣者”就是万神,故上帝为“众圣之主”的玉帝。
基督教称其他的神为天使,佛教称菩萨,道教称神仙。对于主宰神,道教称三清,有三个不同的名,其中灵宝天尊即圣灵,而太清太上老君在北极化身为元始天尊之二长子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而基督教称圣父、圣子(长子)和圣灵,也是三个不同的名。

《诗篇》 82:1 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
《诗篇》 82:6 我曾说:‘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
《诗篇》 82:7 然而你们要死,与世人一样;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
解读:
除上帝以外的其他神都是神的儿子,也就是神的独子分身出来的神。

2.20章 天皇伏羲、圣母女娲和亚当、夏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皇的传说,但是对于三皇为哪三个人就很有争议,本人认为应该以晋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和《三字经》为标准。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史记·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纪》:“天皇、地皇、人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太平御览》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
解读:
三皇之说最早出自约三千年前周朝的《周礼》中,泰皇就是人皇。

《三五历纪》:“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高皇歌》(畲族):“盘古置立三皇帝,造天造地造世界”
解读:
盘古神(元始天尊)置立三皇,故三皇为盘古之化身。

《枕中书》(东晋 •葛洪):“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
解读:
可见,天皇就是被称为“元阳父”的东王公,即青帝。天皇与天皇大帝有所不同,当然天皇大帝可以转化为勾陈天皇大帝。

《河图括地象图》(汉代)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北)极同道,身佩九翼,以水德王,无所施为,自然而化。”。
解读:
天皇并非天皇大帝,而是北极紫微大帝,即有九炁的北帝,故说“身佩九翼,以水德王”,实际上体现为水木二德。

《拾遗记》(晋王嘉撰)卷九云:“(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
《太上洞神三皇仪》云:“天皇主炁, 地皇主神,人皇主生”
《太上洞神三皇仪》云:“天皇上帝主生命,地皇上帝拔死籍,人皇上帝除罪厄”
解读:
大枫树代表木灵,大石室代表土灵,两者合一代表盘古神,盘古生三皇。 天皇有十三头,地皇有十一头,人皇有九头,三皇都有龙身,即都有木灵。
天皇大帝为金阙帝君之紫微大帝,故主先天一炁,即东华帝君的“青虚一炁”,也是东岳大帝的“太一混元之炁”,即生命之炁,故主生命。地皇管地和地上众生及阴司,众生若要成为神,皆有地皇推荐。地皇主地狱审判,负责保送人上天成神仙。故地皇主神,且能拔死籍。人皇主生育,能除罪厄。

《盘古王表》记载:地皇:姓岳名铿,字子元,以火德王。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
解读:
地皇为火德,有十一个兄弟,即有十一个头。

《盘古王表》记载:人皇:又称泰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以土德王天下。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解读:
人皇即泰皇,故为泰皇氏,有九兄弟,即有九头。

《三字经》(宋朝)云:“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帝王世纪》云:“伏羲、神农、黄帝。”
解读:
伏羲肉体死后升天,化身紫微大帝,管理天庭,故被称为天皇。神农炎帝死后下阴间为北阴大帝,且管理五岳山川大地,故称地皇。黄帝制定了很多重要法律、礼仪等制度,被称为人文初祖,且上帝以黄土造人,黄帝肉身飞升,上天为被称为“群生父”的雷祖,故皇帝被称为人皇。

《盘古王表》记载:天皇,姓望,名获,字子润,号曰天灵,以木德王,兄弟一十三人,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高皇歌》(畲族):“盘古坐天万万年,天皇皇帝先坐天;造出天干十个字,十二地支年年行。”
《路史》记载:“伏羲命潜龙氏筮之,乃迎日推策、相刚,建造甲子,以命岁时,配天为干,配地为枝。”
解读:
天皇造天干和地支,而天干和地支是由伏羲传给人类的,故伏羲就是天皇。

《吕氏春秋·孟春纪》曰:“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
《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其帝大皥,其神句芒。”郑玄注:“大皥,宓戏氏。”陆德明释文:“皥,亦作昊。”
《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枕中记》亦云:“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泰山)”
《汉书》云:“太昊帝宓羲氏,宓者伏”
解读:
句芒为木神,木也是凤凰,故为“鸟身人面”。其形象为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所乘“两龙”即阴阳木。
太皞即太昊,伏羲为木帝,即东方青帝,故以木德王,即东王公,在五岳为东岳大帝,为九炁(木炁)紫微大帝之主要化身,所以伏羲入北极就是紫微大帝,就是以“木德王”的天皇,即主管诸天的皇帝。

《山海经·海内经》云:“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
解读:
“其叶如芒”的“九枸”就是枸芒,也称即“建木”,为木神,后下凡人间为少皞的后代,取名“句芒”。 九枸即树之盘曲九根,九枸代表九炁,即木,即紫炁,故有“青叶紫茎”。大皞(即太皞)伏羲凭借建木(龙)登上了天,黄帝骑建木(龙)上天。伏羲即太乙天尊,句芒就是太乙天尊所骑的九头狮子,即九灵元圣。

《淮南子•时则训》云:“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昊),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
《西游记》(末世预言小说)第三十五回:“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夬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解读:
住在“东方之极”的伏羲就是“东极青宫长乐世界青玄上帝太乙元皇救苦天尊”,即青帝太乙救苦天尊。伏羲既住在东岳泰山,也住在东极青宫。解化女娲(夏娃)的伏羲(亚当)就是解化出女娲的太上老君,故伏羲就是太上老君下凡,而女娲是太上老君的阴炁分身。

《启示录》 4:3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精编廿六史·五帝》云:“其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华胥即今陕西西安府蓝田县是也。一日嬉游入山中,见一巨人足迹,羲母以脚步履之,自觉意有所动,忽然红光罩身,遂因而有娠,怀十六个月,生帝于成纪。”
《拾遗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竹书纪年前编》曰:“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
《神异经》称:“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易·大过卦》:“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淮南子·地形训》:“(扶桑木)末有十日”
解读:
虹就是太素木,即没有分阴阳的木,下凡入孕的青虹即青木,即青帝。因为东岳大帝有“太一混元炁”,即有金炁,故也称金虹氏。
华者花也,胥者全部也,华胥即花神,即斗姆,即元始天尊上帝之妻太元圣母。木藏火,火从阴土十中出,故说东方之扶桑木藏有十个太阳,也说弥轮仙女吞日生东华帝君和东岳大帝。
“巨人迹”即昊天上帝之足迹,即三清上帝之足迹,即斗父玉皇大帝之足迹,华胥氏履巨人迹象征所生伏羲为巨人之子,即上帝之子。

《山海经•海内东经》郭璞注:“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
《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
《列子》记载:“庖牺氏、女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有大圣之德。”
《文选 王延寿》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解读:
“大人迹”就是巨人迹,即盘古上帝的脚印。
“雷泽”:即指兑震之灵,即东王公。
“巨人迹出于雷泽”:即象征上帝要化身为东王公。
“风姓”:伏羲随母姓,华胥氏就是巽灵风神。
“蛇身人首”:即有木灵,即龙身,有手的蛇就是龙。
“牛首虎鼻”:代表伏羲和女娲有离火之灵和木灵。伏羲为丙火太阳神,女娲为丁火月神。并非伏羲和女娲真有蛇身牛首,而是代表其有木火之灵。
“继天而王”:即代表继承天帝而掌管诸天,即天皇。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
解读:
雷泽中的雷神就是盘古上帝,就是说话如打雷的耶和华上帝。

《楚辞·大招》:“伏羲氏作瑟,造‘驾辨’之曲。”
《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
《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解读:
伏羲有阴土,女娲有阳土,土主音乐,故两人为音乐之神。伏羲还造先天八卦,把天地、五行和神的秘密隐藏其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说卦传》云:“乾为首,坤为腹。
解读:
女娲为四帝之神女后土,即地母。女娲之腹就是坤地之灵,坤化生艮土,艮土再分阴阳,其中阴土就是十,故称“有神十人”,此十神就是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西游记》称,为昆仑山的一缕仙藤所结,即阴木所结,即女娲所有,但是给伏羲了。

《说文解字》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洞渊集》云:“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路史》引《二十四治图》張陵云:“伏羲造天地,五龍布山岳也”。
解读:
“伏羲造天地”:可见伏羲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神,即开天辟地的太上老君,化为人叫伏羲。天玄地黄,黄土之灵为女娲之纯阴坤炁,也可以是坤得乾之上爻而成之艮土灵,故女娲用黄土造人,女娲为太上老君的阴炁分身,故女娲造人就是太上老君造人,即上帝用尘土造人。上帝生了伏羲(亚当)和女娲(夏娃)后,就把造人的权利给了女娲娘娘,女娲就是送子观音。

《淮南子·览冥篇》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解读:
不周山即灵山,灵山如金字塔,不同功德的灵住在灵山不同的高度,都是按照上帝律法所决定的因果报应而定。推翻灵山就是推翻上帝的律法或否定上帝的存在或否定上帝的主宰权力,这样世界就乱了。女娲炼石补天就是炼心补天,把众生的心都炼好了,变成能发光的石头,就是变成神仙升天,天下就太平了。另外天塌了也象征玉帝下凡了,女娲为佛母生了下凡的玉帝,玉帝证道后升坐帝位,三界皈依,即平定天下,以善法教导人民,使人民成为有道德的圣人。五色石就是玉帝,就是佛,就是金轮王,末世的五色石就是贾宝玉。

伏由“人犬”组合而成,犬为土,“人犬”即艮土变成的人,艮土人即雷祖天皇大帝。羲由“羊禾戈丂”组合而成,“羊”和“丂”皆为土之灵,伏羲本为阴阳土合一之太极雷祖,就是上帝独子羔羊。“禾”为阴木或太素木,故伏羲也是九炁紫微大帝,也是青帝。“戈”为金,在土里面的“戈”为先天一炁金刚法身佛,故伏羲也是金阙帝君,即太上老君。可见伏羲就是有龙身的天皇。伏羲谐音为“父兮”,就是被称为“群生父”的雷祖和被称为“东王父”的东王公。

“亚”就是第二的意思。“当”即是“丹”,即金灵。亚当就是第二丹,即圣子太极,即圣灵聚集而成的第二个神,即上帝独子,第一个丹就是元始天尊上帝。
亚当的英文为“Adam”,即“阿丹”之意,即先天一炁之“丹”,亚当就是太初之先天一炁,就是摩尼珠王,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同时也是太极丹。在《古兰经》中称把亚丹翻译成“阿丹”

《创世记》 3:20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英语:And Adam called his wife’s name Eve; because she was the mother of all living.)
解读:
夏娃的英语名为“Eve”,其发音就是“女娲”。“all living ”就是指一切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夏娃是“众生之母”,可见夏娃就是西王母,就是女娲娘娘。既然夏娃是“众生之母”,那么亚当自然就是“群生父”之雷祖和“众生父”之东岳大帝了。

骨的文字演化如下:

呙的文字演化如下:

《箴言》 8:30 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解读:
可见,“呙”就是内有“口”的“骨”, “娲”就是骨头做的女人,所以女娲就是伏羲的骨头所做的女人。“内口”就是“阴口”,即阴兑灵,即法身佛。在甲骨文中“骨”下面无“月”,但在后来的楚国金文“骨”字中,下面有个“月”,可见伏羲之骨做的女娲就是月神,神的骨头在月中。
骨的甲骨文由三个“工”组成,工就是圣灵,故称圣灵为上帝的“工师”,圣灵就是先天一炁,故佛教和道教常用骨头比作先天一炁。

《创世记》 2:7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创世纪》1:21-22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
《创世记》 2:23 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 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说文》:“丂,气欲舒出”
《题登真洞》诗一首(张果):“修成金骨炼归真”
《路加福音》 23: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解读:
犬为尘土,尘土化为人,就是“伏”。尘土为“羊”,“鼻”为艮土,为“丂”,“生气”为“戈”,“吹”为风,风为“禾”,正好是一个“羲”字。可见上帝造的亚当就是伏羲,就是天皇紫微大帝,伏羲分解出夏娃后就变成甲木之东王公和甲木之东岳大帝,而用亚当的骨头所造的夏娃就是女娲,就是东岳泰山的碧霞元君,就是西王母,即金母,金为骨。 夏娃就是电视剧《花千骨》中被称为骨头的上古花神。

《哥林多前书》 15: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哥林多前书》 15: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注:“灵”或作“血气”)”;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罗马书》 8:11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解读:
末世,再来人间的亚当能使死人复活,而只有圣灵能使人复活,故亚当就是圣灵,即“叫人活的灵”,即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即天皇伏羲。

《创世记》 3:6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创世记》 3:7 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
《创世记》 3:23 耶和华 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
《创世记》 5:5 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
解读:
亚当吃了善恶果,即生了分别心,即有了意识,所以他的魂就不能回到艮土之灵里面去了,就不能变成圣灵了,所以被赶出伊甸园。伊甸园即“一点园”,即先天一炁之园,即圣灵之园,即永生之地。这里说亚当死了,只是示现而已,即演戏给后人看而已,以警示修道的人们不要有善恶之心,即不要有分别之心,有分别心则必死无疑。

《伏羲宝诰》
“志心皈命礼,昊天洞位,太古王夫。圆融道果,造化玄枢。成伦执礼,击易为巫。法继千秋清净色,新传万世润沾雏。五行四象两仪证,八卦九宫太极图。阴阳凶吉,日月星惧。毋人毋炁,必地必吾。开山启教,立圣宣儒。消苦海殃灾劫数,运凡尘锡福祥术。博达神通明惠泽,为今众庶布霞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开天至圣,太古皇帝,无量圣王,伏羲帝君,圆羲治世天尊”
解读:
伏羲住在“昊天洞位”,可见伏羲就是昊天上帝在人间的化身,“开天至圣”的伏羲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神。

《娲皇宝诰》:
“至心皈命礼,万灵主教,方方阐化。骊山洞玄奣(weng),成仙秘笈之道。口传法罡普照,媘(jie)梯妙灵。道高仙籍尔深,是为上八洞古仙之一。口口适议开窍,上皇阴符经。玉阙大开方便门,哲解太上三清六籍,先天罡诀。九鼎丹书玄奥,口口相传。哲议九仙,修真玄道。七十二化,妙灵法身。辅佐天径,驱邪缚魅。拯救苍生,护朝卫国。安邦乐业享太平,上徳普照。归命万灵主教,浩德恩师。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灵宝天师,金光烁处。大施法旨,日月光辉。”
解读:
女娲也称骊山老母,为“万灵主教”,即一切灵的教主,即称为“神仙之主也,天地之师”的素女。而雷祖轩辕黄帝为“群生父,万灵师”,可见女娲为雷祖之妻。轩辕黄帝的《黄帝九鼎神丹经》乃是女娲所流传下来的“九鼎丹书”。

《女娲经•巫蛊篇》经文之《女娲娘娘宝诰》:“大溟空赤洞,寂寥文渊;无极之极,虚杳元真。幽玄始易,呼演先天五太;鸿蒙开辟,造化大千群品。根本世界,炼石普救阎浮。超无法界,玄之又玄;万教宗元,众妙之门;道称虚皇神母,佛号威明妙帝!”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云:“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
解读:
女娲为佛,为无极神的化身,故也称无极老母,其佛号为“威明妙帝”。女娲就是早已成佛的观世音菩萨。虚皇就是元始天尊,女娲为虚皇神母,就是元始天尊之妻太元玉女。可见女娲娘娘就是太元圣母,而伏羲本质上就是元始天尊。

《地皇女娲宝诰》:
志心皈命礼,抟土造人,化生万物; 制礼嫁娶 ,繁衍人类; 创造笙簧,娱乐众生。 炼五色石以无上道法补天,折神鳖之足撑立四极,平洪水杀猛兽,广施恩泽惠苍生。大圣大慈,大悲大愿,人祖根源,托天老母,娲皇娘娘圣天尊。
解读:
这里的“地皇”就是指坤地,也称后土娘娘。托天老母就是以艮山之灵托天的女娲,艮土也称撑天柱。女娲炼石补天也是指以其艮灵把天托住。

末世预言小说中的运用:
《封神演义》第一回:“且言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下得青鸾,坐于宝殿。”
解读:
云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三圣都住在火云宫,可见三人都有同一法身和同一火灵(雷祖为霹雳火神),三圣皆是即盘古神的化身,即骑青牛的太上老君之化身。

《封神演义》第五十八回:“火云福地真仙境,金阙仁慈治世公。童儿曰:‘你可知道三圣人是谁?如何以老爷相称?’杨戬欠身曰:‘弟子不知。’童子曰:‘你不知,不怪你。此三圣乃天、地、人三皇帝主。’杨戬曰:‘多感师兄指教,其实弟子不知。’童儿进洞府,少时出来,曰:‘三位皇爷命你见。’杨戬进洞府,见三位圣人:当中一位,顶生二角;左边一位,披叶盖肩,腰围虎豹之皮;右边一位,身穿帝服……杨戬诉罢。当中一位圣人乃伏羲皇帝,谓左边神农曰:‘想吾辈为君,和八卦,定礼乐,并无祸乱。方今商运当衰,干戈四起,想武王德业日盛,纣恶贯盈,以周伐纣,此是天数。但申公豹扭转天心,助恶为虐,邀请左道,大是可恨。御弟不可辞劳,转济周功,不负有德之业。’神农答曰:‘皇兄此言有理。’”
《西游记》第十二回:“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解读:
“火云福地真仙境,金阙仁慈治世公”: “金阙帝君”就是在紫微宫时的太上老君,可见火云洞的三圣都是太上老君的分身。天、地、人三皇帝主分别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中间“顶生二角”即指羔羊伏羲,即天皇,,羲字的小篆中有哥“羊”字,此“羊”字有两个“羊角”。
左边“披叶盖肩”者即药神神农炎帝,即在地上种药草的地皇,即田祖。右边“身穿帝服”者即在人间当全球之王的人皇轩辕黄帝。
神农炎帝被伏羲称为“御弟”,神农炎帝末世下凡到人间就是被称为“御弟圣僧”的唐僧。御弟谐音为玉帝,唐僧上灵山就变成佛,佛就是玉帝。

《西游记》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原文:“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雷霆众将护灵霄,飞身打上通明殿。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仙卿俱搅乱。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金阙天皇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
解读:
金阙天皇就是玉皇大帝,也是天皇,即紫微星伏羲,可见,圣父玉皇大帝和圣子天皇紫微星是同一神。

《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
杨戬至蒲团前,倒身下拜:“弟子杨戬愿老爷圣寿无疆!”拜罢,将书呈上。伏羲展玩,书曰:“弟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薰沐顿首,谨书上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宝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习灵文,自宜默守蒲团,岂敢冒言渎奏。
解读
伏羲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神,就是元始天尊,就是昊天上帝,故这里称为“昊皇上帝”

2.21章 少典的三个儿子和塞特的三个儿子

根据中国的历史记载,可以判定少典为轩辕黄帝、神农炎帝和蚩尤的父亲,这个少典就是《圣经•创世纪》中犹太人的祖先塞特,其实塞特并非亚当的儿子,而是亚当的儿子该隐的后代,名为拉麦。
中国祖先少典的三个儿子其实就是犹太经典中拉麦的三个儿子,即塞特的三个儿子,只是犹太人为了隐瞒他们是该隐的后代而把拉麦改名为塞特,然后把塞特直接向前超越几千年嫁接为亚当的儿子,同时又隐瞒了塞特还有另外两个儿子。

一、少典就是塞特
《创世纪》4:19拉麦娶了两个妻,一个名叫亚大,一个名叫洗拉。
《创世纪》4:20亚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
《创世纪》4:21雅八的兄弟名叫犹八。他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
《创世纪》4:22洗拉又生了土八该隐。他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或作是铜匠铁匠的祖师)。土八该隐的妹子是拿玛。
解读:
拉麦有两个妻子,一个是亚大,一个是洗拉。亚大生雅八,洗拉生犹八,然后洗拉“又生”了一个土八该隐,所以犹八和土八该隐是同父同母,两人与雅八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从这里无法确定雅八和犹八谁是长子,但可以肯定,土八该隐是犹八的弟弟。

《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少典娶于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分别生黄帝、炎帝(神农氏)。
《国语•晋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竹书纪年》卷上:“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
《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解读:
少典也有两个妻子,都是有蟜氏的女儿,为两姐妹,一个名为附宝,另外一个名为女登。附宝生下黄帝,女登生下了神农炎帝和蚩尤。神农炎帝和蚩尤随母亲生活在姜水,故两人都姓姜,帝位由蚩尤的哥哥神农继承,称神农炎帝,而蚩尤是神农的弟弟。黄帝随其母亲生活在姬水,故姓姬。
从以上初步可见,少典就是拉麦,附宝就是亚大,女登就是洗拉。黄帝就是雅八,神农炎帝就是犹八,蚩尤就是土八该隐。

《创世记》 4:25 亚当又与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说: 神另给我立了一个儿子代替亚伯,因为该隐杀了他。
《创世记》 4:26 塞特也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时候,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
《高皇歌》(畲族):“乃因岩中捉羊崽,龙麒斗死在岩前。龙麒身死在岩前,寻了三日都唔见;身死挂在树桠上,老鸦来叫正寻见”
解读:
蚩尤就是土八该隐,作为塞特的儿子时,取名为“以挪士”,谐音就是“一落死”。根据瑶族人和畲族人的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龙麒)是触羊角落下悬崖而死的,故在《圣经》中为蚩尤取名为以挪士。羊为未,未为土,土为黄,把蚩尤斗落悬崖的“羊”就是轩辕黄帝。可见,塞特就是少典,少典的发音和塞特的发音基本相同。蚩尤为阪泉炎帝,为火神,为赤龙,有龙身的火神骑麒麟,故称蚩尤为“龙麒”,又因为蚩尤实为众生之父盘古神的魔王分身下凡,盘瓠(hù)谐音即盘父,也有瑶族人称其为盘护,或直接称盘王。

《创世纪》5:3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
《三皇庙碑》载:“伏羲子少典为神龙首;东迁少典,君于颛臾之地以守伏羲之祀。”
《三皇本纪》(唐·司马贞)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首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解读:
中国的古籍中也有少典是伏羲之子之说法,又说少典之妻为女娲之女,这跟《圣经•创世纪》说塞特为亚当之子完全一样。但是事实上,伏羲的年代和少典的年代相差约5000年,所以从肉体上而言,少典不可能是伏羲的儿子,而且少典的妻子女登又正好是女娲的女儿,这也不可能。那么只能从灵性上来理解,伏羲就是五天帝中的青帝,即太乙天尊下凡,少典为伏羲之子,那么少典就是太乙天尊的儿子九头狮子下凡,九头狮子即龙三太子,即木神句芒。而女登就是太乙天尊脚下的小莲花,即小龙女。 或者可以说少典为亚当的儿子该隐再来,而女登为女娲的女儿再来。
“神龙首”就是“诸神之首领”的东岳大帝和“万神之先”的东王公,就是青帝伏羲,青帝发出火光时就是上帝长子南极长生大帝(太阳神)。同时“神龙首”也是童子形象的木神句芒,虽然称木神句芒为青帝之子,而本质上,木神就是青帝的童子分身,父和子实为同一神,所以《创世纪》说亚当生了个与自己形象样式相似的儿子塞特,就是自己生了一个自己以作自己的儿子。
青帝伏羲生子木神句芒,句芒下凡为少典,少典又生赤帝神农炎帝,而赤帝其实就是青帝生火后的化身,这与白帝生个儿子叫太白金星,然后太白金星又生个儿子叫白帝少昊一样的道理,炎帝和祝融的关系也是如此。

《山海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虫,是为螯虫,实惟蜜蜂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少典娶于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分别生黄帝、炎帝(神农氏)。
解读:
有蟜氏就是养蜜蜂者,有二首的蟜虫神人就是西王母,二首就是龙女素女和水神九天玄女,两者合一就是西王母。少典的两个妻子就是西王母的女儿小龙女和小玄女,其中小龙女为素女分身,小玄女为九天玄女的分身。蜜蜂象征有翅膀的天使,象征神仙,在天上养蜜蜂就是养天使,道家将很甜的蜜比作金丹。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养蜜蜂,就是基于此。在电视剧《花千骨》中凤凰(女娲)的眼泪和花千骨(女娲)的血液合一化作灵虫,名为糖宝,也是基于此。

犹太历的纪年以《圣经》中上帝开始创造世界的第一个天为世界的开始日,第七天上帝开始造人。犹太教徒认为本届人类的第一年是在公元前3760年,故公元2023年就是犹太历的5784年。根据《圣经》记载,从亚当出生到2023也只有6187年,而根据中国的考古,于1988年发现的湖南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中的陶瓷和稻谷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贾湖遗址文化有8000年左右,义乌桥头遗址中出土了一个8000年前的完整男人骨架,此骨架还抱着一个9000年前的红衣彩陶,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的历史也有7000年左右。显而易见犹太历关于人类起源于公元前5784年是绝对错误的,以此可以断定《圣经》肯定被犹太人为修改过,就是将黄帝的父亲少典从肉体上直接提升为亚当(伏羲)的儿子,这样就隐瞒了从亚当到雅八(即从伏羲到少典的父亲)这一段约五千年的历史,即隐藏了他们的祖先在中国繁衍的这一段历史。

《创世记》 5:3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
《创世记》 5:6 塞特活到一百零五岁,生了以挪士。
解读:
犹太历纪年以《圣经》中的上帝开始创造世界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开始,犹太教徒认为是在公元前3760年,所以2023年9月27日为希伯来历5784年的开始。 5784-130-105=5549,这就是蚩尤出生的年代,这与中国传说从黄帝到如今约5000年基本一致。

《创世记》 4: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注: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创世记》 4:2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创世记》 4:8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马太福音》 23:29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马太福音》 23:30 ‘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马太福音》 23:31 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马太福音》 23:32 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马太福音》 23:33 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马太福音》 23:34 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
《马太福音》 23:35 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解读:
耶稣显然在这里告诉我们,义人亚伯是犹太人的祖宗该隐所杀的,所以犹太人就是该隐的后代,犹太人实为蚩尤的后代。

二、雅八就是轩辕黄帝
《创世纪》4:20 亚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
《孔子家语》:“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典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睿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
《新唐书王求礼传》(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自轩辕以来, 服牛乘马, 今辇以人负, 则人代畜”
《高皇歌》(畲族):“神农过了是轩辕,造出何车又何船”
《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
《太平御览》:“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子与之言曰:‘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
《说文》:“轩,曲輈藩车”
解读:
从《高皇歌》判断神农炎帝先于黄帝当部落首领,依此推断神农炎帝为少典之长子。轩辕黄帝最早“扰驯猛兽”和“服牛乘马”者,轩辕黄帝为中华车祖,是最早驯服野生动物之人,可见黄帝就是“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的雅八。
黄帝号轩辕氏,轩为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轩车指曲辕而有帷幕的马车,辕指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先秦时代是一根曲木,在车的中间,汉代以后多是两根直木,在车前两侧,可见因为轩辕黄帝是首先造车的车祖,故称轩辕氏。车的繁体字为車,由“十田十”组成,十和田皆为土,土主黄色,故为黄帝,代表中央土。美国共济会说雅八是石匠之祖,石者土也,土灵为雷祖。
“雅八”是“鸭爸”的谐音,暗指以养鸡养鸭等畜牧业为主的爸爸,这是犹太人对祖先黄帝的隐秘称呼。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解读:
黄帝能“教熊罴貔貅貙虎”,可见黄帝是驯兽师,就是“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雅八。雅由“牙隹”组合而成,牙为金,隹为鸟为土,藏金的鸟即金翅大鹏雕,即雷祖。

三、犹八就是神农炎帝
《创世纪》4:21雅八的兄弟名叫犹八,他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
《世本》中说:“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世本·作篇》记载:“神农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
《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帝王世纪》载:(神农氏)“有圣德,继无怀氏之后,以火承木,住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琴。
《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
《易·说卦》:“纯离为牛”
解读:
火生土,土为琴瑟之灵,故神农炎帝制琴,为中华琴祖,这与“犹八”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的身份基本一致。“犹八”其实是“牛爸”的谐音,相传炎帝为人身牛首,所以犹八是犹太人的祖宗对祖先神农炎帝的隐秘称呼。离为牛为火,牛爸就是“人身牛首”的火帝,即炎帝。其实神农炎帝并无牛首,只是古人用牛首暗示其为炎帝,为火神。

四、蚩尤就是土八该隐
《创世纪》4:22洗拉又生了土八该隐。他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或作‘是铜匠铁匠的祖师’),土八该隐的妹子是拿玛。
解读:
“土八”谐音就是“土爸”,即研究土石的爸爸,即冶炼土石的爸爸,所以是“铜匠铁匠的祖师”。
“该隐”就是该隐藏身份之义,亚当的儿子该隐和少典的儿子土八该隐都是犹太人的祖先,都是犹太人想要隐藏起来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大罪。犹太人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是该隐和蚩尤,因为该隐杀了自己的弟弟亚伯,而蚩尤道德败坏,为争夺帝位造反,好杀而不仁慈,名声极坏,后被黄帝和炎帝打败了,战败而死。

《管子·地数篇》(春秋•管仲)云:“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者相兼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呙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世本.作篇》(战国)云:“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予”
《世本·作篇》(战国)云:“蚩尤以金作兵。”
《尸子·地数》(战国)云:“造冶者,蚩尤也”
《太平御览》(宋朝)云:“造冶者,蚩尤也”
《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引《尚书》载曰:“蚩尤之时,烁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
《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称:“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
《太白阴经》(唐朝•李筌):“伏羲以木为兵,神农氏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
解读:
蚩尤是中国古代的金属冶炼之祖,是铜器和铁器之祖,可见蚩尤就是“铜匠铁匠的祖师”的土八该隐。“铜头铁额”是指蚩尤八十一兄弟用铜做成护头的头盔,用铁做成护额的器具。

《创世记》 11:1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创世纪》11:7-9“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解读:
从伏羲到蚩尤时代,全球用同一种预言,所以他们的名字发音跟如今中国普通话的发音基本是一致的,特别是跟湖南永州话一致,因为亚当的儿子该隐被上帝流放到湖南永州。到了蚩尤的后代宁录时期,上帝才把天下的语言变乱。

《路史·卷十三·蚩尤传》云:“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解读:
蚩尤也姓姜,可见蚩尤也是在姜水长大的,蚩尤和神农炎帝都是少典的儿子。

五、黄帝元妃嫘祖就是拿玛
《创世纪》4:22土八该隐的妹子是拿玛。
解读:
美国共济会资料中说土八该隐的妹妹拿玛发明了纺织技术,拿玛谐音为“拿麻”,代表纺织之意。拿玛(Naamah)谐音也为呐妈,即大声呐喊的妈妈,即善啸之西王母下凡,即素女下凡,素女即织女,在佛教称妙音菩萨。

《通鉴外记》(北宋•刘恕)曰:“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嫘祖圣地碑文》(唐•赵蕤)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解读:
从这里可见,嫘祖为中国的纺织之祖,即蚩尤(土八该隐)的妹妹拿玛。“嫘”在瑶族语音中是“吐”的意思,象征养蚕吐丝。

2.22章 地皇神农炎帝

神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也称烈山氏),别号朱襄。神农炎帝也称为五榖神农大帝,也是药神。神农炎帝有《神农本草经》留存于世,它与《黄帝内经》、《伏羲八卦》被列为“上古三坟”;又与《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难经》被尊为“易百中医四大经典”。
神农炎帝大约出生于5500年前,其出生地的争议比较大,有的说是陕西宝鸡,有的说是湖北随州,有的说是山西高平,有的说是湖南株洲,有的说是河南拓城。神农炎帝的诞辰日为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就是《红楼梦》中清虚观里以四月二十六为诞辰日的遮天大王。
别号朱襄,朱为红色,代表火,火为牛,牛作耕地之用。《周书·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神农炎帝为火神和和农耕之神,教导人们耕田种地,故称地皇。神农炎帝为赤帝下凡,即南极长生大帝下凡,也是发出火光后的伏羲再来。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西濒斜獭水,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公元前202年,始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65~420年,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属古荆州长沙郡。1949年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1953年,改为省辖市。可见在解放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株洲市,以与赤龙炎帝从湖南再来人间相呼应。

神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也称烈山氏),别号朱襄。神农炎帝也称为五榖神农大帝,也是药神。神农炎帝有《神农本草经》留存于世,它与《黄帝内经》、《伏羲八卦》被列为“上古三坟”;又与《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难经》被尊为“易百中医四大经典”。
神农炎帝大约出生于5500年前,其出生地的争议比较大,有的说是陕西宝鸡,有的说是湖北随州,有的说是山西高平,有的说是湖南株洲,有的说是河南拓城。神农炎帝的诞辰日为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就是《红楼梦》中清虚观里以四月二十六为诞辰日的遮天大王。
别号朱襄,朱为红色,代表火,火为牛,牛作耕地之用。《周书·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神农炎帝为火神和和农耕之神,教导人们耕田种地,故称地皇。神农炎帝为赤帝下凡,即南极长生大帝下凡,也是发出火光后的伏羲再来。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西濒斜獭水,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公元前202年,始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65~420年,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属古荆州长沙郡。1949年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1953年,改为省辖市。可见在解放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株洲市,以与赤龙炎帝从湖南再来人间相呼应。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
《山海经.海内经》:“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
《山海经•海内东经》:“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淮南子·墬形训》记载: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诗经》: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尔雅·释水》中有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尔雅·释水》记载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二人皆遭世亂,聚人在 洋子江中,劫掠爲生。”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
解读:
在上古时期,称长江为江水,也简称江,而称黄河为河。大概在汉朝以后方称江水为长江。因为东南在古代属于九州之扬州,故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称为扬子江或洋子江,即羊水或洋水。火神祝融降于江水,所以火帝之神农炎帝和蚩尤也在江水长大成人。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周礼·职方氏》云:“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
《国语》(春秋•左丘明):‘前华后河,右洛左济。’华在洛东,即今嵩山。”
《路史·卷十三·蚩尤传》:“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
《竹书纪年》(晋魏史官所著编年体通史):“蚩尤益肆其恶,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炎帝榆罔于空桑”
《评皇券牒》(苗族史歌):“盘王落在会稽山,又住南京十宝殿。皇帝发给过山榜,天下名山瑶谋生。
《评皇券牒》(苗族史歌): “三想安抚四姓亲,都是南京一路人;当初唔在京城掌,走出山头受苦辛”
《高皇歌》(畲族史歌)云:“三想蓝雷三姓亲,都是南京一路人,痴情不识京城住,走出山头受苦辛。”
《周礼·夏官司马·大驭/形方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
解读:
华阳即华山之阳,这个华山指嵩山,为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逐渐转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可见,常羊在嵩山的南面,可能在湖北随州。常羊象征常存不灭之羊,羊为土,常羊象征“炎火之祖”的雷祖勾陈天皇大帝。姜由“女羊”组合而成,女羊即有太阳之火的阴山之灵,神农为火和阴土之灵。
神农炎帝是少典和女登的儿子,是神龙首下凡,即东王公下凡,东王公发出火光就是上帝南极长生大帝,也称赤帝或炎帝。南极长生大帝即有龙身的太阳神,故神农炎帝“以火德王”。
姜水就是江水,即长江。蚩尤就是苗族祖先盘王龙犬,也是畲族的祖先龙麒。蚩尤出生于会稽山(秦时初设会稽郡包括今杭州和绍兴),后迁往南京。炎帝和蚩尤是同一个母亲,故炎帝也在长江南岸的南京成长,这就是两人都姓姜的原因。苗族人和畲族人将少典改为帝喾是为了隐瞒历史真相。
神农炎帝的母亲为“任姒”,即任氏,壬为水,即水氏,就是小九天玄女,即小玄女,为小水神。九天玄女也称九天壬女,其女儿下凡为人,故为任氏。牛为火,牛首即火之首领,即火帝,也称赤帝。

《礼记》曰:“厉山氏, 炎帝也, 起于厉山, 故曰厉山氏”
《路史》记载:“魁傀,熊国君少典长子,又名石年,姜姓,号烈山氏、厉山氏, 身长八尺有七寸,生而牛首人身,怪异之相,乃日魁傀氏。”
《宋書符瑞志》:“炎帝神農氏生於華陽,在常羊厲山之石洞中降生。”
《历代神仙通鉴》首集卷二《神农艺谷救民饥》云:炎帝“复纳尊卢氏之女”,“生子曰邛、柱、起我。”
《国语•鲁语上》 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礼记·祭法》云:“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注:“厉山氏,一云烈山氏,炎帝神农也”
《帝王世纪》(西晋)记载:“神农氏起于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
《水经注·卷三十二》记载: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位于湖北随州),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
《随州志》记载:“民于此立社,号神农社,年常祀之。则其由来久矣。”
解读:
神农因为出生在今湖北随州烈山(也称列山或厉山或常羊山),故称为炎帝。泽雷为随卦,泽雷神即神龙首,故神龙首在随州入孕并出生。有火的阴山之灵就是烈山,山土之灵为未,未为羊。神农炎帝其实就是上帝的羔羊,为永恒常在的羊。

《出埃及记》 3:1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 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申命记》 4:15 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因为耶和华在何烈山从火中对你们说话的那日,你们没有看见什么形像。
解读:
何烈山应该翻译成火烈山的谐音,摩西是神农炎帝再来,上帝在火中出现,摩西就是上帝的化身,称为上帝仆人。

《帝王世纪》载:(神农氏)“有圣德,继无怀氏之后,以火承木,住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琴,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又曰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一曰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炎帝。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箕文谏而杀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
《路史后纪·炎帝上》(宋•罗泌):“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
《竹书纪年·义征》:“炎帝自伊徙耆,故曰伊耆氏,伊即帝尧母家,耆即文王所伐。”
《真灵位业图》(梁·陶弘景):“第七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大戴礼记•月令》(西汉•戴德)云:“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曰神农也。”
《真灵位业图》(梁·陶弘景):“第七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真诰》卷一五(梁·陶弘景):“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
《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始教农耕,故号神农氏。”
《礼记·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即田祭,与种谷相协。”
《周礼•春官•龠章》载:“凡国祈年于田祖,龡(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玄注:“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蒉桴、苇钥,伊耆氏之乐也。”
《帝王世纪》:“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解读:
神农炎帝姓姜,也姓伊耆,为神农氏、烈山氏、魁隗氏和大庭氏,名为轨(鬼)。神农炎帝就是大鬼王,即酆都北阴大帝出世,即地皇出世。炎帝因为教百姓农耕,故被后人称为农皇、神农和田祖,是第一个教人们作田祭(蜡)的人。神农炎帝被蚩尤逼下帝位后作了黄帝的大元帅,称为神皇。
神农炎帝最初建都于陈,陈在今河南东南部的淮阳。《帝王世纪》称神农炎帝后来迁都于山东曲阜是错误的,作者误认为炎帝迁都所在的空桑在山东曲阜之缘故。

《山海经》云:“神农尝五谷之所,山形像羊头。”
《后汉书•郡国志》:“羊头山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泉,南带太行,右有散盖,即神农尝谷之所也。”
《书断》(唐张•怀瓘著):“上党羊头山,嘉禾八穗,炎帝乃作《穗书》,用分时令。”
《史记·周本纪》:“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 (参考《尚书·西伯戡黎》,春秋时移于今长治黎城县东北十八里。)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轩辕、炎帝伊耆。
《路史后纪·炎帝上》(宋•罗泌):“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
解读:
神农炎帝开始时在河南洛阳伊川建国,但是其都城在陈(河南淮阳)。后来又在耆建国(今山西长治,解放前称上党),其都城在空桑。在神农炎帝在耆国的羊头山得嘉禾而教百姓耕种,故被后人称为伊耆氏。

《山海经•海内经》(唐虞•伯益):“炎帝之妻,赤水(桑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
《帝王世纪》(晋•皇甫谧)云:“炎帝神农氏……纳奔水氏(桑水),女曰听谈(即听訞),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釐,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也(?)”
《姓氏考略》:“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桑姓所出也。”
《路史》说:“神农取于承桑氏,一曰桑水氏。”“至于炎居,复纳承桑氏。”
解读:
这里《帝王世纪》与《山海经》和《路史》不一致。因为《山海经》是舜帝时期的著作,而《帝王世纪》是晋朝的著作,故应该以《山海经》为准。神农炎帝后面就是轩辕黄帝了,神农炎帝的帝位并没有延续给他自己的直系后代。从炎帝神农氏到帝榆罔之间的六个帝王都是假的,而帝榆罔其实就是神农炎帝,后人虚构了六个炎帝,然后又把神农炎帝分成两个炎帝。

《山海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路史》:“祝融氏,号也;祝融,职也,本非人名。黎为祝融,回为祝融,皆职。”
《吕氏春秋》:“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
《路史·前纪》:“祝融氏以火施化,被奉为火神。”
解读:
在《山海经》中有三个祝融,一个是炎帝的后代,二个是黄帝的后代。祝融官职名,是火正,即司火的官。人们常以其官职为姓氏,如司马。

《春秋命历序》(东汉纬书)云:“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礼记·祭法》疏引)
《路史》记载:“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辘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楠,守其先雯,以奉神农之祀。”
《枕中记》亦云:“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泰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或炎帝)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
《路史》:“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黄帝之震适.行劣不似,逊于若水。取蜀山氏,曰景 。生帝乾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取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并干、通眉、带午,渊而有谋,疎以知远,年十五而佐小昊(少昊白帝)。封于高阳。都始孤棘,二十爰立,乃徙商丘,以故栁城卫仆,俱为颛顼之虚。逃迹高阳,故遂以高阳氏。黑精之君也,以名为号,故后世或姓焉。绍小昊金天之政,乘辰而王,以水穷历,故外书皆称玄帝。”
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 木德治世。 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解读:
关于神农炎帝传八世的最早记载在东汉的《春秋命历序》中,其它相同的传说可能皆出于此。到了南宋的《路史》就变成神农传七十世了。如果根据《春秋命历序》,黄帝传了二千五百二十岁,就已经到周朝时期了,这显然是错误的。又说少昊传八世共计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共计三百五十岁,帝喾又传十世,共计四百岁。那从黄帝到帝喾就是3770年了,那不到了晋朝了?显然作者是为了拉长中国文明历史而故意造假。后人为了迎合,又随之造了七个炎帝之假名。
在《山海经》的记载中只有一个炎帝,就是神农炎帝,并无其他的炎帝,由此也可证明其他的炎帝事实上都是不存在的。如果神农炎帝之帝位传了八世,那么第六代共工就应该是炎帝了,那就用不着跟颛顼去争夺帝位了。
少典为木,木生火,故其继位者为火,即炎帝。火生土,土为黄,故炎帝之后就是黄帝。土生金,金为白,故黄帝传位给白帝少昊。金生水,水为黑,故白帝少昊传位给黑帝颛顼。水生木,帝喾以木德为帝,颛顼传位给帝喾。神农炎帝、轩辕黄帝、少昊白帝、颛顼黑帝,青帝帝喾(伏羲再来)为五天帝下凡,帝位在家族内顺利传递者,符合五行相生的规律,所以绝对不可能传八世都叫炎帝。如果帝位不是顺利传递者,则体现五行相克。如唐为土,宋为木,元为金,明为火,清为水,山石(孙中山,蒋介石)为土,毛东为木。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路史·卷十四》:“元妃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应为韩流)、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帝王世纪》曰:“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景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颛顼。”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皇本纪》记载:“(女娲氏)当其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尚书·尧典》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孟子》记载:“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逸周书·史记解》记载:“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解读:
根据《山海经•海内经》和《路史》,颛顼是黄帝的曾孙(第四代),而《帝王世纪》却认为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显然《帝王世纪》又发生错误了。尧帝是黄帝的来孙(第六代),舜帝为黄帝的八世孙(第九代)。黄帝将帝位传给长子少昊金天氏,少昊将帝位传给黄帝曾孙颛顼。古籍中也有黄帝直接将帝位传给颛顼的说法,应该是错误的。
神农炎帝的来孙共工(第六代)与黄帝的曾孙颛顼(第四代)争帝位,又被舜帝(黄帝系第九代)派祝融所杀。由此可推断,神农炎帝与黄帝是同时代的人物,而且神农炎帝应该比黄帝年纪大点。可见《帝王世纪》中说神农氏传到第八帝之后才是黄帝当帝王是错误的。

《山海经•北山经》:“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
《山海经•海内东经》:“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氵虖]沱。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羊东][羊东],其鸣自訆。滹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牧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鲜虞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重修盂县志》(乾隆版)载:“牧马水,源出白马山,西流入定襄界,合滹沱,在县东北三十里。”
《路史·炎帝》云:“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
《周礼.春官.大司乐》:“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 “空桑之琴瑟”
《行路难七首》(元末明初•郭翼):“昆吾鹿卢之宝剑,空桑龙门之瑟琴。
《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世本》中说:“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太平御览》(宋代蜀刻本)卷四十五·地部·:“五台山北台之山,冬夏常冰雪”。
《太平御览》(清代四库全书版):“其九台之山,冬夏常冰雪,不可居”
《古清凉传》(唐•高僧慧祥在其)卷上,引《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
《静海县志》有:“城南三十里有子牙钓台,又有子牙里。河名子牙,以此。”
解读:
滹沱河今起源于山西忻州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在五台山北面约100公里处),河水由东向西,再由北向南,再又由西向东流,三面包围了五台山。在五台山的东南面沿着东南方向流向石家庄,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与滏阳河交汇形成子牙河。
滹沱者浮陀也,即佛陀也,一切佛其实都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之化身,神农炎帝也是其化身。佛即泰灵,故发源于泰戏山,末世成佛的弥勒菩萨就是文殊菩萨,即末世预言书《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故滹沱河最后变成了子牙河。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又名紫府,属太行山系。五台山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五台山之山顶无草木,通常盛夏飞雪,台顶坚冰累年,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名清凉山。
木马河即如今的牧马河,为滹沱河支流之一,发源于今阳曲和忻州、静乐交界的白马山南麓。鲜于水即鲜虞水,即今之清水河,发源于五台山的紫霞谷及东台沟,属于滹沱河支流之一。
同河又称同川河桐河,为滹沱河支流之一,发源于忻州原平市东社镇老师尖山石门沟(属于五台山),经同川镇东社村、南白2乡镇,由西向东流向定襄入滹沱河。
从以上可见,空桑之山冬夏皆有雪,山上无草木,这显然就是五台山,而同河就是空桑之水, 即桑水。神农炎帝和其儿子炎居的妻子皆为桑水氏,表示他们都出生长于空桑之水边,即同川流域。同川曾名铜川,隋代曾在这里置铜川县,可能因为山上产赤铜,故桑水又又名赤水和铜川。
五台山之北台也被称为九台,九即紫气,北台即紫台。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紫气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之扶桑树,此扶桑树非人间之桑树,而是性空之树,故称紫府为空桑。佛经记载文殊菩萨居住于东方,东方为紫气,故居住在紫府五台山,文殊菩萨就是紫气东来的太上老君。桑树代表阴木,梧桐树也是阴木,梧桐树中空,故名空桑,可见空桑也代表产梧桐树的地方,这就是同川(同河)又名桐河的奥秘。神农就是榆罔,也称参卢,作帝王建都于于空桑,并在那里用空桑之梧桐制作琴。

据史书及钦定《方氏族谱》载:“吾方氏得姓之初始祖,系出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字天震,本姓姜,居空桑。因永曜假摄,蚩尤作乱,雷与弟实同轩辕避地姬水之阳,遂即姬地起兵,握先帝权,将诸侯兵破蚩尤于坂泉,斩永曜于涿鹿,天下大定。雷合绍榆罔帝之位,推而不就,退居西陵,让于轩辕尊号黄帝。后徵雷为左相,封于方山因姓方氏;实为右相,封于房陵,因姓房氏。”“雷公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遂仍其初而不改。”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东晋詹事舍人方孚在向晋成帝上呈《新定方氏宗谱表》时日:“考臣先人承神农之后,榆罔之子雷,为黄帝左相,封方山(今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七篇:“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五篇:“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日: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至教,疑于二皇。”
《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逸周书·尝麦》(周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翼。”
解读:
《方氏族谱》称神农炎帝十一世孙为八代炎帝榆罔,这是完全错误的。居住在空桑的榆罔就是神农炎帝,而雷公就是榆罔的长子雷,被黄帝封为左相。雷公比黄帝年纪小很多,故说“臣年幼小”。
“永曜”就是蚩尤,“永曜假摄”就是指蚩尤宣布代行少典的皇权,自称炎帝,即坂泉炎帝,然后攻打居住在空桑的榆罔炎帝。炎帝战败后携儿子们投奔轩辕黄帝。黄帝和神农炎帝联合诸侯一起打败蚩尤后,本来应该由雷公继承神农炎帝之位,但雷公不受,与父榆罔炎帝退居西陵,故炎帝之妹妹嫘祖称为西陵氏。神农炎帝将帝位禅让给了黄帝,雷公因为协助黄帝讨伐蚩尤有战功而被黄帝封于方山,这就是方雷氏的起源,雷公和榆罔炎帝的妹妹都称为方雷氏,方雷氏其实就是西陵氏。

《云溪洞方氏族谱总序》曰:“方氏之得姓,始于炎帝神农八世孙榆罔之长子雷,受赐方姓,封河南郡公。”
《古今姓氏书辨证》(宋人•邓铭世)日:“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建立诸侯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黄帝相雷公”
解读:
方山在河南,故称雷公为河南郡公。后世之人以雷公为方雷氏之始祖,后来由方雷氏又分出了方氏和雷氏。当然方雷氏并非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而是神农炎帝的长子。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妻雷祖(嫘祖),生昌义(也作昌意)。”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即白帝少昊,即白民)。”
《集韵》(宋仁宗令丁度等人撰):“嫘,姓也。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
《汉书》载:“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
《禹州中药志》(2006年)记载:“雷公又称西陵氏,因居于西陵而得名,所居之山方正有棱角,故又称方氏。其女曰方嫘,黄帝正妻,传为养蚕织丝之始祖,世称嫘祖。”
解读:
舜帝时期的后人称黄帝的元妃为雷祖,为西陵氏,次妃为女节为方雷氏。其实雷祖和方雷氏是同一个人,就是神农炎帝的妹妹,也是黄帝的同父异母妹妹,即《圣经》里犹八的妹妹拿玛,黄帝不可能娶他哥哥的长子雷公的女儿为妃子。或者雷祖和女节为两姐妹,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雷祖(嫘祖)为行神,即风神,即阴木之神,即素女,可见雷祖就是素女下凡,嫘祖的真身就是素女,雷祖为道而死。雷祖或嫘祖或方雷氏都是后人给取的名字,其实当时的名字就是女节。

《路史·禅通记》载:“黄帝乃封参卢于路……”
《史略循蜚记》载:“榆罔名参卢,居空桑。尤居之,乃封榆罔于路。路,露也。”
《湖广通志》云:“黄帝次子少昊金天氏葬茶陵露水”
《湖南通志》卷九十《封建制》载:“黄帝封炎帝榆罔氏于露,则茶乡之露水山地。”
《潞城县志》载:“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政束急,务乘人而斗其捷,于是诸侯携贰。黄帝时为有熊氏,实懋圣德,诸侯利宾之,参卢大俱(惧),稷禅于熊,爰代炎辉,是为黄帝,乃封参卢于路。路,露也,
《酃县志》(乾隆版)记载:“茶陵睦乡有潞水兆,相传炎帝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今潞水尚有古坑,土人犹呼为天子冢云。”
解读:
神农炎帝也称参卢,禅位于黄帝,后来被黄帝封于一个称为“路”的地方,后人或以为在湖南茶陵,或以为在山西长治潞城。本人觉得,“路”指的是“麓”,即湖南长沙麓山,也称岳麓山, 参卢可能为长麓,岳麓山为南岳之足,符合赤帝住南岳衡山,赤帝就是南岳大帝。炎帝后来葬于茶陵鹿原,因为麓和鹿皆象征土灵,代表雷祖。 火神和雷祖骑麒麟,元始天尊和姜子牙骑麋鹿(四不像),皆有鹿。神农将都城从空桑迁于涿鹿,禅让帝位后被黄帝封于长沙麓山,墓地又归于鹿原。

《白虎通义五行篇》(班固)云:“炎帝者(神农氏),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也。其精朱鸟,离为鸾。”
《礼记•月令》云:“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三皇本纪》云:“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
《左传•昭公十七年》云:“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管子•轻重篇》云:“炎帝作钻燧生火”。
《淮南子•氾论训》云:“炎帝死而为灶”。
《淮南子·时则训》云:“赤帝、炎帝,号为神农”。
解读:
神农炎帝即南方赤帝下凡,即南极长生大帝下凡,就是有龙身的太阳神,也是灶神,就是楚国(湖南湖北)所祭祀的太阳神“东皇太一”。炎帝之火灵就是祝融,火神祝融住在湖南的南岳衡山,上有祝融峰,因为南方代表火。

《道法会元》卷五六:“雷部有欻火大神,姓邓名伯温。昔从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大神见黄帝登天,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百载,能随气升降。又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侵欺,以强凌弱,国王辅弼不能制御。遂日夜发大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恶逆,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变凤觜银牙,朱发蓝身,左手持雷钻,右手持雷锤,身长百丈,两腋生翅,展开则数百里皆暗,两目放火光二道,照耀百里,手足皆龙爪。飞游太虚,吞啖精怪。斩伐妖龙,蒙上帝封为律令大神。隶属神雷。其雷于五月五日午时升入南宫火铃之宅。”
《邓天君宝诰》(一):“志心皈命礼。神霄玉府,歘火仙都。由元始祖劫以分真,以一炁应元而保运。冀羽化工之造,扶持道法之兴。受炼南宫,严异形而自若;发声仲春,生万物以熙然。仁本中存,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雷主中天,歘火律令,炎帝真君,太乙雷霆普化天尊。”
《邓天君宝诰》(二):“志心皈命礼。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南极长生朱陵大帝。太阳九龙皇君,南昌火府受炼真人。至真霹雳大仙,玄都、九夷、九嶷、蓬莱、沧水使者。上清三境都元帅,九天采访使应元保运妙化真君。欻火律令大神,光妙横天演真大元帅。掌行风催雨除邪破庙驱诸潭洞,总统三元八十一天雷霆都总管炎帝天君。元始祖劫一炁分真太乙雷声普化天尊。”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邓伯温)发大愿灭天下不忠不孝之人,及断鬼魔侵害人物,一勿为祸妖邪,救生度死。忽功行圆满,蒙上帝诏命,召赴陛前,赐金丹一粒吞服,变成凤觜形翼,封为飚火律令大神,以金槌凿各一付之。身长一丈,赤发兰身,手足皆为凤爪。受令行事,断天下不忠不孝之人,鬼魅一切害人之类。”
《云笈七笺》记载:“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方大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 校定生人官爵。”
解读:
这里“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的“河南将军”就是在最初在河南建伊国的炎帝榆罔,即神农炎帝,讨伐蚩尤时为黄帝的大元帅或大将军,即神皇。
神农炎帝证道后化为雷神,即南方雷祖,称为八十一天雷霆都总管炎帝真君,上帝封其为欻火律令大神。炎帝在天为南宫(火宫)之南极星(南极长生大帝),在地为地皇,即北阴大帝。武当山的真武大帝其实就是九天玄女,即神农炎帝的妻子,所以神农炎帝要上武当山修行。
五谐音为午,两个五就是炎字。粽子为大米,从鳞的小篆看,把“米”写作“炎”,故端午节吃粽子,即与太阳神炎帝合一,投粽子入水,即象征水火合一,即魂魄合一而成为神仙。
“玄都、九夷、九嶷、蓬莱、沧水使者”:邓天君神农炎帝居玄都时称为紫微大帝或天皇大帝,居九嶷山时称为南方雷祖,居蓬莱岛时称星主,居水中为龙王时称沧水使者。后来神农炎帝再来人间就是从九嶷山升天的舜帝。
南方雷祖邓天君为“赤发蓝身”,朱为赤,发为水,木为龙,故神农炎帝葬于今株洲,而舜帝从蓝山县登九嶷山升天,与“蓝身”对应,九为木为龙。极重忠孝的邓天君再来人间就是以孝闻名中国的舜帝。

《道法会元》卷八十描绘邓元帅的形象是:“赤发金冠,三目,青面,凤觜,肉翅,左手执钻,右手执槌,赤体珠缠络,手足皆五爪,上带金环,绿风带,红吊(衤+敦)裙,两翼下二头,左主风,右主雨,遍体烈火,乘赤龙。”
《法海遗珠》卷二十四载邓元帅的形象是:“青面,凤觜,银牙,朱发,蓝身,长百丈,右手雷锤,左手雷钻,生两肉翅,眼放光,足龙爪,飞行三界,吞啖鬼神。”
解读:
证道后的邓元帅就是遍体烈火的赤龙,就是管行风下雨的南方雷祖,风神素女和水神九天玄女分别在其两翅。因为神农炎帝与素女和九天玄女合一了,即与有两个头的西王母合一了。三目、两翅、青面、朱发、蓝身、遍体烈火、乘赤龙、左手执钻、右手执槌为雷公的标准形象。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石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复返归岳。”
《吴越春秋》后文云:“禹得金简之书,然后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方为《山海经》”
解读:
大禹在湘江边的南岳衡山梦见苍水使者传话,斋戒三月后得金简玉字而明白治水之法。穿赤绣衣的玄夷(玄都、九夷)苍水使者即邓元帅,即赤龙,即赤帝,即黄帝的大元帅神农炎帝,即北极四圣中掌握兵府的天蓬元帅在雷部化身的太阳烈火天尊。伯益为舜帝的大臣,《山海经》由伯益所记载,可见《山海经》最接近于事实真相。

《神农本草经》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搜神记》云: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补史记·三皇本纪》(唐朝•司马贞)云: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路史》(南宋•罗泌)云:炎帝神农氏磨唇鞭茇,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
《嘉禾县学记》中解释嘉禾县得名的原因时说:“嘉禾,故禾仓也,炎帝之世,天降嘉种,神农拾之以教耕作,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曰嘉禾县。”
《湘衡稽古》(清乾隆年)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
《论衡·讲瑞》(汉·王充):“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衡湘传闻》中说:神农氏之裔“赤制作耒耜于郴州之来山”。
《明一统志》说:“耒水出郴州之来山”。
《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称:“耒山出桂阳县(今汝城县)南五里耒山下,西北至兴宁县(今资兴市),
解读:
神农炎帝研究草药,而著《神农本草经》,后由其长子雷公作集注。神农在郴州来山制作耕田所用的农具耒耜,故后人将郴州来山出来的水称为耒水(又名银河水)。神农炎帝在湖南郴州嘉禾县时又天降嘉禾,神农炎帝在那里教人们农耕种禾。

《帝王世纪》(东汉•皇甫谧著)记载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路史》(南宋•罗泌著)记载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舆地纪胜》(南宋•王象之著)记载:“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解读:
神农炎帝葬于古之长沙茶陵,即今之湖南株洲市炎陵县。株洲市下有五个县,即醴陵县(市)、株洲县、炎陵县、茶陵县、攸县。
湖南为南方,南方为火,故火神炎帝葬于湖南。株即朱木,即发红光的木,即赤龙,即赤帝,即炎帝。洲即水中陆地,即艮山之灵。醴由“酉曲豆”组成,酉为大公鸡,即先天一炁,曲为伏羲所持的曲尺,豆为佛豆即金丹,陵为大土山,金丹藏在山灵里,故称醴陵市。炎火从阴山灵里发出来,故有炎陵县。白水素女为阴木之茶神,且有阳艮土之灵,故有茶陵县。《说文解字》:“攸,行水也”, 攸就是流动的水,即白水,即子水。可见整个株洲市五县的地名都与神农炎帝有关联,株洲有五区五县也与神农炎帝五月初五日飞升相对应。

《神农宝诰》:“志心皈命礼。掌政九农,业开百谷。力扶根本,职守田畴。承平水土,勤力佐天。司执稼苗,功参元造。恩全民命,德赞天灵。农主垂恩,救济万民。世资根本,旺灵田畴。仰望苗谷而清秀,稼穑希谋好结成。总赖田功施惠泽,全干大造攀丰盈。得农饱乐无疾苦,田禾大熟救苍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百谷祖主神农大帝,开崡演奥天尊”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紫清指玄集》(白玉蟾著):“玄者阳也,天也,牝者阴也,地也”。
解读:
神农大帝为百谷祖神农大帝,即谷神。天上的谷神就是道,神农炎帝为大道之化身。不死而常存之道化为玄牝,即化为一阴一阳,又化为天地,即化为水火,门即是艮土之灵。故谷神神农炎帝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神。

小说中的运用:
《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子牙仗着胆子问曰:‘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有甚沉冤?实实道来。’那物曰:‘游魂乃轩辕黄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万望法师指超福地,恩同泰山。’”
解读:
游魂为木,为龙,故柏鉴就是青帝,“被火器打入海中”的青帝就变成了赤帝,即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的总兵官就是轩辕黄帝的大元帅,即神农炎帝,即神皇。
“千年未能出劫”的柏鉴就是于末世取真经而轮回千年的许仙,即末世十世轮回的唐僧,即弥勒菩萨,即米来菩萨。《封神演义》是末世弥勒(耶稣)统一天下的预言书。
“火器”也代表意根,柏鉴没有将意根之火灭掉,即行阴未灭,故不能证道,而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飘泊千年,直到第十世证道成佛,就是弥勒佛。

2.23章 人皇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大约于5500多年前出生,诞辰日为农历三月初三。三炁为火,火生土。黄帝为土神,即为雷祖。 轩辕黄帝是古中华部落联盟首领,为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时期分封诸侯、创造文字、造车、纺织制衣、制定历法和礼仪,故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且上帝和女娲以黄土造人,故黄帝为人皇。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据说医药书《黄帝内经》、修道经书《黄帝外经》和治国之书《黄帝四经》皆为黄帝所作。另外还有《黄帝九鼎神丹经》、《龙虎经》和《阴符经》等道教经典传于世。黄帝在《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和 “星圃真人轩辕圣帝”。传说黄帝晚年在鼎湖乘黄龙升天。
黄帝在位约100年,传位给少昊白帝,少昊再传位给孙子黑帝颛顼(或说黄帝直接传位给颛顼),颛顼传位给侄子高辛氏帝喾,帝喾传位为儿子尧帝,尧帝禅让给舜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五帝。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三家注史记•五帝本纪•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御览》七十九引《诗含神雾》曰:“大电绕北斗枢,照郊野,感附宝而生黄帝”
《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
《史记·集解》贾逵曰:“帝鸿,黄帝也”。
《五帝本纪》[正义]云:“黄帝,……又曰帝鸿氏”
《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
《路史·国名记》云:“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注:黄帝“号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
《国语•晋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解读:
帝俊就是昊天上帝,就是元始天尊,就是斗父。帝俊生帝鸿,就是元始天尊生黄帝,可见从天庭而言,黄帝为元始天尊上帝之子,就是斗父二长子之一的勾陈天皇大帝。白民就是黄帝的儿子白帝少昊。从肉体而言,黄帝是少典之子。黄帝生于寿丘,在姬水长大,建都于有熊。
鸿为五凤之一,凤凰为素女,为阴木或太素木,当天皇大帝乘太素龙(香龙)时就是火凤凰。在在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男主角旭凤就是九阳之太阳神,他能变成火凤凰。
有熊氏为有火的阴土之灵,缙云氏即象征红云,即火云,所以在《封神演义》中黄帝住在火云宫,火云宫即南宫。帝轩氏即车祖皇帝,轩为车,为艮土之灵。因为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河图握矩纪》载,“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
《三皇庙碑》载:“伏羲子少典为神龙首;东迁少典,君于颛臾之地以守伏羲之祀。”
《三皇本纪》(唐·司马贞)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唐张守节正义:“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
《竹书纪年》卷上:“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
《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少典娶于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分别生黄帝、炎帝(神农氏)。
《上清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转”
解读:
“地祗”即四帝中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即素女,即女娲娘娘,即后土碧霞元君。黄帝的人间父亲为伏羲的儿子木神句芒(龙三太子)下凡的少典,故其人间的母亲为“地祗”女娲的女儿下凡,即小龙女下凡。
少典的两个妻子女登和附宝其实都是女娲的女儿,因为素女下凡为人后,素女和九天玄女是一体不分的,素女净瓶里的水就是九天玄女,所以女娲其实就是素女和九天玄女合一的西王母。
炎帝的母亲女登为九天玄女之分身小玄女,黄帝的母亲附宝为九幽素女之分身小龙女。黄帝是北斗枢星下凡,即中央土勾陈天皇大帝下凡。天皇大帝为“炎火之祖”,为霹雳火神雷祖,电为离火,故有“大电绕北斗枢星”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始开图》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
《历代神仙通鉴》卷四:“(黄帝)封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王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
《枕中记》云:“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即中岳嵩山)
《荆州占》云:“勾陈,天子,黄龙之位也”
《史记·天官书》云:“轩辕黄龙体”
解读:
轩辕就是五天帝中的黄帝下凡,也是五岳大帝中的中岳大帝,也是居住在神霄的雷祖玉清真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化身之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可见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本质上为同一神,即太上老君的化身。

《重修纬书集成》上卷四《春秋台诚图》曰:“轩辕星,主雷雨之神。”
《重修纬书集成·春秋合诚图》谓:“轩辕,主雷雨之神也。”
《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又说“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阴阳交感,震为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蜺,离为背矞,分为抱珥。此十四变,皆轩辕主之。”
《史记·天官书》:“石氏星赞以轩辕龙体,主后妃也。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
《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轩辕,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土职也。一曰东陵,一曰权星,主雷雨之神。”
解读:
另外在北斗七星的北面还有轩辕十七星组成的轩辕星群代表轩辕黄帝,轩辕星也是主雷雨。轩辕星被称为后妃,即天帝的妃子,如同勾陈星被称为紫微星的妃子一样。阴阳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天帝为金,藏于土中,故称土为后妃。轩辕代表土灵,土主雷雨。

《宋史·道学传》:“又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弱而能言,圣而预知,好道希妙,故为道家之宗也。”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央,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解读:
天皇大帝为有龙身的戊己土,故黄帝亦龙身,为戊己土之帝。山土之灵也是南极寿星,丘为小山,故黄帝生于寿丘。
黄帝本为显示土德的太极,为艮土之灵,“北斗黄神之精”就是天皇大帝,也可以是北斗九星中的左辅星。后土为坤,坤得乾之九三阳爻而化为艮土,艮土分阴阳,后土为阳艮土,分离出阳艮土的黄帝就变成阴艮土。熊也称狗熊,狗为土,熊从灬(火),故熊为能出火的阴土,即己土,为阴艮土。
土为草木、蔬菜、瓜果所生之园地,称之为“圃”,天皇大帝“总万星”,故此黄帝被称为“星圃真人轩辕圣帝”,为“道家之宗”,为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次之,故道教称为黄老之学。
在末世预言电视君《白娘子传奇》中,许仙和白素贞在三月初三相会于杭州西湖,后来法海和尚赐许仙法号为“道宗”,与黄帝“道家之宗”相呼应,所以许仙其实也是以三月初三为诞辰日的轩辕黄帝再来。

黄的文字演化如下:

《道德经》第25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解读: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黄由“大日”组合而成,“大”为道,为“十人”,十为土,故黄字代表有太阳离火之灵的土灵,代表大日如来。
从小篆看,由“廿火日”组成,廿为二十,十为土,廿也是二土,可见黄就是有二土和太阳火灵的雷祖。

《云笈七签》:“黄帝居代总百一十一年,在位一百年。自上仙后,升天为太一君,其神为轩辕之宿,在南宫。黄龙之体象火体,祭天神,轩辕星一也。”
解读:
太一君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在紫微宫化身为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所以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都可以称为太一君。

《列子·周穆王》记:“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山海经》云:“周穆王至昆仑之丘,游轩辕之宫,眺锺山之岭,勒石西王母之山,纪迹玄圃之上。”
解读:
太上老君住在昆仑山,故太上老君之化身轩辕黄帝在昆仑山有宫殿,黄帝与西王母在一起,可见西王母为黄帝之妻,就是嫘祖,即后土娘娘。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获宝鼎。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国语•晋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解读:
黄帝姓公孫,公者无私无我,孫者小玄子,即孙悟空,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天鸡(酉金)太白金星,所以黄帝生于姬水,改为姬姓,取谐音为鸡之故也。土内含兑金,兑为云,以云象征先天一炁,故黄帝以云纪事。黄帝为霹雳火神,夏为火,故称缙云氏,居火云宫。黄帝之妻嫘祖即戊土,即西王母,即后土娘娘,也称雷祖,为女雷祖。

《帝王世纪》说:“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于涿鹿之阿。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谷。
解读:
应龙就是阴龙或音龙,即后土娘娘素女,素女把蚩尤杀了。

《太上老君开天经》云:“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庄子·外篇·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崆峒)之上,故往见之,问以至道之要。”
解读:
黄帝统一天下前只是凡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统一天下后拜崆峒山太上老君化身的广成子为师,证道后才恢复其雷祖玉清王的身份。广成子为太上老君的传道分身,黄帝则为太上老君统治人间的人皇分身。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张志聪)卷一:“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
《太平御览》曰:“岐伯乘绛云之车,驾十二白鹿游于蓬莱之上。”
解读:
岐伯被称为天师,就是道祖太上老君的药神化身,岐伯谐音为炁伯,代表有先天一炁法身佛,为一切众生修道之师,故名天师。岐伯是轩辕黄帝的老师,也是他的大臣。
相传岐伯曾乘由十二白鹿拉的绛云车,遨游于东海中的蓬莱仙山。白鹿就是艮土之灵,绛云车就是有先天一炁和火光的车。岐伯就是蓬莱仙岛上乘白鹿的寿星。
《黄帝内经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为医学之祖,故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和“医圣”。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淮南子·本经》云:“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春秋元命苞》云:“(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禅通纪》云:“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云:“奚仲(夏朝车正)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解读:
中国的甲骨文出自黄帝时期,由黄帝的大臣仓颉所造。

《封禅书》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解读:
弓就是土灵,乌号弓就是黑色之阴土,即熊,即意根,龙髯代表龙之低级分身。中国人的魂都是黄帝龙身之低级分身,而中国人的意皆是黄帝的阴土之灵,故百姓“抱其弓与龙髯而号”黄帝以武力统一全球,显示出天皇大帝兵革之灵的威力。

《轩辕黄帝宝诰》:
“纪元皇帝,位证玄都。光圆妙果,化育群雏。任阴阳大道之权,掌天地人万象星符。监督众仙圣神职,稽查众籍是与非。山河统辖,划野分区。洲县府邑,治政时需。万古流传馀日月,千秋继往拱唐虞。黄经脉络,素问灵枢。高明始健,以作悬壶。学士朝来而集造,指南文字与舟车。功参雨露,德共滋濡。昭彰善恶,注秩征诛。补造阴阳安社稷,消灾解厄度人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高穹玉阙,开元治世天尊。”
解读:
“位证玄都”“高穹玉阙”:可见轩辕黄帝飞升到北极的玄都去了,即去了天庭玉阙,作天皇大帝。
“掌天地人万象星符”:就是“理三才”、“统御星辰”和“总万星”的玄都天皇大帝。
“化育群雏”:即为“群生父”的雷祖。
“任阴阳大道之权”:土灵含阴阳两炁。
“指南文字与舟车”:指导仓颉造文字,又指导人们造舟和车。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解读:
汉代班固的《汉书》、唐代王瓘的《广黄帝本纪》、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等较多历史文献也都有相同的记载。黄帝逝世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各地出现了很多黄帝陵。陕西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的桥山,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黄帝葬桥山说明黄帝住在陕西,可能就是宝鸡,而有熊氏可以与表终南山对应。

小说中的运用:
《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吾乃玉清道人是也。”
解读:
玉清道人就是昆仑山上的元始天尊,下凡到人间就是一统全球的道门之祖轩辕黄帝,天皇大帝就是三清之化身,故在昆仑山上有轩辕黄帝的宫殿。

2.24章 阪泉炎帝蚩尤

蚩尤是神农炎帝的亲弟弟,为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大约出生于5500年,有结拜兄弟或堂兄弟八十一人。蚩尤为夺取帝位,与神农炎帝大战,把炎帝击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抗蚩尤,最后黄帝派应龙将蚩尤斩杀,黄帝统一天下,全球各民族融合共存,从此开启了中华的辉煌文明历史。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
《山海经.海内经》:“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
《山海经•海内东经》:“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淮南子·墬形训》记载: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诗经》: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尔雅·释水》中有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尔雅·释水》记载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二人皆遭世亂,聚人在 洋子江中,劫掠爲生。”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
解读:
在上古时期,称长江为江水,也简称江,而称黄河为河。大概在汉朝以后方称江水为长江。因为东南在古代属于九州之扬州,故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称为扬子江或洋子江,即羊水或洋水。火神祝融降于江水,所以火帝之神农炎帝和蚩尤也在江水长大成人。

《天蓬宝诰》云:“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通天祈佑、延祥涤厄、保宁身命,北极天蓬八十一军大元帅、护国消魔真君,证果法云普覆天尊。”
《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
《太平御览》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称:“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之兵杖刀戟大驽,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
《史记·高祖本纪》云:“司兵之星名蚩尤。”
解读:
可见蚩尤为天蓬元帅(东王公)在雷部的“烈火天尊”之化身下凡,为天蓬元帅之魔王化身,即欲界魔王波旬,即《圣经》中的大红龙撒旦。蚩尤的八十一兄弟就是天蓬元帅的八十一军,食沙石子即以沙石炼金之意。天蓬元帅为北极驱邪院之首,为兵府之主,即司兵之星,发出火光到南极时称南极星,即南极长生大帝。

《皇览·墓冢记》(三国)载:“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山东)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
解读:
蚩尤和神农炎帝都是赤帝在人间的化身。神农炎帝就是被称为“消魔大王”之北阴大帝,蚩尤就是被称为“大魔王”之北阴大帝,两者实际都是酆都北阴的炎帝在人间的化身。

《逸周书·尝麦解》(周朝):“昔天之初,□(天)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或作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于绝辔之野。乃命少皞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路史·卷十三·蚩尤传》云:“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帝榆冈(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少昊),以临西方,司百工,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浊鹿,兴封禅,号炎帝。兴,乃驱冈,两兴云雾祈风雨,以肆志于诸侯。顿戟一怒,并吞亡亲,九隅无遗,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参卢于是与诸侯委命于有熊氏。……(有熊氏)传战蚩尤于中冀而诛之。”
《路史·后纪禅通纪·炎帝纪》记载:“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命蚩尤宇于小颢,以临西方,司百工,德不能御,蚩尤产乱,逐帝而居涿鹿,顿戟一怒,并吞亡亲。黄帝时为有熊氏,实懋圣德,诸侯利宾之,参卢大惧,设坛于熊,黄帝乃暨力牧,神皇、风后、邓伯温之徒,及蚩尤氏转战,执蚩尤而诛之,于是四方之侯争辨者,宾祭于熊,爰代炎辉,是为黄帝。乃封参卢于路,而崇炎之祀于陈。路,露也。”
《竹书纪年》载:“蚩尤……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以暴虐天下,并诸侯无度。炎帝榆罔不能制之,令居少昊,临西方。蚩尤益肆其恶,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炎帝榆罔于空桑,炎帝避居涿鹿。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周书·史记篇》说“阪泉氏徙居独鹿”
解读:
“天作二后”:天帝降下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两位圣人。
“赤帝”“帝榆冈”:即神农炎帝,也称“参卢”。在汉代前并无榆冈或榆罔之名。
“分正二卿”:炎帝榆冈(罔)任命了正负两个大卿。
“命蚩尤宇于小颢(少昊),以临西方(四方)”:命令蚩尤居住在少昊之地,即西方。
“蚩尤乃逐帝”“蚩尤产乱”:蚩尤叛乱。
“兴,乃驱冈”:蚩尤兴旺起来,就把榆冈(罔)炎帝赶出空桑了。
“顿戟一怒,并吞亡亲”:蚩尤并吞哥哥神农炎帝的国土,并杀害自己的亲人。
“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蚩尤出羊水,实际上就是出姜水,讨伐居住在空桑(五台山)的神农炎帝。“登九淖”就是指登上九台山(五台山北台),淖实为桌,桌即台。
“炎帝避居涿鹿”:神农炎帝从五台山迁都于浊鹿。
“逐帝而居于浊鹿,兴封禅,号炎帝”:蚩尤从浊鹿赶走神农炎帝,蚩尤自己封自己为炎帝,即阪泉氏炎帝。
“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炎帝害怕蚩尤,就劝说黄帝一起与蚩尤征战。
“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在河北中部把蚩尤杀了。
“参卢大惧,稷禅于熊,爰代炎辉,是为黄帝”:神农炎帝把帝位让给有熊氏轩辕黄帝。
“乃封参卢于路”:于是封神农炎帝于路。这里的“路”应该的茶陵露,或指湖南长沙的麓山,即岳麓山,所以炎帝死后葬于长沙。
“少皞清”:少昊名为清。
《逸周书》比较准确,而《路史》增加了很多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如在《逸周书》就没有榆冈之名,也没有邓伯温的名。其实邓伯温和神皇就是神农炎帝。

《竹书纪年》载:“蚩尤益肆其恶,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炎帝榆罔于空桑,炎帝避居涿鹿。”
《揆园史话·太始纪》(朝鲜古史):“蚩尤氏,大战轩辕于涿鹿,纵兵四蹙,斩杀无算,复作大雾,令敌军心慌手乱,奔窜逃生。于是,淮岱、冀兖之地,尽为所据,乃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
《水经·滱水注》(北魏郦道元):“《竹书纪年》曰:燕人伐赵,围浊鹿,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梁也。今广昌(河北保定涞源)东岭(五回岭)之东有山,俗名之曰浊鹿逻,城(五公城)地不远,土势相邻,以此推之,或近是矣,所未详也。”
《赵国史》(当代•冯志刚等)云:“勺梁邑,战国赵地,在今河北(保定)望都东北”
《世本》(先秦时期或汉史官修撰)记载:“涿鹿在彭城南”。
《路史》:“年三十七戮蚩尤于中冀,于是炎帝诸侯咸进委命,乃即帝位,都彭城。”
《舆地志》(南北朝):“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大抵征战所至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魏书》卷十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记载,北魏时期,孝文帝拓跋宏准备迁都河南,其大臣穆罴谏曰:“臣闻黄帝都涿鹿。以此言之,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
解读:
淮为今安徽和江苏,岱为山东泰山地区,冀为今山西省全部、河南省北部、河北省西部、北京市及天津市。兖州为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赵国是现在的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河南、山东两省份部分地区。
“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蚩尤从涿鹿和淮岱之间迁徙往来,可见涿鹿不在淮岱。涿鹿又不在中原之河南,可见涿鹿(浊鹿)必在河北。
浊鹿城为战国赵地,燕人围攻赵国的浊鹿,故浊鹿也不可能是位于燕国西北方的张家口之涿鹿县,此涿鹿县是汉景帝时才立的。
《世本》和《路史》都指浊鹿在彭城,即在今江苏徐州,这不太合理。因为蚩尤出长江渡黄河从南往北攻打神农炎帝所在的山西五台山(空桑),神农炎帝撤退时不可能反而渡黄河南下到徐州来建都,只有可能往东北方向的河北保定撤退。
勺梁为又名三梁亭,为战国赵地,在今河北保定望都县西,为今涞源县附近。由此可见,浊鹿应该在河北保定附近。

《史记·集解》引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
《白虎通义》(东汉班固著)云:“擒杀蚩尤于涿鹿”其引注:“涿音卓今直隶涿县”;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编著)云:“涿州古涿鹿之地,《史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即此也”
解读;
“涿鹿”即在今河北保定涿县,即今涿州市,与涞源县(勺梁)之东北相邻。赵武灵王在涞源县击败燕师而解涿鹿之围。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解读
“而神农氏弗能征”:神农炎帝无能力征服诸侯。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这个“炎帝”为阪泉炎帝,即自称为炎帝的蚩尤。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即黄帝与蚩尤战于阪泉之野。

《帝王世纪》说:“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于涿鹿之阿。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谷。
《逸周书·尝麦》:“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说文》:“魃,旱鬼也。”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解读:
黄帝派应龙和女魃去杀了蚩尤。应龙即阴龙,即素女。黄帝女魃即黄帝的阴土之灵,即阴山之灵,也称青山之灵,阳土为白山。阴土能释放出太阳离火之灵,故为旱鬼。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田千秋对汉武帝上书曰:田千秋,家在长陵。以故高庙寝郎上书谏孝武曰:“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叛)父,黄帝涉江”
解读:
父为少典,子为蚩尤。蚩尤不同意少典将其帝位传给神农炎帝,所以反叛,讨伐亲人,故《路史·卷十三·蚩尤传》说其“吞灭亡亲”,黄帝出征打到长江。

《五帝本纪》云:“苗民,即九黎之后”
《尚书·孔氏传》言蚩尤为:“九黎之君”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九黎君号蚩尤。”
解读:
蚩尤为苗族人的祖先,为九黎部落之首领,九黎谐音即九离,即九阳之太阳,故此蚩尤为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南极长生大帝)的魔王分身,即《圣经•启示录》中的大红龙撒旦。

《民数记》 21:6 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
《民数记》 21:8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
《启示录》 12: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解读:
蚩尤等同于要死人的火蛇,即魔王波旬,即撒旦。而神农炎帝等同于救活人的火蛇,即圣人。蛇就是龙,火蛇就是火龙,即红龙,即赤龙。

我们再来看看文字上隐藏的秘密,蚩字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老子韩非列传》云:“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解读:
“蚩”由“止”和“虫”组成,“止”即是艮山灵,故在篆文中变成了“山”字。在蚩的第一和第二个甲骨文中,在“止”下面有一条“虫”,代表太素龙;在第三个甲骨文中,在“止”下面为 “彳” 和“虫”,多了一个代表“行”字的“ 彳”,可见此“虫”为行德之虫,即風虫,即行神和风神太素木灵。
在金文中,“止”下面有两条“龙”和一个“又”,“又”也是代表艮山之灵,一条“虫”变成了两条“虫”,象征两条“虫”配两座“山”,可见蚩尤就是有龙身的“炎火之祖”的天皇大帝,即雷祖。两条龙就是天蓬元帅真君和天猷副元帅,山灵就是翊圣保德真君黑煞将军,三者合一为蚩。
“止”即“趾”,八为阴龙,为巽,巽为肱,蚩尤有“八肱八趾”,代表蚩尤就是与素女合一的东王公。尤谐音为牛,代表火,故蚩尤就是释放出火的木龙天蓬元帅,即火龙,就是南极长生大帝,即赤帝。蚩者痴也,故为魔王。蚩尤与素女合一了,故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如果不是上帝派素女和九天玄女下来帮助黄帝,没有证道的黄帝就无法战胜蚩尤。

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的传说。“格蚩爷老”又译“格蚩尤老”(苗语滇东北次方言:Gid Chib Yeul Laol),“格蚩”即格斗之神蚩尤,“爷老”是英雄之意。黔东南、广西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吃鼓藏”(即吃牯藏)时,也要首先祭他们的始祖“姜尤”,即姓姜的蚩尤。黔南还有苗族史诗《榜蚩尤》在民间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香神就是风神素女,香尤公就是与风神素女合一的蚩尤。

2.25章 道教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三官大帝,又称“三元”,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仪礼•觐礼》(春秋战国)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yì)”。
解读:
《仪礼》为中国儒家十三经之一,里面记载了周朝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用柴火燔祭来祭祀天神,即祭祀上帝天神或者天官。悬挂祭品以祭祀山和丘陵之神,即祭祀山神。将祭品沉入水中以祭祀川,即祭祀水官。将祭品埋在地中以祭祀地官。可见,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已经在不同的方法祭祀三官大帝了。

《三国志·张鲁传》引《典略》(西晋•陈寿)称:“(东汉灵帝时) 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解读:
可见在东汉时期就有“三官”称呼之记载。

《元始天尊說上元一品九炁天官賜福寶懺》首讚:“瞻仰雲臺無上天,巍巍色相自莊,三清化炁成三聖,三皇初歷定三元,分司天地及水府,總攝幽明並制仙,得道群真需保舉,通靈鬼籍賴昇遷,神功妙德難思議,九炁清風不紀年,於今皈命大天尊, 獻花酌水啟法筵,惟願恩膏沛大千,群生福壽永綿綿。”
《道德天尊说下元五炁三品水官解厄宝忏》经言:“天皇氏兴,玉清分化,太初纪岁,年月日时,甲子会逢,是为上元而九炁以胎;地皇氏兴,上清分化,太和纪岁,年月日时,甲子会逢,是号中元而七炁以寓;人皇氏兴,太清分化,太光纪岁,年月日时,甲子会逢,是名下元而五炁以涵;三元之所得名,亦三圣之所托始;
解读:
三皇为三圣,三圣分别为三清之化身。三皇过后才出现三官,三官也是三圣。三官分管天、地、水。而在《道德天尊说下元五炁三品水官解厄宝忏》中把天皇、地皇和人皇等同于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九炁为始炁玉清元始天尊的分化身,地官七炁为元炁上清灵宝天尊的分化身,而水官五炁为玄炁太清太上老君的分化身。

《历代神仙通鉴》(明末清初)云:“(元始天尊)复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炁,在九土洞阳,取清虚七炁,更于洞阴风泽中,取晨浩五炁,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合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当春一月月望之雷,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又于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
解读:
元始天尊吐气化成“三官大帝”,可见三官大帝皆是先天一炁(元炁,圣灵),三官大是元始天尊分别主宰天、地、水的化身,元始天尊一身分化三身成三官,故称三官大帝为元始天尊之子。
太虚极处即紫微大帝和勾陈大帝所居住的太虚宫,始阳九炁就是乾之初一阳,指震木之炁。居洞阳者为太阳神,九土洞阳就是木之火土,即阴土,清虚七炁就是土中金炁。泽中有水,洞阳风泽所生的晨浩五炁就是火中水炁。可见,天官代表太虚木德,地官代表南方火土中之清虚金德,水官代表洞阴水德。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因缘经》(南北朝):“正月十五上元宫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品戒经》:“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徽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
《三元品戒经》:“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
《三元品戒经》:“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马太福音》12:31 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
《马太福音》3:11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约翰福音》 1:33 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
《路加福音》 3:3 他(约翰)就来到约旦河一带地方,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解读:
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三官皆为元气之祖。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其中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鬼节,也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会;十月十五日就是下元节。
天官大帝就是天上的紫微大帝,九炁就是木炁,木星为福星,故称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为赐福之神,故天官以九炁为特征,福由天赐。“自然玉虚高皇上帝”就是“北极中天自然总极紫微大帝”,五帝皆是“天真自然之神”
天官隶属玉清境,即玉清的分化身,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上元三宫在玄都,即在天上的水中,其中青为木炁,黄为土炁,白为金炁。十一月冬至,到正月三阳生,三阳为乾,乾即天,故正月十五为天官的诞辰日。
在《梁元帝旨要》记载: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上元中宫即元阳七宝紫微宫,也称上元覃恩府和上元赐福府,总主玉虚高皇上帝(紫微大帝)、诸天帝王和上圣大神所居之地。
地官大帝也称清虚大帝,以火中七炁之金炁(圣灵)为特征,火中金主杀和赦罪,故称地官为七炁赦罪地官。夏至一阴生,五月夏至,到七月三阴生,三阴为坤,即地,故地官以七月十五为诞辰日。地官隶属上清境,为上清灵宝天尊之分化身。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主管九方十地及九幽三府。元洞混灵之气为金炁,极黄之精为土炁。地官大帝就是土金之炁,就是雷祖勾陈天皇大帝。
水官大帝也称扶桑大帝,也称洞阴大帝,也称水帝汤谷神王,即海中大龙王。洞阴为水,水中藏金灵(圣灵),水有洗罪之功能,故称水官为解厄水官。立冬为十月节,冬属水,故水官以十月十五为诞辰日。五炁为水,故称五炁解厄水官。水官隶属太清境,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扶桑大帝就是东海的东王公,也是水中青帝,可见水官就是玄都九炁天官紫微大帝的分身。汤谷为太阳所处之地,水帝汤谷神王有太阳离火之灵,所以也是太阳神。
其实三官皆在水中,天官紫微之水为天上玄都之水,地官之水为地下北阴之水,水官之水为大海之水。

《三官忏》云:“天官之尊,出自无极,生于太极,穹窿高明,名曰上元。覆帱万物,主宰群生。声臭无闻,朕兆罔测。日月星辰悬其象,春夏秋冬宣其气。一元潜孚,五行默运。风霆鼓荡,雨露滋润。惟其泰而大状,所以生于正月,荐具于乾。是故,以司号曰天官。”
解读:
天官是无极所生,为太极玉皇大帝之化身,潜藏一元之先天一炁,内含先天五行之灵。天官即金阙帝君紫微大帝,天官主宰乾天,主风雷雨露。

《三官忏》云:“地官之尊,生于天官。同出一元,重厚内凝,名曰中元。持载万类,生育万物。远不可以道理,厚不可以丈尺。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育焉,珍呈百谷。上承天施,下含蕴蓄。惟其否而将观,所以生于七月,荐具于坤。是故,以司号曰地官。”
解读:
地官为天官之分身,两者都是一元之化身,即先天一炁之化身,即太极之化身。地官主宰山地,主生育万物,主百谷,职能同于东岳大帝。

《三官忏》云:“水官之尊,生于天地之一炁,循行地中,名曰下元。周流雨间,滋溉品物。泛滥洪波,沉潜渊然。曰川曰河,曰江曰汉,沼沚波涛,潭涧湖海。群支一本,万派朝宗。血脉化工,昭明体道。惟其坤而将复,所以生于十月。是天一生水而司冬会,镇位北方。是故,以司号曰水官。”
解读:
水官为先天一炁之化身,在地中循行,主雨水和在江、河、湖、海中兴波。

《枕中书》:“真书曰: 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真记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周回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台,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尊、太元圣母所治。中宫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下宫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都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紫微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东晋)云:“上元一品天官,元气始凝,三光开明,结青黄白之气,置上元三宫。第一宫名太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紫微宫又置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太阳火官考之;右府主死,太阴水官考之;中府主生死罪录风刀之考。”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云:“上元三宫者,上帝之所居。一品天官治其中,有九府三十六曹,上主诸天上圣,下主化生品物,结玄元始青、黄、白三色之气而成宫也。即元黄太极左宫、元阳七宝紫微上宫、洞白太极右宫。”
解读:
昆仑山上有玄都玉京山,玉京山上有七宝山,七宝山上有七宝玄台,也称七宝台,七宝台上有上中下三宫。七宝山等同于佛教的多宝塔和《封神演义》中李靖的七宝玲珑塔(也称黄金塔),据佛经《法华经》记载,多宝塔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故又名七宝塔。
上宫为盘古真人、元始天尊和太元圣母所治。盘古真人就是元始天王,盘古真人分真阳和真阴就是元始天尊和太阳圣母。元始天王其实就是没有分真阴和真阳时的元始天尊。中宫为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也就是紫微大帝所治。下宫为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
七宝台的中宫又分为上、左、右三宫,称为天官紫微的上元三宫,上宫即太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也称紫微上宫,为紫微上帝所居。另外为元黄太极左宫和洞白太极右宫。太玄都元阳即水中先天一炁,元黄即土灵,洞白为土中金灵。
紫微上宫又分三府,左府为太阳火官考之,代表太阳离火之灵,主生。右府为太阴水官考之,代表坎水之灵,主死。中府为风刀考之,风刀为巽木九炁之灵和金灵,主生死罪录。三府代表紫微的水、火、木、金三灵。

《三官灯仪》云:“信礼无上大罗天长生保命护身天尊,臣众等志心归命,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一切神仙诸灵官。伏闻自然大圣,降九天太极之权;总主上真,御七宝紫微之阙。降凤辇於举迁之会,回云軿於上中下元之辰。校录天人,标提功过,届三阳而赐福,合九炁以流辉。今辰某注想高明,倾心酌献,仰玄都而设像,建净宇之陈仪。志心归命,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帝君。伏愿冲鉴融明,纯禧锡善。北都幽籍,永诠不朽之名;南昌上宫,克注长生之字。生生道备,世世心清。稽首皈依,虔诚赞咏。信礼高上紫微宫九炁赐福天官,真都元阳,紫微宫主。自然大圣,赐福天官。统摄天界,役使鬼神。鸣钟击鼓,乘车驾云。队仗千万,统摄天兵。涤除凶秽,去浊流清。上帝有勑,普济含灵。祛邪辅正,保天长存。”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吾此九霄玉清之天,内摄朱陵火府,南昌上宫受炼司,南昌下宫受度司,上清黄箓之院,太清黄箓普光之绾。”
《道法会元》:“元始符命金箓白简长生灵符,告下南方丹天世界朱陵火府,南昌上宫,长生大君韩君,司马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回骸起死监生大神,超度下光罪魂,上登朱宫流火之庭。”
解读:
“自然大圣”:就是“自然玉虚高皇上帝”,即“自然总极紫微上帝”
“降九天太极之权”:天官紫微大帝就是在九天的太极。为掌管天界和主管天上真仙(上真)的天官。
“北都幽籍,永诠不朽之名”:就是(地官)酆都北阴大帝,为紫微大帝之分身。
“南昌上宫,克注长生之字”:还是主管南昌上宫(朱陵火府)的赤帝,即南极长生大帝,即九霄玉清王,可见南极长生大帝实为紫微大帝之化身,紫微大帝释放出火即到南极,就是南极长生大帝。
“降凤辇於举迁之会”:紫微大帝乘凤,所以也可以称为凤凰,即凤凰身,凤凰即莲花,故也称莲花身。

《三官灯仪》云:“臣众等志心归命,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一切神仙诸灵官。伏闻太阳殿上,仰大道之清虚;洞阴阙中,瞻元君而洞耀。五岳八纮(天下)之类,会校录於庆生;九幽三府之流,愿关宣而赦罪。矧兹下土,实仰元恩。今辰某澡涤尘襟,虔遵圣范,仰洞灵而设像,建净宇以陈仪,志心归命,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伏愿启耀流光,歆诚瞩恳。削愆尤於动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飞潜,咸臻宁晏。至仁广度,品物蒙庥。稽首皈依,虔诚赞咏。信礼高上洞空宫七炁赦罪地官,中兄赦罪,主帝元君。灵真大圣,社稷之神。滋生万物,长养下民。祛除妖怪,扫荡邪氛。乘云跨虎,游行乾坤。保安家国,内外咸宁。蠲消九横,馘灭五瘟。流祥赐福,与道合真。”
解读:
“伏闻太阳殿上”:说明地官是太阳神,也就是炎帝,即南极长生大帝。地官管理五岳、大地和社稷,并护持国家,主宰九幽地府,生万物,养育百姓,除五瘟。地官能赦罪削愆,除妖灭瘟。地官所率领的部队就是《圣经》中的守护天使。
“灵真大圣”:即“统摄万灵”和“化生万灵”的青帝,即万灵之主的南极长生大帝。
“社稷之神”:保安家国之神。
“洞阴阙中,瞻元君而洞耀”:说明南极长生大帝也是洞阴大帝,即水官。

《三官灯仪》云:“臣众等志心归命,五炁解厄水官旸谷神王,一切神仙诸灵官。
伏闻金灵炳景,水官理旸谷之宫;宝历分权,大帝主洞阴之道。定川源之品汇,考江海之威灵。会五炁於建生,无幽不烛;遵群伦之解厄,有愿皆从。今辰某夙幸崇真,无生奉教,仰扶桑之设像,建净宇以陈仪。志心归命,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旸谷神王。伏愿飙驭俯回,精崇仰达。长生大圣,愿延海宇之生;度厄尊神,以解存亡之厄。福祥至止,祸患潜消。稽首皈依,虔诚赞咏。信礼高上洞源宫五炁解厄水官。下元解厄,金阙洞阴。大帝水君,清泠之神。乘云御炁,搜捉邪精。驱雷逐电,海晏河清。平波伏浪,役使风云。敢有小鬼,辄恼生灵。寸尸万断,永不留形。凶秽消荡,道炁长存。”
解读:
“伏闻金灵炳景”说明水官有金灵和太阳丙火。
“水官理旸谷之宫” 即管理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也是太阳神。
“长生大圣”说明水官就是东岳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
“金阙洞阴,大帝水君,清泠之神”这里的金阙洞阴就是上面的洞阴阙。洞阳有火,洞阴有水,水中有金灵,故称金阙洞阴。

《启示录》 1:16 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启示录》 19:6 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 神,全能者作王了。
《启示录》 11:4 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以西结书》 8:2 我观看,见有形像彷佛火的形状,从他腰以下的形状有火,从他腰以上有光辉的形状,彷佛光耀的精金。
解读:
上帝独子有烈日之光,有众水的声音,有精金和利剑,有橄榄树(木炁),还有雷音(土炁),可见就是太极,就是有七星相随的玄都元阳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

《三官总诰》:“志心皈命礼。唯三圣人,乃壹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感应天尊。”
解读:
可见天、地、水三官都是同一太极神,为太极玉皇上帝之分身,所以称为上帝独子。上帝独子在天称天官紫微大帝,在地称地官清虚大帝,在水中称水官扶桑大帝或汤谷神王或洞阴大帝。

《上元天官宝诰》:“志心皈命礼,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羣生是赖,蠢动咸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
《楚辞·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王逸 注:“曜灵,日也。”
解读:
玄都为坎水之灵,曜灵就是光之灵,即天上离火日光之灵,元阳就是水中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元始之炁,即金炁,再加上九炁木灵,就是水火合一的北帝。

《中元地官宝诰》:“志心皈命礼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存没沾恩。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零六:“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曰青帝,其精岁星.下应泰山神仙”
解读:
“青灵洞阳”“青灵帝君”:即火中青帝,即有龙身,为红龙或赤龙。
“中元七炁”:即有金炁。
“北都宫中”:即主管北阴酆都的北阴大帝。
“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即为“五岳纲维”和“五岳祖”的东岳大帝,也是“中制五岳”的“炎火之祖”天皇大帝,也是“总领五岳”的消魔大王酆都北阴大帝。
“群生父母”:即“万化之父母”太上老君之分化身,为太极。地官能分阴阳化为众生父东岳大帝和众生母碧霞元君。
“存没沾恩”:恩泽众生。
“慈育天地”:即“养育天地”之东王公和西王母,地官是生育之灵。

《下元水官宝诰》:“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青灵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壹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
《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
《夷夏论》(南朝•顾欢) :“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
解读:
“旸谷洞元”:藏有太阳离火之灵。
“旸谷帝君”:旸谷也称汤谷,旸谷帝君就是藏在水中的太阳神,没有把光发出来。
“青灵宫中”:有龙身,为水中龙王,即青帝。可以分化为雄龙和雌龙。
“正壹法王”:先天一炁(金炁)之王,即太上老君之化身,故为“无为教主”。正一法王下凡到人间就是创立正一盟道教的张道陵。
“下元五炁”“金灵洞阴大帝”:为水中金炁之主,为天官之分身。
“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为地官和东岳大帝之分身。

从以上可见,九炁之紫微大帝发出烈日之光分身到地上为七炁的地官大帝,地官大帝即是东岳大帝,也是北阴大帝,也是赤帝。七炁之地官大帝再分身到大海中就是五炁之水官大帝,三官之本质都是紫微大帝,即都是有龙身的太上老君。设立三官只是代表太上老君或元始天尊分管天、地、水的三个化身而已,此三个化身皆有先天五行之灵。

民间分别以尧帝为天官,以舜帝为地官,以大禹为水官。尧帝、舜帝和大禹为三官大帝分别在人间的化身,所以三官大帝的诞辰日并非指尧帝、舜帝和大禹三人的诞辰日,尧帝、舜帝和大禹除了以三官大帝之诞辰日为诞辰日外,他们各自还有自己的诞辰日。尧帝的诞辰日为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与药王菩萨同);根据世界舜裔宗联谊会决定而兴建的福建泉州舜帝纪念馆认定舜帝的诞辰日为农历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大禹的诞辰日为农历六月初六(六为水)。

小说中的运用:
《倚天屠龙记》描写青翼蝠王韦一笑:
“那人仍是呼呼打鼾,不理不睬。一名男弟子伸出长剑,挑起毯子,只见毯子底下赫然是个身披青条子白色长袍的男子,伏在沙里,睡得正酣。”
解读:
“身披青条子白色长袍”:青为木炁,为九炁,白色为金炁。
“伏在沙里”:沙为土,为黄色。
可见韦一笑代表有青、黄、白三炁的天官赐福紫微大帝,韦一笑因为全身燥热,故好喝人血,血象征水,燥热代表有太阳之离火,好喝人血代表有坎水之灵,故韦一笑就是水火合一的北帝。

2.26章 天官尧帝

尧是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尧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今山西祁县),故姓伊祁,号放勋。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通鉴辑览》载:“尧即位百载,崩于成阳,葬谷林”

《史记·五帝本纪》:“帝喾有四子:长曰挚,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
《大戴礼记·帝系》:“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陬訾氏,产帝挚。”
解读:
尧帝为帝喾之次子。

《竹书纪年》记载:“(尧)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观于三河,一旦,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及长,有圣德,封于唐,天下归之。”
《宋书·符瑞志上》:“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彩,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
《史记·索隐》(战国)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儒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
《宋史·礼言》载,北宋熙宁元年(1068)濮州知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雷泽县东谷林山。”
解读:
“斗维”:在天上指北斗斗杓四星,也称魁或天魁星,能代表紫微星,所以在《水浒传》中称紫微大帝宋江为天魁星。尧帝的母亲生于“斗维之野”,其母亲就是天魁星四星中的天玑星,即巽灵风神。
“赤龙感之”:赤即火龙,即玉清王南极长生大帝,即神农炎帝,说明尧帝其实就是南极长生大帝下凡,即神农炎帝再来。可见南极长生大帝可以转化为紫微大帝。
“黄云覆护”和“龙随之”:尧帝之母庆都就是黄龙,即应龙,为后土娘娘。
“生尧于丹陵”:丹陵象征土中金丹,即金阙帝君,即紫微大帝。

《帝尧碑》记载:“帝尧之先是炎帝魁隗。太祖至其父亲,名字无考:其母亲是有虞氏之女陈丰氏庆都。”
《潜夫论五德志中》(东汉•王符):“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经州,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也,代伏羲氏。”
《周易•系辞下》(春秋•孔子):“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
解读:
传说尧帝是帝喾的养子,实为炎帝魁隗的后代,即神农炎帝的后代,这个说法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是其母感赤龙而生,说明尧帝为神农炎帝再来。

《竹书纪年》卷二“帝尧陶唐氏”:“帝尧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
《史记·五帝本纪》:“(尧帝)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解读:
日即太阳离火之灵,云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彤车就是红车,代表有红光的艮灵,白马即白龙马,白马配金灵,故尧帝为曜灵元阳大帝金阙帝君紫微大帝。尧帝其仁如天,且尊天而行,故人们把尧帝看作天官大帝。“黄收”即黄帽,象征尧帝是土灵里面的金灵,就是紫微大帝。这就是赤龙南极长生大帝化身为紫微大帝,紫微大帝就是凤凰身,故有凤凰在庭。

《路史·后纪·陶唐氏》:“帝尧,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

尧帝又称唐尧,唐的小篆如下:

舌的篆文如下:

解读:
唐是由“舌”和 “又又”组成,“又”即神的双手,即艮山之灵,“舌”为兑金灵,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象征圣灵,代表金阙帝君。尧唐又称陶唐氏,陶的谐音为道,故也象征道,道在土中。陶为火烧制的土器,象征土灵。

尧字的小篆如下:

解读:
尧字由“土土土兀”组合而成,三土堆积为山,就是“黄收”。山为艮,艮下面为“兀”,兀为光秃秃的山,可见尧有艮山之灵和土灵,为阳山和阴山合一之灵,为天皇大帝或雷祖玉清王。

《帝王世纪》原文曰:“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不知何处),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姬挚)。授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撃天而上,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义仲、义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访山川溪谷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索隐:尧,諡也。放勳,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
《通志·氏族略·以姓为氏》:“伊祁氏,尧之姓,亦作伊祁。”
《尚书》:“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解读:
祁由“礻阝”组合而成,“礻”即“示”,代表先天一炁之神, “阝”为艮山之灵,“伊祁”谐音就是“一炁”,可见伊祁就是玉京山里的盘古神,即玄都紫微宫的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即紫微大帝。尧帝能封四岳帝君,说明尧帝就是“总领五岳”的酆都北阴大帝和“中制五岳”的天皇大帝。酆都北阴大帝就是紫微大帝的分身,尧帝死后为天官紫微大帝。“常梦撃天而上”,故为天官。
尧帝“以火承木”,就是“炎火之祖”的北极天皇大帝,也是南极赤帝。南极赤帝能转化为天官紫微大帝。

尧帝姓伊祁,伊的甲骨文和小篆如下:

父的甲骨文如下:

可见伊由“人父”组成,“人父”即众生之父,可见尧帝就是“群生父”之雷祖,即天皇大帝,为南极长生大帝之化身。

尧帝名为放勛,勛的小篆如下:

力的文字演化如下:

又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勛字的小篆由“又目炎力”组合而成,“力”其实就是倒放的“又”,即“山”,可见“勛”就是阴阳两山合一之“山”,即艮山之灵。此“山”的“目”放出“炎”火来。尧名为放勛,即山灵吐火,即发出光明,即紫微大帝的曜灵,也是雷祖的闪电。

《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世本》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解读:
尧帝之长子称为丹朱,代表金丹发出的红色离火之灵,丹朱就是东岳大帝的三太子炳灵公下凡。尧帝为太极神,太极含两仪,两仪即阴阳两炁,两炁出于土,故尧帝发明黑白围棋,以象征“一阴一阳之谓道”。光含智慧,故后来丹朱成为没有敌手的棋圣。

《史记·五帝本纪》云:“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解读:
尧帝真正开启了禅让制度,禅让于舜帝。

《大清一统志》:“唐尧陵在菏泽县东北五十里,旧雷泽城西,与濮州接界。”
《诗经》:“昔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
《水经注》:“成阳在雷泽东南十余里。”
《曹州府志》:“雷泽城本汉成阳故城。”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
《淮南子地形训》:“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
《帝王世纪》云:“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解读:
尧让位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并且葬于雷泽,这与伏羲生于雷泽相呼应,伏羲和尧帝都是雷祖玉清王下凡,雷祖即雷泽神,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北极天皇大帝。

从以上可见,尧帝是赤帝南极长生大帝下凡,也是雷祖天皇大帝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下凡,也是天官紫微大帝下凡。

2.27章 地官舜帝

舜为中国上古时代部落的总首领,为古代“五帝”之一。舜帝为颛顼帝的六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都于蒲阪,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在位三十三年后禅位于大禹,十七年后在南巡时卒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史记》云:“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解读:
昌意的儿子为韩流,韩流之子为颛顼,所以舜帝为黄帝的第八世孙,为颛顼的第六世孙。舜帝名重华,华者火光也,重华即重火,即炎字,暗示舜帝为炎帝再来。字都君,象征舜帝是酆都之君,即酆都北阴大帝。世人以舜帝为地官,因为神农炎帝为北阴酆都大帝。

人的甲骨文如下:

舜的金文和小篆如下:

舜的其它文字:

解读:
舜字中有“炎”字,可见舜帝就是神农炎帝再来。舜字的楚国文字6和23中可见,舜由“人入火⊥”组合而成,其实是由“人火火⊥”简化而成。“人”为土,而“⊥”为“土”字的甲骨文或金文,可见舜帝就是“炎火之祖”的勾陈天皇大帝,即雷祖玉清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可见尧帝和舜帝为同一神下凡。
从舜字的金文和小篆看,舜字由“乙乙炎人人”组成。小篆下面的两个“人”方向相反,象征阴土和阳土,或者说阴山和阳山,或者说舜帝造人,造了男人和女人。“乙”也代表土,“炎”字在正反两个“乙”中,即在阴阳土合一的艮土中,“炎”藏于土中,即火藏于土中或说火从土中出。

《史记》载: “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
《尚书纬·帝命验》记:“姚氏纵华感枢。”郑玄注:“舜母感枢星之精而生舜重华。”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唐张守节正义:“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
《读书杂志馀编·吕氏春秋》:“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案极星即北辰也。或言北辰,或言北极,或言极星,或言纽星,或言枢星,皆异名而同实。”
《神异经》(东方朔撰)云:“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太阳神)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启示录》 4:3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解读:
古代的枢星曾经是北极星,代表天官九炁紫微大帝,九炁即大虹,即东岳帝君,即青帝,青帝可以转化为雷祖。另外古代也称勾陈星为北极星的枢星。舜帝就是北极紫微大帝下凡,也是勾陈天皇大帝下凡。雷祖黄帝也是北极枢星下凡,可见舜帝和黄帝是同一个神仙,即紫微星和勾陈星下凡,即太上老君下凡。天官和地官都是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地官乃是天官之分身。

《书·尧典》:“无目曰瞽。”引申为瞎子。
《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以赛亚书》 42:19 谁比我的仆人眼瞎呢?谁比我差遣的使者耳聋呢?谁瞎眼像那与我和好的,谁瞎眼像耶和华的仆人呢?
解读:
瞽由“鼓目”组合而成,目为火,鼓为先天一炁法身佛,为真心。法身佛没有分别心,心中无相,万法不生,故名瞎子。舜帝的父亲瞽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即象征上帝,而舜帝就是上帝独子。

《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一半儿•上虞百官江口舜庙》(清厉鹗)曲:“重瞳此地有遗苗,野庙空江玉座销。”
解读:
舜帝出生时眼睛里有两个瞳子,说明舜帝跟蚩尤一样有“四目”,表示舜帝是东王公和西王母结合之神,即伏羲和女娲结合之神。且目为光,光为华为火,故“四目”、“重华”和“重瞳子”皆代表炎帝。

《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
《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也,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地。”
《太平御览》皇王部六“舜帝有虞氏”条云:“风土记曰:舜,东夷之人,生于姚丘,妫水之汭,损石之东。旧说言舜上虞人也。虞即会稽县距余姚七十里始宁,上虞南乡也,后为县。”
《会稽志》云:“姚丘,在上虞县西四十里,一名桃丘,俗传舜所生处,旁有虞滨妫石。”
《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丰惠镇以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
解读:
解放前以浙江绍兴市上虞的丰惠镇为上虞县城,而把如今的上虞区政府所在地称为百官。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后居住在上虞百官,故当地因之得百官之名。舜帝是古代上虞人,故称虞舜,而其国称有虞国,又因为舜帝在姚丘出生,故姓姚。
姚墟即姚丘,即在如今的余姚市,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之后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而秦时方分别置上虞县和余姚县,两县交界,在此之前,姚丘属于上虞。舜帝为今绍兴上虞人,但他出生在如今的余姚,即其出生地与其家乡有一定距离。

《诗经》:“舜耕历山,渔雷泽。”
《史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地理志》:“雷泽,舜所渔,尧冢在西。”
《风土记》:“(舜)耕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于山下,多榨树。吴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
《太平御览》:“舜耕与历山,而始宁、剡县界上,山多柞树,吴越间名柞树为枥,故曰历山。”
解读:
舜帝在历山耕田,为田祖神农炎帝再来。舜帝在雷泽打鱼,这说明舜帝也是雷泽神下凡,即雷祖玉清王下凡。在河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什器。
始宁范围在今之嵊州北、上虞南,古治在今三界镇;剡包括今之嵊州市、新昌县,位于嵊北仙岩镇的舜皇山古属始宁县,村后有舜井、舜庙。嵊北又有谷来镇,古称“榖来”,传说是舜耕之地,即历山所在之地。

曹娥江为流入东海之钱塘江的最大支流,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曹娥江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大盘山脉长坞,自南而北流经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柯桥区,于绍兴三江口以下,在新三江闸下游经曹娥江大闸注入杭州湾。曹娥江在嵊州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下游段古称东小江。
小舜江的发源地有南北两溪,南溪自绍兴嵊州竹溪赤藤冈,流经谷来、马溪,入柯桥区王坛向东北流去;北溪自绍兴柯桥区稽东,经王坛至两溪与南溪会合,流入上虞。再经上虞胜利乡、汤浦镇,在上浦小江口汇入曹娥江。
姚江,又称余姚江,古名舜江,现在其源头来自曹娥江。
解读:
曹娥江谐音草娥江,为花草仙子娥皇的凡身。娥皇即小说《红楼梦》中绛珠草下凡的林黛玉。姚江(舜江)和曹娥江实为同一条江,而曹娥江上虞段也称为舜江,象征娥皇和舜帝是一体的,两者可分可合。曹娥江的支流小舜江就象征舜帝和娥皇的儿子龙三太子(善财童子)和小龙女。在上虞市区曹娥江边的百岭路旁还有代表象征意义的舜帝陵,百岭路与舜帝在蓝山县祭天的百叠岭相呼应,据说百叠岭是因为有一百座岭而得名,与舜帝为百岭之主-山灵雷祖相对应。

《帝王世纪》记载:“帝舜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字都君,有圣德”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
《说苑·指武》(刘向):“美哉德乎!姚姚者乎!”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尚书》云:“德自舜明。”
解读:
虞字表示“虍”内藏“天口”,藏起来的“天口”即是兑灵之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梁山军师文曲星(天机星)吴用。兑为金,金为白,故称西方白虎。 “姚”者德也,德者太极也,舜帝就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化身,也是有金灵的虎王,即《封神演义》中的东岳大帝黄飞虎,也是周文王所梦见的飞虎姜子牙。

《尚书·舜典》舜即帝位后:“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酆都宝诰》:“志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隶幽都。掌判生死,赏善罚恶而不漏;权司功过,惩奸褒良以无偏。”
解读:
舜帝首先在中国订立法律,舜帝再来人间作犹太人就是上帝的立约使者摩西。北阴大帝也是炎帝,也是地官舜帝。炎帝负责传上帝律法和审判一切罪人,决定众生之生死。

《唐虞之道》(楚简):“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施,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孝,仁之冕也。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皆由此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古者虞舜笃事瞽叟,乃戴其孝;忠事帝尧,乃戴其臣。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足民养生。(夫唯)顺乎脂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政,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知(天下)之政者,能以天下禅矣。”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之舜的故事如下:“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诗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解读:
《唐虞之道》存简29枚,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省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根据其内容可知,唐虞之德表现为爱、孝、忠、义。

《申命记》 5:16 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马太福音》 15:4 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约翰一书》 4: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
《马可福音》 12:29 -31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 神。’ 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马太福音》 19:19 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马可福音》 10:19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
《约翰一书》 2:1 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民数记》 12:7 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
解读:
《圣经》中的上帝提倡爱、孝、忠、义,这正是舜帝之德。佛教、道教、儒教和犹太教,无不提倡孝,孝为百善之首,对父母行孝能积大福。如今很多中国人都失去了孝心,变成了啃老族,很多人打骂父母,怀恨父母,甚至饿死父母,这就是无神论非道德文化教育造成的恶果。
中国的法律把父母和子女完全平等起来,父母因为教育等问题责打子女,子女告父母,父母都会被判刑。儿媳妇也完全跟婆婆平等,根据中国法律,男人死后儿媳妇也没有孝养男方父母的义务,这些都是败坏道德的法律制度。中国的儿媳妇常教唆丈夫远离和抛弃丈夫的父母,妻子极度不愿意照顾丈夫的父母,看见丈夫的父母犹如看见可恨的敌人,甚至心里希望他们早日死掉,以一劳永逸地免除麻烦,又常有捆绑和饿死父母者,故如今的中国为道德极度败坏之地。

《永州府志》:“舜封弟象于有鼻,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方有庳亭,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祷。”
《道州毁鼻亭神记》:“鼻亭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
解读:
舜的同父异母弟弟叫象,象就是艮,就是山,艮在八卦是鼻子,大象以鼻子为特色,故封象于九嶷山之有鼻,有鼻位于如今的湖南永州市道县。因为道即先天一炁,在艮灵里面,故由象管理道州。如同释迦牟尼的堂弟提婆达多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闍世用醉象加害佛陀,舜帝的弟弟象也多次设计要害死舜帝,均未成功,但是舜帝却并没有任何憎恨之心,反而给了他弟弟封地。

《尚书﹒舜典》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解读:
舜帝三十岁时被尧帝发现并征用,考察、试用和摄政时间为三十年,尧帝即位五十年时禅让给大禹,舜帝南巡到江南九嶷山时去世,寿命110岁。

在末世预言小说中的运用:
《三国演义》三十四回:“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间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约翰福音》 1: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解读;
玉雀即玉之艮鸟,即玉石之灵,即勾陈天皇大帝,即雷祖玉清王,即如同鸽子的圣灵。

《红楼梦》第十六回:“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的。’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间,我们是阴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都判道:‘放屁!俗语说得好,‘天下官管天下事’,阴阳并无二理。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敬着没错了的。’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
解读:
天官管天上事,所以“管天下事”的“天下官”就是地官。都判就是北阴酆都的鬼判,而贾宝玉就是地官舜帝再来人间,故此地狱的鬼判听了贾宝玉的名都害怕。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解读:
寿比南山,万寿山就是艮山之灵,就是万字符。五庄观代表山灵里面有先天五行之炁,地仙就是地官舜帝,与世同君就是化为万物者,镇元子代表太初之元炁,即先天一炁。地官为三清的化身,为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在地的分身,故说三清是他的朋友(如同摩西为上帝的朋友),四帝是他的故人。九曜即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七政配以四余之罗候星和计都星,这九曜都是从太极之地官分身出去的,故为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