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太阳系、人体五脏六腑和洛书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之身,五脏中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肺、肝、心、脾、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皆为阳。”。
《灵枢·寿天刚柔》:“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解读:
人体五脏为阴为里,六腑为阳为表。

一、五脏与洛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其(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其(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
解读:
五脏与五神(五帝)、五行相对应。按脏腑分阴阳则肝为阴木,胆为阳木;心为阴火和小肠为阳火;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肾为阴水,膀胱为阳水。

人体五脏图如下所示:

《洛书》古称龟书,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由此明治水之道。 龟代表水灵,大禹为水官,故大禹得龟背驮之洛书。在《洛书》中没有十,因为十其实就是两个五,《洛书》中央的五个白点组成了“十”字的形状,就代表五和十合一了,所以脾胃皆在人体中央。人体的胃(五)在脾(十)前,胃把脾遮住了,即五把十遮住了,故十隐藏了。

根据《洛书》,配上五行所对应的数字,所示五脏位置如下:

从此图可见,在《洛书》里的五脏位置跟人体五脏的位置基本一致,看《洛书》如同看一个与自己面对面站立的人,《洛书》以阳数(奇数)在其中的位置代表五脏在人体的大约位置,白点的位置就是黑点的本位,但是代表五脏的黑点逆时针旋转了45度,偏离了本位,说明人的阴阳不能合一,故而人有生死轮回。
肺在人体体腔的最上面,心脏在肺的下面,且在人体中间偏左一点,肝在人体右边,脾在体腔的中央,肾在最下面。可见,人体五脏跟《洛书》基本一致。

二、六腑与太阳系
太阳系(英文:Solar system)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除太阳外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九大行星,另外还有近500个卫星和至少120万个小行星 ,还有一些矮行星和彗星。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海王星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
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光年的位置(银河系的恒星数量约在1000亿到4000亿之间,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 )。太阳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动,大约2.5亿年绕行一周。

下图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地球的位置图:

冥王星:对应于幽冥主宰,即地官舜帝,北阴大帝,即北帝。
海王星:对应于水界主宰,即水官大禹。
天王星:对应于天界主宰,即天官紫微大帝,即天官尧帝。
三官大帝为同一太极神,太阳系这个小千世界是太极神用先天一炁幻化出来的,故太阳系受太极主宰。在人体,此三星对应于人体头部。在头部的口,而口为兑,对应于先天一炁。口为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通道,口下面与胃相连。

土星:对应人体六腑之胃,胃五行属于阳土。在体腔,胃在最上面,为食物从口进入后的第一个六腑器官。胃下面与十二指肠相联。
木星:对应人体六腑之胆,胆五行属于阳木,即八卦中的震木。在体腔,总体而言,胆的位置比胃底。胆里面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
火星:对应人体六腑之小肠,小肠五行属于阳火。在体腔,小肠的位置低于胆的位置。十二指肠与小肠相连,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流到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后面是大肠。
地球(含月亮):对应人体六腑之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通五腑五脏与地球上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物一致。在手少阳三焦经为少阳相火,相对而言为丙火,这与地球能吸收含藏大量太阳能并且释放光一致,且围绕地球的月亮还有丁火。
金星:对应人体大肠,大肠五行属阳金。大肠的入口在小肠的下面,大肠接在小肠的后面,故其入口位置几乎在小肠的最低位置处。经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食物再经过大肠的吸收,最后变成大便排除体外。
水星和太阳:对应人体储存尿水的膀胱,膀胱五行属于阳水。水星里面就是太阳,故与膀胱相接的经脉称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膀胱里面隐藏了太阳之火,膀胱的胱字之光即代表太阳。水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膀胱位于人体腹腔最下面一致,这也与太阳从东海升起一致。
密宗海底轮是人体七轮中最下方的轮脉,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轮脉,位于人体会阴处,又称根轮、基底轮, 在男人之阴囊与肛门之间。它是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所有的能量都经由海底轮出发。在瑜珈学派的理论当中,把它描述为拙火(kundalini)沉睡之处,一旦拙火苏醒,便会沿着中脉上升到达顶轮。

三、上帝造日月和太阳系五大行星位置关系
《创世记》 1:1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解读:
上帝首先造水,然后造圣灵。圣灵即金星。故首先造水星,然后在水星外面造金星。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记》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创世记》 1: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解读:
其次上帝造火星,所以火星在金星的外面。

《创世记》 1:6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创世记》 1: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解读:
巽为风为木,风就是运动的空气,上帝把造的木星放在火星外面。

《创世记》 1: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解读:
地为土,上帝又在木星的外面造了一个土星。

《创世记》 1:16 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诗篇》 84:11 因为耶和华 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解读:
上帝又造了太阳和月亮,月亮里面含着地球。天父上帝就是日头,故太阳居太阳系的中心。圣母就是月神和地球,地球犹如圣母孕养众生的子宫,众生成仙之时才是神仙的出生之时。

1.11章 六气、河图和十二正经流注的关系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景岳全书·真脏脉》(明朝张介宾):“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
《性命圭旨》(宋朝):“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藏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解读:
肺、肝、肾、心、脾、五脏中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气。人体的五脏六腑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六腑比五脏多了个三焦,与之对应五脏中多了个心包。

经之名有六,以应天之六气,各分手足经共计十二条,称为十二正经,其中同名经之气又各有主次。其中十一条正经与五脏六腑相连接,第十二条正经与心包相连。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解读:
在《黄帝内经》中最早记录人体的十二正经,因为有十二正经的作用,人才能生长发育,如果十二正经堵塞,那么人体相应的器官就会受到损害,人就会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以至于死亡。

《佛说入胎经》:“难陀,第十五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莲花,能与胎子作二十种脉,吸诸滋味。身前有五,身后有五,右边有五,左边有五。其脉有种种名及种种色。或名伴,或名力,或名势。色有青、黄、赤、白、豆苏、油酪等色,更有多色共相和杂。难陀,其二十脉,别各有四十脉,以为眷属,合有八百,吸气之脉。于身前后左右,各有二百。难陀,此八百脉各有一百道脉,眷属相连,合有八万,前有二万,后有二万,右有二万,左有二万。难陀,此八万脉,复有袈多孔穴,或一孔、二孔,乃至七孔,-一各与毛孔相连,犹如藕根有多孔隙。”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十五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莲花。由此风力生二十脉,饮食滋味流入此脉,润益其身。”
解读:
风神就是莲花仙子,莲花仙子给发育到105天的胎儿作二十种经脉。饮食所得的精气流入这些经脉,润益周身。由此二十种经脉发展到八万条大大小小的经脉,这些经脉布满周身。

六气和十二正经的关系如下:
厥阴风木(巽):足厥阴肝经应厥阴风木之气,为主令;手厥阴心包经主相火,为从令。
少阳相火(离):手少阳三焦经应少阳相火之气,为主令;足少阳胆经主风木,为从令。
太阴湿土(艮):足太阴脾经应太阴湿土之气,为主令;手太阴肺经主燥金,为从令。
阳明燥金(兑):手阳明大肠经应阳明燥金之气,为主令;足阳明胃经主湿土,为从令。
太阳寒水(坎):足太阳膀胱经应太阳寒水之气,为主令;手太阳小肠经主丙火,为从。
少阴君火(离):手少阴心经应少阴君火之气,为主令;足少阴肾经主水,为从令。

《黄帝外经》之三十四《膀胱水篇》:“少师曰:水属阴,膀胱之水谓之阳水,何也?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膀胱腑中本无火也。恃心肾二脏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夫火属阳,膀胱既通火气,则阴变为阳矣。”
解读:
这里说明了为何称膀胱经为太阳膀胱经,膀胱里有水。心肾之火为太阳,膀胱与心肾之火相通才能化水,故称膀胱经为太阳膀胱经,称膀胱里的水为阳。

《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清朝黄元御):“厥阴风木: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少阴君火: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太阴湿土:足太阴脾、手太阴肺;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
《四圣心源》黄元御:“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
《子午流注说难》:“甲曰阳木合胆府。乙曰阴木合肝脏。丙曰阳火合小肠。丁曰阴火合心脏。戊合胃阳土。己合脾阴土。庚辛金合大肠与肺。壬癸水合肾与膀胱。
解读:
胆为阳木甲,肝为阴木乙。
三焦为阳相火为丙火,心包为阴相火为丁火。
小肠为丙火,心为君火为丁火,小肠的丙火来自心。
胃为戊土,为阳土,脾为己土,即阴土。
大肠为庚金,即阳金,肺为辛金,即阴金。
膀胱为壬水,即阳水,肾为癸水,即阴水。

《膀胱水篇》:“少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也。”
《景岳全书·肿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
解读:
肾为先天真水,即弱水,即壬水,非人体内物质性的血尿津汗等水。肾中本来有后天癸水,即血液里出来的水,此后天水流入膀胱,在经过尿道流出体外。可见对肾而言,后天癸水中藏有先天壬水(真水),而对膀胱而言,后天壬水中藏有先天癸水。

下面为配上十二正经的河图:

解说:
1.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水。其中肾经为阴水,为癸水,为六。膀胱为阳水,为一。
2.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火。其中心包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为阴火,为二。而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无具体的器官,只是相应的位置,指人体的整个体腔,为阳火,为七。心包有保护心脏和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故与火相关。三焦经有调节全身先天炁的分布作用。
3.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和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木。其中胆为阳木,为三。肝为阴木,为八。木旺于东方,木含水,故此肝制造胆汁,胆储蓄胆汁。如同阴龙制造水,而阳龙(东海龙王)负责下雨。
4.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腸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金。其中肺为阴金,为四,大肠为阳金,为九。金为炁(气),故此肺为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处,而大肠制造屁并排出体外。
5.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土。其中脾为阴土,为是,胃为阳土,为五。胃里面也产生大量的胃液,这与阳土(观音净瓶)装水一致。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怕水湿而困脾阳,这与阴土(李靖的金塔)装火和降魔鬼功能一致。
6.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火,心经为为君火,为阴火,为二,为月亮。小肠经为相火,为阳火,为七,为太阳。太阳和月亮与五星按所对应的月份和时间相会(参看1.05章),故放在最后或最前面,以统合五行之炁。

我们按《河图》来看,这个十二正经次第值班运行的规律如下:
1)天一为阳水,地六为阴水配之,即从一到六。 从足太阳膀胱经到足少阴肾经。
2)地二为阴火,天七为阳火配之, 即从二到七。从手厥阴心包经到手少阳三焦经。
3)天三为阳木,地八为阴木配之,即从三到八。 从足少阳胆经到足厥阴肝经。
4)地四为阴金,天九为阳金配之,即从四到九。 从手太阴肺金到手阳明大肠经
5)天五为阳土,地十为阴土配之,即从五到十。 从足阳明胃经到足太阴脾经。
6)月亮为阴火,太阳为阳火,从手少阴心经到手太阳小肠经。 由此可见,这个河图的排序完全跟子午流注一致,请看下图之子午流注图。

《河图》揭示的是人体在母胎时所形成的十二正经及先天炁之流注规律,这个先天炁沿十二正经流注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先天炁又是人体用来制造各种细胞必不可少的能量,在人体出生后,对于不修炼的人,先天炁主要沿着十二正经流注,所以十二正经的流注对人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最终寿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中医药治病的理论依据之一。

可见人之先天一炁在人体十二正经的循经流注完全按《河图》中的五行次第运行。人的十二正经中的所有阳经负责释放先天炁及其所带火的能量,而所有阴经负责回收先天炁及其摄持的火能量。如果阳经释放能量太多,而阴经回收不足,那么人体就会发生阴虚。反之,如果阳经释放的先天炁能量不足,而阴经之回收能量正常或太多,就是医学上说的阳虚。

1.12章 奇经八脉与先天八卦

《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难经》(战国•扁鹊):“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
解读:
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以后《难经》做了系统的归纳整理,首次提出奇经八脉这一概念。晋代《针灸甲乙经》系统地记载了奇经八脉的所属腧穴,元代《金兰循经》把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但是奇经八脉与先天八卦一一对应。

一、阳维脉和阴维脉。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备急千金要方》:“头者,诸阳之会也。”

阳维,即以阳维系的意思,阳维脉称为“诸阳会”,联络诸阳经以通督脉,故为纯阳之乾卦,阳皆来自于乾,乾为阳之父,乾者头也。
阴维,即以阴维系的意思,阴维脉称为“诸阴交”,联络诸阴经以通任脉,故为纯阴之坤卦,坤为阴之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相会与颈部。
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二、冲脉和带脉。
冲脉,冲者冲举也,飞升也,有翅膀也,艮也,土也,故冲脉为艮卦。
带脉,其形状如同“口”,口为兑,故为兑卦。

人体其他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只有带脉是在腰部横向环绕身体一周,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带子系住一样,所以说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这与兑为先天一炁摄持一切灵相对应。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这与阴阳两炁皆出于土一致。

三、督脉和任脉。
督从叔从目,目为火。督者目叔也,可见督脉代表离火。
任从人从壬,壬在天干为水。任者人之壬也,可见任脉代表坎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如同阳太极鱼在离火中。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如同阴太极鱼在坎水中。
一个督脉和一个任脉形成一个环,督脉发出火的能量,为升阳,任脉以寒水收回火能量,为降阴。任督两脉相通则如同太极,水火既济而百病不生

四、阴蹻脉和阳蹻脉。
蹻者举足行高也。《说文》:“从足,乔声”。震为足,为木,木为行德。阳木为震,为阳蹻脉,而阴蹻脉为阴木,为巽卦。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目通肝,肝为木。

奇经八脉八卦图如下:

背和外部为阳,胸和内部为阴。督脉走背,任脉走胸;阳跷脉和阳维脉走教的外侧,阴跷脉和阴维脉走脚的内侧。唯独冲脉和带脉在胸和背皆有分布。

1.13章 地支和世界的生灭轮回

《皇极经世》曰:“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
《朱子语类•论语二十七•卫灵公篇•颜渊问为邦章》记载:周问:“三正之见不同,如何?”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盖至子始有天,故曰‘天正’;至丑始有地,故曰‘地正’;至寅故有人,故曰‘人正’。康节分十二会,言到子上方有天,未有地;到丑上方有地,未有人;到寅上方始有人。子、丑、寅皆天地人之始,故三代即其始,处建以为正……至戌则人物消尽”
解读:
宋朝邵雍所作的《皇极经世》一书,将天地从生到灭为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为十二世,一世为三十年,一元共计129600年,一会共计10800年。
其中十二会与十二地支对应。子会开天,丑会辟地,寅会生人……戌会人物消尽。可见天地是有生灭的,人类社会也是循环往复的。

小说中的运用:
《西游记》第一回: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解读:
子会一阳初动清气升腾而开天,天上有日月星辰,星为太阳系的五星,辰为二十八宿。丑会地凝结而坚实,万物资生,地上有金木水火土。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此时天地人三才具备,到戌会终则地上万物灭亡,到亥会初天上的日月光也消失,天地皆亡,宇宙回到太极之混沌无光状态。

《创世记》 1:7-8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创世记》 1: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11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创世记》 1:16 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创世记》 1: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创世记》 1:20-21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创世记》 1:2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创世记》 1:24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世记》 1:27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解读:
这里先开天后辟地,然后就造各种植物,其后再造日月星,最后再造动物和人。没有日月之光时,地球上不应该有植物,所以不太合理。没有太阳时,地球完全被冰覆盖。

1.14章 时间和空间

间字的文字演化规律如下:

解读:
日为魂,月为魄,意为门,魂魄从意土中出来,人才有时间和空间概念。另外,观察到门外有日月就有“间”。

时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解读:
时由“止日”组成,止为山。日落山下为“时”,日从家门入为“间”,所以时间代表太阳的出入变化。对于人体而言,没有心之火灵出现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有心火就有意根(火焰山),有意根就有生死轮回。

《传道书》 9:9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 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解读:
年日都是虚空,并非真实存在。

《大般涅槃》应尽还源品第二:“尔时,阿难闻慰喻已,渐得醒悟,哽咽流泪,悲不自胜。其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纵广三十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
解读:
可见空间是虚假的,所以一个针尖可以住无量成就了法身的菩萨。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
解读:
六十小劫如食顷,可见时间是虚幻的,只是一种感觉而已,痛苦的人感觉时间特别慢,幸福的人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神佛菩萨可以任意拉长和缩短时间。人在梦中也可将时间拉长,故古人有南柯一梦的故事。

1.15章 神的七灵和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属于紫微垣的一个星官。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现代天文学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中国古代则分别称之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星。这七颗星的形状如同古代舀酒的斗,故起名北斗七星。

《冠子·环流篇》(战国•冠子):“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淮南子·天文训》:“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解读:
北斗七星是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是随北斗斗柄的指向而来临,它也是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会出现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
北斗星指示十二月,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

《春秋运斗枢》(汉代•无名氏):“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洛书》(汉代):“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禄,第三曰禄存,第四曰延寿,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主》(北宋•张君房)云:“《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第六开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
《北斗治法武威经》:“第一,天枢名魁,字贪狼,主天元并身,管室、璧、奎、娄四宿,属秦地,徐州分野,为天之太尉。子生人属之。第二,天任名有,字巨门,主地元并阴刑,管胃、昴、毕、觜四宿,属楚地,益州分野,为天之主宰,丑亥生人属之。第三,天柱名金追,字禄存,主日元并福,管参、鬼、井、柳四宿,属梁地,冀州分野,为天之空司,寅戌生人属之。第四,天心名ン兔,字文曲,主月元并禄,管张、星、翼、轸四宿,属吴地,荆州分野,为天之游击,卯酉生人属之。第五,天禽名魓,字廉贞,主江元并官职,管角、亢、氐、房四宿,属赵地,兖州分野,为天之斗君,辰申生人属之。第六,天辅名シ董,字武曲,主河元并寿,管心、尾、斗、箕四宿,属燕地,扬州分野,为天之太常,巳未生人属之。第七,天冲名魒,字破军,主海元并妻妾,管牛、女、虚、危四宿,属齐地,豫州分野,为天之上帝,午生人属之。第八,辅星姓精常,讳上开,字正延,主察天下万国、九州执政大臣罪福功过,属燕地,并州分野。第九,弼星姓幽空,讳冥阳,字幽寥,主察天下万国、九州执政大臣罪福功过,属周地,雍州分野。”
解读:
北斗七星亦称北斗七星君,与八卦相对应如下:
第一阳明贪狼星君,也称天枢星(阳木之震灵,雷神,雄龙)
第二阴精巨门星君,也称天璇星(坤乾之泰灵)
第三真人禄存星君,也称天玑星(阴木之巽灵,风神,雌龙)
第四玄冥文曲星君,也称天权星(金神之兑灵,金甲神,智慧之神)
第五廉丹元贞星君星,也称玉衡星(水神之坎灵)
第六北极武曲星君,也称开阳星(山神之艮灵)
第七破天关破军星君,也称摇光星(火神之离灵,毁灭之神)
另外还有两个隐星,即辅星和弼星。

《启示录》4:5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 神的七灵。
《启示录》5 :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撒迦利亚》 4:10 “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
《约伯记》 38:32 你能按时领出十二宫吗?能引导北斗和随它的众星吗(注:“星”原文作“子”)?
《启示录》 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解读:
耶和华上帝就是道,耶和华上帝的七角七眼就代表神的七灵,也单独用七眼或用七盏火灯或七个金灯台或北斗七星代表神的七灵。神的七灵即先天八卦里面的地天泰灵、兑灵、离灵、震灵、巽灵、坎灵和艮灵。神的七灵本为先天之灵,在上帝造天地之前就存在,所以伏羲所创立的八卦称为先天八卦。北斗七星为神造天地后所造之后天物,为神的七灵之化身。

《撒迦利亚》 3:9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解读:
石头就是艮灵,其他六灵都在艮石里面,此时就是没有分阴阳的太极状态,也是先天一炁的状态。

以色列国徽如下:

以色列的国徽就是根据 《圣经》撒加利亚书的描述而造出来的,上面有七个金色的灯台,即是神的七灵,而两颗橄榄树就是男基督和女基督。

《道法会元》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
《天蓬宝诰》:“北极天蓬大元帅,佑圣极高天尊。九天尚父,灵魁尊神,敕煞魔灵,含元太虚,玉真寿元,天蓬真老,苍天上帝,雷部太阳烈火天尊。”
《启示录》1:16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以赛亚书》 9:6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解读:
“右手拿七星”和“面貌如同烈放光”的末世男基督就是“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和“雷部太阳烈火天尊”之尚父苍天上帝天蓬元帅,即众生之父东王公,即“永在的父”。东王公就是上帝的化身,故代表“全能的 神”。

在印度教中,迦尔吉是毗湿奴的十大化身之一,也是其最后一个化身。迦尔吉的形象为身骑白马、手持火剑、相貌英俊的武士,名字有“时间”、“不灭者”、“秽物破坏者”的意思。传说当末世来临时,有七个仙人跟随骑白马的迦尔吉在迦梨时代(Kali Yuga)的劫末降世,以铲除一切丑恶,终结崩坏的旧世界,构筑圆满的新世界。这七个仙人就是北斗七星,而骑白马的迦尔吉就是骑白马的耶稣,即《西游记》中骑白马的唐僧。

《说卦传》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解读:
就先天而言,八卦中的八个卦就如同神这个“身体”的不同部分,每个部分的功能不同。
就后天而言,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所造之人的八个部分也与神的八种功能相对应。

1.16章 无极生太极的五个过程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云笈七签》中引《太始经》云:“昔二仪末分之时,号日洪源。淇悻檬鸿如鸡子状,名日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虚。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
《云笈七签·元气论》:“五气未形,三才未分,二仪未立,谓之混沌,亦谓混元,亦谓元块如卵,五气混一,一既分元,列为五气,气出有象,故曰气象。”
解读:
无极生太极,即道生太极。太极即泰极,即地天合一时的泰卦状态,即阴阳完全未分的状态,即元气混而为一的状态,称为混沌或混元,其中有混元一炁,或称混元炁,也就是先天一炁。
太极里虽然可以有先天五行之炁,但因为此五炁在太极中混一而未分,还不能称为五炁,故太极呈现为先天一炁的特性,混元炁即先天一炁。

《列子·天瑞篇》:“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道法会元》卷之六十七《雷霆玄论万法通论》(元代):“夫混沦(混沌),道之体也。太极,道之用也。二者之妙,虚无自然也。混沦之先,未有天地,先有是道。亦强名也。一气未萌之始,是为太易。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者也。及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气磅礴,是为太初。太初者。阴阳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先天一物,分为二,无象无形逐念生,是为太始。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是为太素。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气形质具而未能相离,故曰混沦。混沦道之体也。如是动极复静,至静之极,静极复动,五数乃极,故曰太极。”
解读
从无极发展到太极共经历五个状态,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并称为先天五太,是无极神过渡到两仪神前的五个阶段,即从无到天地生成前的五个阶段。一般忽略前面四太,而简称无极生太极,故常以道生一炁代表道生太极。

一、太易(道生水土之灵)
《列子·天瑞篇》:“太易者,未见炁也”
《道法会元》卷六十七张善渊《万法通论》说∶“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炁也”
解读:
无极为道,道第一步化为太易,此时无光无象,无名无形,没有先天之阴阳,为神之始,即刚醒来的盘古神。无极为沉睡的盘古神,但一般不称无极为神,而称为道,为方便理解,本人也称道为无极神。

土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道还没有生先天一炁时,土字里面的虚空“○”代表犹如虚空的无极,即代表道,故此时以土代表道。在太初之后,土里面的“○”就代表“口”,即代表先天一炁。在太始之后,土里面的“○”可以代表“日”字。合集8491由“氵(水)土”合成,表示有土灵时就有水了。

易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易”之甲3364,铁3.2和“土”之合集559正可知,“易”由“氵(水)土”组合而成,故“易”为水土。
“易”者道生之水土灵也,此时土灵代表道,即水土合一之神开始有身体,故称太易为“神之始”,但是因为没有先天一炁,即没有心,即没有智慧之灵,故还不能称水土之灵为真正的神。
从无极到太易,道开始出现生的功能,先天之中央土非阴非阳,阴阳皆出自土,此时虽然有真阴之水出现,但是还没有真阳之炁出现,无阳则不能说有阴,故说“太易者,阴阳未变”,此时“无光无象,无形无名”

《太上無極九天紫府玄祖至尊法懺》:
“上極無上,乃為最上之尊,玄之又玄,斯號開玄之祖,自昔乾坤未闢之前,猶是混沌元苞之致,無炁無象, 無色無名,當是時也,蓋有玄祖,
《太上無極九天紫府玄祖至尊法懺》:
“道有四太,易也,初也,始也,素也。氣未生而曰易,氣方聚而曰初,成形曰始,成質曰素,妙從微會,玄自靜參,以今備考。至尊之化氣,默溯紫府之虛無,以一身而具四太之全,以至神而包四大之外”
解读:
九天紫府玄祖就是水神九天玄女,玄者水也,开玄之祖就是水祖。无炁无象时就有玄祖之体,可见九天玄女之体在太初之前存在,即在太易时就存在了,故说“以一身而具四太之全”。玄祖有水灵、土灵、金灵和离火之灵,但是在太易时的玄祖还不完全,还不是完整的神,还没有先天一炁和离火之灵,虽然太易为“神之始”,但真正完整的神还是在太初才出现。《道德经》云:“神得一以灵”,故没有先天一炁时的神是不灵的,还不能称为正真的神。

二、太初状态(道生先天一炁,即道生金灵元炁)
《道法会元》卷之六十七《雷霆玄论万法通论》(元代):“太初者,阴阳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炁之始也”
《庄子·天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老子想尔注》(东汉丰县张道陵著):“一者道也,一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广雅》:“太初,气之始也,清浊未分”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文殊师利,如来亦尔,非内非外亦非中间,不生不灭,无名无相,随诸众生种种示现。”
《道德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解读:
太初时“道生一”,即道化生为“一”,从此“一”完全代表“道”。此“一”聚集幻化为人形时就是太上老君。此“一”散而无形时就称先天一炁或者简称炁(或气)。太上老君就是无名的道,也是代表道(菩提)而“无名无相”的如来,如来亦是强名,而“一”为有名,又化为三清,各有其名。
“一”就是先天一炁,也是太上老君。 水为真阴,炁为真阳,此时有真阴和真阳,但两者完全合一而不分开,即“一”藏在水里面。

《约翰福音》 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
《诗篇》 93:1-4 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你从亘古就有。耶和华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波浪澎湃。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的大浪。
解读:
与道同在的 神就是一,就是先天一炁之神。道生一后,道就是一。一与道同在,见一即见道。耶和华就是太初时生成且藏于水中的先天一炁神,即一。一为真阳,真阳为众圣之父,故称耶和华为圣父。无极和太易无名无象,而一就是有了名的神,其名为耶和华,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世记》 41:38 法老对臣仆说:“像这样的人,有 神的灵在他里头,我们岂能找得着呢?”
《出埃及记》 35:31 又以 神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能做各样的工;
《箴言》 8:1-7 智慧岂不呼叫?聪明岂不发声? 她在道旁高处的顶上,在十字路口站立。 在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大声说:“众人哪,我呼叫你们,我向世人发声, 说,愚蒙人哪,你们要会悟灵明;愚昧人哪,你们当心里明白! 你们当听,因我要说极美的话,我张嘴要论正直的事。我的口要发出真理;我的嘴憎恶邪恶。
《箴言》 8:14 我有谋略和真知识,我乃聪明,我有能力。
《箴言》 8:17 爱我的,我也爱他;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
《箴言》 8:19 我的果实胜过黄金,强如精金;我的出产超乎高银。
《箴言》 8:22-23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箴言》 8:26 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
《箴言》 8:30 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箴言》 8:35 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
《箴言》 8:36 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
《约翰福音》 1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马太福音》 7: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解读:
“工师”:在太初时就已经出生在耶和华身边的“工师”,就是“能做各样的工”之“ 神的灵”,就是圣灵,就是“保惠师”,就是道教的灵宝天尊。圣灵代表智慧、聪明和能力。圣灵就是真知识,就是真理,就是生命,就是精金,即金灵,即一,即先天一炁。
“十字路口”:即十字架,阴艮土之灵,圣灵就是十字架里面的“口”,即兑金灵。
“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艮土就是门,兑金灵在门里面为圣灵,在门外面为魂。

《弥迦书》 5:2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马太福音》 1:18 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希伯来书》 2: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以弗所书》 4:3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约翰福音》 10:30 我与父原为一。
解读:
从太初就有的圣子耶稣就是道教的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就是一,就是先天一炁,即圣灵。可见,一有三名,分别称为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和圣灵,三者虽然名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一,或者说都是圣灵,故都在太初时就有了。三者无本质区别,故称“三位一体”,完全等同于道教的“一炁化三清”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石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石”的甲骨文是“土”字甲骨文2902(甲)字的变体,石本质上就是土。另外“石”的甲骨文由“入一”组成,而金文由“入口”组成。“入”就是能藏入万物的土灵,为万物所入。“口”就是金灵,就是一。如同土中藏金,土灵中的金就是一。

衣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战国文字如下:

山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从衣的甲骨文看,为上面部分由“入十”组合而成,下面部分由“入十入”组合而成。
从衣的金文和小篆可见,衣由“入入入”字组合而成,类同“山”字。
从衣的战国文字看,由“入入入十”组合而成。
从山的甲骨文看,由“入入土”组合而成。
从以上可见,“入”和“十”皆是土灵,故“衣”和“山”皆是土灵。此土非人间土,而是净土,即天衣,即佛的袈裟,所以人间的和尚穿布满“田” 字的袈裟以象征回归净土,田者十也,土也。

《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正看间,见巨浪分开,现一人赤条条的,大叫:“大仙!游魂埋没千载,未得脱体;前日清虚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时,法师经过,使游魂伺候。”
“那物曰:“游魂乃轩辕皇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
解读:
被火器打入海中且赤条条的柏鉴就是没有穿天衣且有龙身的神农炎帝,就是千年轮回的许仙,就是十世轮回的唐僧,就是证道前的姜子牙,为凡身。没有天衣即没有进入净土,故为带着太阳丙火在人间苦海亥水中轮回的龙魂,所以说被火器打入海中。

初的文字演化如下:

大的文字演化如下: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解读:
道生天、地、人三才,故最大者为道。从“初”字的第一个甲骨文看,初由“衣大”组成。“大”在“衣”中,即道在土中,即菩提祖师在灵山之洞中,菩提即道。
“大”的甲骨文由“一入”组合而成,而“入”为土,故在额土中“一”为“大”,可见“初”就是土中一。
在第二个“初”字的甲骨文中,“大”变成了“匕”,“匕”者金也,“初”即土中金,即金刚法身在土中,即先天一炁在土中。
在“初”字的第三个甲骨文中,“匕”跑到“衣”的外面就变成了“刀”,刀与道谐音,大刀与大道谐音,故后人将“衣匕”变成了由“衣刀”组合而成。“初”为以衣包刀之义,有衣的“刀”即为先天一炁,而无衣之刀就是后天之炁,称之为屠龙刀,即土外阳金,而“匕”就是倚天剑,即土中阴金。

《哥林多前书》 12:4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以弗所书》 4:4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哥林多前书》 12:13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解读:
圣灵只有一个,圣灵就是一。一切神仙所得圣灵都是同一圣灵,只是各神仙从圣灵所获得的权柄不同而已,或者说圣灵在各神仙处出现的频率不同而有能力的区别。

三、太始状态(道生火光之灵)
《列子·天瑞篇》:“太始者,形之始也”
《广雅·释天》:“太初,气之始也,生于酉仲,清浊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于戌仲,清者为精,浊者为形也”
《紫府玄祖法忏》:“玄祖至尊,结梵气于太初之年,舒至精于太始之分,无而有,有而无,释宗无以名空,实而虚,虚而实,儒践实以成治,是为道法之宗。”
解读:
太初为无形无质的状态,而太始为有形无质的状态。清者先天一炁也,金灵也,梵气也,阳也。浊者水也,阴也。道和太易为无,太初为有。无者无名,有者有名。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弗所书》 4:3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解读:
“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说明先天之清浊分开了。“ 神的灵”就是圣灵,即一, 即先天一炁。在太初之时,圣灵藏于水中,而在太始时,圣灵浮在水面上了,即水和先天一炁分离而有界限了,有分界则必然有形。虽然水和先天一炁因为分离而有界限了,但并没有完全分开,还是一体的,如同在同一个瓶子(土灵)里装了半瓶水和半瓶空气,所以还没有后天阴阳之两仪。此时先天一炁在水面上吐出了火光,故太始成形且生火光。

日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巳”由“日乙”或“日丨”或“日十”组合而成,“日”为太阳离火之灵,“乙”、“丨”、“十”皆为土灵,可见,“巳”为土中火灵。 土字中的“○”变成了“日”就是“巳”。

叁和参(參)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第二个金文看,叁由“日乙丨乙人三”组合而成,从篆文看,由“日人三”组合而成,可见“厶”就是“日”或“乙日”,代表土中火。

始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看,“始”由“女口巳”或“女口乙日”组合而成,其中“巳”为倒立状态,“巳”在地支为火,“女口”即阴口,即土中一,即土中金。可见,“始”中有火光之灵和一,故说“太始生光”

《启示录》 1:16 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歌罗西书》 1:18 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解读:
口代表一和金,故口能吐出利剑,利剑(元气)和光一起就是“元始”,元始天尊和耶稣都是一和光。

四、太素状态(质之始,生木之灵)
《列子·天瑞篇》:太素者,质之始也。
《广雅·释天》:“太素,质之始也,生于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气相接,至于子仲,剖判分离,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
《元始上真众仙记》:“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
解读:
水本来藏于土或石中,故说“崖石出血成水”。在水上长出来的元虫和龙就是太素,即木灵,木龙有质,故太素为质之始,太素就是太元玉女,也称太元圣母。太素木为没有分阴阳时的木,称为太素木或太素龙,太素木表现为阴木特征。

《创世纪》1-7: 神就造出空气。
《撒母耳记下》22:11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在风的翅膀上显现。
《吕氏春秋》:“八风者,盖风以应四时,起于八方,而性亦八变。”
《淮南子·墬形训》:“炎风、条风、景风、巨风、凉风、(风翏)风、丽风、寒风。”
《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解读:
巽为风为木,故太素木就是风神,风的本质就是运动的空气。在还没有天地之阴阳时,上帝所造的空气就是太素,即风基路伯。风神素女在佛教就是妙音菩萨,八音对应于八风,一般而言,音靠空气和风传送。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
《说卦传: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
《说卦传》:“艮为手”
解读:
从“禾”的甲191甲骨文和“木”的甲骨文来看,将“木”的“树枝”化作“长叶”垂下,又将“木”之“树尖”化作下垂或弯曲的“稻穗”就是“禾”。“下垂”是因为柔软,所以这里的“禾”是用来代表一切柔软之花草等阴木或太素木。树枝和树尖柔软而下垂者为阴木,如柳树等。
“禾”和“木”下面有个“又”,“又”为神的手,故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的手化为五行山,而法身佛孙悟空即藏在五行山中。“又”为艮,艮为土为山,表示禾下部在艮土中,即为根。

幺的文字演化如下:

玄的文字演化如下:

可见“玄”和“幺”是同一个字,幺为一,一可以是先天一炁,也可以是水。而玄既是道,也是一,还是水。

素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看,“素”由“禾玄又又”组合而成,结合篆书和隶书看,“素”中的“禾”有四片长“叶子”,比“禾”多了两片,象征素字里面的“禾”实际上是两个“禾”字合一而成的,将来太极分两仪时有一个“禾”长得特别高大粗壮后会化为阳木。
“素”金文中有三个“又”,代表三个围起来的土,即代表山灵。在篆文中,三个“又”变成了一个“又”,因为山即是土石也。
“素”中藏“玄”或“幺”,即土中有水和一,“玄”上有“禾”象征水上生木。可见玄女和素女是一体的。

五、太极状态(天地合一)
极的繁体字为極,由“木亟”组合而成,此“木”即太素木,即没有分阴阳的木,或者说是阴木(巽)和阳木(震)合体的木。
《列子·天瑞篇》:“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封神演义》第一回:“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解读:
混沌也称浑沦,为气、形、质混为一体的状态,即混沌状态,包括太素和太极,后来混沌泛指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切状态。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解读:
在没有劈开天地时的盘古就是太极,即太极神,同时也是无极神。

極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人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極”的甲骨文看,上下两横代表天和地。上一横为天为阳,下一横为地为阴,中间是“人”字的甲骨文,这表示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太极。太极就是与天地合一的人即盘古真人,即太极神。
从第一个金文看,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口”,此“口”在土里面,代表一,所以太极也是一,即土中金。
在第二个金文中,又加了一个代表土的“├”和一个代表土的“又”,以此说明“人”为土,所以上帝和女娲用泥土造人。也说明此“人”有双手,故能造万物。
在第三个金文中,又加了一个“木”, 此“木”为太素龙,而“亟”代表一,太极就是有龙身的一,即有龙身的玉皇上帝,即乘风而行的耶和华上帝。

六、彝族文化和印度文化中的五太
《查姆》(彝族史歌):“天地未分明,洪水未消退,正当这时候,一天反着转,变化极反常;一天正面变,变化似正常。天地的一代,混沌演变水;天地的二代,地上雾蒙蒙;天地的三代,水色变金黄;天地的四代,四面有星光;天地的五代,星星发出声;天地的六代,发声后平静;天地的七代,平静后又变;天地第八代,变化来势猛;天地第九代,下界遭毁灭;天地第十代,万物毁灭尽;此为天地演变史。”
《勒俄特依》((彝族史歌)):“天地还未分明时,洪水还未消退时,一日反面变,变化极无常;一日正面变,变化似正常。”接着,“混沌演出水是一,浑水满盈盈是二,水色变金黄是三,星光闪闪亮是四,亮中偶发声是五,发声后一段是六,停顿后又变是七,变化来势猛是八,下方全毁灭是九,万物全殒尽是十,此为天地变化史。”
解读:
“天地未分明”“洪水未消退”:两仪未分的太极状态,地未从水中露出来。
“一天(一日)反着转,变化极反常;一天(一日)正面变,变化似正常”:太极里面有真阴和真阳。真阳有旋转上升的能力,真阴有旋转下降的能力。
“天地的一代,混沌演变水”:道生水,从无极进入太易初始状态。
“天地的二代,地上雾蒙蒙”:道生土,完全进入太易状态。
“天地的三代,水色变金黄”:道在水里面生金,即太初状态。
“天地的四代,四面有星光”:道生光,进入太始状态。
“天地的五代,星星发出声”:道生木,进入太素状态,震为雷声,以震代表木。
“天地的六代,发声后平静”:进入太极状态。
“天地的七代,平静后又变”:进入阴阳分离的两仪状态。
“天地第八代,变化来势猛”:两仪生万物。
“天地第十代,万物毁灭尽”:万物归一为太极。

《梨俱吠陀》10-129之《无有歌》:“太初,无无,亦无有;无有天,亦无有空。不知何者,反复流转,藏于何处,于守护中孕育?可是深不可测,幽深玄水?太初,未有无死,未有无不死;未有无昼夜形迹,自行吐纳,别无他物。初始,玄之又玄;茫茫然无名无辨无识,水独涌流,浩瀚无垠”
《梨俱吠陀》10-121,生主歌:“孰为当祭者?太初,他变成金胎,生而为造化之独一之主,守护着天地。孰为当祭者?那赋予生息精力,命令诸神者,死与不死,皆为其影。孰为当祭者?那以伟力让生命生息的独一之王,调配一切行物的独一王者。”
解读:
太初状态已经有水存在了,道在水中化为金胎(名为金童哈朗亚格嘎,即玉帝的金童),此金胎就是金灵,为世界独一之王,就是独一之主,就是盘古神王,即耶和华上帝。

《梨俱吠陀》10-82之《造一切者之歌》:“七仙之外,祇有此一。他命名神明,教化造物。一切种识,一切造物,为他所知。明暗空界,分而定之,往时之仙人,奉献财富,作此世界,以为祈祷赞颂。不知其谁,未有苍天大地,未有诸神,未有诸非神,藏胎于水,一切神明,孕育其中。水承载之,作为初胎,众神聚集,相会其中。
解读:
七仙即北斗七星,即神的七灵,比七灵还要大的神就是“一”,即先天一炁,即“藏胎于水”的金胎,即与道同在的主宰神。一切太乙金仙(众神)皆藏身于太极之水中。

1.17章 天璇星-坤乾泰灵

一、乾和坤
《易.说卦传》:“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
《易.说卦传》:“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锅),为吝啬”
解读:
乾为天,为金,为玉石,为父。
坤为地,为母。

丂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丂”就是“丅”,“丅”就是“十”,就是土或山,所以古代西方国家有丅型十字架。

气(氣)的文字演化如下:

乞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可见“乞”就是“气”。

火的篆文和隶书如下: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火字由“入、、”或“入八”组合而成,“入”为“⊥”的变体,代表土,两个点“、、”也写成“八”,代表有两个光子从土中飞出,代表土中出来的“火”

乾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第一个篆文看,由“气又日火气”组合而成,“日”就是“火”。在“乾”字中,左右两边的波浪文符号就是“乞”,也就是“气”,与“日”在一起的“气”为升腾到天空的清气,清气保持气体般的活动状态。
从第二个篆文看,省略了一个“气”,由“又八日丂乞”组成,即将第一个篆文中的“火”分成“八丂”,其中“八”代表“火”中的两个光子。然后将“八”放在“日”字上面去,表示两者是同一个意思,都代表火,同时又将“入” 改为“丂”,因为两者皆为土灵。
从第三篆文看,由“又日十乞”组合而成,这是将篆文进一步简化,把“八”去掉,又将 “丂”化为“十”字,“又”为土灵,故在隶书中也化为“十”字。这样就变两“十”夹“日”了。“十”为阴土,离火之“日”从阴土中出来。

十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可见“丨”就是“十”,一般为阴土,但在没有分阴阳时,也作为土灵使用。

父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父”由“丨又”组合而成,“丨”为阴土,“又”为手,可见手持阴土者为“父”,阴土中必有离火之日灵,所以实际上持离火者为父,故乾为父。

《重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云:“天地未分,混而为一,二仪初判,阴阳定位,故清气腾而为阳天,浊气降而为阴地。为阳天者,五太相传,五天定位,上施日月,参差玄象。”
《创世记》 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解读:
乾为天,为清轻之气上腾所形成。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气分居五方,五气由先天一炁(一即是道)所生,故乾从乞,乞即气。

《重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云:“为阴地者,五黄相乘,五炁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解读:
坤为地,地为黄色,为金、木、水、火、土五气凝结而成。五炁凝结为浊气,而浊气再进一步凝结后就变成了能负载江海山林屋宇的坚固实体了,称之为地。天为阳,故为父,也称天公,地为阴,故为母,也称为地母。
地虽然由五炁所凝结而成,但对外表现为土灵的承载特征,故以地为土。土为黄色,故地为黄色。凡间之土、木、金、水皆是五炁所凝结而成,但对于凡间的物质世界,也按其特性以金、木、水、火、土分类,并非五气中的金气凝结为金属。
上升为阳,下降为阴,清轻为阳,重浊为阴。乾为纯阳,天为阳气聚集之地,故以天代表乾。坤为纯阴,地为阴气聚集之地,故以地代表坤。

二、泰灵
坤为下降之阴气,乾为上升之阴气,坤上乾下,故阴阳交合,即天地交合,可见,泰为天地未分开时的状态。坤为土,乾为金,故泰灵包括土灵和金灵,其金灵在土中,此土中金灵即一。泰也写作太,泰初即太初。泰者安定平和也,故土中金灵被称为“和平的君”。泰中坤土就是净土,即极乐世界。璇者美玉也,美玉为内含大量金灵的土,土为门,故又称天璇星为巨门星。地在外,乾在内,故泰灵显示为美玉,“一”化作上帝也称玉帝。

《吕氏春秋•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吕氏春秋•大乐》:“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大一(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解读:
太一即太初时的一,太一代表道,故太一即道。太一也称泰一,太即泰,一即先天一炁,泰灵里面藏一,即坤土里面藏乾金。《吕氏春秋•大乐》没有将道和一作任何区别,即没有将无极和太极作任何区别,所以产生了一定的错误,因为道无名,但太一有名。

《太乙生水》:“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 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
解读:
太一藏于水就是太初的状态。月之缺盈代表阴阳变化,太一藏于水,能生阴阳,而非阴阳所生,能生阴阳而非阴非阳者才是道。

泰的文字演化如下:

水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泰”由“大又又水”组合而成,“又”为手,手为艮土或艮石或艮山或坤土,左右手即阴阳土或阴阳山。
“大”代表道和一,可见“泰”象征 “土中包藏着水和道一”,故“泰”就是有水和一的太初状态,泰一(太一)就是泰字里面的一。地天为泰卦,上为乾金,下为坤土,入土的乾金就是道和一,所以称先天一炁之上帝为天老爷。

1.18章 摇光星-火光之离灵

《说卦传》第三章:“离,丽也;离为雉,离为目。离为火,为日,为电”
《易·说卦》: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风俗通义》卷六:“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
解读:
离为火之灵,为电,为日,为目,在天干为丙丁,在地支为巳午。在禽为雉,或称朱鸟,或称朱雀,即红色火鸟。火主于南方,在四季代表夏天。摇光星也称瑶光星,瑶为美玉,为土,光从土中出,故称瑶光星。玉石之光能破魔军之黑暗,故也称破军星。神农炎帝就是火神,而《封神演义》中的女妖九头雉鸡精就是丁火之灵。

日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马太福音》 17:2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诗篇》 84:11 因为耶和华 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约翰一书》 1:5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解读:
耶和华上帝就是大日如来,就是“一”和“火光”合一之神。“日”字是个象形和会意文字,外面的“○”代表发光的太阳或大日如来的圆光。“○”里面的“一”或“•”,代表先天一炁或阳一,即土中金灵或土外阳金灵。“一”或“阳一”在太阳离火之灵里面,故说“ 神就是光”。人不能看见神,只能看见神的光。

众的文字演化如下:

《约翰福音》 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约翰福音》 1: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约翰福音》 1: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约翰福音》 1:10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解读:
众的繁体字为眾,在甲骨文中,眾由“日人人人”组合而成,而在金文和篆文中则由“目人人人”组合而成,可见“日”和“目”都含有同样的意思,即代表火之离灵。眾字说明人人皆有光。

目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目字由“乙乙日”组合而成,乙为土,可见“目”代表土中出来的日光。

《启示录》 1:14 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太乙金华宗旨》(吕洞宾著)中载有“回光磨镜”之诀,云::“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伊’(∴)字,以字中点存诸眉心,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
解读:
目代表火之灵,目能发出神光,故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释放出金光,印度教毗湿奴的第三只眼能释放出火来。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左目为日,为王父;右目为月,为王母,为泪,为阴之精也。肝号大尚书,亦号大夫,天为清冷宫。”
《三五历记》(三国徐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解读:
日和月为天上的两个大火,而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月光其实是月亮对太阳光的反射所生成的,所以日为火光之灵。盘古神上帝的目就是火光,就是离火之灵。盘古神分阴阳,一目化作二目,即生成日和月。人有两目,人体内也有日和月。

罗的文字演化如下:

网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罗”由“网隹”组合而成,隹为鸟,罗表示“隹”在“网”中。在第二个甲骨文中“隹”变成了“火”。在金文中加了一个“糸”,“ 糸”者“小幺”代表“一”,表示“火鸟”中可以藏有“一”。可见,“隹”本来是一种火鸟,即朱雀。网者众“十”所集,故罗为藏有火鸟的阴土也,大罗天就是有无量光明和先天一炁的天。

禽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就是“十”字上面两个方向相反的 “又”或“入”组合而成,这两个“又”代表鸟的两个爪子,有爪子者皆为“禽”。从金文看,由“入入一一十”组合而成,表示含“一”的土为“禽”可见,“禽”本义为土。

离(離)的文字演化如下:

鸟字金文如下:

解读:
“離”的甲骨文由“鸟禽”组合而成,“禽”为土,从土中出来的“鸟”就是从中出来的火光之灵,就是火鸟朱雀。

《离》 :“利贞,亨。畜牝牛,吉”
《易•说卦》:“纯离为牛”
解读:
离火也用牛表示,有火必有灰,无灰就是光了,可见的火总是在灰土上面,同于牛在田上。犁的谐音就是离,故以犁田之牛象征土上离火之灵。
当离灵藏在水中时,此时的离火之灵就称之为青牛,即不可见的黑牛,即水牛。当离灵变成火光显现出来时称之为白牛。紫气东来的太上老君骑着一头青牛,就是北极紫微大帝,北极为水,故骑青牛。而在山地上的湿婆和大自在天都骑白牛,因为其离火之灵没有藏在水中。

光是正负电荷的本源,光按正反两个不同的方向旋转,从而产生正负电荷。从同一离火中分离出来丙火和丁火所运行的方向相反。丁火如同经过水面反射的丙火,故丙火和丁火旋转方向相反。
光子就是离灵,由于离灵量子的震动频率不同,我们就看见了红、橙、黄、绿、青、靛、紫等等不同颜色的光,而实际上都是同一种如同虚空的离灵量子,其本身并无颜色,只是因为我们对离灵量子的震动频率有分别心而看见不同的颜色之光。对于有肉体的人和动物而言,会因为我们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对光子频率的分别而生成视神经信号,再由妄想心对这些信号(相)的分别而在我们心里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光色是一种幻相,光子只是按照一定方式和频率振荡的虚空之体的道而已。

1.19章 开阳星-艮山之灵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其趾,未失正也。”
《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解读:
艮为山,土聚为山,故艮既是山,也是土灵。根从木从艮,土中之木为根,故艮为土石。也用路径、石头、门、指和狗比作艮。
开阳者阳炁之所出也,阳炁从艮土中出。止为艮,艮山内有金灵,戈为金,止戈为武,故艮灵化为武曲星。

《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启示录》 21:6 他又对我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
解读:
先天一炁藏于土中,阴阳两炁出自土,未分阴阳且含藏一的土也能代表太极。万物土中生,万物又归于土,末为土为羊,故羔羊耶稣说“我是初,我是终。”

《说卦传》:“艮为手”
《易传》:“艮,止也”
解读:
艮就是神的手,故《西游记》中如来佛的手化为五指山。山不动摇,是止的象征,能将孙悟空止住无法动荡,故艮为山。山灵有止的功能,魂入艮灵内则能完全止住魂识妄想心,使之转为元神真心。

人字的甲骨文如下:

艮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可见艮字由“目人”组合成。“人”为土,“目”为火,有火之土为“艮”。眼由“目艮”组成,可见眼之“目”即是艮上之“目”

睛字的金文大篆和丹字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睛”为眼珠子之意,“睛”由“丹生目”组成,表示眼珠子为“能生目的丹”,即能生火的丹,可见神的目中有金丹,此金丹能释放出火,即金丹在火中。丹由“⊥⊥⊥⊥一”组合而成,“⊥”为土,故丹为土中一,即土中金。金丹就是即一,即真心。

鸟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甲骨文中“鸟”由变形之“目”和“人”组合而成,正好是“艮”字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这个“目”字特别大,表示此“鸟”为看得远的大鸟。一般而言艮为大鸟,而非体小的雀。
从甲骨文和金文2460可见,甲骨文中的“人”就是“又”,两个“又”就是鸟的两个“爪”,代表土灵。鸟爪抓木停于树上,故土灵有抓木灵的能力,即抓龙或蛇的功能。艮就是佛教里常抓龙吃的金翅大鹏雕。艮为山,故也称山鹰或鹰。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解读:
鲲由“昆鱼”组合而成,代表三清上帝所住的昆仑山变成的大鱼。昆从日从匕匕,匕匕为金,代表一,即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日为太阳离火之灵,即元始天尊头顶的无量光,即太上老君所骑的青牛。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住在昆仑山,故此鲲鱼的肚子里面藏着先天一炁之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太阳离火之灵。鲲所化作的鹏就是佛教的金翅大鹏雕。
鹏为“月月鸟”,鹏从月中出,月有坤土之灵,月神又称即地母,坤土化为阴艮山之灵就用鹏比喻,化作阳艮山之灵就用孔雀比喻。

《撒母耳记下》 23:3 以色列的 神,以色列的磐石晓谕我说:那以公义治理人民的,敬畏 神执掌权柄,
《申命记》 32:4 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 神,又公义,又正直。
《启示录》 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解读:
上帝就是土中金,上帝为土金合一之灵,故上帝就是天上的磐石,也称大白石。

《但以理书 》2:34-35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撒迦利亚》 3:9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哥林多前书》 10:4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启示录》 5: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约翰福音》 10: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解读:
“一块石头上有七眼”和“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可见石头和大山都是有“目”的艮灵。艮灵就是灵磐石,灵磐石就是基督,基督有神的七灵,所以有七眼。
艮为石,也为山,同时也是门。艮藏兑金可以转化为地天泰灵,地为土,乾为金,泰灵就是北斗七星中的巨门星,就是如同泰山的巨石,所以耶稣说“我就是门”

《士师记》 6:21 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民数记》 20:11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
解读:
磐石如果一分为二就是大势至菩萨装金丹和光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和观音菩萨装水的净瓶(即太上老君的羊脂净瓶,羊即土)。光明瓶为阴石,能出火,净瓶为阳石,能出水。当然,阳石也有点光,称丁火,称月光,此光毕竟来自阴土之离灵,如同月亮反射太阳光而发光。阴土也有点水,称亥水,称静水,此水毕竟来自阳土,如同池塘和大海得雨水和江河水聚集而成。

《以西结书》 10:14 基路伯各有四脸:第一是基路伯的脸,第二是人的脸,第三是狮子的脸,第四是鹰的脸。
《约翰福音》1: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启示录》 12:14 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
解读:
鹰就是艮山之灵,鸽子即藏有圣灵的艮山之灵,故鸽子代表圣灵。长了大鹰的翅膀即表示进入了艮山里面,即成就了法身。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妖精(大鹏)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
《封神演义》第四十回:“魔礼寿把花狐貂放出在空中,现形如一只白象,任意食人。”
解读:
艮山之灵是雕,是鹰,也是白象,专门吃龙,吃龙就是吃人的魂,就是吃人。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正易心法》(五代宋初麻衣)陈抟注“艮为鼻”
《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
《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也叫做“山根”。
解读:
艮为山为鼻,泽为口,先天一炁之兑灵泽卦藏在艮山灵里面,泽为土所围而成,故说山泽通气。山泽通气对应在人体即口鼻通气,鼻腔和口腔是完全相同通的,故在人体,鼻就是艮山之灵,鼻梁起点就称为山根。大象以能灵动之长鼻为特征,故用大象代表艮山之灵。

《帝王纪》:“舜弟象封于有鼻。”
《括地志》:“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嶷,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
解读:
舜帝的弟弟名为象,舜将他弟弟封于有鼻,即如今的永州市道县,古称营道县。大象、鼻子和亭子都是艮山之灵,所以后人为舜帝的弟弟立祠,名为鼻亭神。入艮山之灵里面即见道,故象的封地在道县。舜帝的弟弟为象神,即土神和山神,即弥勒身后的韦陀菩萨。其本来的名字是韦琨,谐音即“为鲲”,就是鲲鹏。

三生石的秘密:
《红楼梦》:“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
《出埃及记》 34: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样,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
《耶利米书》 31:33 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解读:
传说孟婆所在的奈何桥边有三生石,林黛玉就是孟婆。孟婆的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三生情缘。三生石就是孟婆的阳艮灵,即观世音菩萨的净瓶。
上帝给摩西的律法写在两块石板上,即写在艮石之灵上。有金灵的艮石之灵就如同如今有强大记忆和运算功能的硅芯片,硅就是沙石。人类用光和电将一切信息写入芯片,如同上帝在火中将律法写在石头上。水能灭火光,故孟婆能用瓷碗上的迷魂汤灭掉人类意识中的记忆。

《礼记•月令》曰:“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淮南子•天文》云:“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钟吕传道集》论四时第五:“黄帝生子而曰戊已,戊已中央土。”
《参同契》曰:“离己日光,坎戊月精”
《地母经》上卷《地母真经》云:“男女忌戊敬地母,荣华富贵万万春。处处立坛把戊忌,地母保命救众生,方方立坛把戊忌,地母化生显贤灵。”
《水调歌头•赠和庵王察判》元李道纯:“土釜要端正,定里问黄公。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解读:
十五中央土之帝为黄帝,土之神名为后土。后土为坤,坤得乾之九三爻化为艮土,黄帝为艮土。艮土分阴阳,即阳艮土和阴艮土,也称阳土戊和阴土己。戊土在月中,月为流动的坎水,戊土即流沙河里的沙僧,即观世菩萨手中的净瓶,能装水,用五代表。己为阴土,在太阳中,己中能装离火日光之灵,即大势至菩萨头顶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即米迦勒天使长的十字架,用十代表。
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即后土娘娘,即地母和戊土。道教戊日,为地母斋持斋日。

《抱朴子》中记载:“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
《天坛玉格》:“戊日不得烧香行判开印。但随后又指出:雷法多用戊日。”
《九天神霄戊口禁忌》云:“王母日:戊禁最重,无法攘解,不推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则犯主府星辰。秋犯六戊,则令人遭瘟瘪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读。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后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成禁忌,即得时和岁检,衣食自然。言毕,王母须臾上升而去。
解读:
西王母有戊土之灵,土为雷祖,所以《西游记》中描述流沙河中的沙僧“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流沙即会动的沙,即阳土戊灵。

《启示录》 4:6 宝座前好像一个玻璃海,如同水晶。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
《启示录》 15:2 我看见彷佛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搀杂。又看见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并它名字数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着 神的琴。
《楞严经》:“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
解读:
玻璃海就是装满水的净瓶,即装水的阳艮山之灵。月为水,有火的玻璃海或有圆月的琉璃就是没有分阴阳时而内有水火的艮灵。 水完全得太阳火为圆月。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这是沙僧自述里的一段‘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散)。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新白娘子传奇》中,小青把五个衙役的魂魄藏在观世音菩萨的净瓶中。
解读:
玻璃由石英砂所炼化而成,玉和玻璃皆是艮土之灵,玉玻璃即如玉皆透明的土石之灵。琉璃盏内有灯,就是有“目”的艮灵。沙僧即艮灵,沙僧的琉璃盏里面有金色灯油,灯油即“一”,而“一”即玉皇大帝,故沙僧为卷帘大将军,土为门,故沙僧就是玉皇大帝的门神。
沙僧打破琉璃盏,代表神仙们失去艮灵,于是神仙们从土灵里面出来就变成了有生死轮回的魂,所以沙僧打破琉璃盏后, “天神个个魂飞丧”。沙僧被贬到流沙河后吃了唐僧的九个骷髅头。九为金,唐僧的九个骷髅头就是唐僧的阳金灵(魂)变成的土中金灵。
众生投胎前喝孟婆汤,即入观音的净瓶中化为先天一炁之太极,故投胎前一刻皆住在观音的艮阳灵净瓶中(孟婆碗),被孟婆汤删除意识里的记忆后投胎,在入胎后先天一炁动而化为阴阳两炁,即魂魄分离而化为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称为送子观音。
在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燃灯道人有一盏琉璃灯,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有一盏绣球琉璃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艮土之灵里面,称为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