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章 天枢星-震木之灵

《抱朴子》曰:“吴景帝时,戍将于广陵掘诸冢,取版以治城,所坏甚多。复发一大冢,内有重阁,户扇皆枢转可开闭。”
《庄子·让王》:“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解读:
枢为门轴,起运转门的作用,门为艮山之灵,故枢为运山而走的木龙,就是花果山七魔圣之移山大圣狮驼王,就是头顶光明瓶的大势至菩萨,就是神行太保岱宗,就是带着树根的树,为阳木,即震木。枢又读ōu,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即刺榆。

《说卦传》:“震为足”
《杂卦传》:“震,起也,艮,止也。”
《说卦传》:“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说卦传》: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
《易说卦》曰:“震为雷,动万物者,莫疾乎雷。”
《五篇灵文·得药》重阳注:“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
《太极图说》(宋朝周敦颐的):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尚书大传·五行传》(西汉伏生著):“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解读:
东方为木,震为东方,故震为木为龙。习惯上往往称阳木震灵为龙,称阴木巽灵为蛇。震为足,为起,为走动之象,为行德。艮为脚趾头,起止的功用。“帝出乎震”,故上帝首先出现在东方,称东方之国为神州。
震卦初爻为阳,上面两爻皆为阴,为一阳初生之象。震者动也,雷也,先天之太极发出雷声,即以一阳初动破混沌而生震,因震而有阳,有阳而有阴,因阴阳而生万物,故“万物出乎震”。
坤为纯阴爻之卦,代表静极。在静极的状态下,坤突然得乾之初爻一阳而化为震,称为伏羲一画开天,即静极而动,为震雷。也可以说是太极动而生阳,即泰灵里面的坤变,得乾之初爻化变出震灵来。

震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辰字的甲骨文和小篆如下:

石的甲骨文如下:

风的文字演化如下:

震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前6.25.4看,由“石风止”组成,而“止”为艮,艮为“山”,石化为山,能运艮山而行之风神为“震”。震木为太素风神分阴阳而变化出来的阳木之灵,此阳木之灵带着艮山之灵而行。一般阴木运阳艮石,而不称阳艮土之灵为山,一般称阴艮灵为山。当两山相连通时,皆可为山灵。
从前6.25.5看,由“石风止氵”组合而成,故后来的“震”含雨,震木含雨水之灵,即含有子水。

《但以理书》 2:35 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解读:
艮灵能大能小,小时称石头或磐石,大时化为大山。

《启示录》 19:21 其余的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启示录》9:17我在异象中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骑马的胸前有甲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
解读:
龙为行德,故能化为代表行德的马,称为龙马,也能化为狮子。龙、马、狮子都是木之灵。阳龙有丙火太阳之灵,阴龙能发出烟,烟为丁火。

1.24章 龍字的奥秘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工的文字演化如下:

《箴言》 8:30 那时,我(智慧的圣灵)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撒迦利亚》 3:9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解读:
“工”由“丅一”或“丅口”组成,可见“一”即“口”,这个“口”也被画成雕刻刀的形状,“丅”为土石,“口”为兑金,“工”代表土中金,即“一”。“一”就是雕刻师,即圣灵。

虫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虹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虹”由“入入虫虫”组合而成,“入”为土灵,可见带两“土”的两“虫”分别首尾相合弯曲成弧形为“虹”。
在篆文中,由“虫工”组合而成,代表“虫”作工为虹,即“虫”摄持水反射出光为“虹”,
阴虫和阳虫合一的“虫”就是太素龙,就是太素木,离火之灵与太素木合一即青帝莲花圣普贤菩萨,故在《封神演义》中普贤真人使用长虹索。

辛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辛”是倒过来的“立”,代表“大”中“一”,即土中“一”,即“工”
在甲2282(甲)中,在上面加了一个“一” ,以表示“辛”代表“一”。
在战国晚期的金文中,在下面加了一个“十”,以表示“辛”为土中“一”
“辛”在古代为在犯人脸上刻字的工具,以象征其有罪。上帝即先天一炁法身佛,该隐杀害亚伯后,上帝流放该隐时,在该隐身上做了记号。先天一炁(圣灵)也能洗罪,《水浒传》中的神医安道全就把宋江脸上的字洗掉了,有八脉神针的安道全就是就是代表道。 八脉神针就代表乘风而行的圣灵,即莲花上的法身佛。

巳的文字演化如下:

月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甲225中,为纯象形字,月因为得日光之多少而有圆缺,故以有缺的弯月代表“月”字。在其它的“月”字中含有“一”,此“一”即是先天一炁,也代表子水。在陈侯因金文中,“月”如金文“巳”,因为月和巳皆是阴火,即丁火。

龙(龍)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一看,参考“虹”字,可知由“辛虫”组合而成”,只是“虹”字中的两个“头”在“龍”字中合一为一个“头”了。
从甲骨文二看,由“臼工月虫”组合而成,用“臼工”代替了甲骨文一种的辛,因为“臼工”就是土中一,即土中辛金。
从金文看,由“辛乙月”或“辛一虫”组合而成。其中“乙”为“虫”之形,而“月”中含一。
从金文二和战国文字看,由“辛月巳”或“辛月虫”组合而成,因为在十二生肖中以“巳”为蛇,故将一体的“辛月虫”中的“虫”单独分离出来了。
从篆文看,由“辛月丅乙爪乙”变易而来,其中“丅乙爪乙”就是象形字,如同一条张口、带爪有蛇身之龍。
可见,“龍”就是蛇神。蛇身本为没有分阴阳的太素木,分阴阳后才有雌雄蛇或雌雄龙,其木化为太阳中的阳木,即阳龙,其辛金也化为土阳金了,即庚金。

《元始上真众仙记》:“玄玄太空,无响无声,元炁浩浩,如水之形,下无山岳,上无列星……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
解读:
元气为“一”或“口”,崖石为“臼”土,岩石出血水为月,“元虫”即是蛇,“月蛇”最后化为龙,即不含离火之灵的太素龍,就是太元玉女。
太素龍分阴阳就变成了阳龙震木和阴龙巽木,阴龙住在月宫中,就是卯木之嫦娥,嫦娥就是太元玉女的分身,为后天月神。

末世预言小说《三国演义》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解读:
龙的大小可以任意变化,投胎为大象时即大象大小,投胎为人时即人体大小,投胎为蚂蚁时即蚂蚁大小,投胎为细菌时即细菌大小。龙发光则可见,不发光则不可见,所以在《华严经》中天眼第一的普眼菩萨也看不见莲花圣普贤菩萨之龙身。

1.25章 炁、丹和精

一、炁的奥秘
“炁”这个字没有甲骨文,炁由“旡灬”组合而成,古代“炁”通“旡”,炁本身并不是火,而是摄持了火或能生出火。一和火同在,有炁就能出火,即太上老君骑牛,牛即火。

土的文字演化:

克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由“丨口土”或“十口土”组合而成。
从金文看,将甲骨文中的“土”变成了“口乙”
从隶书看,由“⊥口儿”组合而成。
从看书看,由“十口儿”组合而成。
可见,“儿”就是“土”,故上帝用尘土和口中的气造他的独子亚当。

儿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由“臼人”组合而成,代表土所造且体内有很多空腔的人。
从小篆看,由“乙乙”组合而成,而“乙乙”演化为简化字的“儿”字
可见,“儿”为土,所以上帝用尘土造的亚当就是上帝独子。

见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篆文看,由“目儿”组合而成。
从金文看,“目”字下面的部分的“儿”字由“土”字变易而来。
从甲骨文看,“目”字下面的“儿”字由“口乙”组合而成,其实也是“土”字的变体。上帝用尘土所造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子,故上帝为众生之父。

旡的文字演化如下:

气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旡的甲骨文前4.33.6(甲)、库1945和说文古文中,“旡”由“口儿”组合而成, “儿”和“乙”皆为土, “口儿”代表土金灵,即先天一炁。
在说文•旡部中,由“气儿”组合而成,可见土中“气”就是“旡”。不严格时,炁和气通用。米为光,气能发出光,故写作“氣”

二、丹的奥秘

丹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京津3649(甲)看,由“├ 一 ┤”组合而成,其中“├”和“┤”都是“⊥”,即“土”字,可见“丹”为含“一”的土,两土中间的“一”就是先天一炁聚集而成的丹,即土中金灵,故也称金丹。
从在京津3050(甲)看,由“十十十十一”组合而成,也是表示土中的“一”为“丹”, 其中的“十”即“├”,为土。

《太乙北極真經子集卷一》: “天地本無物也,物物生生,始開於炁,水乃有母,山水沙木,皆在人先,人生于水者。”
解读:
金生水,金为水之母,可见,元始之炁属于金。

《五篇灵文注》(王重阳)云:“这点至阳之炁,即先天真一之炁,谓太乙含真炁是也。”
《修仙辩惑论》(白玉蟾)说:“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
《悟真篇》(张紫阳):“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
《绝句六十四首》:“药逢炁类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
解读:
先天真一之炁即一,即先天一炁,也称太乙真炁,即土中真气。此先天一炁能聚集为丹,故先天一炁为金丹之母,也称丹母。。

《金丹》(全真教王重阳):“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
解读:
四假即四大,即地、水、火、风。四假为炉即以身体为炉,即身体这个八卦炉。金丹即本来面貌,即真性,即佛性,即真心。

三、精的奥秘
精的文字演化如下:

鳞的小篆如下:

解读:
从鳞的小篆可知,“米”就是“炎”,故米为火。在麟、磷、粦中的“米”字,在小篆中皆写作“炎”字
精由“丹生米”组合而成,可见“精”就是生出火来的金丹,即黍米玄珠,“丹”就是先天一炁,称为元精,元精藏于水,故有人称肾水为精。

《周易·系辞上》说:“精炁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解读:
精炁能化生万物,万物的本质就是精炁。游魂不断运动变化而生魂识之妄想心。

《元始上真众仙记》(东晋葛洪):“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
《道德经》:“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
解读:
生天地的先天之精就是元始天王,就是代表道的“一”。人生身之初也是先天之精,此精化为人之魂魄。阴阳两神即人之魂魄,此两神又能合一为先天之精,精就是先天一炁。

《论衡·超奇》(汉·王充):“天禀元气,人受元精。”
《古文参同契》:“元炁之积厚而精英者,称为元精”
《周易参同契》:“元精眇难睹。”“抟之不得,视之不见,而能潜随化机,生成万物”
解读:
能生人体所需细胞组织的精有二种,一是未生身之前的先天之精转化而来的元精,分离出魂的先天之精化为魄,也称元精。二是人从母胎出生之后,从后天食物中所得的精为后天之精,而男女交媾之浊精不是生万物之精,而称为精子。
元精是元炁(先天一炁)在肾水中聚集而成,故此元精能转化为元炁,从而成为丹母。后天之精也在肾水中,此后天之精与魄同在肾水中”

《类经》注云:“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各有其精。所谓精者,天之一、地之六也。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而为五行之最先。故万物初生,其来皆水,如果核未实犹水也,胎卵未成犹水也,即凡人之有生,以及昆虫草木无不皆然。易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之谓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不藏精,则五脏皆衰,筋骨解惰……发鬓白,岙体重,行步不正。”
《太一生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
解读:
“天之一”和“地之六”为坎水,太初时,太一(金炁)藏于水中,故在人身来自食物的后天之精也储存在人体的肾水之中,故医学上称肾水为精。一般而言,称水中金为元精,而称肾水为精。

《大藏经目录》 —- (一八):“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巢窟者。所谓是身。受于父母精气。四大和合。衣食长养。乃得成身。”
《增一阿含经》:“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禅秘要法经》:“身内地大者,骨齿爪发肠胃腹肝心肺,诸坚实物,悉是地大,精气所成”
《修行本起经》:“菩萨一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形体羸瘦。皮骨相连。”
解读:
万物其实都是被相对固化了的精气,只是因为人之分别心而幻化为物质,人体的细胞组织本质上也是被固化了的精气,固化了的精气不能任意流动,而人体在身体各部位生成新的细胞时需要能在全身任意流动的精气。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若有众生,常为药叉诸恶鬼神之所娆乱,夺其精气受诸苦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诸药叉等悉皆消散,各起慈心,解脱众苦,乃至菩提。”
《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第一:“十一者不为世间诸恶鬼神吸啖精气怨酬害死。”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护摩增益品第七:“说阿毗柘鲁迦三昧耶。治灭一切恶性药叉罗刹啖人精气者。皆自置伏。”
《大方等大集经》护持品第六:“尔时,此娑婆界有于恶心诸饿鬼等,常仰食啖一切众生精气血肉以为生活,如是鬼等无量阿僧祇,同白佛言:‘世尊,我等恶业罪报所招,常啖于人肉血精气以活性命,今日发心入佛法住,为佛弟子,更不造恶不生恶念。’”
解读:
药叉诸恶鬼神吸人精气,致人生病或夺人性命,所以在圣经中耶稣通过赶鬼给人治病。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增长守护忆念,增长寿命,增长身体,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一切大地精气滋味,增长一切众生精气善作事业,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慧光明。”
解读:
地藏菩萨就是精气之主,就是太初时出现的炁,即一。

1.26章 火、光和物

火的文字演化如下:

山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合集30774的甲骨文可见,“火”由“山●●”组合而成,两个“●”(或“、”)代表有升腾特性的火焰或光子。
从合集2874的甲骨文可见,“火”由“山”的甲骨文熔化变圆所成,会意为山被火熔化。
从战国文字看,“火”由“十入●●”组合而成。“入”和“十”为土。
从篆文看,“火”由“入●●”组成。
可见“火”由“山”和“土”中出。

光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光”由“火儿”组合而成,火的儿子即是光,表示“光”由 “火”中出,如太阳为火球,生太阳光。或者说“儿”头顶发出的火为光,所以上帝独子耶稣为真光。
从这里可以发现,小篆中的“入”就是楷体中的“⊥”,为土。从甲骨文、小篆和楷书中可以看到“儿”的三种不同写法。小篆中的“儿”由“乙乙”组合而成,乙为土,阴阳两土合一为儿。

物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甲骨文中,物由“氵刀”或“冫匕”组成,其中“氵”和“冫”皆代表坎水之灵,阳金之“刀”入水实为阴金之“匕”,可见“物”皆是由坎水和先天一炁之兑金灵生出来的。
在第三个甲骨文中,物由“氵牛刀”组成,“牛”就是由先天一炁所释放出来的离火之光,可见,物由先天一炁、坎水和离火幻化出来的。离火之灵分阴阳化为丙火和丁火,丙丁火按照不同的方向做环形旋转运动即化为正负电荷。

《易·说卦》:“纯离为牛”
《説文解字》:“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关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万物”
《楞严经》 :“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大宝积经》:“一切法即是如来者”
《诗篇》 33:6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炁)而成。
《约翰福音》1: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约翰福音》1:10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解读:
先天一炁与离火之灵是完全一体的,所以说“一炁生万物”,或者说“牛爲大物”,其实就是太上老君骑着牛在坎水中走动而化为万物。耶稣既然是圣灵(先天一炁),也是光,所以耶稣造万物。

 

1.27章 光和质量及宇宙中两种最基本的力

太素为质之始,质的繁体字为質,由“斤斤目八”组成,斤为金灵,两个“斤”即代表阴阳金灵。“目”即离火之灵,可见质与火中金灵有关。“八”为风,风为动象,表示有质的东西都是运动的,完全静止的东西是没有质的。
物由“氵牛刀”组成,“刀”和“斤”一样代表金灵,而“牛”就是火,可见“物质”就是“物”里面的先天一炁带着火在水中运动所成。组成万物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皆在运动之中,天上的一切星球皆在运动之中。
正负电子合一即可释放出光子,可见电荷就是离火之灵。火灵正反环形旋转运动分别生成正负电荷。正负电荷有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磁场,电场和磁场都会对特定对象产生力的作用,电磁力都是由光的特定运动所产生的,故称之为光力。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公式为;F=GMm/r ² ,其中G 为常数,万有引力跟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特定的质量就有特定的万有引力场。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万有引力场的大小只跟物质质量有关,跟光无关,即跟火灵无关,而跟金灵有关。
金灵所产生的力没有阴阳之分,总是体现为吸引的,而不会产生排斥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神就是爱”,爱就是吸引而非排斥,所以金灵体现为对万物的吸引力。先天一炁之金灵在土中,故土也有万有引力,弓和丨皆为土。
在《西游记》中称土中先天一炁之孙悟空为大力菩萨,而称离火之灵为大力牛魔王,这两者就代表了宇宙中的两种基本力,即金力和光力。牛魔王手中持有的太上老君之金刚琢就是先天一炁,故此金刚琢能吸收一切兵器。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中用能吸引各种暗器的屠龙刀代表有万有引力的阳金灵,而用能吸引各种暗器的倚天剑代表有万有阴力的阴金灵。刀剑由玄铁制造,玄铁就是道所生的水中金,即代表道的先天一炁。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为E=mc²,其中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c表示光速。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同等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同等的光能量,说明金灵量子藏在光量子里面,这就是太上老君骑青牛。
原来物理界认为宇宙中有四中最基本的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力和强相互力(核力),后来杨振宁把电磁力,弱相互力和强相互力统一起来了,但是他不能把万有引力也统一起来,所以证明了物质之间有两种最基本的力,即由光生成的光力和由金灵量子形成的金力。

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知识:
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们不可再分,也不由其他粒子组成。基本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希格斯场是一种遍布整个宇宙的场,它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形的粘性介质,不同的粒子在穿过它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从而获得不同的质量。没有希格斯场,所有的粒子都会像光子一样没有质量,无法形成有质量的原子、分子和物质。不过事实上这个希格斯场是假设出来,并没有检测到这种场,其实希格斯场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即金灵场,是一种有无上智慧的虚空,而这种虚空其实不能称为场,道教称之为“太虚”
《黄帝内经·素问》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北宋张载对太虚作了重要改造,提出“太虚即气”的命题,以太虚为气之散而未聚的本然状态。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在《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和神瑛侍者都住在太虚幻境。可见太虚就是先天一炁,就是金灵。
在后天五行中,唯有金能任意弯曲变形(藤也能任意弯曲,但那是因为木中含水的缘故,如果没有水就不能任意弯曲)。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质量能弯曲时空,即能弯曲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万有引力。其实应该反过来看,因为空间弯曲产生了万有引力,从而被认为有质量存在,而时间弯曲是源于空间被弯曲。太虚就是金灵和道,金灵弯曲后产生万有引力,从而被误认为有质量。金灵弯曲越大,就产生越大的质量。
金灵指挥光量子作某种极小半径的环形旋转运动,从而生成其它基本粒子。结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此时的的金灵量子也因为做极小半径的环形旋转运动而产生质量和万有引力,而光量子产生电荷,当正负电荷相等时表现为电中性。在土灵里的金灵量子本身不动,而是土灵带着金灵量子动,如同人坐在车上,人不动,但是车动。
光子的半径为0.0031349374(29)费米,电子的半径为0.090880914(40)费米,光子半径远小于电子半径,可见光子可以做环形旋转运动而生成电子。正负电子对相遇发生湮没,其质量全部转化为光能量,产生一对伽玛光子(γ光子),反过来伽玛光子也可以通过对撞转化为正负电子,这一过程被称为布莱特-惠勒过程。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已经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找到了绕过技术难题的方法,直接观察了布莱特-惠勒过程。这个物理现象证明电子就是金灵量子同光子一起做环形旋转运动而变化而来的,金灵量子总是与光子同在,但是光子不做某种环形旋转时,则金灵量子不产生引力波,也就不产生引力,就不显示出质量。一个金灵量子(其实是光子所占有的太虚空间)配一个光量子,故质量和能量能按照固定数量换算,而电荷量与光子环形旋转运动的半径有关,也与光子的数量有关。金灵量子能凭空生出光量子,所以金灵孙悟空的眼睛能发出金光。
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有两大类:费米子和玻色子。费米子是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规律的半整数自旋粒子,它们具有排斥性,不能同时占据同一个量子态。玻色子是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规律的整数自旋粒子,它们具有聚集性,可以同时占据同一个量子态。
费米子是构成物质的原材料(如电子、β衰变中产生的中微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而玻色子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如光子、介子、胶子、W和Z玻色子)。费米子就是通过玻色子传播的相互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把费米子比作一块一块的砖头,那么玻色子就是把砖头粘结起来的水泥。
夸克有上、下、奇、粲、顶、底六种,每种夸克有三种色。上夸克的质量约为2.3MeV/c²,电荷为+2/3e;下夸克的质量约为4.8MeV/c²,电荷为-1/3e。奇、粲、顶及底则只能经由高能粒子的碰撞产生(例如宇宙射线及粒子加速器)并很快衰变。
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电荷为+1e。中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的,电荷为0。由胶子提供强核力将夸克强力捆绑起来,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进而和电子构成了原子和分子。组成万物的原子都是由同样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只是其中的数量不同,可见特性各异的化学元素就是一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之不同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幻觉,所以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万物也是一种幻觉。
中子的三个夸克是——“上下下”,质子的三个夸克是“上上下”。自由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它会在负β衰变中通过弱相互作用——其中一个下夸克,发射W-玻色子,成为上夸克,即夸克味变——中子衰变为质子,接着W-玻色子迅速衰变成一个电子(β粒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反中微子的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中微子的自旋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中微子只有左旋,反中微子只有右旋。
中微子产生于β衰变中,β衰变就是核内一个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中微子个头小、不带电,可自由穿过地球,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有的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自由地穿过人体、墙壁、山脉乃至整个行星,难以捕捉和探测,因而被称为宇宙中的“隐身人”
按照量子物理学的说法,玻色子的关键特性是它的自旋,所有玻色子的自旋要么是零要么是整数1、2、3等等。例如光子、π介子等。偶数个费米子组成的复合粒子的自旋也是0或整数,因而它们也是玻色子。
玻色子中的光子和胶子是无质量的,而介子、W玻色子和Z玻色子是有质量的。光子可以转化为胶子,胶子也可以转化为光子。介子和W玻色子带电荷,Z玻色子为中性,介子也可以是中性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是物理学中负责传递弱核力的基本粒子,而胶子是负责传递强核力的基本粒子。
介子是由两个费米子——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强子。介子都不能稳定存在,经历一定平均寿命后即转变为别种基本粒子。有的介子是荷电的,也有中性的。
根据物理学理论,光子是电磁波的量子化粒子,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作为电磁波的量子化形式,体现了电磁波的粒子形态。离火之灵其实就是一种电磁场,电磁场的扰动产生自转状态的光子,其实光子也是不存在的,只是电磁波被扰动后生成的幻觉,如同大海中的水花也不是花,只是水而已。火灵就是电场,电场动而化为磁场。火灵能化为可见的光子,而光子是电场按照某种规律变化而幻化出来的,也就是变化的电磁场幻化出来的,电磁场不动时火灵则为太阳里的金乌或太上老君所骑的青牛,是不可见的,故称之为青色或乌色,而可见的光子称之为白牛,所以在《西游记》里牛魔王变成白牛后与孙悟空赌变化,因为万物都是白牛和孙悟空变化出来的。电磁波或光波是电场被扰动后所生产的一种幻觉,如同水波是水的运动所生成的幻觉,而其实并无水波这种物质。
胶子是传递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规范玻色子),共有8种 ,静质量为0,自旋为1,具有色荷。带电粒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而实现的;与此类比,具有色荷的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胶子而实现的,所不同的是,光子不带电荷,光子本身不能放出或吸收光子;胶子具有色荷 ,胶子之间也有强相互作用,胶子本身可放出或吸收胶子。
色荷是夸克与胶子的一种性质,可以类比于电荷,不过夸克有红、绿、蓝三种,而反夸克有反红、反绿、反蓝三种,三种颜色能耦合成白色,而正反色荷也能耦合成白色,所以色荷也是一种强力。胶子和色荷类同电子,是光子生成的变化体,只是电子的电荷换成了色荷。
胶子本身带有色荷而产生强相互作用,胶子间自相互作用使得色场可以形成弦状体,通常称为“通量管”。通量管像弹簧一样,其两端连接着夸克。当通量管被拉长时,需要耗费能量,且随着通量管的长度增加能量成线性增长。夸克正是通过这种机制被囚禁于强子内部。当通量管被拉到足够长时,通量管会断裂,并在断裂处产生一对新的正反夸克。可见夸克和反夸克就是火能量变化而来的,即光子的变化体。
从以上可知,万物都是火能场(电场)和金灵场变化出来,而坎水之灵遍布于整个宇宙空间,坎水之灵起到降温和降速的作用。

这篇文章在国内的网上平台发表居然都不能通过,被称之为迷信思想,可见如今对宗教的打压严重到何等疯狂的地步。文章中只要出现“神、佛、仙、基督、天使、魂、魄、上帝”都是不能通过审核的。

1.28章 申、示、神、祖和宗

申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由“乙”字两头开“口”所成,“乙”为土,代表乙土吐出“口”出来,故此“口”为土外之阳“口”,即阳兑金灵。
从小篆看,由“爪丨抓”或“又丨又”组合而成,代表土石被破开了,但是“口”消失了,所以这个小篆是错误的演化。
从包2.49(楚)、信1.053(楚)及其它西周文字都是由“口乙口”组合而成,故“申”为“乙”土中吐出来的“阳口”,即阳金灵。
申在十二生肖为猴子,就是石头里跳出来的美猴王,申在十二地支属于阳金。

示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後1.1.5(甲)看,由“一工”组合而成,代表土中先天一炁。
从後1.1.2(甲),为“丅”,丅为土石(土中必有“一”)
从甲282(甲)看,由“一丅”组成,代表丅中之“一”。
从林1.1.2(甲)看,由“氵(水)丅”组成,代表水土。
从说文中看,由“一丅八”组成,代表“〒”坐在“八”(风木)上。
可见“示”就是“土”或“土”中“一”,也可加上“八”,表示土中“一”上帝乘风而行。
《启示录》 4:3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诗篇》 18:10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
《那鸿书》 1: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

神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神”由“示申”组合而成,“一”从土石之灵中走出来变成兑阳灵之“申”,即“一”以“申”示现。申为猴,申回到灵山化为“一”,称为神猴孙悟空。

祖的文字演化如下:

且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祖”由“示且”组合而成,“且”者进也,为阳。“且”为象形字,代表男性生殖器官,即阴茎,故“且”代表男人,所以“祖”字的意思就是土石中先天一炁法身佛变成的第一个男人,就是人类之祖亚当,即伏羲。

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宀”表示为盖住而不可见之意,即隐藏起来之意。可见“示”是不可见知的,即“一”上帝是不可见知的,即主宰神上帝是不可见的。上帝和上帝独子都是“一”,都不可见,但为万法之宗。上帝独子为“一”和“光”,故父以子显。

《约翰福音》 1:18 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马太福音》 11: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
《启示录》 5:5 长老中有一位对我说:“不要哭!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他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

1.29章 道之智慧雲

云(雲)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由“一乙口”或“勹口”组合而成, 金文由“一一乙口”或“一勹口”组合而成。此“口”类同于“申”字中的“口”,但为闭合的“口”,在说文古文中变成了错误的非闭合的“口”
从战国文字看,由“乙口”组合而成。
从篆文看和说文·雲部看,由“雨一丅口”组合而成。
可见,“雲”为土中“口”,即“一”或土内“雨”中“一”,即子水中的金灵。

《老子想尔注》(张道陵著)上记载:“一者道也,一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
《出埃及记》 33:9 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
《出埃及记》 14:24 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以赛亚书》 19:1 论埃及的默示:看哪!耶和华乘驾快雲,临到埃及。埃及的偶像在他面前战兢;埃及人的心在里面消化。
《马太福音》 26:64 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启示录》 14:14 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雲,雲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
解读:
云柱就是变成“一”形状的云,暗示“云”象征“一”。云散为气,即象征一散为先天炁。上帝和上帝独子都在云中,象征两者都是“一”,即都是圣灵。 云聚集而有形,先天一炁也能聚成金丹而幻化为万物,故用能聚能散的云象征“一”。有金丹法身的神仙皆乘云而在天上飞行,而法身(阳神)散开为先天一炁时就布满虚空,无所不在。神仙乘云为中国道家独有的特征,可见摩西时期的犹太文化出自中国,耶和华上帝就是元始天尊。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众中,而宣是言,我为如来。两足之尊,出于世间,犹如大雲,充润一切,枯槁众生”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斯要,不务速说,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迦叶当知,譬如大雲,起于世间,遍覆一切,慧雲含润 ,电光晃曜,雷声远震,令众悦豫。”
解读:
世尊释迦牟尼佛也将自己比作“大雲”,此大雲即象征代表无上智慧的法身佛,故佛称云为“慧雲”,即有智慧的云。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台湾译作云端运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云计算机也是由很多小计算机组合而成的,这也类似于“一散则成炁,聚则成形”。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 》:“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我于最胜持明藏金刚部中。说汝秘密八名。一名象耳。二名妙庄严。三名功德宝海。四名无动。五名真实云。六名可爱色相。七名焰光。八名妙色。金刚手此即是汝秘密八名。即说陀罗尼曰”
解读:
金刚手菩萨就是艮金之灵,其外在艮灵为象,其艮灵内的金灵为真实云,而非凡间的云,只是道教神仙利用乘云之说来象征自己成就了先天一炁之法身,实际上神仙不用乘坐凡间的云。

小说中的运用:
《西游记》第一回:“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坐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西游记》第三回:“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封神演义》第一回:“且言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下得青鸾,坐于宝殿。”
《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炁化鸿钧”
解读:
玉帝就是金灵法身佛,就是一,故住在云宫。地藏菩萨为玉帝之独子在阴司的分身,有金灵法身佛,所以住在地下的翠云宫,翠为玉石之义。伏羲、炎帝、雷祖轩辕皆是显示火德的上帝独子,故住在火云宫。
九重云即九层天之云,即九天之云,即神霄天之云,就是玄都玉京山的云,即先天一炁,在天地之外。鸿钧就是道,就是一,为玄门的领袖,他的三个徒弟就是三清,故“一炁化清”。虽然三清名字不同,其实都是一炁聚形而成。同理圣灵首先聚形为圣父耶和华上帝,又再聚形为天国之副国君,即上帝独子米迦勒天使长。

1.30章 灵和鬼

王的文字演化如下:

《启示录》 17:14 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也必得胜。”
解读:
从“王”的甲骨文看,由“大一”组成,大者道也,大一者即代表道的“一”,故“大一”就是万王之王。从金文看,就是一个“一”字与一个“土”合一而成,表示土中一为王或者含一的土为王。羊为未,为藏“一”的土,故称上帝独子耶稣为羔羊,为万王之王。

灵(靈)的文字演化如下:

《说卦传》:“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启示录》 4:5 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 神的七灵。
解读:
从甲骨文看,由“山水口口”组合而成。山中水里的口为“灵”,即观世音菩萨净瓶里的金为“灵”,指圣灵。
从金文看由“一山水口口口”或“一山水口口口示” 组合而成,可见,灵就是“一”,“示”为土中“一”。
从篆文看,由“雨口口口王”或“雨口口口巫” 组合而成。“雨”为子水,即净瓶水,“口”、“王”和“巫”皆为兑金灵。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鬼的文字演化如下: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解读:
从甲骨文二看,由“田人”组合而成。
从甲骨文看,由“田儿”组合而成。
从金文看,由“田勹”组合而成。
从战国文字看,由“田儿○”组合而成。“○”为“日”
从篆文看,由“田儿厶”组合而成。“厶”为“日”或“土日”(参看叁的文字演化)
“田”和“勹”为土,可见“鬼”为土灵。“人”或“儿”入土灵中为鬼,鬼还带有太阳之火灵,但缺水,故为“鬼”,而非入灵山净土之仙人。

《马太福音》 1:20 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kjv] But while he thought on these things, behold, the angel of the LORD appeared unto him in a dream, saying, Joseph, thou son of David, fear not to take unto thee Mary thy wife: for that which is conceived in her is of the Holy Ghost. )
《马可福音》 1:10 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彷佛鸽子,降在他身上。
解读:
圣灵必在土中,所以也常以土代表圣灵,土为鸟,故以鸽子代表圣灵,道教也常称土为一炁。圣灵在有些英文版本中为“Holy Ghost”,意译为“圣洁的鬼”,可见圣灵和鬼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有罪和无罪之区别,佛教的大鬼神王和道教的鬼主宰北阴大帝就是圣灵。有罪之鬼,其水火不均,故要受苦。

1.31章 魂和魄

一、说文解字论魂和魄
魂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魂的篆文由“云鬼”组合而成,目前魂字只有篆文,还没有发现甲骨文和金文,而在篆文里能下雨的“云”写作“雲”,此“云”上有“雨”,而魂字的篆文“云”上无“雨”。有“雨”的“雲”代表能生水的先天一炁,而无“雨”的“云”就代表阳一,即阳兑金灵,故此篆文的魂就是阳兑金灵。
或者篆文的发明者认为甲骨文的“云”为飘忽不定之物,而魂也是妄动之灵,故用“云鬼”代表魂。

白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白”由“入口”或“宀口”组合而成,可见“白”就是土里面的“口”,即土中“一”。先天一炁为金,故五行之金为白色。

魄的文字演化:

解读:
“魄”由“白鬼”组成,“白”为土中之口,为土中之先天一炁,含土含金,代表真心。“白”化为鬼即人之魄,魄生情使魂妄动而陷入生死轮回中,魂与魄合才能回归灵山。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一看,那宝贝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金箍的地方刻有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解读:
藏于大海中的金箍棒其形如“一字”,就是水中“一”,即水中金,即孙悟空的魄。魂魄合一,即魂之孙悟空得一,即得圣灵,故后来能用之打出阎王府。

二、道教文化中的魂和魄
《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玄谭全集》张三丰:“三魂属性,性在天边;七魄属命,命在海底。内外通来‘性命’两个字,了却万卷书。性属神是阴;命属是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
《云笈七签》云:“其第一魄名屍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浊鬼也。”
解读:
太一帝君也称泥丸君,就是土灵和一。土灵内的先天一炁出土外化为识神,识神就是人的魂,即阳金灵。无英为肝,白元为肺。三魂也称天魂、地魂和人魂,也称主魂、觉魂和生魂,也称天魂、识魂和人魂。三魂为性,为神,为阴。七魄为命,为阳。
肝为阳木,代表为阳龙,龙中有阳金灵,即阳金灵藏在阳木中,可见魂实际上有阳金灵和阳木灵,故道教和中医上常用阳木代表魂。
天魂即不动时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即元神。地魂即起波浪时的阿赖耶识,也称识神。因为阿赖耶识的波浪由意根牵动所起,故识神也常代表意识,即代表凡心。人魂即人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不特别说明的话,一般所说的魂就是指地魂。魄发出七色光后就分身为七魄,故七魄有七种颜色。

《象言破疑》之《破疑诗》:“思虑精灵号识神,轮回种子带根尘。愚迷俱把游魂弄,到底谁能见主人。”
解读:
识神即魂(地魂),魂主动,好游走,故称游魂,主思虑。魂就是经历生死轮回者,魂带着意根。

《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
《类经·脏象类》:“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
《参同契》:“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解读:
先天一炁分阴阳,即一分为二,化为魂和魄。魂为阳神(非丹道之阳神),而魄为阴神。这里的阴阳指其后天阴阳,后天之魂动为阳,魄静为阴。当返回先天之时,则魂静而魄动,此时阴阳就发生了转换,即天魂(性)为阴,而魄(命)为阳。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中论·夭寿》(汉末•徐干):“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德義令聞者人之榮華也。”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飛散,靡所投死。”
解读:
来投胎时为先天之精,为先天一炁聚集而成。当先天之精分出阴阳(两精)时,就会生出神,医学上的神就是心火。魂随心火往来,魄随肾水出入。因为元精之魄藏于水中,故中医学上也把肾水称为精。魂因为与神往来,故称为魂神,即阳神。魄因为随精(肾水)出入,故称精魄,即阴神。魂控制神,魄控制精炁,如果没有魄,那么身体就会因为没有精炁以生成新的细胞,人体各组织器官体都会坏死。

《尔雅·释天篇》“北极谓之北辰”作注时说:“天皇,北辰耀魄宝,又云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
《道德经》:“载營魄抱一,能无离乎?”
《太上老君内观经》:“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
《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解读:
天皇就是是太一帝君,为昊天上帝之分身。天皇之“一”能化为众生之魄,故称“耀魄宝”。生出魂后的“一”就化为魄。营为魂,魂魄相合化又为一。
魂如上升为天的清气,主动,其的功能是荣养、护卫形体,使之具有灵气。魄在水中主静,其功能是固守形体,因为魄控制精气,精气生成人体新的各组织细胞以保持身体的形状,另外魄能显形,如欲界和色界众生要靠魄来显示其形体。有水的魄之身如琉璃,而魂是无形的,不发光时是看不见的,魂靠魄水而得有形之身体。人在出生前的身体基本上是魄所造。

《还丹众仙论》曰:“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炁。”
解读:
土里面的一炁就是魄,为金灵,就是太白金星。

《悟真篇》:“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
《敲爻歌》唐-吕岩:“木母金公性本温。十二宫中蟾魄现,时时地魄降天魂。”
解读:
月中蟾蜍即魄,即金精(金之精华)

《文始真经》:“关尹子曰:精者水,魄者金,神者火,魂者木。精主水,魄主金,金生水,故精者魄藏之。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藏之。”
《黄帝内经》记载:“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解读:
精为水,魄为金,金藏于水中,故魄藏于后天精水中,因为魄就是元精,即先天之精(生身之先名先天)。肺属金,故假说肺藏魄,其实魄并不藏于肺,但有魄之金炁上升到肺。
魂为木,肝也为木,故说魂藏肝,但人在非睡眠状态时魂藏于心火中。木为龍,龍在阴山为阳龙,此时阳龍本有之辛阴金化为庚阳金,故魂本质上为阳金,即兑阳灵。此阳金与木一体,藏于木中,故也称魂为木。在人间的树木中,藏有水、金和火。且阳木生于阴土中,故阳龍带着阴土,阴土就是意,即意根。在《西游记》中称震木之灵为移山大圣狮驼王。

《玄要篇•登高台》:“喜的是木龙藏汞,爱的是金虎吐铅。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龙乃属木,木能生火,故曰龙从火裹出。虎乃属金,金能生水,故曰虎向水中生。”
《玄要篇》张三丰:“兑虎震龙才混合,坎男离女更和同。自从四象归中后,造化机缄在我躬。”
《金丹四百字序》:“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
解读:
道教之丹道皆以木为龙,称为震龙和东魂;以魄为金,称为兑金和西方白虎;以精为水,称坎男和北方水;以火为离女和南神火;以意为中和土。

《太阴皇君诰》:“至心皈命礼。广寒至圣,紫光上真。主北极之阴阙,掌人生之魄体。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解读:
斗姆化为先天月神,即太阴皇君,即金母,故斗为金。斗金就是月之魄,水就是月之精。

《采金歌》吕纯阳:“明雌雄,两剑全,筑基炼己采后天。”
解读:
魂魄就是雌雄剑,魂为兑阳灵,即阳金,魄为兑阴灵,即阴金。

《周易参同契·日月含吐章》:“坎男为月,离女为日,
《云笈七籤》卷五五:“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
《金丹四百字》:“地魄水金,皆是真铅之名;天魂朱汞,皆是真汞之名。”
解读:
坎水为月,离火为日。天魂在日中,地魄在月中。在人体则魂在心火中,魄在肾水中。

《类经·脏象类》:“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黄庭经》:“魄为一身阴神之首领,魂为一身阳神之首领。魄之为炁,主一身有形之知觉也。魂之为炁,主一身无形之知觉也。故七阴(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之知觉,魄统之;三奇(精、气、神)之知觉,魂统之。魄主乎下,魂主乎上。”
解读:
魂主阳炁,魄主阴炁,阴主成形,出生前身体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都是魄按照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信息而由魄造出来的,身体的本质就是水和先天一炁,即魄水所成,故一身之痛痒麻酸等知觉都是由魄传递给魂作分别而有,魄主宰身体的一切运动。除了五根之外的知觉皆由魂识直接生成。

《性命圭旨》:“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运行不已,所以我之性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火生土,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
解读;
魄为金,精为水,魂为木,神为火,意为土。金生水(因魄有精),水生木(因精有魂),木生火(因魂有神),火生土(因神有意),土生金(“因意有魄”和“意生魄”)

三、《圣经》中的魂和魄
《希伯来书》 4:12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For the word of God is living and full of power, and is sharper than any two-edged sword, cutting through and making a division even of the soul and the spirit, the bones and the muscles, and quick to see the thoughts and purposes of the heart.)
《帖撒罗尼迦前书》 5:23 愿赐平安的 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And may the God of peace himself make you holy in every way; and may your spirit and soul and body be free from all sin at the coming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启示录》 3:13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He who has ears, let him give ear to what the Spirit says to the churches. )
解读:
在《圣经》中,“Spirit”为圣灵和魄,而“Soul”为魂。可见魄的本质就是圣灵,圣灵生出魂后称为魄。现在的西方国家不明白魂和魄的区别,往往混为一谈,而在东方文化中魂和魄是有区别的。

四、佛教中的魂和魄
《佛说灌顶梵天神策经》:“三魂及七魄,系缚在空山,恍惚既不定,终当堕深渊。”
解读:
可见佛教也和道教一样认为有三魂七魄的。

《大宝积经》卷38:“一切含灵于五趣,当得成诸苦乐因。”
《无量寿经》:“当来一切含灵,皆因此法而得度。”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第三横者,游猎放逸,淫醉无度,为诸非人害其魂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魂魄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毒痛考治。烧炙烝煮。斫刺屠剥。押肠破骨。欲生不得。犯杀罪大。久久乃出。”
《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灌顶梵天神策经》卷第十:“魔邪之所作,鬼魅之所亲,僻偝好骂詈,动起惊四邻。堕落于水中,魂魄随流浪,作鬼属河神,长有萍泊忧”
《弥勒为女人身经》:“播鼗儿者本是牛。牛死灵魄还为主作子。”
《修行本起经》降魔品第七:“一切三界,皆分别知。见人魂神,各自随行。生五道中或堕地狱。成堕畜生或作鬼神,或生天上,或入人形。”
解读:
广而言之,魂和魄都可以称为灵,如同神有七灵一样。人死后魂魄上天或下泰山地狱或投胎。人死后,带走魂魄的河神就是水神黑无常。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魂神命精,自然入趣,受形寄胎,当独值向,相从共生,转相报偿,当相还复,殃恶讁罚,众事未尽,终不得离,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王闻此言。屹然无声。失其精魄。若丧四体。举宫内外。皆亦如是。”
解读:
命精就是精魄,即元精,即魄,修魄就是修命。失去精魄时如丧四体,可见佛教也认为魄镇形,魄支配人身体的运动。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魂神所趣。唯得道者,能知之耳。”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比丘以得道。能知死人魂神所趣向。”
《灌顶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卷第六:“阿难又问佛言。若人命终送着山野造立坟塔。是人精魂在中与不。佛言阿难是人精魂亦在亦不在。阿难又问云何亦在亦不在。佛言阿难其魂在者。若人生时不种善根。不识三宝而不为恶。无善受福无恶受殃。无善知识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冢塔中未有去处。是故言在。阿难又言不在云何。佛言阿难魂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时。大修福德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三十三天在中受福。或生人间豪姓之家。封受自然随意所生。又言不在或其前生在世之时。杀生祷祀不信真正。邪命自活谄伪欺人。堕在饿鬼畜生之中。备受众苦经历地狱。故言不在冢塔中也。”
《佛说四十二章经》:“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
《佛说方等泥洹经》:“佛告诸比丘:‘此十人者,已断自然魂神,上生十八天上,到不还地,不复来下受世间法’”
解读:
魂神即魂,元精生两精,两精即魂魄,故也有人把魂神翻译成精魂。人死后,入六趣轮回者即魂。只有阿罗汉和不还地的八地菩萨才能永断自然魂神,即其阿赖耶识不再起波浪,此时的魂已经完全转为天魂之元神,即成为不漏清净阿赖耶识。十八天即色究竟天,有些佛教经典称之为十九天,在此天能成就报身佛。

《楞严经》:“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解读:
识精元明就是神识之本源,即元神,即天魂,即不动时的阿赖耶识,为真心,为不动时的阳金灵或转为阴金灵。

《无量寿经》下曰:“魂神精识。”三论玄义曰:“识神俱表。”
《杂阿含经》卷三十九:“尔时,波旬而说偈言:‘上下及诸方,遍求彼识神,都不见其处,瞿低何所之?’”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蒋叔舆):“或入地狱,镬汤火然,万劫长夜,受无极苦,惟是受业识神,罪魂尸魄,受此业报,于汝元神,有何荣悴?”
解读:
魂神精识即魂神,即识神,即(地)魂,受业力牵引而接受轮回果报,每次轮回,识神所储存的记忆内容都会被清零。

《大宝积经》卷110:“世尊,彼神识从此身出已,云何速疾而受彼生处?云何从此身出已,未至彼身,受生之时,于何处住?此之神识,当云何观?””
《大宝积经》卷109:“此身因识有受,有取有识,有诸行思念,成就身体,……此神识所移至处,受想法界相随不离……此识亦复如是,舍身已,取善及恶及取法界”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若亡者魂识已入地狱畜生饿鬼阎罗趣者。咒土沾骨便得解脱。即舍恶趣而得生天。”
解读:
识神就是神识,即魂,即地魂,即起波浪时的阿赖耶识。

《大宝积经》卷109:“我当为汝说神识去来移灭,跋陀罗波梨(弟子名),犹如风大,虽无形色不可睹见,然由因缘而现形色。现形色者,其义云何?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崖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手足目等亦复如是不可得见,于诸色上增益胜处或黑或白。跋陀罗波梨,如是,如是,此神识界亦复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而现色,此识界亦复然……如是此识微细,无定色……如是,如是,此识先成就身体,身体成就已,其神识无处可住,亦不离神识有身。”
解读:
神识即魂识,无形无色,不可得见,魂动如风,魂发出光合时以光显形,犹如风吹火动或风吹灰尘飘扬而见风的存在,其实风并非灰尘和火。魂犹如虚空,非色身,亦不住于色身,但色身因魂而有,有魂入胎才能生色身。心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故魂亦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
我们说魂藏肝,只是比喻魂随木灵,并非魂真的就藏在肝脏里面,当然魂和肝还是有相互影响的。同理,魄、意、心、志亦然。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魂神所趣。唯得道者,能知之耳。”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比丘以得道。能知死人魂神所趣向。”
解读:
只有得道之人才能知道人死后其魂神的轮回去向,得道之人即大乘初地及以上菩萨,小乘初果须陀洹及以上。

《楞严经》卷二:“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
解读:
魂识与意根合一生妄想心之意识,故说“魂虑变慑”

小说中的运用: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原文:
“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
解读:
可见阳魂为金,为阳金。

《西游记》第三回:“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西游记》第七十六回:“八戒道:‘我分明看见他被妖精一口吞了。想是日辰不好,那猴子来显魂哩。’”
解读:
可见孙悟空就是魂,1+3+5=9,3+4+2=9,九为金,故魂为金之灵。在十二地支中申为阳金,阳金由土所生。申为猴,故孙猴子从石头里生出来。

《西游记》第三回 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他道:“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飖五色霞光现。
《黄帝内经八十一难》:“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解读:
大海里的金箍棒的形状为“一”,代表先天一炁之元精,为水中魄,先天为阳,故称之为阳灵棒,也称元阳。金箍棒之两个金箍代表金,中间的乌铁代表水,象征金箍棒为水中金。
魄主静而镇形,故龙王称金箍棒为“定海神针”,也称“神珍”,就是神之珍珠,即佛教之摩尼珠,即道教黍米玄珠。在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有冰魄银针,而小龙女有玉蜂针,都是象征水中魄。魄主情,故为冰魄银针李莫愁所有,情有毒,故为小龙女的蜂针。
耳通肾为水,故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先天一炁之魄能摄持花神,或者说为花神之真心,花神为凤凰,为阴龙,故说“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1+3+5=3+4+2=9,九为金,故“一万三千五百斤”象征金灵。“一万三千五百斤”又与人一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相对应,呼吸为气,肺主呼吸,肺藏魄,故金箍棒代表魄,为水中先天一炁,即元精。

1.32章 意、志和情

舌的文字演化如下:

言的文字演化如下:

《周易·兑卦》:“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易•说卦》:“兑为口舌”
《使徒行传》 2:3-4 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马可福音》 13:11 人把你们拉去交官的时候,不要预先思虑说什么,到那时候,赐给你们什么话,你们就说什么,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圣灵。
解读:
从言和舌的文字演化看,在“舌”上加“一”就是“言”。口舌为兑,鼻下之口为一,舌也是一,舌上加一还是一,故言也是兑。言就是说,就是劝说,就是曰,就是讲习。一就是道,道者说也,故在圣经中用“Word”(话)代表道,又用舌头代表圣灵,圣灵就是艮土中的兑灵。

音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由“辛日” 组合而成,可见,土中金灵释放出光为“音” ,云中打雷的同时有电光放出。

《撒母耳记下》 22:14 耶和华从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
《诗篇》 81:7 你在急难中呼求,我就搭救你;我在雷的隐密处应允你,在米利巴水那里试验你。

意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看,由“辛○石”组合而成。
从篆文看,由“辛日心”组合而成,金文中的“○”化为“日”,而“石”化为“心”
“意”由“心音”组合而成,“心音”为意,人默念或思维时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心音”就是意所发出的音,此音不由任何物质性的东西传播,而是由心传播。
意由意根所生,意根就是阴艮土之灵,“一”在阴艮土里面说话,就是意根里面发出心音,也可以说是意根发出心音,所以人之思维实为意根中的兑金灵所为,也可以说是意根所为。

《类经·脏象类》:“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
解读:
心中杂乱的念头就是意,心动即是念头,即是想,即出于意,故称意想。忆的繁体字为憶,由“心意”组合而成,故识心中的意根为憶,记忆属于意根的功能。意动即有心音产生,即我们默念或起念头之时的内在之音,对凡人而言,只有自己才能听见自己的心音。

《金丹四百字•序》(紫阳真人著):“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
《参同契》曰:“离己日光,坎戊月精”
《中和集》云:“戊己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为之主宰,意无偶,自是一家也。”
《七言》(吕岩著):“麒麟意合乾坤地,獬豸机关日月东”
《易冒》记载:“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
解读:
麒麟为土,意为麒麟,所以意就是土之灵,土居中央,故称中土。土分阴阳,阴土为己土,阳土为戊土。太阳中有己土之灵和离火之灵,月亮中有戊土和坎水之灵。

《性命圭旨》:“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动极而静,此意属阴,是为已土;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炼已土者,得离日之汞;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
《金丹四百字解》(刘一明著):“真意主宰万事,统摄精神,护持性命,镇守中宫,与土同功,故以真土名之;因其内藏生机,又名中黄;因其无物不包,又名黄庭;因其动静如一,又名刀圭;因其能调阴阳,又名黄婆”
《乐育堂语录》:“此即先天之真意,戊土是也”
解读:
妄意为己土,为阴土,即大势至菩萨用来盛日光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装金丹和火的紫金红葫芦。真意为戊土,也称真土、中黄、黄庭、刀圭和黄婆,就是观世音菩萨装水的净水瓶。戊土和己土合一也是真意。如非特别说明,一般而言的意就是指妄意,即意根。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谓眼合色、耳受声、鼻向香、口欲味、细滑为身、衰意为种栽,为痴,为有,生物也。”
解读:
“衰意为种栽,为痴,为有,生物也”:意根即阿赖耶识之种子,意含痴,含无明,因意而有三界,意生万物和众生,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万法,种子藏无明和烦恼。衰意即妄意,即艮阴灵,即己土。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金丹四百字·序》:“眼不视而魂在肝, 耳不闻而精在肾, 舌不声而神在心, 鼻不嗅而魄在肺, 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难经·三十四难》(战国):“脾主思,故藏意与智”。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解读:
脾为中央土,脾藏意,故土之灵为意,意主思维和记忆。以深谋远虑之思而处理事物称为智,可见智是意之功能,故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里装有光明智慧。

《四愿经》:“是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护其意者。皆放心恣意。淫于五乐。贪利疾妒。忿怒斗诤。不信道德。至于身死寿尽。魂神去矣。三者相追逐。不得相离。譬如雀飞。意随其两翅。意为身神。两翅为魂魄。人不能守护其意。皆从恶念所为。杀盗贪淫以生时所为罪。死入太山地狱中。为饥饿鬼。罪竟乃出为畜生。当为人所屠割。作人放心快意故。入三恶道。”
解读:
凡心以意识为主,即第六识,称为心王。意为意根,识为识神为魂识,魂与意合为意识。众生在六道轮回中以意为身,魂和魄相随而不离,意摄持魂魄而入六道轮回。凡心不定,意则妄行而生恶念,念皆来自意根。

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志”由“止心”组合而成,“止”为艮土,可见“志”来自心之土灵。

《太上老君内观经》:“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
解读:
志在脾,脾为土,故志也是土,志属于意的一种。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解读:
前面说“肾藏精”和“脾藏志”,这里又说“肾藏志”,这是因为肾精化气,精气决定志。

《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
《类经·脏象类》:“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
解读:
有定向的意就是志,即把念头定在某处或某事,如说“我意已决,立志学医”, 故说意志,立志就是立下不变之意向。

《灵枢·本神篇》:“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解读:
志的变化就是思,即意不断发生变化就是思维,可见思维由意所生,故说意思。

《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解读:
志为意的一种,志意为土,土灵居中央,四象之金木水火皆出自中央土。水为精为寒,火为神为温,木为魂为怒(震),魄为金为喜(兑),故说“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类经·九卷》说:“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情志内伤,虽各有所属,但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解读:
跟情有关的志称为情志,与五脏相对应而有五种情志即喜、怒、思(悲)、忧、恐。情从心而发,即从意识中出来,其实是从意中出来。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为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解读:
五志完全随精气的影响而产生,精气运行到五脏化为相应的五气,五气分为五色。因为金木水火四气皆出自意土,故此五气影响意,从而由意产生相应的五志。先天精气就是魄,后天精气受先天精气的控制,故从本源而言,五志受魄的控制。

情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情由“丹生心”组合而成,“情”为 “丹”所生之心,即魄所生的心,可见情由魄所生。用“志”这个字是体现情由意土体现出来,用“情”这个字是体现情志的根源是丹所生。可见,情志由意根表现出来,但是由魄所生。

《中和集》李道纯:“身不动,精固,水朝元;心不动,气固,火朝元;性寂则魂藏,木朝元;情忘则魄伏,金朝元。”
《七言四韵十六首》张伯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玄要篇•一扫光道情十二首》张三丰:“一扫光,照见生,一点冲和二五精。性即理,命即情。”
解读:
魄即是命,情由白虎金灵所生,即魄所生,故忘情即可制服魄。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解读:
从儒教而言其七情分别为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包含五志,哀为悲,惧为恐,爱欲不能满足就生忧。爱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称为六欲。

《佛说梵志阿颰经》:“能制意志,无复贪欲,便断生死忧哭之道。”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大师立愿品第十六:“集不善根粗犷乐恶。刚强倒见不摄意志。我当为彼八万四千心行乱意众生。广说八万四千部法。”
解读:
能把意志控制住,即能把意和情志控制住,那么久就能脱离生死轮回。贪欲就是爱欲,有爱欲就生其它六情,故七情具足。制意即不起念头,制志即不生七情。能制意志者即能制服意根和七情,即行阴尽,即没有生死轮回和七情六欲。

小说中的运用:
《红楼梦》第五回:“那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解读:
香神和女春神警幻仙姑就是风神和月神观世音菩萨,掌管众生之魄的观世音菩萨掌控人间的风情月债。

《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长老没计奈何,也带了几分不是,趋步上桥。又走了几步,只见那茅屋里面有一座木香亭子,亭子下又有三个女子在那里踢气球哩……八戒抖擞精神,欢天喜地举着钉钯,拽开步,径直跑到那里。忽的推开门看时,只见那七个女子,蹲在水里”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土地叩头道:‘那妖精到此,住不上十年。小神自三年前检点之后,方见他的本相,乃是七个蜘蛛精。他吐那些丝绳,乃是蛛丝。’ ……原来这道士剥了衣裳,把手一齐抬起,只见那两胁下有一千只眼,眼中迸放金光,十分利害:森森黄雾,艳艳金光,森森黄雾,两边胁下似喷云;艳艳金光,千只眼中如放火。左右却如金桶,东西犹似铜钟。此乃妖仙施法力,道士显神通,幌眼迷天遮日月,罩人爆燥气朦胧;把个齐天孙大圣,困在金光黄雾中。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蜈蚣精)戴一顶红艳艳戗金冠,穿一领黑淄淄乌皂服,踏一双绿阵阵云头履,系一条黄拂拂吕公绦。面如瓜铁,目若朗星。准头高大类回回,唇口翻张如达达。道心一片隐轰雷,伏虎降龙真羽士。”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原来那盘丝洞七个女怪与这道士同堂学艺,自从穿了旧衣,唤出儿子,径来此处……却说道士走进方丈中,只见七个女子齐齐跪倒,叫:“师兄,师兄!听小妹子一言!” ……那道士闻此言,却就恼恨,遂变了声色道:“这和尚原来这等无礼!这等惫懒!你们都放心,等我摆布他!”众女子谢道:“师兄如若动手,等我们都来相帮打他。”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毗蓝道:‘你那绣花针,无非是钢铁金针,用不得。我这宝贝,非钢,非铁,非金,乃我小儿日眼里炼成的。’行者道:‘令郎是谁?’毗蓝道:‘小儿乃昴日星官。’行者惊骇不已……毗蓝随于衣领里取出一个绣花针,似眉毛粗细,有五六分长短,拈在手,望空抛去。少时间,响一声,破了金光。”
解读:
蜘蛛精在“踢气球”,“气球”代表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在水中聚而为魄。七个蜘蛛精代表七魄所发出的七情。蛛者朱虫也,朱为赤色代表火光,七个蜘蛛精常在金乌(太阳)落入的濯垢泉洗澡,说明七个蜘蛛精为水中丁火,魄所生七情通过火光传给意土。水和风为月神,月老管情,故称风情月债。
七个蜘蛛精住到了师兄百眼魔君蜈蚣精的黄花观里,被七个蜘蛛精所蛊惑而对唐僧等人释放鸟粪所代表的情毒。鸟为意土,粪从米为火等同蜘蛛精,情有毒,蜈蚣有毒,蜈蚣精释放情毒就是代表能放出七情之毒。眼为目代表光,土主黄色,穿着黑服的蜈蚣精就是能放出火光的黑色阴土。
“伏虎降龙真羽士”为土,即金翅鸟,能“隐轰雷”者为土。金光为太阳光,就是阴土蜈蚣精所发出的光。蜘蛛精到蜈蚣精那里煽风点火,蜈蚣精怒而为她们报仇,此即水中魄放出的七情之光传递到了意根,意根由此要以粪毒杀心主悟空和唐僧等。
大公鸡昴日星官日眼里的绣花针就是火土里面的金灵,太阳金光由阴土里的金灵释放出来的,故此绣花针能破蜈蚣精的金光。

《西游记》第四十四会:“诗曰: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趫。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孙大圣驮着妖魔,心中埋怨唐僧,不知艰苦”
《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解读:
这里的“心君”即心猿孙悟空,代表真心。意马代表意根阴土之灵,故生爱欲之情,而阳土之灵黄婆生忧焦之情,即情由土出,因为魄在土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