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路史》说:“神农取于承桑氏,一曰桑水氏。”“至于炎居,复纳承桑氏。”
《淮南子·墬形训》记载:“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路史后纪·炎帝上》(宋•罗泌):“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
《山海经•北山经》:“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
《路史·炎帝》云:“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
解读:
神农(犹八)为少典(拉麦)的儿子,出生于姜水。姜水实为江水,指长江,神农炎帝和蚩尤两兄弟出生于长江流域,神农炎帝的后代祝融住在江水边。实际出自湖南古长沙地区(包括今岳阳、常德、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地),应该在今长沙或株洲。
神农被封为伊川侯,后来继承炎帝的帝位,当上了一统天下的帝王,称为神农炎帝,定都于空桑(五台山),神农炎帝和他儿子炎居都娶了住在空桑水边的女子为妻。空桑水即今同河,为环绕五台山之滹沱河的支流,同河也称为桐水,同河发源地出赤铜,故也称铜水和赤水。滹沱即浮屠,即浮图,即佛陀,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就是佛陀,下凡为火神就是神农炎帝。
《三家注史记•五帝本纪•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
《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秦始皇禁湘山》诏令(岳麓书院藏秦简简文):“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海内,南至苍梧(九嶷山),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
《尚书·禹贡》(夏•大禹著):“荆及衡阳惟荆州”
解读:
黄帝在山东出生,长大后被其父少典封为有熊侯,建立有熊国,因为在古荆州西北面有熊山而得名为有熊国,黄帝建都于荆州之古长沙。大禹把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其中的荆州包括如今的湖南和湖北,熊山就是湖北的神农架,湘山就是如今位于洞庭湖北岸和长江南岸边的君山。
由上面逆时针旋转90度的湖北地图可见,其形像就是一头站立的熊,而后来楚国的开国国君也姓熊,这是上帝的故意安排。如今的湖北省地图昭示人们有熊国就是古代的湖北湖南合一时的荆州,为后来的楚国所辖地。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田千秋对汉武帝上书曰:田千秋,家在长陵。以故高庙寝郎上书谏孝武曰:“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叛)父,黄帝涉江”
解读:
蚩尤违背其父少典的旨意,拒绝接受神农炎帝继承帝位而发动叛乱,于是黄帝出长江讨伐蚩尤,可见黄帝的有熊国在长江流域。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晋郭璞注:“昔般瓠杀戎王,高辛氏以美女妻子,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
《搜神记》(晋•干宝)载:“帝乃封盘瓠为会稽侯,美女五人,食会稽郡一千户,后生三男三女。”
《评皇券牒》(苗族史歌,又称《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盘王落在会稽山,又住南京十宝殿。皇帝发给过山榜,天下名山瑶谋生”
解读:
盘瓠就是蚩尤,被其父少典封为会稽侯,在杭州良渚建南京十宝殿。苗族史歌中有东京和南京的说法,这里的南京并非现在的江苏南京,而是指蚩尤在南方的京都。
《路史·卷十三·蚩尤传》:“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
《竹书纪年》(晋魏史官所著编年体通史): “蚩尤益肆其恶,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炎帝榆罔于空桑,炎帝避居涿鹿。”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二人皆遭世亂,聚人在 洋子江中,劫掠爲生。”
《揆园史话·太始纪》(朝鲜古史):“蚩尤氏,大战轩辕于涿鹿,纵兵四蹙,斩杀无算,复作大雾,令敌军心慌手乱,奔窜逃生。于是,淮岱、冀兖之地,尽为所据,乃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
《周书·史记篇》:“阪泉氏徙居独鹿”
《逸周书·尝麦解》(周朝):“昔天之初,□(天)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或作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于绝辔之野。乃命少皞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路史·后纪禅通纪·炎帝纪》记载:“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命蚩尤宇于小颢,以临西方,司百工,德不能御,蚩尤产乱,逐帝而居涿鹿,顿戟一怒,并吞亡亲。黄帝时为有熊氏,实懋圣德,诸侯利宾之,参卢大惧,设坛于熊,黄帝乃暨力牧,神皇、风后、邓伯温之徒,及蚩尤氏转战,执蚩尤而诛之,于是四方之侯争辨者,宾祭于熊,爰代炎辉,是为黄帝。乃封参卢于路。”
《竹书纪年》载:“蚩尤……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以暴虐天下,并诸侯无度。炎帝榆罔不能制之,令居少昊,临西方。蚩尤益肆其恶,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炎帝榆罔于空桑,炎帝避居涿鹿。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白虎通义》(东汉班固著)云:“擒杀蚩尤于涿鹿”其引注:“涿音卓今直隶涿县”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通志》(南宋郑樵)卷四十一:“黄帝都有熊,又迁涿鹿。
《竹书纪年》有载:“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解读:
这里的羊水和洋水实际上也是指姜水,即江水,即长江,在长江下游也称扬子江和洋子江,因为古代称长江下游的东南为扬州(越),扬州为古代九州之一,并非仅仅指如今的扬州市。
炎帝(赤帝)命令蚩尤移居西方,于是蚩尤作乱,领兵出会稽,过长江北上,征伐居住于五台山的神农炎帝(榆罔),炎帝不敌,退居涿鹿(浊鹿),后来涿鹿(今河北保定)又被蚩尤攻占,于是蚩尤迁都于涿鹿。此后居住在有熊国的轩辕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讨伐蚩尤,在涿鹿之野发生大战,黄帝派天女魃杀了蚩尤。神农炎帝在有熊(荆州之古长沙)将帝位禅让给轩辕黄帝,即帝位后,黄帝从有熊迁都于涿鹿(保定)。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山海经•海外西经》:“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山海经·山北经》载:“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虖沱河)。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黄河)。
解读:
轩辕之丘即轩辕山,位于涿鹿(保定),黄帝在涿鹿时娶了神农炎帝的妹妹西陵氏嫘祖为妻。
《路史·禅通记》载:“黄帝乃封参卢于路……”
《史略循蜚记》载:“榆罔名参卢,居空桑。尤居之,乃封榆罔于路。路,露也。”
《湖广通志》云:“黄帝次子少昊金天氏葬茶陵露水”
《湖南通志》卷九十《封建制》载:“黄帝封炎帝榆罔氏于露,则茶乡之露水山地。”
《潞城县志》载:“炎帝参卢是曰榆罔,居空桑,政束急,务乘人而斗其捷,于是诸侯携贰。黄帝时为有熊氏,实懋圣德,诸侯利宾之,参卢大俱(惧),稷禅于熊,爰代炎辉,是为黄帝,乃封参卢于路。路,露也,
《酃县志》(乾隆版)记载:“茶陵睦乡有潞水兆,相传炎帝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今潞水尚有古坑,土人犹呼为天子冢云。”
解读:
神农炎帝也称参卢,禅位于黄帝后被黄帝封于一个称为“路”的地方,“路”在长沙茶陵。炎帝后来葬于茶陵鹿原,因为鹿象征土灵,代表雷祖。 火神和雷祖骑麒麟,元始天尊和姜子牙骑麋鹿(四不像),皆有鹿。神农将都城从空桑迁于涿鹿,禅让帝位后被黄帝封于茶陵,墓地归于鹿原。
《帝王世纪》(东汉•皇甫谧著)记载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路史》(南宋•罗泌著)记载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舆地纪胜》(南宋•王象之著)记载:“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解读:
神农炎帝死后葬于古长沙之茶陵,茶陵在今株洲市。
《山海经•海内经》(唐虞•伯益):“炎帝之妻,赤水(桑水,铜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
解读:·
神农炎帝被封于长沙茶陵一个称为“路”或“露”的地方,即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即江水(姜水),所以他的后代祝融在江水成长。
《路史》:“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 “沙为长沙”“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故轸宿中有长沙子”
《帝王世纪》云:“少昊帝名挚,字青阳,降居江水,有圣德”
《世本》:“少皞(少昊)是黄帝之子,金天氏少皞 ,青阳即少皋,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
《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年而冠,二十而登帝位。
《帝王世纪》记载:少昊名挚、字青阳。其母女节,梦接大星如虹,感生少昊,是为元嚣。降居江水,邑于穷桑,都曲阜。
解读:
黄帝封少昊为长沙侯,少昊继承黄帝的帝位后,都于山东曲阜。
山东地图如下: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解读:
从上图看,山东地图如同一只嘴衔着一条虫子的飞鸟,所以少昊定都于山东,少昊虽然是金,但是金乘风木而行,凤就是风鸟,鸟为山土之灵,东为木,故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