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章 苏东坡为憨山和虚云前世

憨山大师(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
解读:
蔡谐音菜,为阴木或太素木,象征他来自于阴木或太素木上的法身佛。而澄印即清净之印,即万字符,代表艮土之灵和法身佛。憨山即有勇敢之心的灵山,勇敢之心即大英雄,即大雄宝殿里的佛。德即太极,清即太上老君,德即清,清即德,故名德清。憨山大师生前没有证道解脱,故为文殊菩萨之凡身。虚云和尚字德清,与憨山的法号一样。虚云法名古岩与憨山一致,可见憨山乃是虚云的前世。从百度上搜索到虚云十大弟子之一的净慧法师所著的《虚云和尚全集》中有内容如下:
“那时候有人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有人说他是迦叶尊者,还有人说他是憨山大师。
他说:‘你怎么知道?’‘你老人家自己讲的。’
老和尚在南华寺腊月三十上普供,到憨山大师的肉身像那儿,他在那儿说法。
憨山大师在世时也叫上德下清,他说:‘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他不做声了。
有一个师傅拿着楞伽经注解来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脱口而出:那是我坐水牢的时候写的。憨山大师以私修庙之罪被充军到南海后坐过水牢,水牢的水到膝盖以上,一天要站八个小时,回来以后再写楞伽经注解。
我们都在那儿笑:‘老和尚今天自个儿讲出来了。’”
解读:
“古德清”即憨山大师,“今德清”即虚云和尚。憨山在曹溪圆寂前曾说道:“佛祖弘化,贵乎时节因缘。缘与时违,化将焉托?一期事毕,吾将归矣。”(见《憨山大师年谱》),所以这里虚云说“佛法兴衰听时节”,可见,憨山大师就是虚云和尚的前世,而且虚云和尚自己也明白。《虚云年谱》:“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
解读:
憨山德清,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蕅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有憨山大师与紫柏尊者二人谈论佛法几十天而“目不交睫”的公案。可见,与紫柏尊者为宿识(前世相识)的虚云为的就是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著作《梦游集示灵镜上人》:“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有爽然若失”
解读:
可见憨山大师的前世就是苏东坡。

以下节选《憨山大师年谱疏注》中的内容并解读如下:
原文:嘉靖(明世宗)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
予(我),金陵全椒县人也,姓蔡氏。父讳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夜里一点钟到三点钟)生也。
解读:
白衣重胞就是胎儿的胞衣,憨山大师藏在胞衣里出生,象征没有分阴阳时的太极,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童子,这与虚云出生为肉团是完全一样的。文殊菩萨也称文殊师利童子,故其母梦见观音菩萨携童子入门,并抱住童子,憨山大师就是文殊菩萨下凡之凡身。

原文: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
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因易乳名曰和尚。
解读:
憨山的乳名为大美,大美者大羊也,即羔羊耶稣,即佛身也。憨山后来改名为和尚,在华藏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佛能称为和尚,所以憨山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之凡身。憨山大师也是无量寿阿弥陀佛之凡身,故在长寿寺寄名出家。阿弥陀佛的凡身也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凡身,大势至就是南极长生大帝。

原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
时,雪浪恩公(雪浪法师,名洪恩)长予一岁,同归依无极大师,甚契之,时以为同胞云。
解读:
无极即道,憨山大师为太极,无极生太极,憨山大师皈依无极大师,暗示他就是太极。

原文:予自住山(我自从住五台山以来),至书经,屡有嘉梦。
又一夕,梦自身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迥无所有,唯地平如镜,琉璃莹彻。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阁中尽其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来无外。于阁中设一高座,紫金焰色,予心为金刚宝座。其阁庄严妙丽,不可思议。予欢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凉界中,有此杂秽耶?才作此念,其阁即远。寻复自思曰:净秽自我心生耳,其阁即近。
顷之,见座前侍列僧众,身最高大,端严无比。忽有一比丘,从座后出,捧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见弥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空,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佛阁耳。
解读:
憨山大师梦中“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这说明憨山大师的本源就是无极神,即金刚法身佛,故憨山之心化为金刚宝座。
授憨山大师经书的“和尚”为弥勒菩萨,而弥勒坐在憨山的心所化之金刚宝座,而憨山的名字即和尚,可见弥勒菩萨就是憨山自己的真身,可见此梦是憨山自己的真心给自己的凡心造的梦境。
弥勒这一段给憨山大师开示“识和智”,后来虚云和尚梦入兜率天时,弥勒也给虚云开始“识和智”,说“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原文:又一夕,梦僧来报云:‘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请赴。’随至,则入一广大清净殿堂,香气充满,侍者皆梵僧。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见有一人先在池中。视之,为女子也。予心恶之,不欲入。其池中人,故泛其形,则知为男也,乃入共浴。其人以手戽(hù)水洗予,从头而下,灌入五内,如洗肉桶,五藏一一荡涤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洞然透彻。
时则池中人呼茶,见一梵僧,擎髑髅半边,如剖瓜状。视之,脑髓淋漓,心甚厌之。其僧乃以手指剜取示予曰:‘此不净耶?’即入口啖之。如是,随取随啖,其甘如饴。脑已食尽,惟存血水。其池中人曰:‘可与之。’僧乃授予,予接而饮之,其味如甘露。饮而下,透身毛孔,一一横流。饮毕,梵僧搓背,大拍一掌,予即觉。时则通身汗流如水,五内洞然。自此,身心如洗,轻快无喻矣。如是者,吉兆居多。总之,皆与诸圣酬酢(zuò)。尝闻佛言‘常有是好梦’,信矣。
解读:
法身佛藏于水中,故文殊菩萨在浴池中。法身佛坐莲台,佛为莲花身,莲花即妙音天女,即妙音菩萨,文殊菩萨为莲花之心,故文殊菩萨开始时显示为女身,且充满香气。
髑髅代表法身佛,半边髑髅即代表半个心,真心为阴,凡心为阳,髑髅里面的脑髓代表道,道即菩提,即无极,神髓即神道,给憨山吃脑髓就是让他悟道。

原文:万历(明神宗继位,十岁,年号万历,1573年)改元癸酉●
予二十八岁。春正月,往游五台,先求《清凉传》(五台山九部志书之一),按迹游之。至北台,见有憨山事甚佳,因问其山何在。僧指之,喜奇秀,默取为号。诗以志之,有‘遮莫(莫要)从人去,聊将此息机’之句。
解读:
憨山本为北五台山的一座山,憨山是他在五台山悟道时所取之号,象征他就是以五台山为道场的文殊菩萨。

由以上可知,憨山大师乃是文殊菩萨下凡的凡身,也是弥勒菩萨的凡身,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凡身,也是阿弥陀佛的凡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