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章 水官大帝

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帝禹和神禹,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大禹之父鲧因为治水不利,被舜帝诛杀于羽山(今江苏东海县北面),后来大禹接替父亲继续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水患治理好。因为治水有功,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禹在位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享年一百岁左右,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鯀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海内经》郭注引《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晋人王嘉的《拾遗记》中:“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
解读:
有说尧杀鯀或说舜杀鯀,其实是舜帝所杀,但是那时还是尧帝在位之时,故也可以说是尧帝所杀。鯀为水神,土能克水,羽、熊、黄、鱼皆为土灵,可见水官为雷祖分身。轩辕黄帝、鯀和大禹为同一个神,都是黄龙体。

《诗经·商颂·长发》(周朝)曰:“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史记·夏本纪》:“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读:
大禹为鲧之子,为黄帝后代。

《史记》: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杀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竹书纪年》:“(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竹书纪年》:“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 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解读:
崇山在湖南,鲧为崇伯侯,即崇山侯,故大禹为湖南人。

《帝王纪》云:“禹母修己夜见流星入二十八宿之昴,吞神珠薏苡,胸腹裂而生禹。”
解读:
流星象征流水,昴星为西方之白虎,在《西游记》中称昴日星为大公鸡,代表先天一炁,即兑金灵文曲星,故大禹名为“文命”。昴星在金牛座,昴从日,能发出离火之光,故《西游记》称昴日星住在光明宫。流星入昴日星就象征水火合一之北帝,故禹为水官北帝,为天官紫微星在地上水中的分身。
薏苡为草本植物,为阴木,薏苡结的果子即念佛穿珠用的菩提珠子,为直径约10毫米之圆球形。道即菩提,神珠薏苡即象征黍米之珠,等同于地藏菩萨如意珠,象征金丹,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可见大禹就是持扇子骑青牛的太上老君,扇子即阴木。

《山海经·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华阳国志·巴志》云:“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孟子·膝文公上》云:“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解读:
尧帝时期,洪水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而且偷舜帝的息壤,被舜流放到羽山,并被杀死在那里。后舜任命其子禹治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治水有功,故为水官。
息壤就是自己能生长的土,指舜帝之土灵。以息壤堙洪水就是以土灵之神通力变化出土来治水,而这是舜帝所不能允许的。只有以凡力治水,百姓才会跟着学会自己治水。

禹的金文和篆文如下:

虫的甲骨文如下:

从禹的甲骨文可见,“禹”是两个“虫”合一的字,“虫”就是龙或蛇,大禹包含阳龙震木天蓬元帅和阴龙巽木素女,即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合一之青帝,可见水官大禹为青帝管理地上水的分身。

《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山海经》说:“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史记正义》引《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
《史记索隐》引《世本》说:“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娇也。”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说: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
解读:
蚩尤死于青丘,其“八肱八趾”即是后来住在青丘的九尾白狐,这个九尾白狐就是蚩尤之妻,也是伏羲之妻,即女娲,后来成为大禹的妻子,可见大禹就是伏羲再来。
“涂山氏”谐音即“兔山氏”,女娲即有艮山之灵的玉兔,即月神。青为东方木,青丘即青帝所居之山,蚩尤就是青帝的魔王分身。九尾即阴九炁,即阴木,为发白光的月神,故称之为白狐。狐从犬从瓜,阴木生葫芦瓜。

《山海经·海内经》云:“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山海经·海内经》说:“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淮南子》说:“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禹)谓涂山氏曰:‘欲饷(送饭),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解读:
轩辕黄帝为有熊氏,熊为阴土,大禹在轩辕山化为熊,可见,大禹为人皇黄帝化为水官再来人间,所以大禹得到黄帝的金简才获得治水之法。青帝托着土灵,东王公骑熊,故青帝可以转化为雷祖黄帝。“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就是大禹以土治水,所以大禹化为熊开山治水。
大禹有鼓,象征他是击鼓打雷的雷祖。九尾白狐女娲化为石头,代表他是后土女娲娘娘。从石头里面生出大禹的儿子夏启。一者,说明人类皆从女娲的石灵中出,即从女娲的羊脂玉净瓶中出生,这就是女娲用黄土造人的奥秘。二者,夏为火,雷祖大禹生出火来,故其儿子名为夏启,其实就是东岳大帝的三太子炳灵公下凡。
中岳嵩山为黄帝所居,九尾白狐在嵩山化为石,说明九尾白狐之石灵为从黄帝中分离出来的阳土,女娲曾经再来人间为黄帝之妻嫘祖。

《山海经·南山经》:“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召诸神,会稽南山,执玉万国,天下安宁”“启使岁时春秋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
《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载:“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宋史》卷一0二《志五十五·岳渎》记载:“立春日祀东镇沂山于沂州。立夏日祀南镇会稽山于越州。立秋日祀西镇吴山于陇州,立冬祀北镇医巫闾山于定州”
《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解读:
大禹能召诸神,可见大禹就是诸神之首领,即紫微大帝和东岳大帝。因为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会稽山”,也称“会计山”和“南山”,南山就是阴艮山之灵,为思维计算之灵。会稽山为中华九山之首和四镇之首。大禹在计功后死于会稽,然后葬于会稽山,如今在绍兴的会稽山下有大禹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