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章 道德造天地和生万物

《道德经》(春秋•老君李耳)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读:
从这里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德畜养万物。“道生一”即道生太初之先天一炁,“一”也可以进一步演化为太极;“一生二”即先天一炁生阴阳两炁,或者可以说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阴阳两炁再生三才,三才即天、地、人;“三生万物”即天、地、人生万物。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先天一炁度人妙经》:“天得此炁而常清,地得此炁而常寧,五嶽得此炁而常存,四海得此炁而常振,綿綿千古,渺渺萬年,皆此元炁之周流而無間。”
《类经•脏象类》:“神炁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
解读:
可见“一”就是炁,也称元炁,也称一炁,即土中金炁。从医学而言神炁即心炁,即火炁,一炁能释放出火炁,故说“神炁为德”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河上公章句》(西汉•河上公):“德,一也,一主布气而畜养之”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论衡·言毒篇》(东汉•王充)曰:“万物之生,皆禀元炁。”
《太平经》(东汉•于吉)曰:“夫物始于元炁。”
解读:
无名就是无极,即道,有名就是德,即一,即元炁,也是太极。道为“天地母”,就是“天地之始”,而德是“万物之母”。道和德同出而异名,无名之“道”和有名之“德”只是名称不同,其实都是代表道。道和德两者都是玄奥的,道德就是进入玄妙的门,玄德就是道德,道德生养万物。常无欲(止)以观万象之玄妙本质(道),常有欲(观)以观道德化生的万象之极限边界。
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刘玄德就代表道德。在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石破天在洞中悟李太白的《太玄经》而获得绝世武功,太玄即玄之又玄,即道。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解读:
孔德即“口”之德,即兑金之德,即一德,即先天一炁之德。容即容貌特性,即特性。“一”之德完全与道的特性一样,完全遵从道,所以“一”完全代表道。

《道德经》第四章全文如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道德经》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抱朴子》第一篇《畅玄》云:“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电驰……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
《老子祠庭碑》(后汉边韶制)云:“老子乐无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其赞曰:惟于玄德,抱虚守清”
《神仙传》:“老子,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
解读:
“自然之祖”和“万殊之大宗”的“玄”就是“万物之宗” 的道。当“玄”潜藏而寂灭无踪时表现为“无”,当“玄”化为万类时体现为“有”。玄之“微”和“远”都是道的特征。“胞胎元一”就是指“道生一”,即道生元炁。从以上可见“玄”就是道,此“玄”不是代表水。

《云笈七签》:“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炁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解读:
道无名,为元妙,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道“挺于空洞”,即道之性本空。太上老君就是道,天地之根本,“陶育乾坤”即生天地,即“天地之始”。太上老君又是元炁之宗祖,就是“一”,太上老君既是太初之先的道,也是太初之元炁,为道和元炁合一之身,故称“元炁道真”,元炁即先天一炁。无极之老君经过太初、太始和太素化为太极。德为一和太极,故称太上老君为道德天尊。

《老子想尔注》(张道陵著)上记载:“一者道也,一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解读:
太上老君就是道,也是“一”,“一”完全代表道。道之太上老君以“一”的形式遍布整个宇宙,称“一散形为炁”,即“一”散开时称为先天一炁。神仙、菩萨、天使、众生和万物皆是先天一炁变化而来的,神仙天使菩萨为低频率的先天一炁(土中金灵量子),而住在昆仑山的太上老君是最高频率的先天一炁。“一”是不可分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土中金灵量子,如同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却在原子核外形成无所不在的电子雾。土中金灵量子的频率升高称之为聚,而频率降低称之为散。神仙、菩萨、天使实为太上老君的一小部分。

在末世预言小说中的内容:
《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鸿钧出场时的描述如下:“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炁化鸿钧。”
《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话说老子一气化的三清,不过是元气而已,虽然有形有色,裹住了通天教主,也不能伤他。──此是老子气化分身之妙,迷惑通天教主,竟不能识。老子见一气将消,在青牛上作诗一首,诗曰:‘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气化三清’”
解读:
“吾当掌教尊”:鸿钧掌管道教,鸿为土里水中金,即“氵(水)工鸟”。
“盘古生太极”:生太极的盘古就是道。太极为“一”。
“一道传三友”:鸿钧传了三个徒弟,即道教三清,此三清皆代表道和一。
“玄门都领袖,一炁化鸿钧”:鸿钧道人就一,就是先天一炁,此先天一炁又分身为三个神仙,称为三清。名义上三清是鸿钧的徒弟,其实三清就是鸿钧的三个不同名字而已,故又说“老子一炁化三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