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章 天官尧帝

尧是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尧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今山西祁县),故姓伊祁,号放勋。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通鉴辑览》载:“尧即位百载,崩于成阳,葬谷林”

《史记·五帝本纪》:“帝喾有四子:长曰挚,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
《大戴礼记·帝系》:“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陬訾氏,产帝挚。”
解读:
尧帝为帝喾之次子。

《竹书纪年》记载:“(尧)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观于三河,一旦,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及长,有圣德,封于唐,天下归之。”
《宋书·符瑞志上》:“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彩,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
《史记·索隐》(战国)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儒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
《宋史·礼言》载,北宋熙宁元年(1068)濮州知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雷泽县东谷林山。”
解读:
“斗维”:在天上指北斗斗杓四星,也称魁或天魁星,能代表紫微星,所以在《水浒传》中称紫微大帝宋江为天魁星。尧帝的母亲生于“斗维之野”,其母亲就是天魁星四星中的天玑星,即巽灵风神。
“赤龙感之”:赤即火龙,即玉清王南极长生大帝,即神农炎帝,说明尧帝其实就是南极长生大帝下凡,即神农炎帝再来。可见南极长生大帝可以转化为紫微大帝。
“黄云覆护”和“龙随之”:尧帝之母庆都就是黄龙,即应龙,为后土娘娘。
“生尧于丹陵”:丹陵象征土中金丹,即金阙帝君,即紫微大帝。

《帝尧碑》记载:“帝尧之先是炎帝魁隗。太祖至其父亲,名字无考:其母亲是有虞氏之女陈丰氏庆都。”
《潜夫论五德志中》(东汉•王符):“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经州,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也,代伏羲氏。”
《周易•系辞下》(春秋•孔子):“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
解读:
传说尧帝是帝喾的养子,实为炎帝魁隗的后代,即神农炎帝的后代,这个说法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是其母感赤龙而生,说明尧帝为神农炎帝再来。

《竹书纪年》卷二“帝尧陶唐氏”:“帝尧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
《史记·五帝本纪》:“(尧帝)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解读:
日即太阳离火之灵,云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彤车就是红车,代表有红光的艮灵,白马即白龙马,白马配金灵,故尧帝为曜灵元阳大帝金阙帝君紫微大帝。尧帝其仁如天,且尊天而行,故人们把尧帝看作天官大帝。“黄收”即黄帽,象征尧帝是土灵里面的金灵,就是紫微大帝。这就是赤龙南极长生大帝化身为紫微大帝,紫微大帝就是凤凰身,故有凤凰在庭。

《路史·后纪·陶唐氏》:“帝尧,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

尧帝又称唐尧,唐的小篆如下:

舌的篆文如下:

解读:
唐是由“舌”和 “又又”组成,“又”即神的双手,即艮山之灵,“舌”为兑金灵,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象征圣灵,代表金阙帝君。尧唐又称陶唐氏,陶的谐音为道,故也象征道,道在土中。陶为火烧制的土器,象征土灵。

尧字的小篆如下:

解读:
尧字由“土土土兀”组合而成,三土堆积为山,就是“黄收”。山为艮,艮下面为“兀”,兀为光秃秃的山,可见尧有艮山之灵和土灵,为阳山和阴山合一之灵,为天皇大帝或雷祖玉清王。

《帝王世纪》原文曰:“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不知何处),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姬挚)。授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撃天而上,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义仲、义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访山川溪谷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索隐:尧,諡也。放勳,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
《通志·氏族略·以姓为氏》:“伊祁氏,尧之姓,亦作伊祁。”
《尚书》:“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解读:
祁由“礻阝”组合而成,“礻”即“示”,代表先天一炁之神, “阝”为艮山之灵,“伊祁”谐音就是“一炁”,可见伊祁就是玉京山里的盘古神,即玄都紫微宫的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即紫微大帝。尧帝能封四岳帝君,说明尧帝就是“总领五岳”的酆都北阴大帝和“中制五岳”的天皇大帝。酆都北阴大帝就是紫微大帝的分身,尧帝死后为天官紫微大帝。“常梦撃天而上”,故为天官。
尧帝“以火承木”,就是“炎火之祖”的北极天皇大帝,也是南极赤帝。南极赤帝能转化为天官紫微大帝。

尧帝姓伊祁,伊的甲骨文和小篆如下:

父的甲骨文如下:

可见伊由“人父”组成,“人父”即众生之父,可见尧帝就是“群生父”之雷祖,即天皇大帝,为南极长生大帝之化身。

尧帝名为放勛,勛的小篆如下:

力的文字演化如下:

又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勛字的小篆由“又目炎力”组合而成,“力”其实就是倒放的“又”,即“山”,可见“勛”就是阴阳两山合一之“山”,即艮山之灵。此“山”的“目”放出“炎”火来。尧名为放勛,即山灵吐火,即发出光明,即紫微大帝的曜灵,也是雷祖的闪电。

《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世本》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解读:
尧帝之长子称为丹朱,代表金丹发出的红色离火之灵,丹朱就是东岳大帝的三太子炳灵公下凡。尧帝为太极神,太极含两仪,两仪即阴阳两炁,两炁出于土,故尧帝发明黑白围棋,以象征“一阴一阳之谓道”。光含智慧,故后来丹朱成为没有敌手的棋圣。

《史记·五帝本纪》云:“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解读:
尧帝真正开启了禅让制度,禅让于舜帝。

《大清一统志》:“唐尧陵在菏泽县东北五十里,旧雷泽城西,与濮州接界。”
《诗经》:“昔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
《水经注》:“成阳在雷泽东南十余里。”
《曹州府志》:“雷泽城本汉成阳故城。”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
《淮南子地形训》:“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
《帝王世纪》云:“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解读:
尧让位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并且葬于雷泽,这与伏羲生于雷泽相呼应,伏羲和尧帝都是雷祖玉清王下凡,雷祖即雷泽神,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北极天皇大帝。

从以上可见,尧帝是赤帝南极长生大帝下凡,也是雷祖天皇大帝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下凡,也是天官紫微大帝下凡。

2.27章 地官舜帝

舜为中国上古时代部落的总首领,为古代“五帝”之一。舜帝为颛顼帝的六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都于蒲阪,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在位三十三年后禅位于大禹,十七年后在南巡时卒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史记》云:“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解读:
昌意的儿子为韩流,韩流之子为颛顼,所以舜帝为黄帝的第八世孙,为颛顼的第六世孙。舜帝名重华,华者火光也,重华即重火,即炎字,暗示舜帝为炎帝再来。字都君,象征舜帝是酆都之君,即酆都北阴大帝。世人以舜帝为地官,因为神农炎帝为北阴酆都大帝。

人的甲骨文如下:

舜的金文和小篆如下:

舜的其它文字:

解读:
舜字中有“炎”字,可见舜帝就是神农炎帝再来。舜字的楚国文字6和23中可见,舜由“人入火⊥”组合而成,其实是由“人火火⊥”简化而成。“人”为土,而“⊥”为“土”字的甲骨文或金文,可见舜帝就是“炎火之祖”的勾陈天皇大帝,即雷祖玉清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可见尧帝和舜帝为同一神下凡。
从舜字的金文和小篆看,舜字由“乙乙炎人人”组成。小篆下面的两个“人”方向相反,象征阴土和阳土,或者说阴山和阳山,或者说舜帝造人,造了男人和女人。“乙”也代表土,“炎”字在正反两个“乙”中,即在阴阳土合一的艮土中,“炎”藏于土中,即火藏于土中或说火从土中出。

《史记》载: “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
《尚书纬·帝命验》记:“姚氏纵华感枢。”郑玄注:“舜母感枢星之精而生舜重华。”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唐张守节正义:“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
《读书杂志馀编·吕氏春秋》:“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案极星即北辰也。或言北辰,或言北极,或言极星,或言纽星,或言枢星,皆异名而同实。”
《神异经》(东方朔撰)云:“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太阳神)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启示录》 4:3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
解读:
古代的枢星曾经是北极星,代表天官九炁紫微大帝,九炁即大虹,即东岳帝君,即青帝,青帝可以转化为雷祖。另外古代也称勾陈星为北极星的枢星。舜帝就是北极紫微大帝下凡,也是勾陈天皇大帝下凡。雷祖黄帝也是北极枢星下凡,可见舜帝和黄帝是同一个神仙,即紫微星和勾陈星下凡,即太上老君下凡。天官和地官都是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地官乃是天官之分身。

《书·尧典》:“无目曰瞽。”引申为瞎子。
《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以赛亚书》 42:19 谁比我的仆人眼瞎呢?谁比我差遣的使者耳聋呢?谁瞎眼像那与我和好的,谁瞎眼像耶和华的仆人呢?
解读:
瞽由“鼓目”组合而成,目为火,鼓为先天一炁法身佛,为真心。法身佛没有分别心,心中无相,万法不生,故名瞎子。舜帝的父亲瞽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即象征上帝,而舜帝就是上帝独子。

《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一半儿•上虞百官江口舜庙》(清厉鹗)曲:“重瞳此地有遗苗,野庙空江玉座销。”
解读:
舜帝出生时眼睛里有两个瞳子,说明舜帝跟蚩尤一样有“四目”,表示舜帝是东王公和西王母结合之神,即伏羲和女娲结合之神。且目为光,光为华为火,故“四目”、“重华”和“重瞳子”皆代表炎帝。

《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
《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也,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地。”
《太平御览》皇王部六“舜帝有虞氏”条云:“风土记曰:舜,东夷之人,生于姚丘,妫水之汭,损石之东。旧说言舜上虞人也。虞即会稽县距余姚七十里始宁,上虞南乡也,后为县。”
《会稽志》云:“姚丘,在上虞县西四十里,一名桃丘,俗传舜所生处,旁有虞滨妫石。”
《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丰惠镇以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
解读:
解放前以浙江绍兴市上虞的丰惠镇为上虞县城,而把如今的上虞区政府所在地称为百官。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后居住在上虞百官,故当地因之得百官之名。舜帝是古代上虞人,故称虞舜,而其国称有虞国,又因为舜帝在姚丘出生,故姓姚。
姚墟即姚丘,即在如今的余姚市,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之后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而秦时方分别置上虞县和余姚县,两县交界,在此之前,姚丘属于上虞。舜帝为今绍兴上虞人,但他出生在如今的余姚,即其出生地与其家乡有一定距离。

《诗经》:“舜耕历山,渔雷泽。”
《史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地理志》:“雷泽,舜所渔,尧冢在西。”
《风土记》:“(舜)耕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于山下,多榨树。吴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
《太平御览》:“舜耕与历山,而始宁、剡县界上,山多柞树,吴越间名柞树为枥,故曰历山。”
解读:
舜帝在历山耕田,为田祖神农炎帝再来。舜帝在雷泽打鱼,这说明舜帝也是雷泽神下凡,即雷祖玉清王下凡。在河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什器。
始宁范围在今之嵊州北、上虞南,古治在今三界镇;剡包括今之嵊州市、新昌县,位于嵊北仙岩镇的舜皇山古属始宁县,村后有舜井、舜庙。嵊北又有谷来镇,古称“榖来”,传说是舜耕之地,即历山所在之地。

曹娥江为流入东海之钱塘江的最大支流,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曹娥江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大盘山脉长坞,自南而北流经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柯桥区,于绍兴三江口以下,在新三江闸下游经曹娥江大闸注入杭州湾。曹娥江在嵊州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下游段古称东小江。
小舜江的发源地有南北两溪,南溪自绍兴嵊州竹溪赤藤冈,流经谷来、马溪,入柯桥区王坛向东北流去;北溪自绍兴柯桥区稽东,经王坛至两溪与南溪会合,流入上虞。再经上虞胜利乡、汤浦镇,在上浦小江口汇入曹娥江。
姚江,又称余姚江,古名舜江,现在其源头来自曹娥江。
解读:
曹娥江谐音草娥江,为花草仙子娥皇的凡身。娥皇即小说《红楼梦》中绛珠草下凡的林黛玉。姚江(舜江)和曹娥江实为同一条江,而曹娥江上虞段也称为舜江,象征娥皇和舜帝是一体的,两者可分可合。曹娥江的支流小舜江就象征舜帝和娥皇的儿子龙三太子(善财童子)和小龙女。在上虞市区曹娥江边的百岭路旁还有代表象征意义的舜帝陵,百岭路与舜帝在蓝山县祭天的百叠岭相呼应,据说百叠岭是因为有一百座岭而得名,与舜帝为百岭之主-山灵雷祖相对应。

《帝王世纪》记载:“帝舜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字都君,有圣德”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
《说苑·指武》(刘向):“美哉德乎!姚姚者乎!”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尚书》云:“德自舜明。”
解读:
虞字表示“虍”内藏“天口”,藏起来的“天口”即是兑灵之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梁山军师文曲星(天机星)吴用。兑为金,金为白,故称西方白虎。 “姚”者德也,德者太极也,舜帝就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化身,也是有金灵的虎王,即《封神演义》中的东岳大帝黄飞虎,也是周文王所梦见的飞虎姜子牙。

《尚书·舜典》舜即帝位后:“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酆都宝诰》:“志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隶幽都。掌判生死,赏善罚恶而不漏;权司功过,惩奸褒良以无偏。”
解读:
舜帝首先在中国订立法律,舜帝再来人间作犹太人就是上帝的立约使者摩西。北阴大帝也是炎帝,也是地官舜帝。炎帝负责传上帝律法和审判一切罪人,决定众生之生死。

《唐虞之道》(楚简):“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施,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孝,仁之冕也。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皆由此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古者虞舜笃事瞽叟,乃戴其孝;忠事帝尧,乃戴其臣。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足民养生。(夫唯)顺乎脂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政,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知(天下)之政者,能以天下禅矣。”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之舜的故事如下:“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诗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解读:
《唐虞之道》存简29枚,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省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根据其内容可知,唐虞之德表现为爱、孝、忠、义。

《申命记》 5:16 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马太福音》 15:4 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约翰一书》 4: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
《马可福音》 12:29 -31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 神。’ 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马太福音》 19:19 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马可福音》 10:19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
《约翰一书》 2:1 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民数记》 12:7 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
解读:
《圣经》中的上帝提倡爱、孝、忠、义,这正是舜帝之德。佛教、道教、儒教和犹太教,无不提倡孝,孝为百善之首,对父母行孝能积大福。如今很多中国人都失去了孝心,变成了啃老族,很多人打骂父母,怀恨父母,甚至饿死父母,这就是无神论非道德文化教育造成的恶果。
中国的法律把父母和子女完全平等起来,父母因为教育等问题责打子女,子女告父母,父母都会被判刑。儿媳妇也完全跟婆婆平等,根据中国法律,男人死后儿媳妇也没有孝养男方父母的义务,这些都是败坏道德的法律制度。中国的儿媳妇常教唆丈夫远离和抛弃丈夫的父母,妻子极度不愿意照顾丈夫的父母,看见丈夫的父母犹如看见可恨的敌人,甚至心里希望他们早日死掉,以一劳永逸地免除麻烦,又常有捆绑和饿死父母者,故如今的中国为道德极度败坏之地。

《永州府志》:“舜封弟象于有鼻,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方有庳亭,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祷。”
《道州毁鼻亭神记》:“鼻亭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
解读:
舜的同父异母弟弟叫象,象就是艮,就是山,艮在八卦是鼻子,大象以鼻子为特色,故封象于九嶷山之有鼻,有鼻位于如今的湖南永州市道县。因为道即先天一炁,在艮灵里面,故由象管理道州。如同释迦牟尼的堂弟提婆达多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闍世用醉象加害佛陀,舜帝的弟弟象也多次设计要害死舜帝,均未成功,但是舜帝却并没有任何憎恨之心,反而给了他弟弟封地。

《尚书﹒舜典》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解读:
舜帝三十岁时被尧帝发现并征用,考察、试用和摄政时间为三十年,尧帝即位五十年时禅让给大禹,舜帝南巡到江南九嶷山时去世,寿命110岁。

在末世预言小说中的运用:
《三国演义》三十四回:“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间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约翰福音》 1: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解读;
玉雀即玉之艮鸟,即玉石之灵,即勾陈天皇大帝,即雷祖玉清王,即如同鸽子的圣灵。

《红楼梦》第十六回:“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的。’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间,我们是阴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都判道:‘放屁!俗语说得好,‘天下官管天下事’,阴阳并无二理。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敬着没错了的。’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
解读:
天官管天上事,所以“管天下事”的“天下官”就是地官。都判就是北阴酆都的鬼判,而贾宝玉就是地官舜帝再来人间,故此地狱的鬼判听了贾宝玉的名都害怕。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解读:
寿比南山,万寿山就是艮山之灵,就是万字符。五庄观代表山灵里面有先天五行之炁,地仙就是地官舜帝,与世同君就是化为万物者,镇元子代表太初之元炁,即先天一炁。地官为三清的化身,为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在地的分身,故说三清是他的朋友(如同摩西为上帝的朋友),四帝是他的故人。九曜即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七政配以四余之罗候星和计都星,这九曜都是从太极之地官分身出去的,故为晚辈。

2.28章 水官大帝

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帝禹和神禹,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大禹之父鲧因为治水不利,被舜帝诛杀于羽山(今江苏东海县北面),后来大禹接替父亲继续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水患治理好。因为治水有功,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禹在位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享年一百岁左右,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鯀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海内经》郭注引《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晋人王嘉的《拾遗记》中:“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
解读:
有说尧杀鯀或说舜杀鯀,其实是舜帝所杀,但是那时还是尧帝在位之时,故也可以说是尧帝所杀。鯀为水神,土能克水,羽、熊、黄、鱼皆为土灵,可见水官为雷祖分身。轩辕黄帝、鯀和大禹为同一个神,都是黄龙体。

《诗经·商颂·长发》(周朝)曰:“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史记·夏本纪》:“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读:
大禹为鲧之子,为黄帝后代。

《史记》: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杀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竹书纪年》:“(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竹书纪年》:“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 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解读:
崇山在湖南,鲧为崇伯侯,即崇山侯,故大禹为湖南人。

《帝王纪》云:“禹母修己夜见流星入二十八宿之昴,吞神珠薏苡,胸腹裂而生禹。”
解读:
流星象征流水,昴星为西方之白虎,在《西游记》中称昴日星为大公鸡,代表先天一炁,即兑金灵文曲星,故大禹名为“文命”。昴星在金牛座,昴从日,能发出离火之光,故《西游记》称昴日星住在光明宫。流星入昴日星就象征水火合一之北帝,故禹为水官北帝,为天官紫微星在地上水中的分身。
薏苡为草本植物,为阴木,薏苡结的果子即念佛穿珠用的菩提珠子,为直径约10毫米之圆球形。道即菩提,神珠薏苡即象征黍米之珠,等同于地藏菩萨如意珠,象征金丹,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可见大禹就是持扇子骑青牛的太上老君,扇子即阴木。

《山海经·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华阳国志·巴志》云:“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孟子·膝文公上》云:“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解读:
尧帝时期,洪水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而且偷舜帝的息壤,被舜流放到羽山,并被杀死在那里。后舜任命其子禹治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治水有功,故为水官。
息壤就是自己能生长的土,指舜帝之土灵。以息壤堙洪水就是以土灵之神通力变化出土来治水,而这是舜帝所不能允许的。只有以凡力治水,百姓才会跟着学会自己治水。

禹的金文和篆文如下:

虫的甲骨文如下:

从禹的甲骨文可见,“禹”是两个“虫”合一的字,“虫”就是龙或蛇,大禹包含阳龙震木天蓬元帅和阴龙巽木素女,即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合一之青帝,可见水官大禹为青帝管理地上水的分身。

《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山海经》说:“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史记正义》引《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
《史记索隐》引《世本》说:“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娇也。”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说: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
解读:
蚩尤死于青丘,其“八肱八趾”即是后来住在青丘的九尾白狐,这个九尾白狐就是蚩尤之妻,也是伏羲之妻,即女娲,后来成为大禹的妻子,可见大禹就是伏羲再来。
“涂山氏”谐音即“兔山氏”,女娲即有艮山之灵的玉兔,即月神。青为东方木,青丘即青帝所居之山,蚩尤就是青帝的魔王分身。九尾即阴九炁,即阴木,为发白光的月神,故称之为白狐。狐从犬从瓜,阴木生葫芦瓜。

《山海经·海内经》云:“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山海经·海内经》说:“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淮南子》说:“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禹)谓涂山氏曰:‘欲饷(送饭),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解读:
轩辕黄帝为有熊氏,熊为阴土,大禹在轩辕山化为熊,可见,大禹为人皇黄帝化为水官再来人间,所以大禹得到黄帝的金简才获得治水之法。青帝托着土灵,东王公骑熊,故青帝可以转化为雷祖黄帝。“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就是大禹以土治水,所以大禹化为熊开山治水。
大禹有鼓,象征他是击鼓打雷的雷祖。九尾白狐女娲化为石头,代表他是后土女娲娘娘。从石头里面生出大禹的儿子夏启。一者,说明人类皆从女娲的石灵中出,即从女娲的羊脂玉净瓶中出生,这就是女娲用黄土造人的奥秘。二者,夏为火,雷祖大禹生出火来,故其儿子名为夏启,其实就是东岳大帝的三太子炳灵公下凡。
中岳嵩山为黄帝所居,九尾白狐在嵩山化为石,说明九尾白狐之石灵为从黄帝中分离出来的阳土,女娲曾经再来人间为黄帝之妻嫘祖。

《山海经·南山经》:“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召诸神,会稽南山,执玉万国,天下安宁”“启使岁时春秋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
《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载:“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宋史》卷一0二《志五十五·岳渎》记载:“立春日祀东镇沂山于沂州。立夏日祀南镇会稽山于越州。立秋日祀西镇吴山于陇州,立冬祀北镇医巫闾山于定州”
《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解读:
大禹能召诸神,可见大禹就是诸神之首领,即紫微大帝和东岳大帝。因为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会稽山”,也称“会计山”和“南山”,南山就是阴艮山之灵,为思维计算之灵。会稽山为中华九山之首和四镇之首。大禹在计功后死于会稽,然后葬于会稽山,如今在绍兴的会稽山下有大禹陵。

2.29章 老子李耳和文殊菩萨

子姓李,名耳,字有三个,即聃、伯阳和摐。李从木从子,木就是龙,说明老子有龙身。耳为坎水,坎水为海,龙王在海中,故名耳。伯阳,即第一阳之意,即始阳,即震木。摐即敲打之意,雷祖勾陈天皇大帝敲鼓而打雷,故字摐。可见李耳为有龙身的天皇大帝,即太上老君。李耳为周朝图书馆的管理员,即象征经宝之灵宝天尊,即手拿经书的文殊菩萨,也是手拿经书的禄星,即文曲星,代表先天一炁之金灵。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丘17岁,问礼于老聃。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26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大约公元前491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就想方设法留住老子。老子听其言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道德经》,然后骑着大青牛继续西行,不知所终。
公元666年,老子(唐高宗乾封元年)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被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认为李耳为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列仙传》(西汉刘向)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姓李氏,名耳,字聃。”
《说卦传》云:“坎为耳”
解读:
老子姓李,名耳,字有三个,即聃、伯阳和摐。李从木从子,木就是龙,说明老子有龙身。耳为坎水,坎水为海,龙王在海中,故名耳。伯阳,即第一阳之意,即始阳,即震木。摐即敲打之意,雷祖勾陈天皇大帝敲鼓而打雷,故字摐。可见李耳为有龙身的天皇大帝,即太上老君。李耳为周朝图书馆的管理员,即象征经宝之灵宝天尊,即手拿经书的文殊菩萨,也是手拿经书的禄星,即文曲星,代表一炁之金灵。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解读:
老子李耳有龙身,就是有龙身的天皇大帝或紫微大帝或南极长生大帝,老子在三者之间可以任意转换。

《墉城集仙录》(唐杜光庭集):“洎商十八王阳甲八年庚申之岁,老君乘日精、驾九龙氤氲渐小如九色弹丸自天而下,托孕于元君之胎,元君时在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涡泉之滨昼日假寐,遂感日象如流星之光径入口中,因而有娠。凡八十一年所居之室,常有异香之气,日月之光,仿佛神明以卫其体,容状丽逸,曾不衰怠。至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庚辰之岁二月十五日,元君因攀李树而生诞于左胁,时有九龙自地涌出,腾跃空中,吐水而浴,老君焉龙出之处,因成九井,至今存焉,即亳州太清宫九井是也。老君既生,能行九步,步生莲花,以乘其足,日月扬辉,万灵侍卫,即指李树曰:‘此余姓也。’遂为李氏,时人亦因号元君为李母焉。既行九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世间之若,何足乐闻。’三日之中,身有九变,身长九尺,绿眉素,日角月玄,鼻有双柱,耳有三门,美眉方口,蹈五把十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周备其身。元君以其生而白首,故号老子,或云自说九名,又云有三十六号七十二名。《玄妙内篇》云:‘老君之生也,天地万神来集其庭,日童散晖,月妃掷华,七元曜景,三素充庭,万卉扬芬,陆壤生莲,神童玄女翼其左右,灵音虚奏,天乐骇空是也。’”
解读:
这里的对于李耳出生情景的描写几乎与释迦牟尼的出生情景相似。只是把释迦牟尼出生后行七步生七莲改为走九步生九莲,其实释迦牟尼佛就是太上老君。九代表紫气,即代表木灵。紫气东来,故有九龙和九朵莲花。

《易·说卦》云:“兑为口舌”
《太平广记》引葛洪《神仙传》云:“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
《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
《云笈七签》卷102《混元皇帝圣记》云:“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 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解读:
舌即代表兑灵,即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故吐舌的老聃为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太上老君,即道,为天地之真精,为元始之炁,也是混元炁,故称“混元皇帝”。

聃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聃由“耳冉”组合而成,耳为水,聃谐音为“丹”,可见老聃就是最古老的水中金丹,即水先天一炁法身佛,故其炁玄白。从金文大篆看,冉由“冖土”组合而成,“冖”为土,两“土”堆积即艮山之灵,即雷祖,故被封为“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而从说文中可见,聃由“耳甘”组成,“甘”由“廿一”组合而成,“廿”为土,土中含“一”,可见老聃就是“水”中之“一”,即元炁。

《列仙传》(汉•刘向)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修道德,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解读:
青者黑也,青牛即水牛,老子骑青牛象征李耳的法身摄持离火之灵藏于水中,即为北极紫微大帝,故有“紫气浮关”。老子李耳为尹喜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出函谷关而不知所终,故李耳为道德天尊。

《佛说文殊师利般湼槃经》云:“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是时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面各一寻,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
《后汉书·襄楷传》记:“延熹九年(166年),(襄)楷自家诣阙上疏曰:‘……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解读:
根据《周书异记》和《虚云和尚年谱》,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四月初八,也就是公元前1027年。
释迦牟尼佛35岁证道,传法49年,84岁涅槃,1027-84=943,即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943年涅槃。释迦牟尼佛预言文殊菩萨在西藏雪山教化仙人时间在943-45等于公元前493年左右。文殊菩萨在西藏用佛法度化了五百神仙弟子,然后全部变成和尚飞回到印度,在印度文殊菩萨变成紫金色的佛形像。这跟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间记载是基本一致的,可见“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的文殊菩萨就是老子李耳。“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就是指老子到印度变成了佛,浮屠即佛。

《文殊根本续》:“世间我涅槃,地上成虚空,汝现异生相,行诸佛所行,彼时雪山中,有欢喜兰若。”
解读:
这里的法王子文殊菩萨就是太上老君李耳。“异生相”就是凡夫相,老子在中国时显示为凡人,没有显示神通功能,尹喜是通过他自己的观气功能见有紫气东来而知道老子不是凡人,故拜他为师而为中国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行诸佛所行”说明法王子文殊菩萨其实就是佛,所以太上老君就是佛。太上老君为元始天尊之分身,但也常称为元始天尊的儿子。

《佛说灌顶经》:“葬不如法,佛语阿难葬法无数,吾今当为略说少事,示现未来诸众生也(即告诉未来众生)。我此国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有三。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震旦国中人民葬法庄严之具,金银珍宝刻镂车乘,飞天仙人以为庄严。众伎鼓乐铃钟之音,歌咏赞叹用为哀乐,终亡者身衣服具足,棺椁微妙香烟芬芬,百千万众送于山野,庄严山林树木郁郁,行行相值无亏盈者,坟柏茂盛碑阙俨然,人民见者莫不欢欣。”
《摩诃止观》卷第六下:“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三圣化彼真丹(震旦)。礼义前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真丹既然。十方亦尔。故前用世法而授与之云云。又授出世药者。十种因缘所成众生根性不同则是病异。随其病故授药亦异。谓下中上上上。”
《清净法行经》云:“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云颜回,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论语》“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解读:
震旦国也称真丹国,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释迦牟尼佛预言他将来会派三圣来中国教化中国百姓。其中两圣即老子和孔子,孔子问礼于老子,故老子和孔子皆传礼义于中国百姓,必为三圣之二。迦叶尊者实为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化身,故说老子为摩诃迦叶也没有错。还有一圣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将孔子当做自己的父亲。

从以上可见,太上老君就是佛教的法身佛文殊菩萨,根据道教经典,太上老君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再公元前571年下凡到人间时姓名为李耳,所以道教所说的太上老君并非仅仅指李耳,李耳只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一化身之一而已。
道教《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又称《老子八十一化》,描绘了老子起乎无始直至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元)之间的显化事迹,太上老君共有八十一化身,在第四十二化就是老子化胡,即老子化为释迦牟尼佛。老子八十一化与北极天蓬八十一军大元帅和八十一天雷霆都总管炎帝天君对应,两者皆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2.30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8月27日(阳历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传说公元前551年,孔子之母颜征在怀了身孕以后,在去尼丘山祈祷的路上遇到了一只麒麟,之后颜征的肚子突然就开始发痛,孔子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出生的。刚出生的孔子,头顶长得很像尼丘山,所以孔子的名字就成了孔丘,字仲尼。
孔子为儒家创始人,儒由“人需”组合而成,儒家思想即做人所必需的思想,如果儒家思想都不遵守,那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下辈子就会掉进恶道中而难以投胎为人了。

《拾遗记》卷三《周灵王》(王嘉)记载:“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徵在(注:孔子母为颜氏第三女,名徵在)之房,因梦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之乐,列于颜氏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镛(大钟)之音,异于俗世也。又有五老列于徵在之庭,则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春秋孔演图》:“孔子母征在游大泽之陂,梦黑帝使,请己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
《幼学琼林》卷二“老幼寿诞”:“麟吐玉书,天生孔子之瑞”
《孔子家语》:“征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解读:
“五星之精”:即水、木、火、土、金五星宿。
“二苍龙”:即震木阳龙和巽木阴龙。
“天帝”:即昊天上帝。
“黑帝”“水精之子”:黑帝之子即水星。子为水,故孔子为子姓。
“孔丘”:即有洞的山丘,即有洞的灵山,故能流出水。
“麟”:指麒麟,即“炎火之祖”的天皇大帝。水神还有土火之灵。
“野合”: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大,不符合当时礼制而结婚,故名野合。
可见,孔子就是黑帝之凡身,也可以说是水星之凡身。儒从雨,雨为子水,儒家思想滋养人类,故为水神下凡。人为魂,魂为木,水生木,故儒从人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读易,韦编三绝。”
《周易帛书》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
解读:
孔子晚年看《周易》而作十翼,《十翼》即《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孔子把《易经》)列入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并将其作为儒家教材,从此《易经》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了中国人思想文化的主干,影响中国几千年。
伏羲传先天八卦,然后化作周文王来到人间后再传后天八卦,并作《周易》。孔子继续周文王的工作而作《十翼》,可见,八卦和周易皆非凡人所能作。

《左传·卷十二》(左丘明)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
《史记.孔子世家》载:“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获麟歌》(孔子)载:“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从那以后,孔子就不再写书作文,史称其获麟绝笔。不久后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了。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载:“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
《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春秋经传集解》载:“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故所以为终也。”
解读:
麒麟即象征有阴阳两炁的艮土之灵,阴阳两炁合一为仁,故麒麟为仁兽。老子的主体思想为道德,而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其次才是“礼”,故有麒麟吐玉而孔子生。仁兽麒麟被猎人捕获了,就象征他所提倡的“仁”道也要亡了,因为没有贤明的大王用他所宣讲的仁道,所以他说“吾道穷矣”。有明王在世,则有麒麟出世,且麒麟不伤、不死、不被捕获。

 

2.31 章 道教八仙和八卦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关于八仙的传说,见于唐、宋、元人的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在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八人。
道教尊铁拐李为“西华洞天帝主、超登莲化天尊”; 张果老为“中条洞天帝主、通玄应变天尊”,;蓝彩和为“万花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吕洞宾为“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钟离权为“东华洞天帝主、飞行救劫天尊”; 曹国舅为“黄华洞天帝主超凡入圣天尊”;韩湘子为“瑶华洞天帝主圆通早觉天尊”;何仙姑为“清霞洞天仙姑宏慈妙法元君”,八人合称“上洞八仙”。 其中钟离权、吕洞宾为全真北五祖之二。
太上老君和西王母传铁拐李,铁拐李传张果老和蓝采和;东华帝君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和曹国舅,吕洞宾再传韩湘子和何仙姑。

一、铁拐李,阳木之灵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自号李孔目。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为隋时人,生卒年约公元前363-291年,。铁拐李精专于药理,并炼得专治风湿骨痛之药膏,恩泽乡里,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为“药王”。他的形象是: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由于他元神出去后其肉体被其弟子烧毁,故只有进入刚死去的跛足乞丐之肉身中。
清朝《历代神仙通鉴》中说太上老君赐给他一只金箍束住乱发,一个拐杖和酒壶,引渡李玄成仙。铁拐李因为用两手揉眼,把眼眶揉得象两个大窟窿,于是自号李孔目,而人们常忽视他这个特征,只注意那条拐腿,所以便叫他铁拐李。其铁拐杖曾化为龙,让他骑龙飞升。
明朝《山堂肆考》云:“拐仙姓李,不知其名,夙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其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一根”
解读:
铁拐李即东华帝君,即东王公,即药上菩萨。东王公即东海龙王,住在东海,故名为李洪水,洪水即大水,即亥水。龙住水中,乞丐象征水,铁拐李得乞丐之身,即天蓬元帅化为猪八戒。玄者水也,阳木龙在水中故名李玄。阳木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阴木莲花变化而来,故称“西华洞天帝主、超登莲化天尊”
东华帝君有阳金灵,被称为元阳父,故称李凝阳。东王公又称木公,故姓李,又称九龙扶桑日官大帝。震为阳龙,震为足,故以跛足为特色。其正常的长脚代表阳木龙,其铁拐代表阴木龙,酒壶就是装水和金炁的阳土之灵。持铁杖而跛足就是东华帝君或东王公,持铁杖而不跛足就是地藏菩萨或持竹杖的鸿钧道人。
铁拐李把自己的眼睛揉出两个大窟窿,代表能见空性。与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得屠龙刀后双眼就被害瞎是同一道理。
铁拐李的金箍就是《封神演义》中蓬莱七仙中的金箍仙,就是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代表有先天一炁法身佛的泰灵。头发为巽木之灵,先天一炁法身佛摄持木,即上帝乘风而行,故用金箍束发。

二、张果老代表坤土之灵
张果老是唐朝著名的炼丹家,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其法器为渔鼓(也称道情筒)。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曾受武则天和唐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
《两当县新志·名迹篇》记载:城东十五里鸑鷟(yuèzhuó)山有“登真洞”,相传为唐通玄先生张果修真处,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顶注入石池中,旁石震之有声,又名石鼓洞,又称张果老洞。张果是道教音乐的鼻祖和倡导者,他曾演唱的道曲被后世发展成现今的陇东道情、湖北渔歌、山东渔歌等流传至今。
在鸑鷟山,张果老过着喂鹿养鹤,骑驴游医的仙道生活。身边的两位童子,一名唤作白鹤童子,一名唤作梅花童子,张果老身后的洞叫“黑蟒洞”,传说这条黑蟒就是他的信使。
解读:
张为弓长,象征土灵。老者寿也,为土之灵,五为土,所以唐朝皇帝御赐张果老邢州五峰山,象征张果老为土之灵。果子代表水,在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水神的女儿锦觅就是果子精。玄为水,通玄就是与水相通,土能蓄水,即阳土净瓶。
鸑鷟为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五凤之一,身为黑色或紫色。在《小学绀珠》中称鸑鷟是一种水鸟,似凫而大赤目。《小学绀珠》卷十记载,五凤谓:“五色为赤者凤、黄者鵷鶵、青者鸾、紫为鸑鷟,白名鸿(大雁)鹄(天鹅)。”
张果老被称为“中条洞天帝主、通玄应变天尊”,土居于中央,故称张果老为中条洞天帝主。登真洞又称石鼓洞,也称张果老洞,石鼓为藏金之土。登真洞有水,与通玄先生相呼应,也与渔鼓相对应,渔代表水中土。土灵为音乐之灵,故此张果老为道教音乐的鼻祖。土灵化为白鹤或鹿,故此张果老养白鹤和鹿,白鹤又化为白鹤童子。在《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自称为地理鬼的姑娘鹿儿帮助石敢当找到藏有天镜盾(大圆镜智)的轩辕洞。地理鬼即代表山地之鬼,即土灵,即鹿儿。梅花童子就是百花仙子,即素女,为阴木巽灵,而住在“黑蟒洞”里的黑蟒就是阳木震灵。

传说张果老倒骑驴,他用白纸剪成驴,平时放在箱子里,要用时拿出来倒上一点水就变成了真驴,或为白驴或为青驴。
解读:
青为木灵,有丁火之光时为白色。驴行走比较慢,故代表太素木之风神。基督耶稣曾骑驴,而张果老是倒骑驴,代表道在土中乘风而行。

《全唐诗·第二十四册卷八百六十》收录张果《题登真洞》诗一首:“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约翰福音》 19:17-18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解读:
金骨即是金丹,即真心,即先天一炁法身佛。佛教、道教、基督教都用骨头象征人的金刚法身。耶稣在髑髅地钉十字架,死后被放进石墓中,即象征耶稣变成了骷髅进入了石鼓洞。

在《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看见一个骷髅头吓坏了,白素贞立即将骷髅头变成石鼓,象征把骷髅头藏在石头里面了。骷髅头就是月宫中的蟾蜍,即金丹,金丹能发光,且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坎水中,故称“蟾光终日照西川”
传说在月宫中伐树的吴刚有三个养子,分别叫鼓、延和殳斨。吴刚叫鼓变成了蟾蜍,叫延变成了玉兔,叫殳斨变成了“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并制定作乐曲的章法。蟾蜍为阴金,代表金刚法身。玉兔就是素女,天癸为水。箭象征龙,箭靶就象龙的归处,龙入海就是箭投靶。钟和磬都属于金,代表金丹,即金刚法身佛。延代表有生长性,故为阴木灵,即巽灵,即阴龙和玉兔。

三、钟离权代表离火之灵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年农历7月27日-公元256年,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其形象特征是头梳髽髻(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扇子拍打几下大肚皮,以示悠闲。
《尔雅·释草》:“权,黄华。”
解读:
钟离权姓钟离,象征钟和离不分开。钟象征兑灵,钟离权即火权,即赤帝。钟离权的法器为芭蕉扇,持扇子即持莲花,在《西游记》中牛魔王之妻为铁扇公主,家里有芭蕉扇。钟离权头上有两个如同牛角的发髻代表牛角,代表青牛,即离火之灵,离火之灵又称正阳之炁,故号正阳子。和谷子即禾谷子,即大米,即火。
云为兑灵金丹,房为艮灵,修道和尚住的房间称云房,云房即象征内藏金丹的艮山之灵,即有金丹的神葫芦,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寂即寂灭之道,即无相之先天一炁法身佛。
吕洞宾为感激师傅传授天机特作诗《得火龙真人剑法》一首记其事:“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可见吕洞宾的师父钟离权就是火龙君,即赤龙,即南极长生大帝,即神农炎帝再来。

《列仙全传》记载:钟离权,燕台人,号云房先生,为汉朝大将,在征讨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给他老弱残兵三万人,刚到达目的地就被吐蕃军劫营,军士落荒而逃。钟离权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还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他遇上一胡僧,将他带至一小村庄说:“这是东华先生的住处。”然后告别而去。过了一会儿,忽听有人说:“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缘故。”见一老人披着白色的鹿裘,扶着青色的藜杖,问钟离汉道:“来者可是汉大将军钟离权 ? 为什么不来宿于山僧之所?”钟离权大惊,知道遇上了异人,于是诚心学道,向老者哀求学习救世之道。老者传授钟离权“长真决”,及金丹火候和青龙剑法。钟离汉后来遇见华阳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学得“长生决”。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从太上老君处得到“玉匣秘诀”,修成真仙,太上老君赐号“云房”。玉皇大帝封他为“太极左宫真人”
《续文献通考》曰∶“东华少阳帝君号,帝君于终南凝慢洞以道授徇钏离权。”
解读:
持藜杖的老人就是东华帝君王玄甫,东华帝君即太乙天尊,为太上老君的阳炁分身。钟离权为太上老君的弟子,也是东华帝君的弟子。

四、吕洞宾代表土中兑金之灵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即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原为儒生,四十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吕洞宾的“袖里青蛇”指他手中能出飞剑,他的法宝就是飞剑,但我们常见到的吕洞宾是身负长剑的形像。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当时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吕洞宾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道号纯阳子。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
解读:
吕就是阴口和阳口,即阴金灵和阳金灵,即太上老君。岩就是艮山之灵,即白鹤,菩提祖师坐在灵山洞内,故称吕洞宾。吕洞宾藏在袖里的青蛇飞剑就是主宰阴炁的阴金灵,而他背上所负的长剑就象征主宰阳炁的兑阳灵,两剑合一称为雌雄剑。郑火龙真人和钟离权都是赤帝的化身。
吕洞宾自称回道人,即指有两口合一之道人,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乘白鹤携花神入胎,故有香气和白鹤同时出现,花神分身在外就是后来与吕洞宾有缘的白牡丹。太上老君化为白鹤携花神入胎就如同释迦牟尼化为白象卷着白莲花入胎,太上老君就是释迦牟尼佛。

五、曹国舅代表乾天之灵
曹国舅名佾,亦作景休,乃北宋枢密使曹彬之孙。《宋史》因他为慈圣光献皇后之长弟,故称之为国舅,被封为济阳郡王,但他不喜欢利用特权,而喜好道的修行。他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曹国舅的形像是:穿着他的官服,腰系玉带,手持玉板,常执檀香云阳板,为人间婚丧喜庆,敲得喜气洋洋,云散日出。
传说有一天,钟离权和吕洞宾问他说:“你所养的是什么?”曹国舅说:“我所养的是道。”仙人笑着问:“道在那里呢?”曹国舅指着天说:“道在天。”仙人又问:“天在那儿?”曹国舅指着心。钟离权和吕洞宾满意地说:“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逐授以《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练,不多久,曹国舅就成仙了。
解读:
曹国即草木之国,舅同于父,故为乾,曹国舅代表乾父。景休即日月星三景休养之地,即乾天,乾为父,以国舅代表,故曹国舅指着自己心称之为天。佾为舞蹈行列之意,象征天上有星宿排列。天上有云,所以曹国舅手持云阳板。乾金可藏于土中,故腰系玉带。金摄持艮土之灵,艮灵为音乐之灵,故为人间婚丧敲乐。

六、何仙姑代表巽木之灵,即荷花仙子。
何仙姑为女性,曾巧降及时雨。在歙南覆船山十道石门内,有座何仙姑庙,传承有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龙穴里面,因为她在这个荷花形的洞里面羽化登仙的,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称“荷仙姑”。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儿。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来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中,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又有传说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何琼在云母溪边遇到了一位老翁,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武则天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感到十分有好奇,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后来何仙姑又跟着铁拐李和蓝采和学习仙家口诀而成仙。
传说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
何仙姑曾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解读:
何谐音为荷,即莲花。福建莆田的何仙姑就是凤凰下凡,就是荷花仙子,即莲花仙子,即九炁福神,故在广东投井后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何仙姑再来人间时为莆田的妈祖。土为黄,黄鹤就是艮土之灵,乘坐黄鹤的何仙姑就是后土女娲娘娘下凡,就是有琴的白水素女。白水即泉,素女为井龙,鞋代表巽灵,故何仙姑投井留鞋。素女之巽灵为八,故在八月初八投井。
云即先天一炁,云母为一种矿物质,象征有先天一炁或阴炁的艮土之灵。云为兑金,云之母即山土之灵,土生金,故称云母,吃云母即入灵山得金丹。何仙姑即凤凰,即天花,凤凰有云母,即凤凰含艮土之灵,故在《西游记》中凤凰生出了代表阳艮土之灵的孔雀和代表阴艮土之灵的金翅大鹏雕。
何仙姑即有净瓶的白水素女,故能降雨,“覆船”代表倒挂的莲花,莲花抱艮石之灵,故称“覆船山”。“十道石门内”象征何仙姑在艮石内,“十道”即十字架,即艮石之灵。
何仙姑接受武则天给的彩霞衣服,代表她有含丁火的艮山之灵。梅花鹿就是梅花仙子的鹿,即阳艮灵。骑梅花鹿的女童就是白水素女,穿红肚兜表示她有丁火。
湖南零陵地区(今永州市)有个道县,也称莲城,道在莲花上,故有莲花仙子在零陵下凡为何仙姑。何仙姑就是碧霞元君下凡,故被称为“清霞洞天仙姑宏慈妙法元君”
在末世预言电视剧《妈祖》中,吴宗伦捡到妈祖的一只鞋子,后来就嫁给了吴宗伦,所以女人的鞋子就代表巽灵,代表莲花,女人在自己的鞋上秀上莲花等,称绣花鞋。

七、韩湘子代表艮土之灵,即白鹤仙童。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为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箫,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韩湘子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
《韩湘子全传》:“这韩湘就是昔年苍梧郡湘江边的鹤童,蒙旨着他去与韩会为子,喜得元神不散,性地明朗,是以臣与吕岩度他来朝参圣驾。玉帝道:朕赐卿头挽按日月的风魔丫髻,身穿紫罗八卦仙衣;缩地花篮,内有不谢之花、长春之果;冲天渔鼓,两头按阴阳二气;两个降龙伏虎的简子,卿可即行。”
根据《韩湘子全传》记载,汉丞相安抚之女灵灵有才貌,汉帝欲将其赐婚皇侄,安抚坚辞不允。汉帝大怒,将其罢职发配。灵灵郁郁而死,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投生为昌黎县韩老成(韩愈的侄儿)之子,乳名湘子。他幼丧父母,由叔祖韩愈抚养。湘子长大,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怒斥之,因遁至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成为八仙之列。位列仙班后,玉皇大帝赐其三道金书、三面金牌,上管三十三天、中管人间善恶、四海龙王,下管地府冥司、府州县城隍,又赐其缩地花篮、冲天渔鼓等宝物,并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
解读:
韩湘子谐音为含湘子,子为江,湘子即湘江,土中含水,故韩湘子为土灵。紫金箫代表巽灵妙音菩萨,冲为艮灵,冲天渔鼓代表含有金丹的艮灵,故含阴阳二炁。艮灵是音乐之本源。灵灵谐音即陵陵,即艮土之灵。韩湘子前世为女,后来为男,这就是可男可女(可阳可阴)的艮土之灵,用白鹤象征,土为黄色,也可以称白鹤为黄鹤。土地上长花神巽灵,故有缩地花篮。艮灵里面藏先天一炁,故韩湘子有紫金箫和冲天渔鼓。

宋《题灵岩》云:“鹤鸣飞至黄金地,锡杖涌起清凉泉”
白鹤里面藏有黄金,即藏有金丹,地藏菩萨的锡杖代表有净瓶的白水素女,白水素女的净瓶里流出泉水来。
道士穿的服装称为“鹤氅”,与袈裟一样都代表艮灵。在道观中供奉神仙的帐子上都绣着飞翔的鹤,名为“云龙鹤幡”, 鹤和幡都是艮土之灵。艮灵与龙女是一体的,故韩湘子会龙女,龙女就是后来的妈祖,就是白水素女,就是韩湘子的百花篮,韩湘子就是白水素女的净瓶或幡或琵琶,而素女就是净瓶上插着的柳枝。
有先天一炁的艮灵就是能制服龙的雷祖,就是天皇大帝。故玉帝命令他上管三十三天,下管地府冥司和四海龙王。韩湘子为“瑶华洞天帝主圆通早觉天尊”, 瑶即玉石之灵,华即光,瑶华即有火的艮土之灵。

八、蓝采和为坎水之灵
蓝采和,青海省海西州人,据各地《蓝氏族谱》记载,蓝采和是昌奇公第108世明德公之子,生于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时。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考取进士,授官为左阙谏议大夫,因直言进谏朝廷要为兴社稷停建宫殿,减轻赋税,体恤百姓,救济灾民等,得罪了权臣杨国忠,被摘官帽,解印回乡,时年二十六岁。翌年初赴终南山隐居修炼,炼成大罗仙翁,后杳无音信,家人不知其所终。

据传蓝采和十八岁就接了爷爷的班,开始行医了。他经常进山采药,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灵芝、茯苓、野生黑枸杞。
一天,蓝采和手拿药篮进入山中,走到一个荷花池畔,见一个曲眉大眼、坦脸大肚皮的老者(钟离权),躺在塘边睡觉,黑刺刺的肚脐边一块疮已烂得流脓,还滴着许多黑血。蓝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边,用手挤、用口吸那疮,然后用自己的膏药去治疗,但是无效。老者叫他用荷叶放在篮子底下盛来清水清洗就好了。钟离权又叫他喝荷花塘中的水而使之成仙,然后提着篮子与钟离权和何仙姑一起飞升。
蓝采和精通酿酒技艺,是中国酿酒界最有权威的人,自称所酿之酒为蓝酒,而且他酒量惊人,能久饮而不醉。据说他经常穿着破烂的蓝衫,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穿厚衣,冬卧冰雪,手持大拍板,行于濠州城,乘醉而歌,云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
解读:
蓝采和谐音即篮采荷,表示她曾用篮子采荷叶,就是提篮观音。篮为竹制,象征阴木白水素女,即荷花仙子。而喝水成仙的蓝采和就是坎水之灵,即《妈祖》电视剧中从井中出来的玄通道长,即赤足大仙,即真武大帝。
水中加入花能酿酒,所以蓝采和能酿酒,酉即金丹,酒就是水中金丹。九天玄女就是真武大帝,即可作男身,也作女身。蓝彩和住在花丛中,还有藏有太阳离火之灵,故为“万花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
在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中采来桂花酿成桂花酒的采因姑娘就是蓝采和,采因姑娘就是小青的分身。而在鞠婧祎版的《新白娘子传奇》中,小青特别会喝酒,还会蓝酒。水有流动性,故云游天下。青海代表水,故蓝采和出生在青海。

《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道姑道:“吾非别人,乃昊天上帝亲女,瑶池金母所生,只因那年蟠桃会,该我奉酒,有失规矩,误犯清戒,将我谪贬凤凰山青鸾斗阙。吾乃龙吉公主是也。”
解读:
龙吉公主即三公主妙善,即有净瓶的观音,净瓶里有金炁的水就是长生酒,所以由龙吉公主奉酒。

2.32章 道教财神

财神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中国民间习俗中,除夕夜接财神,到了初二还要祭财神,现在,以正月初五日迎财神最为盛行。祭祀的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为赵公明、关公等;文财神为比干、范蠡等。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东路财神比干(财帛星君、文财神、文曲星)、南路财神柴王爷(天财星君)、西路财神关公(西蜀关羽,武财神,西方古佛)、北路财神赵公明(武财神)、中路财神王亥(夏朝商国的第七任君主,会治水,土能克水,王居中央,武财神)。此五路财神是我国民间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称之为“大五路财神”。

一、东路财帛星君文财神
《财帛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金星下凡,为官清廉爱民。隐居修行,成仙五松山下,降伏水妖,为民除害。阴阳两界都为神,保佑吉祥并如意。职掌天下金银财帛,统管世间一切财宝,校籍世上之人。钱财多寡,主宰千家万户,富有贫穷。招财进宝,都天致富,赐福世人。所求如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福善平施,司财之神,增福相公,财帛星君。
解读:
财帛星君就是太白金星,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先天一炁化生万物,故为财帛之本源。太白金星或文曲星,为兑金之灵,为文财神。比干和范蠡皆为文曲星下凡,为文财神。黎明前启明星出现于东方夜空,故为东路财神。

二、西路武财神关公
关公即《三国演义》中死后成神的关羽,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人称“美髯公”,更有“武圣人”、“武财神”之美称,神号封为“关圣帝君”。在《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中有《关圣帝君盖天古佛灵宝真经》,故关羽被称为盖天古佛。盖天者艮土之灵也,即武曲星,故为武财神。武财神关公集“忠、孝、仁、义”于一身,既可招财,又可镇宅保平安。

《关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义。高节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掌上中下界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秉注人身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天诸神。监制群仙群职。德圆妙果。无量度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灵万圣。至上至尊。忠孝祖师。文衡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贞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
解读:
太上神威:关羽为太上老君的神威化身,即雷祖。
掌上中下界之权,上司三十六天:即雷祖。
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即雷祖地官。
考察诸天诸神:即律令大神,即雷祖。
昭明翊汉天尊:为北极四圣中的翊圣保德真君的阳土之灵。
传说中关公为红脸,且骑赤兔马,故关公为红月亮里面的阳土之神,即红头发沙僧。关公因为在西蜀,故为西路财神。

三、北路武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为中国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赵公明为“金轮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成为小五路财神,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明朝的《琅琊金石辑注》里收录了一个故事,说后羿射九日,其中有一个落在琅琊郡,化为人形,就是赵公明。琅琊为玉,为金石,就是玉如意,也称太阳石。被射落的太阳落地后化为太阳石,经过修炼再成人形,赵公明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同一个神。

《女青鬼律》:“东方青炁鬼主姓刘,名元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南方赤炁鬼主姓张,名元伯。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炁鬼主姓赵,名公明。领万鬼,行注黑之病。北方黑炁鬼主姓钟,名士季。领万鬼,行恶毒霍乱心腹绞痛之病。中央黄炁鬼主姓史,名文业。领万鬼,行恶疮瘫肿之病。”
《搜神广记》: “这是五方力士,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主国民有瘟疫之疾, 此为天行时病。”
解读:
五鬼就是五力士,就是五瘟神,即五星。从这里看赵公明就是太白金星。南宋道教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上说,张天师打败五个瘟疫鬼帅,他让赵公明担任玄坛大将,即金入水中。

《玄坛宝诰》一:
玄坛宝诰至心皈命礼。位列玄坛。金轮如意。黑虎吼时。天下妖魔皆丧胆。金鞭起处。世间邪魅悉潜形。受命玉帝。管理财源。统帅雷部。号令瘟火。赏善罚恶。至公至正。大悲大愿。巡查坛院。玄坛赵天君。掌理天下财源。督财府中大元帅。玄化财神天尊
解读:
玄者黑也,水也,北方也,赵公明骑黑虎,即在水中骑老虎,故居于北方,为水中金。金轮如意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金光如意,即有太阳离火之灵和土灵,可见玄坛赵天君就是北方雷祖,故有雷祖之金鞭,所以为武财神。

《玄坛宝诰》二:
志心皈命礼,神霄玉府,梵炁瑶宫。 收金丹而避秦,持玉录而宠命。 身骑黑虎,手持银鞭。 驱雷掣电,斩鬼除妖。位列西坛,体用水金开道法; 职司北极,镇降龙虎显神通。 部领百员宿将,三界策役; 权司五雷六纛,九州岛岛提点。德容忏悔,赏罚分均。大悲大愿,大圣大威。上清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天君。
解读:
神霄玉府,梵炁瑶宫:即为太阳神玉清王之化身,即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位列西坛:也为西方金,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水中太白金星,因为土中有金。
上清金轮院:即被称为“金轮炽盛”的北极紫微大帝,也是上清灵宝天尊。
体用水金开道法:为水中金,水主黑,黑即玄,故为玄坛大将。
职司北极:即北极紫微大帝,也可转化为北极勾陈大帝。
正一玄坛:即在水中的先天一炁,即金阙帝君。

四、南财神柴荣
柴王爷本是天财星君临世,在天界专管财政,柴王爷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俗称“柴王爷”。来到地界后,跟张果老、吕洞宾修炼成仙,后来被玉帝派往凡间,投胎转世为后周皇帝柴荣,救万民于水火。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百姓奉为五路财神之一的南路财神。
解读:
因为柴专门用来生火的,火为南方,故柴荣为南财神。

五、中路财神王亥
王亥,传说是夏朝商国的第七任君主,也就是在商汤建立商朝之前的君主。他曾帮助父亲治理水灾,发明了牛车,鼓励人们用牛车拉着货物外出做交易,因为当时从事这种交易贸易的人大都是商国的人,所以人们便把搞贸易的都称为“商人”,可以说王亥开辟了中国商业的先河,因此被人们称为“华商始祖”、“中路财神”。王亥老祖被封为掌管中路财源的神明。
解读:
王为土,亥为水,土克水,故治理水灾,为中路财神。水中藏太阳离火之灵,故发明牛车。玄鸟生商,商为水德,经商为水。土能出水和火,故王亥鼓励人们经商。

2.33章 正一道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东汉时期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阿房村人。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光武帝十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出生。初名张陵,后改为张道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大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道教组织正一道。以《道德经》和《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斋醮、降神驱魔为主要宗教活动。与金元出现的全真派并列为道教两大教派。
正一道尊奉太上老君(即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符箓法术丹道等为修炼手段。如今的正一道下有八大派别,即龙虎宗(天师道),灵宝派(阁皂宗),上清派,净明道,清微派,神霄派,天心派,北帝派。

《神仙传》中所述:“陵初入龙虎山,合丹斗剂,虽未冲举,已成地仙。”
传说,一日张道陵在中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
此后张天师开始在北邙山(河南洛阳)修行,后来到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传说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
张道陵整合当时的黄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团体,创立道教,称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教,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又称五斗米道,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终极教主。著作《老子想尔注》奠基天师道。
解读:
“魁星”为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故代表紫微星,在《封神演义》中紫微星宋江就是天魁星。另外魁者第一之义,故魁为万星之主,即紫微星。张道陵之母梦见魁星而生张道陵,可见张道陵就是紫微星下凡,紫微星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大禹为“正一法王”,故此创立“正一道”的张道陵就是大禹再来,张道陵终极教主就是“无为教主”之大禹。大禹为水官,其实就是水帝的分身,就是北极紫微大帝的分身。“正一”就是圣一,即真一,即先天一炁法身佛,也是太极。
张道陵在光武帝十年正月十五日出生,正好是天官紫微大帝的诞辰日。张道陵降服六天鬼神,可见张道陵也是紫微大帝在酆都的分身,即酆都的北阴大帝,亦是紫微大帝之分身。
张道陵所创立的“正一道”又称五斗米道,五为藏水的阳土,米为出自阴土的离火之灵, “五斗米道”代表阴阳土合一,也就是水火合一,代表魂魄合一为金丹。武为土,光武即代表勾陈天皇大帝,张道陵也是天皇大帝。
张由“长弓”组成,长弓就是灵山,道在灵山即佛在灵山。陵即有洞的土灵,道如虚空在土中。张道陵化作两仪之天蓬元帅时,就是火龙,即雷火丰卦,故张道陵出生在丰县。房也是土灵,佛教修道者所住的房子称为云房,故张道陵出生在阿房村。
紫微大帝为金阙帝君,其金灵就是一,就是土中金,水中土灵就是白鹤,四为阴金,川为水,所以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遇太上老君而得真传。张道陵曾经再来人间就是乘鹤投胎的吕洞宾。

《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张道陵同弟子王长、赵升,于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上与夫人雍氏白日飞升,是为正一道第一代张天师,为天师道正一教祖。
因嗣第四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从张盛以后道陵祖师历代子孙皆住在龙虎山中,一直到63代天师张恩溥。1949年,张恩溥随蒋介石退往台湾。张恩溥之长子先于他去世,他第二子坚持在大陆做科学,故无人接班。而且历代天师的传承信物,也就是传说中太上老君留下的圣物剑和玺在张恩溥仓皇去往台湾的路上被遗失了,只剩下传说中张道陵留下的“阳平治都功印”还在身边。张恩溥去世后由他的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第六十四代天师,不久张恩溥在台湾所娶妻子的前任儿子张美良(据说原名胡美良)拿出“阳平治都功印”号称第六十四代天师。不久张家旁支也推出一位叫张道祯的人继任第六十四代天师。
《启示录》 21:6 他又对我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
易经八卦共六十四卦,初就是第一代天师,终就是第六十四代天师。正统的天师只传到了六十三代,这就是天意。失去了太上老君留下的圣物剑和玺就表明张家的天师传承到此结束了。因为第六十四代天师就是弥勒菩萨,即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再来,即太上老君下凡,即紫微大帝出世。

《老祖天师宝诰》(1):“志心皈命礼。泰玄上相,扶教三天。鹤鸣山上得真传,龙虎玄坛留妙决。三洞法箓,诸品灵文。一千二百之官军,匡扶正教。二十四品秘箓,普度后人。都功玉印,官服群履。居都省而常侍上帝,掌三界而度下民。雌雄二剑,诛斩妖精。致雨作晴,轰雷掣电。如是立坛而布化,助国兴邦以安民。功成行满,白日飞升。祖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祖一洞玄,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上帝,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祖天师宝诰》(2):“至心皈命礼。本来南土,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箓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
解读:
“泰玄”即太道,即太初之道,即一。鹤即灵山,一在灵山中,故张道陵在鹤鸣山传道,他也是乘鹤的南极仙翁。“掌三界”的张道陵就是 “主管三界十方九地”的地官,也是“分掌天下三界”的东王公,即“总统三界”和“三界独尊”的东岳大帝。 紫微大帝、勾陈天皇大帝、地官(南极仙翁)和东王公(东岳大帝)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雌雄二剑”就是有阴金灵和阳金灵,能代表阴阳两炁,故张道陵就是有阴阳两炁的雷祖天皇大帝,即有阴阳二炁瓶的金翅大鹏,所以能“致雨作晴,轰雷掣电”。有雌雄两剑的张道陵和有雌雄两剑的吕洞宾为同一神。
“大法天师”就是天人师,即法身佛,也是“万灵师”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德就大丹,道齐七政”的张道陵就是“齐七政”的先天一炁之紫微大帝,“常侍上帝”者即指天国副国君紫微大帝。
“无穷高明上帝”即“玄穹高上帝”之分身,即玉帝之分身。

2.34 章 金丹道之代表魏伯阳

在东汉除了张道陵建立的五斗米道外,还有炼内丹和外丹的金丹道,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就是魏伯阳,他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後世奉为“丹经之祖”,也被尊为“火龙真人”,但魏伯阳并非道士。
魏伯阳(151年-221年),东汉著名炼丹家,名翱,号云牙子,浙江绍兴上虞丰惠人,尚书魏朗之子,生于汉桓帝元嘉元年,即151年。魏伯阳撰写的《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之王”,为道教的丹鼎派创立了理论基础。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很大,被世界公认为留有理论著作的最早炼丹家。据说魏伯阳早年在长白山云游时,从一真人处获《龙虎经》,又在往来京都洛阳和故乡密县之间,得到《三十六水法》、《太清金液神丹经》和《黄帝九鼎神丹经》等。张道陵和魏伯阳都因为得了《黄帝九鼎神丹经》而证道,可见轩辕黄帝就是中华道教之祖宗。

《神仙传》记载:“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裾,唯公不仕。……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仍隐名而注之。至后汉孝桓帝时.公复传授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
《道枢.参同契》注:“魏翱,字伯阳,汉人,自号云牙子”
《神仙传》记载:“魏伯阳出身高贵,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
《神仙传》云:“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
解读:
魏伯阳名翱,翱者金翅大鹏雕也,即艮灵,即雷祖。火龙就是雷火丰卦,故魏伯阳出生于浙江绍兴上虞丰惠镇。火龙即赤帝,也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号云牙子,云和牙都是先天一炁之金灵,即太上老君。牙子就是子牙,魏伯阳就是姜子牙再来。老子李耳字伯阳,魏伯阳也是老子李耳再来。伯阳即第一阳,即龙,魏伯阳为火龙。火龙赤帝也是舜,魏伯阳也是上虞的舜帝再来。

《神仙传》记载:“魏伯阳者,吴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丹成,知弟子心怀未尽,乃试之曰:“丹虽成,然先宜与犬试之。若犬飞,然后人可服耳。若犬死,即不可服。”乃与犬食之,犬即死。伯阳谓弟子曰:“作丹唯恐不成,今既成而犬身之死,恐是未合神明最对意,服之,恐复如犬,为之奈何?”弟子曰:“先生当服之否?”伯阳曰:“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乃服丹,入口即死。弟子顾视相谓曰:“作丹以求长生,服之即死,当奈此何?”独一弟子曰:“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有意耶?”因乃取丹服之,亦死。余二弟子相谓曰:“所以得丹者,欲求长生耳。今服之既死,焉用此为?不服此药,自得数十岁在世间也。”遂不服。乃共出山,欲为伯阳及死弟子求棺木。二子去后,伯阳即起,将所服丹纳死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弟子姓虞,遂皆仙去。道逢入山伐木人,乃作手书与乡里人,寄谢二弟子,弟子乃始懊恨。伯阳作《参同契》,凡三卷,其说如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矣。”
解读:
魏伯阳到上虞丰惠镇凤鸣山炼丹,丹成后给犬吃,犬吃后死了,魏伯阳还是坚持服食,只有一个弟子跟着他服食,两人吃后死了。另外两个弟子不敢吃,结果等那两个不敢吃的人走后,魏伯阳和跟着他服食金丹的弟子复活成仙了。
《周与参同契》用比喻的方法解说内丹修炼之道,把铅比作魄,即祖炁,即阴金灵。把汞比作魂,即阳金灵和阳木,铅汞相合即成丹,即魂魄合一成金丹。带着犬的魏伯阳就是带着犬的地藏菩萨,即带着哮天犬的二郎神,即伏羲再来。
吃金丹者都死后复活,象征炼金丹大道就是要先死后活,即把六识打死,元神才能活,才能结丹。

2.35章 左慈和灵宝派创始人葛玄

左慈(156?–289?),字元放,庐江人,汉族,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左慈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在《三国演义》中称为《遁甲天书》)。明五经,兼通星纬,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据记载他的一只眼睛是盲的。左慈曾告诉葛仙公说他要进霍山炼九转丹,后来终于得道乘鹤而去。《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中,描写左慈“眇一目,跛一足,头戴白藤冠,身穿青懒衣”,左慈戏弄曹操,曹操欲杀之,后来左慈化为羊。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是葛玄之师,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
解读:
慈者爱也,即西方爱圣唐僧,即大势至菩萨,即天河之天蓬元帅,故住在庐江,名为元放,即释放元炁者。左慈即元始天尊左边的东王公,为九阳之炁。乌角即青牛之角,代表牛,即离火,故为火神,即太阳神东华帝君,即南极长生大帝玉清王。
羊为艮土之灵,左慈化为羊,羊为土,即象征玉清王(南极长生大帝)化为雷祖,故左慈得道乘鹤而去,鹤即艮土之灵,其所戴白藤冠代表白水素女。左慈就是《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跛一足表明有一正常的长脚,代表为阳龙,即天蓬元帅和东王公。眇一目代表独眼看世界,象征无分别心。

葛玄(164—244),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据《抱朴子》记述葛玄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张三丰的师父火龙真人郑隐。相传葛玄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
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和“太极仙翁”,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解读:
冲为艮山之灵,“冲应真人”即雷祖。葛谐音为歌,代表歌唱之灵,即艮山之灵,玄为水,葛玄即水中土,即沙僧。孚从爪、从子,《说文》徐锴曰:“鸟抱,恒以爪覆其卵也。”,孚即是金翅大鹏雕,即艮山之灵,故称“冲应孚佑真君”。葛玄为太极,即勾陈天皇大帝,为太上老君之化身。
葛玄和尹喜的圣诞都是农历四月初八,与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同日,释迦摩尼就是东王公下凡,证道后化为太极就是太上老君,就是雷祖天皇大帝。葛玄、尹喜和释迦牟尼佛都是盘古神在人间的化身。

据《抱朴子》记载,葛玄一日对弟子张恭说:“吾为世主所逼留,不遑作大药,今当以八月十三日中时去矣。”至期,玄衣冠入室,卧而气绝,颜色不变。弟子烧香守之,三日三夜,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木,声响如雷,烛灭良久。风止燃烛,失玄所在,但见委衣床上,带无解者。明旦问邻人,邻人言:“了无大风。”风止在一宅内,篱落树木并败折也。
葛玄成仙而去,证位太极左宫天机内相,道教中称为常道冲应孚佑真君,世俗尊称为太极葛仙翁。葛玄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其它三大大天师分别为张道陵、许逊、萨守坚。上虞的葛玄和上虞的魏伯阳为同一时期的人物。
解读:
东王公的妻子即西王母,即风神孟婆,风能灭心火,心火即烦恼,故烦从火,恼从心(忄),火灭则无贪噌痴之烦恼,即能入清凉之玉京山,即入灵山,即回到西方极乐世界。东王公和西王母合一即紫微大帝,即太上老君。葛玄“不遑作大药”,从这里可见,葛玄生前并没有成就金丹,即没有证道,没有获得解脱,而是死后被风神西王母接上天。“天机内相”就是文曲星,即兑金灵,即天机星吴用,为葛玄之法身。

《葛仙翁宝诰》
志心皈命礼。天台得道,阁皂成真。昔受东华,复转西蜀。诏命玉京金阙,位登太极仙班。慈怜拯拨于沉沦,恩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苍仍游,罗浮乃止。修间玉笥,修理金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宫仙翁。雷霆玄省,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常道冲应,孚佑真君。垂恩广救,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解读:
葛玄的师父为东华帝君,即左慈,葛玄其实也是东华帝君下凡,即南极长生大帝下凡,故也可以化身为雷祖,即变成孚佑真君。左慈和左仙翁其实是同一个神仙在人间的不同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