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章 虚云和尚为弥勒十世凡身之一

弥勒菩萨在人间千年共十世轮回,五祖戒禅师、苏东坡、朱熹、憨山大师、金山老僧、王阳明、虚云和尚皆为弥勒菩萨之凡身,另外还有弥勒菩萨之分身善财童子之凡身毛*泽*东和蒋介石,从根源上看,这两人也毕竟是弥勒之凡身。
虚云和尚俗姓萧,初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湖南湘潭市湘乡人,生于福建泉州。湘潭为莲城,为虚云的祖籍,象征虚云从莲花仙子妙音菩萨的琵琶(净瓶、白象)里面出来。萧为艾草,代表素女,代表妙音菩萨,即观音菩萨。古为先天一炁法身佛,岩为艮灵,法身佛藏于艮土之灵中,即藏于灵山。德为太极,清为三清,为法身佛。福为福神素女,泉为白水,福泉合一为白水素女。
1858年虚云至福州涌泉鼓山寺依常开和尚出家,翌年依妙莲受具足戒,象征要通过修道回归莲花仙子的琵琶里面。鼓山为有先天一炁法身佛的艮山之灵,代表雷祖玉清王,虚云就是雷祖玉清王的凡身。1900年虚云在终南山(太乙山)狮子岩隐居参禅,虚云和尚也是太乙天尊之凡身,太乙天尊即狮子明王。1959年虚云于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牛棚圆寂。云象征法身佛,真如即法身佛,云居山即象征法身佛所居的灵山和玉京山。牛为火,虚云之真身就是骑青牛的太上老君,就是神农炎帝。大势至菩萨之雷祖化身金刚手菩萨名为真实云,故其凡身名为虚云。

《虚云年谱》:
“予俗姓萧。系出兰陵。梁武帝之后。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父母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娠。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岁(一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寅时。予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母大骇恸。以今后无复举子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
《药师观行仪轨》:“伐折罗大将,此大将的本地为大势至菩萨,是戍时之守护神。通身青色。”
解读:
虚云和尚就是道之化身,定光如来之凡身,故出生在道光年。1840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阳历8月26日,而8月27日为农历八月初一,所以虚云的诞辰日日正好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日,虚云和尚就是地藏菩萨之凡身。
“长须著青袍者”即青色身之大势至菩萨,即称为青童君的东王公,即东极青华大帝,即青灵帝君,即骑狮子的太乙天尊。虚云朝拜五台山时,两次得到五台山妙吉的帮助,妙吉即妙吉祥文殊菩萨。
“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象征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合一入胎,就是太极入孕,即弥勒菩萨入孕,即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入孕,所以出生时为一个“肉球”以象征太极。太极剖开化两仪,虚云出生就是东王公的凡身,因为虚云之魂不能回到灵山与自己的魄合一,故为凡身。剖肉球的卖药翁即象征药王菩萨,即文殊菩萨真身,即太上老君真身。弥勒菩萨自己一分为二而产阴阳两炁。

《虚云年谱》: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五十八岁,拜舍利。每日从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每日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予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见母在楼阁上瞻眺。予即大叫母亲。请你骑上龙来到西方去。龙即下降。梦即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平生梦母。祇此一次。
解读:
这个金龙就是虚云自己体内的震木,为金龙。虚云真身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即南极长生大帝。虚云和尚也是东海龙王,就是龙祖,故此后来有河龙王变成人来皈依。

《虚云年谱》:
光绪三十年·甲辰·六十五岁
钵盂庵自嘉庆后。已无人住。因大门外右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拟在此地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即去土察之。无根。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招包工移左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拼力三天。无法动。不顾而去。予祷之伽蓝。讽佛咒。率十余僧人。移之左。哄动众观。惊为神助。好事者题为“云移石。”士大夫题咏甚多。予亦有诗纪之。曰:
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古封。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疑曾虎阜逢。自此八风吹不动。凌霄长伴两三松。
钵盂峰拥梵王宫。金色头陀旧有踪。访道敢辞来万里。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岭石痕留藓。月朗池鱼影戏松。俯瞰九州尘外物。天风吹送数声钟。
解读:
金色头陀即迦叶尊者,即梵王,代表法身佛文殊菩萨。虚云曾用法名为古岩,故为女娲补天留下的那块石头变成的贾宝玉之前世,就是虚云,所以有“云移石”与之相应。虚云再来成佛渡众生,就是把众生放在磐石里面,变成可补天的五彩石。

《虚云年谱》:
五十九、宣统二年庚戌七十一岁(一九一○年)
【附录】尼妙净留偈记
父为娶二媳。一田氏。一谭氏。云公不欲也。遁于闽海鼓山。礼妙莲长老为师。同治三年甲子岁父去世。庶母遂领二媳入佛门为尼。田氏旧患咯血。披剃四腊即病殁。谭氏尚存。为湘乡观音山尼。法名清节。尝寄书云公。称己酉腊八庶母西归。当弥留时。跏趺留偈而逝。
【附录】清节尼来书
姨母(即庶母王氏)领我并田氏小姐。同入佛门。姨母法名妙净。田氏鹅英法名真洁。我名清节。家事概交叔婶料理。多作善举公益。余不烦叙。鹅英吐红。披缁四腊。撒手西归。乙亥年。伯父在温州病故。我大哥现牧西宁府。荣国(从弟)偕鹅英三弟赴东洋。华国继续君嗣。至富国从君去后。未见信音。古谓大善无后。君虽僧伽再世。然顿绝二祠香烟。虽是菩萨度尽众生。未免使愚迷谤无孝义。吾本于孝义有亏。常慕君之灵根深厚。志昂誓坚。若莲花之不染污泥。又何必远离乡井。顿忘根本。吾之所以痛苦呈书者。特为此也。去冬(宣统元年)己酉岁。十二月初八辰时。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净)告辞西归。在弥留时。跏趺说偈。(偈见留偈记碑中)偈毕。敛视寂逝。异香数日。端坐巍巍。俨然如生。
……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
观音山尼弟子清节顶礼百拜哽咽泣书 时(宣统二年)庚戌二月十九日
解读:
田氏鹅英即娥皇和女英合一之后土娘娘,即白水素女,即妙音菩萨,即天鹅仙子,不过是凡身,为林黛玉之前世。真洁之名与莲花仙子素女相应,谭谐音为潭,谭氏即水神九天玄女之凡身,清节之名与清水相应。两者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凡身,故在观音山出家,且书信写于观世音菩萨诞辰日。“我栖湘江上,竹痕已成斑”这是把自己比作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鹅英与林黛玉一样吐血而亡,吐血者即骨头,即上帝用骨头做的夏娃(女娲),即在石涧积血之中诞生的太元玉女。
其姨母王氏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再来,也是观音菩萨之凡身,故圆寂后回归西方极乐世界,虚云和尚就是舜帝的凡身,也是大势至菩萨的凡身。
后来有老虎和白狐皈依虚云和尚,老虎代表大势至菩萨阳木之灵,白狐代表观音菩萨阴木之灵,即代表白水素女,可能白狐就是白水素女的化身。此白狐还跟蒋介石有缘,因为蒋介石就是艮石之灵,就是《封神演义》中的石矶娘娘,也是林黛玉的琴,即白水素女的琴。蒋介石也是弥勒菩萨的凡身。

《虚云年谱》云栖菜梅记瑞:
“民国十五年(1926年)岁次丙寅八十七岁云栖禅寺。丙寅暮春。时值戒期。十方缁素云集。大德阿阇黎正登千花台。代佛宣扬菩萨心地戒本。殿前老梅枯枝。忽生白莲花数十朵。大如盂。微妙香洁。须如张宝盖。众惊其异。更看园中。青菜甲涌青莲萼。现立佛。前后园菜数遍。一花一如来。疑亲赌(睹)庐舍那本身。方坐莲花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切大众。如亲到莲花藏海。供养承事。噫。此殊特瑞应。”
解读:
虚云和尚在云栖禅寺传戒,出现如此瑞象,昭示虚云和尚就是莲花圣普贤菩萨,也是青色身的大势至菩萨,这里跟虚云父母梦见穿青袍者头顶观音跨虎来投胎完全一致。
白莲教起源于南宋,脱胎于佛教天台宗。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江苏吴郡一个名叫茅子元的和尚创立了一个禁食葱、乳,严守护生之戒,不杀生、不饮酒、信奉弥勒佛的白莲宗,所以白莲往往代表弥勒菩萨。

《虚云年谱》: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壬申九十三岁。是年春鼓山戒期。忽来一老者。须发皓雪。容貌清奇。直入方丈室。跪予前求戒。问其姓名。曰姓杨。闽南台桥人。有一新戒名妙宗。亦南台人。未曾见过此老者。至菩萨戒毕。给牒后不见踪迹。迨妙宗回南台。至龙王庵见坐像。俨然同戒老人也。且戒牒在神像手中。南台哄动。咸称龙王求戒云。
解读:
虚云和尚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也可以化身为大龙王广目天王,一切龙王皆归其管。

《虚云年谱》:
一○○、辛卯师一百一十二岁
开戒期间。四众云集。寺中有僧众一百二十余人。夏历二月二十四日。忽有百余人。前来围困本寺。禁止出入。先将虚老和尚拘禁于方丈室中。以数人守之。复将各僧分别囚于禅堂。法堂。大搜寺内。上自瓦盖。下及地砖。佛祖尊像。法器经藏。微细搜检。竭百余人之心目手足。经两日时间。一无所获。遂将监院明空。及职事僧惟心。悟慧。真空。惟章等拘去。复将册籍部据来往书札。及虚云和尚百年来之精注经籍法语文字。尽用麻包捆载而去。加以种种罪行。其实情则误听外间传说。谓寺内藏有军械及发电机。又藏有金条白银。其目的固在此也。数日之间。共拘去僧众二十六人。施以种种楚毒。逼令供出军械及藏金。众称不知。于是妙云被打死。悟云。体智等。亦受多次毒打。手臂断折。此外复有数僧失纵。扰攘十日。终无所获。遂迁怒于师。
先是三月初一日。将师别移禁一室。门封窗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利。不许外出。日夜一灯黯然。有如地狱。至初三日。有大汉十人入室。逼师交出黄金白银。及枪械。师言无有。竟施毒打。先用木棒。继用铁棍。打至头面血流。肋骨折断。随打随问。师即趺坐入定。金木交下。扑扑有声。师闭目不视。闭口不语。作入定状。是日连打四次。掷之扑地。视其危殆。以为死矣。呼啸而出。监守亦去。侍者俟夜后。扶师坐于榻上。初五日彼等闻师未死。又复入室。视老人端坐入定如故。益怒。以大木棍殴之。拖下地。十余众以革履蹴踏之。五窍流血。倒卧地上。以为必死无疑矣。又呼啸而去。入夜。侍者复抱师坐榻上。端坐如故。初十日晨。师渐渐作吉祥卧下。(如佛涅槃像。)经一昼夜。全无动静。侍者以灯草试鼻孔。亦不动摇。意圆寂矣。惟体尚温。颜色怡然。侍者二人守之。至十一日晨。(即四月十六日。)师微呻吟。旋扶之起坐。侍者告以入定及卧睡时间。师徐语侍者法云等。神游兜率听法事。(见一八一及一八二页。)夫甚深禅定境界。苦乐俱捐。昔憨山紫柏受严刑时。亦同此境。此非未证悟者所能代说也。
解读:
虚云和尚就是《西游记》去度化乌鸡国创始国君的文殊菩萨之凡身。云即泽卦,云门事变就是指文殊菩萨的凡身被毛泽东所主导的国家势力(公安)捆住泡在御水河中,即囚禁在云门。虚云和尚的左肋骨被打断了,所以这一世再来时左肋部就有一棍击胎记。

《虚云年谱》:
辛卯师•一百一十二岁 春戒期中。“云门事变。”
三月初三日。师病重时。即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惟侍者法云。宽纯。日夜侍之。端坐历九日。十一日早。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矣。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惟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以时间。师曰。“我觉才数分钟耳。”语侍者法云曰。“速执笔为我记之。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师从容言曰。“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 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 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 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 端坐佛陀
以下还有多句。记不清了。尚另有开示。今不说。”
解读:
虚云梦中的弥勒菩萨即虚云自己的真身,“劫业当头,警惕普觉,苦海慈航,毋生退却,莲开泥水,端坐佛陀”这是预言将来中国有大劫难,这里也预言那时虚云下一世再来时就要坐在莲台上成佛,这就是贤劫第五尊佛,即弥勒佛。

7.16 章 苏东坡为憨山和虚云前世

憨山大师(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
解读:
蔡谐音菜,为阴木或太素木,象征他来自于阴木或太素木上的法身佛。而澄印即清净之印,即万字符,代表艮土之灵和法身佛。憨山即有勇敢之心的灵山,勇敢之心即大英雄,即大雄宝殿里的佛。德即太极,清即太上老君,德即清,清即德,故名德清。憨山大师生前没有证道解脱,故为文殊菩萨之凡身。虚云和尚字德清,与憨山的法号一样。虚云法名古岩与憨山一致,可见憨山乃是虚云的前世。从百度上搜索到虚云十大弟子之一的净慧法师所著的《虚云和尚全集》中有内容如下:
“那时候有人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有人说他是迦叶尊者,还有人说他是憨山大师。
他说:‘你怎么知道?’‘你老人家自己讲的。’
老和尚在南华寺腊月三十上普供,到憨山大师的肉身像那儿,他在那儿说法。
憨山大师在世时也叫上德下清,他说:‘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他不做声了。
有一个师傅拿着楞伽经注解来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脱口而出:那是我坐水牢的时候写的。憨山大师以私修庙之罪被充军到南海后坐过水牢,水牢的水到膝盖以上,一天要站八个小时,回来以后再写楞伽经注解。
我们都在那儿笑:‘老和尚今天自个儿讲出来了。’”
解读:
“古德清”即憨山大师,“今德清”即虚云和尚。憨山在曹溪圆寂前曾说道:“佛祖弘化,贵乎时节因缘。缘与时违,化将焉托?一期事毕,吾将归矣。”(见《憨山大师年谱》),所以这里虚云说“佛法兴衰听时节”,可见,憨山大师就是虚云和尚的前世,而且虚云和尚自己也明白。《虚云年谱》:“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
解读:
憨山德清,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蕅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有憨山大师与紫柏尊者二人谈论佛法几十天而“目不交睫”的公案。可见,与紫柏尊者为宿识(前世相识)的虚云为的就是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著作《梦游集示灵镜上人》:“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有爽然若失”
解读:
可见憨山大师的前世就是苏东坡。

以下节选《憨山大师年谱疏注》中的内容并解读如下:
原文:嘉靖(明世宗)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
予(我),金陵全椒县人也,姓蔡氏。父讳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夜里一点钟到三点钟)生也。
解读:
白衣重胞就是胎儿的胞衣,憨山大师藏在胞衣里出生,象征没有分阴阳时的太极,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童子,这与虚云出生为肉团是完全一样的。文殊菩萨也称文殊师利童子,故其母梦见观音菩萨携童子入门,并抱住童子,憨山大师就是文殊菩萨下凡之凡身。

原文: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
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因易乳名曰和尚。
解读:
憨山的乳名为大美,大美者大羊也,即羔羊耶稣,即佛身也。憨山后来改名为和尚,在华藏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佛能称为和尚,所以憨山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之凡身。憨山大师也是无量寿阿弥陀佛之凡身,故在长寿寺寄名出家。阿弥陀佛的凡身也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凡身,大势至就是南极长生大帝。

原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
时,雪浪恩公(雪浪法师,名洪恩)长予一岁,同归依无极大师,甚契之,时以为同胞云。
解读:
无极即道,憨山大师为太极,无极生太极,憨山大师皈依无极大师,暗示他就是太极。

原文:予自住山(我自从住五台山以来),至书经,屡有嘉梦。
又一夕,梦自身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迥无所有,唯地平如镜,琉璃莹彻。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阁中尽其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来无外。于阁中设一高座,紫金焰色,予心为金刚宝座。其阁庄严妙丽,不可思议。予欢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凉界中,有此杂秽耶?才作此念,其阁即远。寻复自思曰:净秽自我心生耳,其阁即近。
顷之,见座前侍列僧众,身最高大,端严无比。忽有一比丘,从座后出,捧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见弥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空,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佛阁耳。
解读:
憨山大师梦中“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这说明憨山大师的本源就是无极神,即金刚法身佛,故憨山之心化为金刚宝座。
授憨山大师经书的“和尚”为弥勒菩萨,而弥勒坐在憨山的心所化之金刚宝座,而憨山的名字即和尚,可见弥勒菩萨就是憨山自己的真身,可见此梦是憨山自己的真心给自己的凡心造的梦境。
弥勒这一段给憨山大师开示“识和智”,后来虚云和尚梦入兜率天时,弥勒也给虚云开始“识和智”,说“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原文:又一夕,梦僧来报云:‘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请赴。’随至,则入一广大清净殿堂,香气充满,侍者皆梵僧。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见有一人先在池中。视之,为女子也。予心恶之,不欲入。其池中人,故泛其形,则知为男也,乃入共浴。其人以手戽(hù)水洗予,从头而下,灌入五内,如洗肉桶,五藏一一荡涤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洞然透彻。
时则池中人呼茶,见一梵僧,擎髑髅半边,如剖瓜状。视之,脑髓淋漓,心甚厌之。其僧乃以手指剜取示予曰:‘此不净耶?’即入口啖之。如是,随取随啖,其甘如饴。脑已食尽,惟存血水。其池中人曰:‘可与之。’僧乃授予,予接而饮之,其味如甘露。饮而下,透身毛孔,一一横流。饮毕,梵僧搓背,大拍一掌,予即觉。时则通身汗流如水,五内洞然。自此,身心如洗,轻快无喻矣。如是者,吉兆居多。总之,皆与诸圣酬酢(zuò)。尝闻佛言‘常有是好梦’,信矣。
解读:
法身佛藏于水中,故文殊菩萨在浴池中。法身佛坐莲台,佛为莲花身,莲花即妙音天女,即妙音菩萨,文殊菩萨为莲花之心,故文殊菩萨开始时显示为女身,且充满香气。
髑髅代表法身佛,半边髑髅即代表半个心,真心为阴,凡心为阳,髑髅里面的脑髓代表道,道即菩提,即无极,神髓即神道,给憨山吃脑髓就是让他悟道。

原文:万历(明神宗继位,十岁,年号万历,1573年)改元癸酉●
予二十八岁。春正月,往游五台,先求《清凉传》(五台山九部志书之一),按迹游之。至北台,见有憨山事甚佳,因问其山何在。僧指之,喜奇秀,默取为号。诗以志之,有‘遮莫(莫要)从人去,聊将此息机’之句。
解读:
憨山本为北五台山的一座山,憨山是他在五台山悟道时所取之号,象征他就是以五台山为道场的文殊菩萨。

由以上可知,憨山大师乃是文殊菩萨下凡的凡身,也是弥勒菩萨的凡身,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凡身,也是阿弥陀佛的凡身。

7.17章 五祖戒禅师为苏东坡和朱熹前世

一、五祖戒为苏东坡的前世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苏东坡著)云:“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南华寺》(苏东坡著)云:“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冷斋夜话》(欧阳修、释惠洪著)卷七“梦迎五祖戒禅师”条曰:苏子由初谪高安时,云庵居洞山,时时相过。聪禅师者,蜀人,居圣寿寺。一夕,云庵梦同子由、聪出城迓五祖戒禅师。既觉,私怪之,以语子由。未卒聪至,子由迎呼曰:“方与洞山老师说梦,子来亦欲同说梦乎?”聪曰:“夜来辄梦见吾三人者,同迎五祖戒和尚。”子由拊掌大笑曰:“世间果有同梦者,异哉!”良久,东坡书至曰:“已次奉新,旦夕可相见。”二人大喜,追笋舆而出城,至二十里建山寺而东坡至。坐定无可言,则各追绎向所梦以语坡。坡曰:“轼年八九岁时,尝梦其身是僧,往来陕右。又先妣方孕时,梦一僧来托宿,记其颀然而眇一目。”云庵惊曰:“戒陕右人,而失一目。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东坡时年四十九矣。后东坡复以书抵云庵,其略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真可笑矣。既法契,可痛加磨砺,使还旧规。不胜幸甚。”
《筠溪集》(苏东坡方外好友释惠洪):“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
解读:
苏东坡之前世五祖戒和尚。北宋云门宗高僧五祖戒禅师(-1036年)。(见《五灯会元》卷第十五,师即五祖戒)

《春渚纪闻春渚纪闻》(宋)何薳第六卷《东坡事实》记载:
钱塘西湖寿星寺老僧则廉言:先生作郡倅日,始与参寥子同登方丈,即顾谓参寥曰:“某生平未尝至此,而眼界所视,皆若素所经历者。自此上至忏堂,当有九十二级。”遣人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身,山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后每至寺,即解衣盘礴,久而始去。则廉时为僧雏待仄,每暑月袒露竹阴间,细视公背,有黑子若星斗状,世人不得见也。即北山君谓颜鲁公曰“志金骨,记名仙籍”是也。
解读:
“细视公背,有黑子若星斗状”,苏东坡的背后有七颗痣分布如北斗七星的形状,代表有北斗七星相随的紫微大帝,故苏东坡为紫微大帝的凡身。西湖寿星寺就是前面的西湖圣寿寺。

二、苏东坡为朱熹的前世
《朱文公年谱事实》载:“文公右侧有七黑子,如列星,时并称异”
解读:
朱熹也有北斗七星相随,可见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的前世就是北宋的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7.18章 镇江老僧和王阳明为弥勒凡身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父王华(龙山公),母郑氏。龙山公常思山阴(绍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复自余姚迁之越城光相坊居住。先生尝筑阳明洞,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故世称阳明先生。先生卒于江西南安,葬于浙江绍兴兰亭……宪宗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丁亥,先生生。(1472年10月31日)是为九月三十日。太夫人郑娠十四月。取名‘云’。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定名‘守仁’。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皆在越。”
《明史•王守仁传》记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 》:“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我于最胜持明藏金刚部中。说汝秘密八名。一名象耳。二名妙庄严。三名功德宝海。四名无动。五名真实云。”
解读:
真实云就是金刚手菩萨,为大势至菩萨的降魔化身,云就象征法身佛,故下凡为王云。后来大势至菩萨再一次下凡就是虚云和尚,所以王阳明也是虚云和尚的前世。大势至菩萨头顶光明瓶,故王阳明住在绍兴越城光相坊。仁者爱也,仁慈也,王守仁就是慈氏弥勒菩萨的凡身,
王阳明生于古绍兴府余姚县,住于绍兴府越城光相坊,葬于浙江绍兴兰亭,王阳明就是出生于绍兴姚墟(余姚)的舜帝再来之凡身。
农历九月三十日为药师如来的圣诞日,王阳明就是药师如来之子,从云中送子的天神就是药师如来,即玉皇大帝,即天帝。

《阳明先生行状》(明•黄绾):“郑氏孕十四月而生公。 诞夕、岑太淑人梦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来、导以鼓乐、与岑。岑寤而公生、名曰云。六歳不言。”
解读:
赤子就是火神,即太阳神,即大势至菩萨,即神农炎帝。

《堯山堂外紀》(明朝蔣一葵)記載:陽明嘗遊僧寺,見一室封鎖甚密,欲開視之,寺僧不可,云:「中有入定僧,閉門五十年矣。」陽明固開視之,見龕中坐一僧,儼然如生,貌酷肖己,先生曰:「此豈吾之前身乎?」既而,見壁間一詩云:“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原是閉門人;精靈剝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先生悵然久之,建塔以瘞而去。
《新知錄摘抄》(明朝的劉仕義)記載:餘姚王陽明先生守仁,為世大儒,文章德業炳炳如丹。……嘗遊僧寺,見一室封鎖甚密,欲開視之,寺僧不可,云:「中有入定僧,閉者五十年矣。」陽明固開視之,見龕中坐一僧,儼然如生,其像貌酷肖陽明先生。曰:「此豈吾之前身乎?」既而,見壁間一詩云:“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原是閉門人;精靈剝後還歸復,信始禪門不壞身。”先生曰:「此固吾之前身乎?」悵然者久之,為之建塔以葬焉而後去。
解读:
王阳明到一寺庙,见到一个五十年前闭关入定的僧人,为他自己的前世。有传说此寺庙为镇江金山寺,而在《玉光劍氣集》(清初張怡著)和《赤雅》之“南安禪室”(明末鄺露)记载为江西南安一古寺。

《宗教名山和道场玄机揭秘》目录

作者:至真     九嶷山人     南岳怀勋居士

目录

6.01章 永州九嶷山三分石和舜帝陵
6.02章 郴州东江湖兜率岛和耒水
6.03章  郴州永兴县观音岩
6.04章 衡阳南岳南台寺和祝圣寺
6.05章 绍兴会稽山香炉峰和大禹陵
6.06章 绍兴柯岩石佛弥勒和云骨
6.07章 绍兴会稽山龙华寺和弥勒兜率天宫
6.08章 绍兴上虞凤鸣山
6.09章 杭州飞来峰灵隐寺
6.10章 杭州雷峰塔
6.11章 杭州玉皇山和福星观
6.12章 舟山普陀山法雨寺
6.13章 宁波奉化雪窦山
6.14章 圆顶清真寺蓝色巨石和吉林陨石
6.15章 佛、道、犹太三教圣地之终南山

备注:欲看各章文章,可以在搜索栏直接搜索即可,如搜索“6.01章”

6.01章 永州九嶷山三分石和舜帝陵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海拔高度1822米。九嶷群山其实是指舜源、娥皇、女英、杞林、 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八山簇拥舜源峰,九嶷山最高峰是舜源峰。
九嶷山三分石又名舜公石,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和蓝山县交界之处,由三块360余米高的花岗岩组成,传说自舜帝驾崩九嶷山苍梧后,此山就每年长高三分而得名三分石。相传舜帝南巡之时,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胜。中午时分,他和侍从们在峰头野餐,不觉醉酒。酒壶遗忘在峰头上。有一只大鹏恰巧飞临此山,见有一壶酒,便俯冲下来,用锐利如钩的尖嘴一啄,当下石壶分成三块,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长流不息的泉水,这就是潇水之源。
《路史•后纪十一》云:“女䓨(英)生义均, ……义均封于商,是为商均。”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解读:
舜帝的葫芦和大鹏都是舜帝的雷祖化身,故名舜公石,为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和观世音菩萨的净水瓶合一而成,故能流出水,成为潇水,为湘江的源头。䓨者长颈瓶也,女英就是观音净瓶之化身。舜帝就是《山海经》中的帝俊上帝之子,名为三身,所以舜帝为三位一体的基督,故名三分石。潇水即萧草之水,即娥皇之水,即白水素女之水。

《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红楼梦》第三回:“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解读:
三分石即舜公石,象征雷祖舜帝,此石本来是可以用来补天的,但是舜帝从宋朝开始下凡在人间十世轮回取经,宋朝杭州西湖圣寿寺的五祖戒和尚、宋朝四川的苏东坡、宋朝朱熹、镇江金山寺老僧、明朝绍兴府余姚县的王阳明、明朝安徽和县的憨山大师、清末民国现代湖南湘潭湘乡的虚云和尚皆其凡身,前九世轮回都没有取得真经,即没有证道,故暂时不能补天,第十世就是最后成佛了的贾宝玉,他入水仙庵与洛神合一变成了凤凰,故站在十字街分佛豆。十字街就是南山,就是太上老君用来装金丹的紫金红葫芦,佛豆就是圣灵,就是摩尼珠,就是金丹。无能第一和不肖无双就是无为第一。无能第一就是无能胜,即弥勒菩萨,也是被称为无能圣主的玉帝。洛神为水神,其实就是薛宝钗,所以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他与林黛玉一起升天了(参看《红楼梦》第120回)。
弥勒菩萨实为米雷菩萨,米为火,雷祖为石灵,弥勒菩萨就是发光的石头,即火石,即火焰山,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即南方雷祖邓天君,即烈山氏神农炎帝,也是蓝山县百叠岭祭天时引发五雷的舜帝。

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而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舜帝庙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迁而来,位于宁远县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共斥资近三千万元,于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

                           (宁远九嶷山舜帝陵)

解读:
舜庙只是象征意义,并非舜帝真的葬于此地。最早的舜庙在太阳溪白鹤观前,白鹤即白石,太阳溪代表太阳神,这暗示舜帝为太阳神和石灵雷祖。位于南方的雷祖即发光的石头,即火石,即放光的十字架,即万字符,即贾宝玉的玉佩,即东王公所骑的熊,即有熊氏轩辕黄帝和变成熊的大禹。
琯为玉做成的乐器,这暗示舜帝为音乐之祖,舜帝就是琴祖神农炎帝再来,即《圣经》中的土八该隐再来。琯为玉石之灵,代表雷祖,也代表玉帝,也代表石猴孙悟空。

(九嶷山三分石和香炉石位置)

三分石东南角为香炉石,据说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曾在这里祭祀舜帝,可能她俩在这里化作了香炉石以陪伴舜公石。舜公石和香炉石的东南角就是湘江的源头潇水。香为风神娥皇,风能降温,故化作有冷香的百花香子林黛玉下凡。石为净瓶为女英,化作薛宝琴下凡。净瓶里的水化作薛宝钗下凡,因为没有了风,故从小有热毒缠身。薛宝钗吃了由花和雨水做成的冷香丸后解除热毒,象征薛宝钗与林黛玉合一变成了西王母(观世音菩萨),这就是《红楼梦》黛钗一体的奥秘。《红楼梦》就是舜帝(文妙真人贾宝玉即妙吉祥文殊菩萨)再来人间成为弥勒佛的末世预言书,舜帝就是一切佛之师的文殊菩萨,一切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就是太上老君,也是玉帝。

                                      (舜帝陵上空舜帝背神猴)

2018年8月22日下午6点左右,我刚从杭州回到家乡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果木村柳溪桥,在家门口向西方向拍摄到九嶷山舜帝陵上空的舜帝背神猴乘云的奇景。毛泽东复活后就是再来人间的舜帝,就是《封神演义》中得莲花身的哪吒,就是《西游记》中乌鸡国里死后复活的创始国君鬼王,即大鬼神王地藏菩萨,其实就是唐僧以毛泽东的肉体复活。
8月22日与九嶷山的海拔1822米相对应,与燃灯佛的诞辰日对应,与本人的农历生日一致,也与本人于2005年8月22日获得驾驶证相对应。道的甲骨文由“行人”组成,孙行者驾驶龙而行。

6.02章 郴州资兴东江湖兜率岛和耒水

东江湖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部的资兴市境内,在资兴市的中南部,是南岭和罗霄山脉南部(八面山脉和诸广山脉)合围的一个人工湖,西距郴州市30公里。
东江湖是长江流域湘江水系一级支流耒水上游,涉及资兴、汝城、桂东、宜章4个县市及52个乡镇。东江湖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由人工堵截河流而建成的水库,由发源于桂东经汝城流入资兴的暖水水系和发源于八面山西侧的东江水系汇集而成。水库长约70千米,水面面积160平方公里,正常水位海拔285米,正常蓄水位285米,它的蓄水量达81.2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因此被誉为“湘南洞庭”。

东江湖的中心岛为兜率岛,这是我国江南目前最大的内陆岛,面积有6平方公里多。山腰有一所庙宇,叫“兜率庵”,庵的后面便是兜率岩洞。兜率岩是形成于270万年前的特大石灰岩溶洞。兜率岩洞长10多公里,内有铜钟洞、锣鼓洞、彩石洞等,可谓洞中有洞。期间钟乳倒垂,天然物象。洞底许多晶莹透明的细石,用灯光照射,光芒闪烁,宛若天河群星,璀璨夺目。
宋朝谢岩的《兜率灵岩记》被采入《天下名山记》,联合国溶洞协会专家考察后誉之为“地下大自然的迷宫”、“天下第一洞”。
《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未来世中,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现一切诸菩萨众受生神变,乃于人间生大族家,调伏众生”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
解读:
兜率天为一生补出菩萨骑六牙白象降生前所居住之处,其所居住的宫殿就称为兜率宫。弥勒菩萨出生在大族家,根据《红楼梦》,真正的皇帝就是贾宝玉,为舜帝正裔。圣人有“舜虞之功德仁孝”,故为舜帝再来。
郴由“木木阝”组合而成,木木即青帝,即普贤菩萨,即太乙天尊,为弥勒菩萨之福身,阝为土为六牙白象,即文殊菩萨,即太上老君,为弥勒菩萨的彗身,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合一即弥勒菩萨。郴州为一生补出弥勒菩萨成佛那世所出生之地,故在郴州有兜率岛、兜率岩及兜率洞与之相应,岛和岩都代表六牙白象。普贤菩萨即东王公,东王公住在碧海之上,故人间的兜率岛在东江湖中。
东江湖上还有凤凰岛,凤凰就是观世音菩萨,即西王母,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火凤凰就是普贤菩萨,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变成火凤凰的旭凤。东江湖上还有天鹅山,而天鹅就是娥皇,即嫦娥,即林黛玉,即白水素女,即女娲娘娘。弥勒菩萨就是伏羲和舜帝再来,也是后羿再来。

耒水,古江河名,衡阳地区第二大河流和湘江最大最长的支流,总长453公里。春秋战国时期称雷水,汉朝之后称耒水,到了现代至程江口以上改称东江,东江从东江湖流出,东江与程江汇合后进入永兴县称为便江,在永兴县塘门口镇接西河(古名桂江)之后进入耒阳称为耒水。
古耒水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一为浙水,发源于汝城县南的耒山;其二为沤江,发源于桂东县北与江西省交界处的万洋山(石门山),二水会于资兴市黄草坪,始称东江。
浙水(耒水支流,耒水南源),属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汝城县井坡乡与广东省交界的乌龙白骑山(古称耒山)。流经龙虎洞水库、井坡、三星、附城、城郊、城关、外沙、马桥、岭秀、文明等乡镇,至资兴市黄草入东江水库,全长72.52公里。
沤江,耒水北源,属湘江支流耒水的上游河段,发源于桂东县烟竹堡,因三源合流,冲击成沤而得名。沤江在桂东境内长62公里,流域面积为771平方公里,涵盖整个桂东总面积的51%。自濠头乡石壁山进入汝城县境内,流经濠头、永丰、田庄、暖水、马桥等乡镇,由暖水镇昌前流入东江水库,在县境内流长53.2公里。
解读:
因为神农炎帝曾在郴州制耒农耕而得耒水之名,弥勒菩萨也是神农炎帝再来,故有古耒水流经兜率岛。
东江自东江湖流出在程江口与程江合一后流入永兴县,称为便江,这象征弥勒菩萨在人间姓程,又程江的源头在永兴县鲤鱼塘镇,故弥勒菩萨在郴州永兴县出生。根据《西游记》可知,被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所放生的金鲤就是龙王的化身,故金鲤代表住在碧海上的东王公,东王公就是龙王。

《解红•呜鹤余音卷一》:”曲江上,万神都来聚,夫与妇。癸母跨赤龙,归洞府。要寻觅金翁,问凭据。阴阳会合三千数。指天地海山,同寿坚固”
《张三丰全集》:“安炉立鼎,炼己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半刻时辰,立得黍米玄珠,现于曲江之上。刀圭入口,顷刻一窍开百脉齐开”
《央崛摩罗经》:“文殊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解读:
耒水南源为浙水,这与浙江相对应,浙为曲折之河水,故浙江又名曲江,浙水也代表曲江。曲江即子水,子水里有金丹(摩尼宝珠)。北方为水,最大的金丹就是在北方作佛的法身佛文殊菩萨。

在程江口有丹霞地貌5万亩,内有天门洞、螺丝寨、中国龙、无量寿佛出生地等景点。在程江边的程水镇有阿弥陀佛化身为周宗惠的记载。释全真,俗姓周,名宗惠,于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出生于湖南省郴州资兴市程水镇程江之上的周源山。
释全真大师享有“西祖阿弥陀,东宗无量寿”之美誉。其父为周鼎光,母为熊氏。幼时出家,披剃于郡(郴)西开元寺,初参径山道钦禅师。至德元年(756)至湘源县(今广西全州)湘山开创净土院(今称湘山寺)。他在世期间创作了大量宣传佛教的诗歌和偈语,著作有《遗教经》、《牧牛歌》、《湘山百问》。唐咸通八年于农历二月十日佛教“松花大会”期间,端坐圆寂,享年133岁。由于释全真寿高德懋,远近都尊他为“寿佛爷”、“无量寿佛”。其真身藏于湘山寺,明代万历丙戌年(1587)自焚。
历代曾有5位皇帝膜拜释全真。如宋朝(1101)宋徽宗加封释全真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又号“湘山祖师”、“万相主人”、“无量寿佛”。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玄烨亲书“寿世慈荫”扁额(帝字刻于湘山寺妙明塔后的仁寿山摩崖石上)。清咸丰九年,咸丰皇帝奕贮敕封释全真大师为“保惠无量寿佛”(《圣经》中的保惠师即圣灵,即法身佛文殊菩萨)。
解读:
这象征阿弥陀佛末世再来人间,也姓程,所以弥勒佛其实就是阿弥陀佛。根据佛经,弥勒菩萨远早于阿弥陀佛成佛,阿弥陀佛实为弥勒佛的分身。阿弥陀佛就是有无上金丹的龙王,其妻即被称为田螺姑娘的白水素女,末世来到人间的程姓圣人既是阿弥陀佛,也是弥勒佛。

6.03章 湖南省永兴县观音岩

东江在郴州资兴市的程江口与程江合一后进入永兴县,称为便江。因为便江从郴山流出来,故在清朝以前称为郴江,宋代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写道:“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即象征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即阴阳木合一的青帝,也代表木龙天蓬元帅和东王公。永兴县虽然没有银矿,但是通过回收冶炼金银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白银年产量18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2002年,在中国白银年会上,永兴县被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白银分会命名为“中国银都”,所以便江也被称为银河,代表天河,这与天蓬元帅为总管天河兵马的元帅相对应,也与太上老君管炼银炉的银童一致,银童下凡就是《西游记》中喜欢炼丹且有紫金红葫芦的银角大王,就是东王公和太乙天尊,也是大势至菩萨,而有羊脂玉净瓶的金角大王为金童就是观世音菩萨。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住在平顶山莲花洞,故在山洞里两个大王变成两朵有真心的莲花,即郴字。

《封神演义》第十四回:“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手提紫焰蛇牙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历代圣人为第一,史官遗笔万年新。”
解读:
复活后的哪吒就是郴州出生的弥勒菩萨。两朵莲花就是太素木之莲花圣普贤菩萨,其中一朵出岩洞(极乐世界)就变成阳木大树,即太乙天尊。

《大宝积经》第111卷: “弥勒菩萨往昔修菩萨道时,不能舍施手足头目,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积集无上正等菩提。”
《天蓬宝诰》:“六龙陛左,九虎关中,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劈尸千里,斩鬼五形。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通天祈佑、延祥涤厄、保宁身命,北极天蓬八十一军大元帅、护国消魔真君,证果法云普覆天尊。”
解读:
弥勒菩萨以方便安乐之道而积集无上正等菩提,故弥勒所出生之地有便江与之相应。末世来人间成佛,更为众生开极其方便之解脱大门。耒水仅仅在永兴县称为便江,故弥勒菩萨出生在永兴县,与天蓬元帅“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相应。永为永恒,为亘古常存,为不生不灭,为元神,为真我。
萧山置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县名称“余暨”。至三国期间,吴国的孙权于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余暨”为“永兴”。至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再由“永兴”改成“萧山”,一直沿用至今,古代萧山属于会稽郡(今绍兴),如今属于杭州,所以弥勒菩萨(天蓬元帅)在绍兴和杭州长期工作和居住。

永兴县便江镇白头狮村是白沙矿务局湘永煤矿总部所在地,在白头狮的便江河畔,有一个建于唐朝时期的观音岩,此庵依山岩而建,后屡建屡毁,现存木结构庵宇系清代所建,庵宇共分九层,高30米,穹顶是一面弯拱形的巨石。
解读:
白沙和江边巨石(观音岩)象征六牙白象,与雷祖沙僧对应,为阳土之灵,代表观世音菩萨的羊脂玉净瓶。观音岩的九层结构与观音菩萨的九炁(木炁)相对应。密宗之狮子无畏观音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此法相为阿摩提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雌性的白狮子就是白水素女,就是观音菩萨的阴木福神身,木为东方,所以观音岩位于便河东岸之白头狮村西边。黑煤与无光的阴司对应,狮子明王太乙天尊主管阴司,就是地官舜帝,就是木龙天蓬元帅,即主管阴司的东岳大帝,故湘永煤矿总部在白狮子村,而白沙矿务局总部在耒阳,故流经耒阳的耒水也称雷水。

传说南海的观音菩萨得知永兴县境内有一个号称“小南海”的地方,她便带着一个小和尚、一头狮子以及自己的官帽、梳妆台等物品腾云驾雾而来。到此看见有一块如被刀削的巨石竖立在便江边,于是观音菩萨将官帽往岩峰上抛去,只听见“轰”的一声,石壁上顿时被打出一个大洞,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官帽洞”。观音便入洞修道,谁知观音所带来的小和尚及狮子居心不良,想独霸官帽洞,小和尚与狮子吵得观音不得安宁,观音劝告不成,便设一计,对小和尚、狮子说:“对面山上有一仙果,你们谁先摘到,此洞就归谁了。”狮子与和尚皆信以为真,便飞奔到对岸去摘仙果。狮子刚到到河心,观音菩萨用玉手一指,狮子便动弹不得,变成了石狮,立于河心。据说这石狮很神奇,不管便江水涨多大,从来都没有淹没过它。

且说那小和尚,也一心只想摘仙果,观音话音刚落,他也掉头就往山上猛跑,刚跑到对面山上,一转身,观音也把他定住了,小和尚就从此站在那里,这就是现在传说中的“童子拜观音”
《中阿含经》中阿含王相应品说本经第二:“诸位比丘,人寿八万岁时,有王名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以法教令得安乐……便剔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尔时。尊者阿夷哆在众中坐,于是,尊者阿夷哆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作王。”
解读:
在这个传说中其实隐藏了末世观世音菩萨和弥勒菩萨将在永兴县出生的预言,弥勒菩萨的福身就是骑白狮子的北方多闻天王,即骑九头狮子的太乙天尊。而白沙和岩石就代表西方广目天王,即弥勒菩萨的彗身(法身)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东方持国天王(素女)和南方增长天王(九天玄女)合一之身。文殊菩萨也称文殊师利童子,故称为小和尚。四天王合一就是紫微大帝和弥勒佛。
狮子和龙都是木灵,北方主水,阳木之灵北方多闻天王(天河天蓬元帅)在水中,故狮子留在便河(银河)中央。文殊菩萨为内藏金灵的山土岩石之灵。金土分阴阳,阳金灵在阴土外,为石狮之魂心,故小和尚跑到山上。观音为水,文殊菩萨的阴金灵藏于土石内,为观音之真心法身,观音的阴木灵也藏于岩石之灵中,故观音要住在岩洞里面。阳金灵和阳木为弥勒菩萨凡身之魂,观音的阴金灵为弥勒菩萨凡身之魄,阳土为弥勒菩萨凡身之意根(妄意),阴土为弥勒菩萨凡身之真意。
此观音岩的故事其实是预言圣人将出生于永兴县白沙矿务局湘永煤矿,本人于1969年农历8月22日(燃灯古佛诞辰日)出生于湘永煤矿安陵工区,从出生后约三个月到一岁半之间住在湘永煤矿总部,曾在湘永煤矿子弟小学(1977年)和湘永煤矿子弟中学读书(1988-1989年)就读,1977年二学期中途转到湘永煤矿安陵工区就读,直到1983年转学到蓝山县城关中学就读。在湘永煤矿安陵者代表弥勒菩萨为管阴司的地官,弥勒菩萨也是《封神演义》中出雷雨过后出生在燕山古墓边的雷祖雷震子。燕为黑色,燕山古墓即代表煤山安陵工区,安陵工区的煤区在大山底下负几百米的地方。弥勒菩萨就是莫言小说《酒国》中去煤矿调查腐败的检察院侦查员丁钩儿,因为作为法王子的弥勒菩萨就是司法大神二郎神,即都天纠察大灵官王灵官,即欻火律令大神南方雷祖邓天君。

太极时的弥勒菩萨实为大势至菩萨(东王公)和观世音菩萨(西王母)合一之身,在同一个肉体里,故末世文殊菩萨、狮子和观世音菩萨同来湘永煤矿,且变成一个婴儿出生。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有官帽呢?因为根据佛经弥勒菩萨(化身为阿夷哆尊者,实为阿逸多)末世来人间成佛时会先当螺王,以转轮圣王的身份统一天下,那时观世音菩萨就是螺王之王后,故有官帽。观世音菩萨之福神身就是被称为田螺姑娘的白水素女。

《憨山大师年谱》:“嘉靖(明世宗)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予,金陵全椒县人也,姓蔡氏。父讳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予俗姓萧。系出兰陵。梁武帝之后。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父母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娠。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岁(一八四〇年),七月二十九日寅时。予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母大骇恸。以今后无复举子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
《封神演义》第十二回:“时殷夫入已觉腹中疼痛。靖急起来至前厅坐下,暗想怀身叁年零六个月,今夜如此,莫非降生,凶吉尚未可知。正思虑间,只见两个侍儿慌忙前来:“启老爷!夫人生下一个妖精来了。”李靖听说,急忙来至香房,手执宝剑。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跳出一个小孩儿来,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 ”
解读:
憨山大师为虚云菩萨的前世,两者都是弥勒菩萨十世轮回中的凡身,所以两者的母亲都梦见观世音菩萨。童子即文殊菩萨,观音大士携童子入门即观音携小和尚入胎。著青袍者即东王公,也是大势至菩萨。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合一就是太极紫微大帝,也是弥勒佛。

白衣重胞指胎儿出生后,还完整的包在羊膜囊里,如同装在一个淡黄色清澈液体的袋子中,代表太极。在虚云和尚和哪吒则称白衣重胞为肉团,憨山和虚云一样都是太极紫微大帝下凡,破开肉团即象征太极化为阴阳生两仪,即太极变成了魂魄意。

《启示录》 5:5 长老中有一位对我说:“不要哭!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他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
《启示录》 22:16 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解读:
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就是大卫的根,即亚当,即天皇大帝和青帝伏羲,即以文殊菩萨为其真心法身的大狮子。当伏羲分解出女娲时就变成骑狮子的太乙天尊,即狮子明王。

6.04章 衡阳南岳祝圣寺和南台寺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南起衡阳市区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逶迤七十二峰绵延八百余里。主体部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之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十二六福地洞灵源,都在衡山上。
千年古刹雁峰寺坐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代高僧在此传经布道,唐代郴州资兴的“寿佛”释全真留有袈裟在雁峰寺,这是南岳衡山称为寿山的根据之一。寺内主要建筑为观音殿和寿佛殿。
解读:
轸星属于南方七宿之第七宿,南方七宿属于火,轸者车也,车为山土之灵,南主火,故称南岳和南山,又南山象征太上老君盛不死金丹与火的紫金红葫芦,故称南岳为寿山。
地皇神农炎帝为审判众生者,即衡量众生善恶者,故名衡山。祝融为离火之灵,其实就是神农炎帝的分身,神农炎帝为赤帝,故祝融葬于赤帝峰。南岳大帝即火神祝融,故祝融峰为南岳最高峰。紫盖峰与紫气对应,紫气就是神农炎帝的龙身。岳麓山与山土之灵对应,就是神农炎帝的沙土之灵,即阳土之灵,即北山,故位于南岳北面的长沙市。回雁峰为南岳第一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故名回雁峰,代表神农炎帝的阴土之灵。
雁者鸿也,江鸟也,山土之灵也。雁由“乙人隹”组成,乙和人为土石之灵,隹为鸟,土人鸟为常飞作“人”形的大雁,飞到南方的雁为有火的阴山,即南山。寿佛的袈裟就是沙土之灵,就是灵雁,代表南山。

《四库全书》载《衡湘稽古》云:“嫘祖从帝南游,死于衡山(古称岣嵝为衡山),遂葬之。今岣嵝有嫘祖峰,上有嫘祖之墓,谓之先蚕冢”;
《轩辕本纪》载:“帝周游行时,元妃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
《水经注》:“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为南岳也。”
解读:
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死于岣嵝山,并且葬于岣嵝山之嫘祖峰。岣嵝山属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称衡山。嫘祖也称雷祖,即后土娘娘,为阳山之灵,代表观音净瓶。而南岳主要体现为阴山之灵,两山合一,故葬于南岳。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石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复返归岳。”
《吴越春秋》后文云:“禹得金简之书,然后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方为《山海经》”
解读:
崇伯侯鲧的儿子大禹出生于湖南张家界的崇山,治水时在湘江边的南岳衡山梦见苍水使者传话,于是按照指示在南岳南天门附近金简峰上的黄帝岩(后宋徽宗将此巨石改称皇帝岩)斋戒三月,然后到绍兴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而明白治水之法。
穿赤绣衣的玄夷(玄都、九夷)苍水使者即邓元帅,即赤龙,即赤帝,即黄帝的大元帅神农炎帝,即天蓬元帅在雷部化身的苍天上帝太阳烈火天尊,也是火神祝融。山神就是山之灵,即轩辕黄帝。宛委山为会稽山诸峰之一,紧邻绍兴市阳明路。

南岳大庙位于朱明峰的南麓赤帝峰下,而祝圣寺距南岳庙半里许,是南岳六大佛教丛林之一。祝圣寺原称弥陀台,由唐代高僧承远(公元712-802)创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诏为“弥陀寺”,五代十国时(930-960),马殷据湖南称楚王。适逢有掌诰夫人杨子莹施钱,在弥陀寺旧基上重建寺院,马殷名曰:“报国寺”。至宋朝,赵氏朝庭再崇信佛教,法运兴启。太平兴国间(968-976),太宗赵光义下诏,更寺名为“胜业寺”。宣和元年(1119),宋徽宗崇信道教,诏天下建“神霄宫”。清康熙五十一年,逢康熙帝六十大寿,湖南官员为祝康熙寿,而建行宫,请改祝圣寺。祝圣寺亦是天台净土道场,唐代承远及弟子法照以及般舟和尚均为天台净土高僧。
净土宗认为该宗有十三位师祖,他们依次: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智旭、实贤、行微、实贤、际醒和印光。承远被尊为净土第三代祖师。
解读:
祝圣寺与末世圣人相应,弥陀台与无量光阿弥陀佛相应,报国寺与金轮圣王相应,胜业寺与无能胜弥勒菩萨相应,与无能胜主玉皇大帝相应,神霄宫与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相应。玉清真王就是南极长生大帝,就是神农炎帝,就是末世圣人弥勒菩萨,就是金轮圣王之螺王阿逸多(阿夷哆),弥勒菩萨成佛就是弥勒佛,也是阿弥陀佛,为金轮圣王。

1990年暑假,由太极拳老师岳黎明率领湘潭大学的武术爱好者去南岳活动,先在南岳山下的祝圣寺拜佛。在那里遇到一个挂单的体安法师,他满脸含笑,主动叫我们,说他能看到我们头顶上的光,知道我们是修炼之人,叫我们晚上去他的禅房。晚上他给我们几个人讲解《心经》,后来我把《心经》背得滚瓜烂熟,谁知道四十多岁后,我严重失眠,就靠默念《心经》才能体安而睡。那天晚上体安法师还带着我们一起在佛像前做了三皈依,点好香后绕佛像转了几圈,但具体仪式我不是记得很清楚了,后来听说体安法师到萍乡某个很穷苦的旧庙去了,从此再无音信。这一情况与唐僧遇到乌巢禅师传《心经》相呼应。

(1990年夏 摄于祝圣寺,体安法师后排左四 本人后排左一)

在祝圣寺住了一晚,第二天登山去南台寺,好像是爬小路上去的,南台寺位于南岳衡山之瑞应峰下,是一座创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的古寺。传说海印和尚来到南岳后,见瑞应峰下有处平坦之地,翠峦环绕,茂松修竹,苍翠飞烟,于是结茅造庵,草创此寺。因地处山阳,故名“南寺”,后又改名为“南台寺”。

唐天宝二年(742年)慧能的弟子希迁和尚自江西青原山来到南岳,并结庵于寺东大石上,所以也被称为“石头和尚”。天下佛子慕其名而来,听其宣讲禅法,由此南台寺不断扩建。希迁和尚俗姓为陈,这与《西游记》有所巧合,唐僧也是唐朝人,俗姓也姓陈,唐僧的法身就是石猴孙悟空,而弥勒菩萨就是能补天的灵石下凡(即舜公石下凡的贾宝玉)。在《圣经》中称“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 ,是上帝“亲自雕刻这石头”,并且“石头上有七眼”。台就是土石,故南台寺即代表火石,即南山之石,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弥勒菩萨就是有火土之灵的神农炎帝。
六祖惠能南宗一脉,佛教史上称为“一花五叶”,而这“五叶”都出自南岳。希迁之下,弘开南禅三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故此石头驻锡之南台寺额有“天下法源”铭刻。南岳半山腰的千古名刹福严寺,其历史上著名公案“怀让磨镜”就发生在福严寺之侧的磨镜台。磨镜台,一方小小的石台,被怀让大师磨出一代宗师马祖道一,磨出两个宗派——沩仰宗、临济宗,其中临济宗成为中国禅宗最大的宗派。弥勒菩萨之第九世凡身虚云和尚将禅宗五派传承合于一身。
1987年宝昙法师住持南台寺任方丈,他以重振南台禅风为已任,筹集四百多万元兴建殿堂、僧寮,购置佛经、法器,雕塑佛像等。此外,还改建了山门,新建了大乘佛塔、劳公亭、吉祥天女像。

(南台寺和金刚舍利塔)

1993年在方丈宝昙法师的率领下,南台寺投资350万元在寺后面兴建“金刚舍利宝塔”,以作供奉释迦牟尼佛之两颗舍利及珍藏贝叶佛像之所。从天空往下看,整个建筑其形状如同一个“⊙”,这是“日”字的甲骨文,代表大日如来和太阳神,释迦牟尼佛就是神农炎帝的化身。
金刚舍利宝塔于1993年7月动工,1998年竣工。塔49米高,4为阴金,9为阳金,先天一炁金刚法身佛分阴阳就是4和9。南台寺金刚舍利宝塔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高山金刚舍利塔。

《南岳志》记载:“净业,东汉隋人精研律部博综异闻,隋仁寿三年被举送舍利子衡州之衡岳寺。”
1969年当时高山气象站施工,挖出石函一个,石函中央安置鎏金铜塔一座,高40公分,八方攒岩顶,密檐十三级,塔腰圆鼓形,有小圆拱劵门。塔中安置玉盒,盒内有小金杯(有盖),杯中小洞内有两颗白色骨质舍利。玉盒内还有一块金质的“舍利佛”金牌及红色玛瑙心一棵,珍珠数颗,紫红琥珀方印一颗。1974年8月,南岳高山气象站站长曾必胜向南岳文物管理所报告,家父旷光辉(南岳文物管理员)接收了这批珍贵文物,并设柜得以保藏。1998年4月14日交佛教部门(出自:湖南日报2020-03-07 17:52 历史钩沉|李腾芳在湘潭)。1998年5月14日,当金刚舍利塔落成,迎请舍利入塔时,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当时阴雨朦胧的天气突然神奇地转好了,一缕阳光破雾而来,把整个舍利塔都照亮了。仪式完毕,云雾四合,又下起小雨。这与1997年普陀山观音铜像开光时发生的神迹完全一样。
“舍利佛”金牌代表金灵摩尼珠,代表金刚法身佛,红色玛瑙心代表赤帝(南极长生大帝,南岳大帝,神农炎帝,妙光菩萨)和火焰围绕的金刚手菩萨,紫红琥珀方印代表紫微大帝、毗湿奴和“  神的印”。释迦牟尼佛为日种,为太阳神神农炎帝再来。本人名为永辉,文物保管者名为光辉,现在南台寺的方丈名为怀辉,都代表火神之炎帝。69年舍利子出土与本人69年出生相呼应。

我们在南台寺拜见了宝昙法师。后来我跟湘潭大学的王毅一起于1991年上半年到南台寺找宝昙法师出家,但是宝昙法师不允许,所以只在宝昙法师那里办了个居士证,取法号为怀勋,但是好像没有做任何皈依的仪式。大概1991年冬天还去过一次,夜宿南台寺,与众和尚们一起烤火聊天。勋字的小篆由“山目炎力”组成,目为炎火,山为力,火山正好与南山对应。勋即代表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代表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代表东王公所骑的熊,代表十字架,代表金翅大鹏雕(神雕),代表天皇大帝和雷祖。

宝昙法师重建的古南台寺,据说门联为蓝军所题

《法华文句•四上》(南朝•智顗)云:“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虚云自述年谱》云:“妙法莲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华时一现耳。此云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如来于三乘调熟之后。方说妙法。声闻弟子。皆蒙授记。此华表当来果位,故言灵瑞,今闻法者之先兆也。”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宋•釋從義)卷七:“优昙者。此云瑞应。又云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大海减少。金轮路现。此华乃生作金轮王之先兆也。”
《涅槃经疏三德指归》(宋•释智圆)卷三:“优昙钵罗。此云灵瑞。轮王将出,三千年后此华乃现。”
《真灵位业图》(梁·陶弘景):“第七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解读:
优昙花是金轮圣王在人间出现时与之相应而发生的瑞相,金轮圣王就是赤帝(炎帝)在人间的化身,故每三千年炎帝要在人间出现一次,即要换个名字,金轮圣王其实就是佛。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1027年,悟道于公元前992年,因为没有公元零年,所以从释迦牟尼佛悟道到1993年建金刚舍利塔正好经历了3000年。
宝昙法师之名有特殊含义,象征天界至宝优昙花也。末世优昙花出现于世就是弥勒菩萨在世,就是鸡头城(鸡头国)之螺王在世。““优昙者,此云瑞应。”故由象征优昙的宝昙法师在瑞应峰建设金刚舍利塔。
2007年8月10日山西新闻网以《罗花惊现五台圆觉寺》为标题报导了五台圆觉寺出现优昙婆罗花的情况;2010年2月27日中国新闻网以《江西庐山发现传说三千年一开放的“优昙婆罗花”》对相关情况做了报导。2011年06月14日据江苏省淮安新闻网在《疑似优昙婆罗花在淮安楚州区绽放》报导中写道:佛教中所描绘的三千年一遇的优昙婆罗花在吴承恩故居开放。
1997年,韩国媒体首次报导了韩国京畿道仪旺市清溪寺出现优昙花,之后韩国各地连续开放优昙婆罗花,中国各地也相继发现了这种三千年一开的仙界奇花。特别是2014年10月20日,韩国中源大学十八个石罗汉身上开了一百余朵优昙花。
优昙花之所以大量在韩国开花是因为弥勒菩萨就是地藏菩萨,而九华山的地藏比丘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也是蓬莱岛(韩国济州岛)星主紫微大帝的化身,蓬莱岛即孙悟空的花果山,所以优昙花要在韩国大量开放,也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开放。弥勒菩萨也是文殊菩萨的分身,故也在五台山的圆觉寺开放。

进入悬有“南台禅寺”右额的正门,迎面是一尊袒胸露腹乐哈哈的弥勒佛坐像。弥勒佛神龛后则为护法神韦驮神像。神像身着铠甲,手执降魔金刚杵,昂首挺立。弥勒殿两侧供奉彩塑四大天王像,像高三米左右,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中有的执琵琶、雨伞、宝剑。有的手缚青龙、银鼠,巍然而立,履行各自天职。与弥勒殿毗接是南台寺大雄宝殿,殿内有三尊佛像,趺座八宝金莲台上,正中为释迦牟尼世尊,左侧为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里面还有观世音菩萨和左右侍者善财、龙女二像。
穿过佛塔墓群,有一大石坡,石坡旁边有一“金牛石”,曾印有金牛足迹。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秋天,游山都夏良用在金牛石壁岩上刻诗曰:“手招黄鹤来,脚踏金牛背。麈世无人知,白云久相待。”
解读:
光和火就是牛,法身佛在石头里面摄持光就是骑青牛的金阙帝君太上老君,故有金牛石与之相应。金牛石即《圣灵•启示录》里的白石,就是六牙白象。白石里面的法身佛也用白云象征,而艮石之灵为土,土主黄色,故也称为黄鹤。我们湘潭大学的武术爱好者夏令营由指导老师岳黎明率领登南岳,岳就是高山,也是土石之灵,黎明为光,与金牛石相应,
太上老君骑青牛,所以金刚舍利塔最早的门联中有“东来紫气白云低……”的字句,这暗示释迦牟尼佛就是紫气东来的太上老君,如今变成弥勒菩萨到东方中国来了。还有一句中有“西望莲池红日……”,这暗示紫气东来的太上老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坐在莲花上的大日如来阿弥陀佛。如今这门联已经更换了新的。

(2008年8月20日摄于南台寺)

在印度教中,吉祥天女为毗湿奴的妻子,也是多闻天王的妹妹,其实就是东方持国天王,即持琵琶的佛母妙音菩萨,即风神素女,即观世音菩萨。吉祥天女被大势至菩萨的化身金刚手菩萨降服,毗湿奴就是紫微大帝。吉祥天女能变化形象伴随毗湿奴下凡:毗湿奴化身为持斧罗摩(天蓬元帅)时,她是达拉尼(天猷副元帅);毗湿奴化身罗摩(带神猴哈奴曼的中央黄帝)时,她是悉多(后土娘娘);毗湿奴化身为黑天(酆都北阴大帝)时,她是鲁格米尼(孟婆)。她的形像多为丰满美女,面带慈祥微笑。坐骑为白色猫头鹰或金翅鸟或骡子。有大功德于众,因而旧称功德天。在西藏密宗被称为“吉祥天母”和“骡子天王”,藏语称其为班达拉姆。

        (吉祥天女)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尔时世尊见吉祥天女。有无量百千福庄严。俱胝如来围绕。一切释梵护世赞扬称叹……此大吉祥天女作成就善根。此诸如来常随逐大吉祥天女作成就善根。此诸如来常随逐大吉祥天女,能摧一切罪,除灭一切烦恼,令一切身作无垢,召集增益一切财谷,能除贫穷,能摄召一切天、龙、药叉、罗刹、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能息除一切逼恼诤讼斗战,能成办六波罗蜜。”
解读:
吉祥天女为印度教毗湿奴的妻子,毗湿奴下凡为释迦牟尼佛,所以吉祥天女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极乐世界的妻子,在人间称耶输陀罗,前世称瞿夷。萍乡安源煤矿为毛泽东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所以与出自煤矿的我有缘的体安法师和怀善法师都去了萍乡某寺。

根据《法华经》可知,燃灯佛和弥勒佛其实都是释迦牟尼佛,或者说燃灯佛和释迦牟尼佛都是弥勒佛。一切佛都是毗湿奴(紫微大帝,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在人间的化身,所以在南台寺建了代表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塔和他妻子吉祥天女的塑像,昭示弥勒菩萨和他妻子已经来到了南台寺。 毗湿奴下凡为释迦牟尼佛时,吉祥天女下凡化耶输陀罗,同时吉祥天女也在释迦牟尼佛体内,就是他的莲花身女宝,即观世音菩萨。

我妻子陪我于2008年8月20日去南台寺还愿时,宝昙法师因为脑溢血正在长沙某医院住院,后于2008年9月15日凌晨6时在长沙圆寂,由其弟子怀輝法师接任南台寺方丈。宝昙法师、怀辉法师和虚云和尚是同乡,都是湘乡人。虚云和尚名古岩,字德清,可见虚云也是石头和尚。1957年,因为宝昙法师为受到打击的虚云和尚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吃了大苦头,受到打击和批判。

(1990年暑假 摄于南台寺,本人前排右三位)

上面我们夏令营集体照中,后排右二就是怀善法师,他为中国佛教界第一个建筑设计师。怀善法师,俗姓唐,广西全州人,六十年代就学大专学校,所学为水利工程专业,70年代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工程师,1985年5月,因缘汇聚,在湖南南岳上封寺礼宝昙法师披剃出家,并于同年受具足戒,后又事从本焕长老和一诚长老及佛源老和尚。1990年,怀善法师应江西省萍乡市邀请,出任萍乡市佛教协会会长,并任宝积寺住持。1996年被派往尼泊尔,参与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的设计、筹建工作。2000年5月,怀善法师任尼泊尔中华寺首任方丈。
2002年9月怀善法师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2012年返回中国佛教协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西省萍乡市宝积寺方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万佛寺方丈。
《央崛摩罗经》说:“文殊菩萨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问准宝积经》说:“文殊于未来成佛,名曰普现,混无量佛土,为一净土,以弥陀净土比之,不啻大海毛滴耳。”
《马可福音》 10:18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解读:
只有上帝是善的,上帝就是佛,怀善象征弥勒佛。善者羊辛也,土中金也,法身佛也,永恒也,常也,不生不灭也,代表永。释迦牟尼佛末世再来人间化身为弥勒佛,将在中华出生,并在中华建立真正的佛殿(神的殿),故怀善去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建中华寺,并出任首任方丈。一切佛都是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就是欢喜藏摩尼宝积佛。萍为木,木为佛之福身,木为龙为欢喜。阿难尊者为龙,阿难之梵语本义就是欢喜的意思,故象征欢喜藏摩尼宝积佛的怀善出任萍乡宝积寺方丈。文殊菩萨化身弥勒佛,将所有佛土归于一国土,即将万佛归为一佛,故怀善任万佛寺方丈。
怀善法师为宝昙法师弟子,后来其所礼师父本焕长老、一诚长老及佛源老和尚皆是虚云和尚的徒弟,而虚云和尚为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在人间的第九世凡身。1990年夏天,怀善法师与我见面后不久即出任江西萍乡宝积寺方丈,而虚云和尚为本人之前世。

《约翰福音》 10: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马太福音》 16:19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解读:
耶稣就是文殊菩萨,就是天门,为山石之灵。如来佛的五指代表五行山,就是天门,所以如来佛把用五行山压住孙悟空称为安天。钥匙就是圣灵,即孙悟空,即文殊菩萨的摩尼珠,即金灵。

中华寺有两颗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舍利子代表摩尼珠,而摩尼珠住在莲花上,故两颗舍利子皆均由尼泊尔蓝毗尼莲花寺前方丈必蒙拉难陀长老所赠予。怀善将其中的一颗佛舍利赠予怀梵法师所主持的天门寺,同时还赠予了佛之大弟子目犍连和舍利弗的舍利子各一颗。2009年6月8日,三颗舍利子入驻天门寺。 怀梵法师于1991年在南岳南台寺礼宝昙大和尚剃度出家, 1999年负责张家界普光寺恢复和天门山寺重建工作, 2008年担任张家界天门山寺方丈。怀梵者代表梵天也,梵天就是文殊菩萨,为印度三相主宰神之一,这象征文殊菩萨开天门。三相神实为同一神,印度三相神等同于中国的太上老君、紫微大帝和雷祖勾陈天皇大帝,等同于佛教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金刚力士。 怀辉法师象征妙光菩萨,妙光菩萨即文殊菩萨。

(2008年8月24日 摄于天门山)

怀善将蓝毗尼中华寺的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和两个徒弟之舍利赠给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寺,象征释迦牟尼佛带着两个徒弟(或徒弟们)出生于湖南省且要在中华开启天堂之门。门者弓也,故天门山在张家界。
人间天堂就是杭州,所以释迦牟尼佛要在杭州开天门,即《推背图》所说的“乾坤再造在角亢”,角亢即东南。象征由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们来中国湖南开天国之门。

南岳舍利出土记载的文章如下:

https://news.xtu.edu.cn/info/1001/1322.htm

6.05 章 绍兴会稽山大禹陵和香炉峰

会稽山,原名茅山、苗山,亦称亩山、防山、南镇山、覆釜山,亦称南山,为古代五大镇山之一的南镇。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跨越上虞区、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地,主峰香炉峰在绍兴市越城区的东南,距绍兴市区约6公里。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建禹庙,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是清代重建。
2003年,大禹陵扩建,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增至十二对。依次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2007年4月,绍兴文物局确定禹陵享殿建筑的复建。重建的享殿建筑风格布局与禹庙大殿相同,保持明清规制。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山海经•海内经》:“ 会稽山在大楚南。”
解读:
《山海经》为大禹和伯益所撰写,故在大禹时期就称会稽山了,而非大禹死后才称会稽山。大楚指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震为雷,震泽等同于雷泽。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东汉•赵晔撰):“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于里闾。’”
解读:
大禹从会稽山之宛委山得覆釜之书(金简),从而明治水之道。故此会稽山也被称为覆釜山。后来大禹因为在茅山大会计治国之道,故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大禹陵,是大禹的葬地。大禹陵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之稽山街道禹陵村,距绍兴城区约三公里。禹陵村为大禹后裔姒姓家族繁衍生息之地,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为上古八大姓之一,如今禹陵村的姒姓已经传到第145代了。
大禹陵在香炉峰的北面,炉峰禅寺的正下方。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据《康熙会稽志》卷十五记载:“明嘉靖间,有闽人郑善夫定在庙南数十武,知府南大吉信之,立石刻‘大禹陵’三字。”即今禹陵所在位置。

《吴越春秋》曰:“禹子启即位后,“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
《越绝书》记载了禹陵的形制,称:“(禹)葬会稽。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
解读:
这里的南山就是会稽山。稽下藏日,日为火为南,故名南山,禾即观音。观音既在南山也在北山,在南山时即住在塔内,如同地上竹草花,在北山即水中莲花和浮萍等。

《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于黄帝之岳,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
《纂山记》(唐•贺知章)曰: “黄帝号宛委穴为赤帝阳明之府,於此藏书。大禹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禹穴 。”
《会稽县志》:“龙瑞宫,在宛委山下,其旁为阳明洞天。”
《会稽县志》:“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有石,俗呼石匮,壁立干云,有悬度之险,升者累梯然后至焉。昔禹治洪水,厥功未就,乃跻于此山。发石匮,得金简玉字,以知山河体势。于是疏导百川,各尽其宜。”
《越中杂识》谓:“阳明洞天在龙瑞宫旁,是一巨石,中罅。道家第十洞天也。”
解读:
宛委山为会稽山诸峰之一,禹穴在宛委山,原名为宛委穴,因为大禹在此穴得黄帝的金简而被后人称为禹穴。此穴也称为赤帝阳明之府,即赤帝所居之地,即神农炎帝所居之处,也称阳明洞天。赤帝住南山,日月皆赤帝所化,火为阳,水为阴,故称赤帝名为阳明,道教以洞阳代表太阳。

《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父王华(龙山公),母郑氏。龙山公常思山阴(绍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复自余姚迁之越城光相坊居住。先生尝筑阳明洞,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故世称阳明先生。先生卒于江西南安,葬于浙江绍兴兰亭……宪宗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丁亥,先生生。(1472年10月31日)是为九月三十日。太夫人郑娠十四月。取名‘云’。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定名‘守仁’。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皆在越。”
《明史•王守仁传》记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 》:“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我于最胜持明藏金刚部中。说汝秘密八名。一名象耳。二名妙庄严。三名功德宝海。四名无动。五名真实云。”
《阳明先生行状》(明•黄绾):“郑氏孕十四月而生公。 诞夕、岑太淑人梦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来、导以鼓乐、与岑。岑寤而公生、名曰云。六歳不言。”
《会稽县志》记载:“王文成守仁为刑部主事,时已告归,结庐洞侧,默坐三年,了悟心性,今故址犹存。”
解读:
王守仁是绍兴府余姚县人,告归绍兴,在阳明洞天附近的峡谷中结庐了悟心性,故改名为王阳明,他所结庐的地方也被称为阳明小洞天,此后在绍兴传播阳明心学。死后葬在绍兴兰亭。
赤子就是赤帝之子,所以赤子下凡的王阳明实为赤帝(神农炎帝)的凡身,故为弥勒菩萨的十世凡身之一。赤帝就是名为云的金刚手菩萨,而金刚手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就是南方雷祖,即邓天君,即神农炎帝,故王阳明之名为云,王阳明为虚云和尚的前世之一。
我在绍兴曾住在云东路边的西金村(云龙路与云东路交界处)和东金村约六年,两村之间如今也修了一条阳明北路,与其一线相连的阳明路紧挨着宛委山的东边经过,在原来住的地方建了阳明幼教集团(云东园区)。后来我搬迁到绍兴城南居住一年左右,然后再搬迁到会稽山路塔山街道惠日桥居住数年,那时在会稽山路上藕芽池底的成功进出口公司上班,其后迁居杭州。云为兑,兑为金,云东路象征紫气东来的太上老君,东为龙,故有云龙路,绍兴地图形状就是太上老君骑牛的形象。会稽山为南山,惠日桥象征太阳离火之灵,符合南山出太阳。南山之灵即李靖的塔,日出于南山,故惠日桥属于塔山街道,这与南岳有金刚舍利塔一致。

浙江绍兴香炉峰为会稽山最高峰,香炉峰海拔高度为 354 米,峰顶面积只有数十平方米,其形似香炉,由此而得名香炉峰,与湖南蓝山县九嶷山的香炉石相对应,香炉石就是有丁火和阴木的净瓶。
香炉峰顶上建有炉峰禅寺,这是一处佛教胜地。炉峰禅寺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遐迩,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 观世音菩萨即后土娘娘,有艮土之灵,艮为山,此山顶天立地,分隔天地,故香炉峰上的炉峰禅寺又被称为天柱山寺。
炉峰禅寺在明清之时又称螺庵,因为观世音菩萨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田螺姑娘白水素女,即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称准提菩萨,准提菩萨一只手持白螺。白水素女就是大禹的妻子青丘九尾狐女娲,故观音就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就是骑白猪的金刚手菩萨,就是天河八十一路兵马大元帅,即猪八戒,故大禹为水官。
根据佛经,弥勒菩萨末世从兜率天下来投胎到鸡头国,称为螺王,弥勒菩萨以螺王身份统一全球后再成佛,观世音菩萨就是弥勒菩萨的妻子,弥勒菩萨实为大势至菩萨,即金刚手菩萨。

香炉峰山脚下有两条路,一条称为南镇路,与会稽山称为南镇相符合,另外一条称为永胜路,与南方雷祖弥勒菩萨又称无能胜相符合,这与我住西金村的地方如今修了条胜利东路和阳明北路相连接一致。永胜路原来是条小路,从这里沿着山脊能到香炉峰寺,我住绍兴时经常从这条小路登顶到炉峰禅寺。炉峰禅寺原来在山顶,如今扩建到山下去了。
在离峰顶不远处有一塔,称为思远塔,符合南山化作塔之理。从思远塔再往上走还有一块巨大的海上飞来石,与观世音菩萨的净瓶呼应,即出水的北山之灵。两山可以合为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