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章 魔经之《维摩诘经》略谈

《维摩诘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维摩诘所说经》。为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所写,维摩诘是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的人物,是一个居士。但是在其它佛经并没有这么一个人物,所以无法证实书中所说的内容真假,我们只能就经书中的事情来评论。

1.本经的传法手段就是诘问,以诘问众声闻、菩萨众来显示自己的智慧辩才,目的不纯,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贬低别人,乃魔性也。在本书弟子品第三和菩萨品第四中,花了大量笔墨来渲染声闻中的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波离、罗睺罗、阿难及弥勒、光严、持世、善得等菩萨都不如他,都被其诘问所难倒,释迦牟尼的真正弟子都是无争之人,争是犯戒的行为。后世禅宗好斗机锋,当是向维摩诘学习的结果。

2.维摩诘在经中,贬低众人,难堪众人,让天女降下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行便着著不落,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此为羞辱各声闻弟子。

3.维魔诘好比试神通,争强好胜,维摩诘问众菩萨:“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到香积佛国去采香饭来吃。),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开始犯戒骂人可耻了)”,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末学。(文殊看不过去了,告诉维摩诘,不要轻视其他菩萨)”

4.维摩诘重执着名利。释迦牟尼示小疾,派阿难去取药,维摩诘不让阿难去取,并说:“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维摩诘认为如来示疾取药以度二乘人之举是让他受到耻辱”

5.维摩诘诽谤如来,大多数时间如来语音柔软,而维摩诘诽谤说:“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后世禅宗用所谓的打骂接引众生也当緣于此。

6.以魔力妄称神通。此经上言,维摩以神通力,“吾当不起于座”,在释迦牟尼面前,把无动如来的妙喜国及无动如来及其眷属菩萨、国土取来,置于大众面前。他怎么能把无动如来佛都搬动,没有任何人或菩萨能移动佛,显然这是魔说或魔力。

7.佛的弟子讲经说法都言“承佛威力”,但在本经中,没有这一句。况且不动地菩萨示现神通,都不言“我能如何如何”,按《大般若经》说法,凡言“我能,认为我能”而显神通都是著魔的体现,因为有我执即被魔侵。

8.本经之“不二法门”其实就是非完整版的“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经》言,在四静虑中(四禅)引发六神通,然后才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二法门)。所以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般若波罗蜜多境界。其实在四禅定之后,还要在证行阴空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为什么不能轻慢别的菩萨?

《大般若经》:“若菩萨摩诃萨未得大菩提记,于得无上大菩提记诸菩萨摩诃萨起瞋忿心,斗争轻蔑骂辱诽谤,是菩萨摩诃萨随起尔许念不饶益心,还退尔许劫曾修胜行,经尔许时远离善友,还受尔许生死系傅”

有些声闻弟子,本身就是大菩萨,只是为了配合释迦牟尼传法,现身为声闻弟子而已,即使我们平时,也很难说不碰到化生而来的菩萨,如果轻慢此人,很可能就犯下大罪了。

《圣经》马太福音7: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圣经》马太福音18:3/4“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整个《维摩诘经》都是在贬低佛教化出来的弟子们,借此暗指佛的教化不行,所以《维摩诘经》是魔经,而维摩诘很有可能就是魔王波旬,故有大神通。

5.15章《圣经》里保罗的魔论

很多基督教徒包括牧师和神父天天看《圣经》,却不知道什么是耶稣真理,还被保罗和路加骗得入了魔。如何才有资格进入天国永生呢?主耶稣如来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必须遵守的条件。就是要遵守上帝的一切旨意,包括诫命和律法以及其他的一些命令。

诫命、律法、总纲和罪。
《马太福音》 22:37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
《马太福音》 22:38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马太福音》 22:39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马太福音》 22:40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申命记》 30:10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这律法书上所写的诫命,律例,又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他必使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并你身所生的,牲畜所下的,地土所产的,都绰绰有余,因为耶和华必在喜悦你,降福与你,相从前喜悦你列祖一样。
《申命记》 6:25 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 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
解读:
诫命写在律法书上,广义而言上帝的十大诫命属于上帝律法的一部分,但作为最重要的律法独立出来称为“十大诫命”。其中最大的两条诫命是律法的总纲,违背神的律法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违背神的总纲,即违背诫命。除非在特殊情况下,虽然违背律法,但是完全符合总纲,才会被神定为无罪。

《约翰一书》 2:3 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
《约翰一书》 2:4 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
《约翰一书》 5:2 我们若爱 神,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 神的儿女。
《约翰一书》 5:3 我们遵守 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
解读:
不遵守神的诫命就是不爱神,同样爱神也必然遵守他所定下的律法,违背神的律法也是不爱神的表现,这就违背了神的诫命。

《约翰一书》 3:24 遵守 神命令的,就住在 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 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约翰一书》 4:13  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
《约翰一书》 3:9 凡从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注: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 神生的。
解读:
圣灵就是神,就是道,就是种(佛性),就是上帝。

《约翰一书》 3:4 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
《约翰一书》 3:6 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圣灵),也未曾认识他(圣灵)。
《约翰一书》 3:9 凡从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注: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 神生的。
解读:
有圣灵的人必然遵守上帝的律法,不遵守律法的人必然没有圣灵,违背律法就有罪。

《约翰一书》 3:8 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 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
《约翰一书》 3:9 凡从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注: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 神生的。
《约翰一书》 3:10 从此就显出谁是 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解读:
凡是犯罪的人就属于魔鬼,或者被魔鬼所控制,成为魔鬼的女儿。

耶稣有赦罪的权柄。
《约翰一书》 2:1 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约翰一书》 2:12 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藉着主名得了赦免。
《约翰一书》 2:2 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
《马太福音》 9:6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解读:
没有得到圣灵的人就有可能会犯罪,罪人可以通过信靠耶稣为他赎罪。

信耶稣同时要认罪并悔改才能被赦罪。
《约翰福音》 8:11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马太福音》 3:8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
《约翰一书》 1:9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诗篇》 32:3 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乾。
《雅各书》 5:16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启示录》 2: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启示录》 2:16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解读:
犯了罪的人要认罪并悔改,不要再犯罪,即要遵守上帝的诫命和律法。如果不遵守上帝诫命和律法就必然会再犯罪,那就是没有悔改或者说悔而不改。耶稣不会为不认罪或不悔改的人们赎罪,他们就会死于罪中。

魔鬼保罗宣称诫命和律法使人有罪。
《罗马书》 5:13 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罗马书》 7:8 然而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因为没有律法,罪是死的。
《罗马书》 7:9 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
《罗马书》 7:10 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
《罗马书》 7:11 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
《罗马书》 7:13 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吗?断乎不是!叫我死的乃是罪。但罪藉着那良善的叫我死,就显出真是罪,叫罪因着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

解读:
有些罪是因为有律法后才成为罪,但有很多罪并不会因为有诫命和律法才成为罪,如杀人、强奸、同性恋、抢劫和偷盗等。如果说没有宣布诫命和律法就完全没有罪,那么不是犹太人或者没有接触过《圣经》的、不知道有上帝诫命和律法的其它民族的人杀人就没有罪了吗?

《创世纪》18:20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
《创世纪》18:22二人转身离开那里,向所多玛去。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
《创世纪》18:13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
《创世纪》19:24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
解读:
在耶和华上帝通过摩西跟犹太人宣布任何诫命和法律以前,不是也判定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了吗?上帝不是也把所多玛和蛾摩拉两个城灭了吗?诫命和律法是让人们明白做什么就会有罪,以避免犯罪,不能把上帝的律法等同于人间的法律。不能说罪藉着诫命引诱他起贪心,是否起贪心并非因为有诫命,而是因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妄想心。

《创世记》 4:8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创世记》 4:7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创世记》 4:11 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
《创世记》 4:12 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
《创世记》 4:13 该隐对耶和华说:“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
解读:
该隐时期上帝也没有给出任何律法,可是当该隐杀了他弟弟亚伯时,上帝还是定了他的罪,并给予惩罚。

《创世记》 6:5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创世记》 6:11 世界在 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
《创世记》 6:12 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
《创世记》 6:13 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
《创世记》 7:21 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
解读:
挪亚时期上帝也没有给出任何律法,可是还是定那些道德败坏的不义之人有罪,然后用大洪水灭掉了他们。遵守道德就是凡人的根本律法,凡败坏道德者都有罪,爱神是最大的道德,其次就是爱人如己。如果不遵守道德规范就是不义之人,就是有罪之人。

魔鬼保罗把上帝律法废掉了,宣传信耶稣就不要遵守律法。
《加拉太书》 2:16 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
《加拉太书》 3:11 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 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义人必因信得生。”
《加拉太书》 5:4 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哥林多前书》 7:19 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 神的诫命就是了。
《哥林多前书》9:20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罗马书》3:28所以(有古卷作因为)我们看定了, 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
《加拉太书》5:18 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
解读:
不遵守神的律法就是不顺从上帝,就是不爱神,也就没有遵守神的第一条诫命,即没有“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
凡全面遵守上帝诫命和律法的人可以成为义人。而且在上帝律法中有赎罪祭,犹太人可以以之获得上帝的赦罪而成为义人。
《申命记》 6:25 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 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
人们通过信耶稣可以为自己赎罪而成为义人,但是前提条件是要认罪和悔改。如果不在律法之下,即不需要遵守律法,那么就不会承认自己有罪。如果不愿意遵守上帝的律法,那么就是不愿意悔改,那么耶稣就不会给他赎罪。
保罗认为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之下,这也是错误的,是颠倒的,因为在圣灵的指导下完全会遵守上帝的律法,而不是不需要遵守律法。

魔鬼保罗用“爱人如己”代替所有律法。
《罗马书》 13:8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罗马书》 13:10 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罗马书》 13:9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加拉太书》 5:14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解读:
前面说过,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和“爱人如己”两条,其中最大的一条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而“爱人如己”只是第二重要的诫命,可见不能用“爱人如己”代替全部律法。“爱人”不能完全代表“爱神”。
而且总纲不能完全代替律法,而是将总纲思想贯穿在律法中,即总纲通过律法体现出来。如果只有总纲而没有详细的律法条例,很多情况下就缺乏可判断性。人们就很难做出判断,就不知道哪些是犯罪的行为。而且实行“爱人如己”而言,不同观点的人就会采取不同的行为。
当然总纲高于律法,人们有些行为虽然是违背律法的,但是完全符合总纲,就会定为无罪。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对很多行为并不能明确判定是否符合总纲,所以还是需要详细的律法来明确。

主耶稣要求遵守上帝的诫命和律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废除律法。
《马太福音》7:21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马太福音》5: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马太福音》5: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启示录》 12:17 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 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那时龙就站在海边的沙上。
《启示录》 14:12 圣徒的忍耐就在此,他们是守 神诫命和耶稣真道的。
解读:
这里主耶稣强调任何时候都要遵守上帝的律法,而且律法是不能有任何更改的,上帝的诫命和律法都是天父的旨意。不遵守天父的旨意,即使心里面求主耶稣,也不能进入天国。可见,耶稣所传的福音是遵守摩西所传上帝诫命和律法的犹太人上天堂之钥匙。不遵守上帝诫命和律法的人就是求主耶稣也不能进入天国。遵守诫命就必须遵守神的律法。

耶稣“成全律法”的本义就是使罪人知罪,知罪后悔改,悔改即遵守上帝的诫命和律法,这就是成全了律法。耶稣用赦罪治病之法使人们相信病是因罪而生。
《马可福音》 2:17 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耶稣福音主要是为犹太人准备的。
《出埃及记》 12:43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逾越节的例是这样: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羊羔)
《马太福音》 10: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马太福音》 15:24 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马太福音》 15:25 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
《马太福音》 15:26 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马太福音》 15:27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马太福音》 15:28 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解读:
耶稣亲口说,他奉上帝差遣到以色列家传福音,可见福音不是给外邦人的,迷失的羊就是不明正法的犹太人。当然如果外邦人有大信心,那么也是可以给他们治病的,但是没有说可以传福音给外邦人。
后来外邦人虽然跟着保罗信了耶稣,但是没有遵守上帝律法,不遵守上帝十大诫命中“不准杀人”的诫命,所以曾经组成了十字东征军,杀人放火。在近代以及现代,信耶稣的欧洲和美国人都在全球干着杀人放火的勾当(当然如今的犹太人也忘记了上帝律法,在中东肆意杀人。)

耶稣福音主要是为犹太人准备的。
《出埃及记》 12:43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逾越节的例是这样: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羊羔)
《马太福音》 10: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马太福音》 15:24 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马太福音》 15:25 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
《马太福音》 15:26 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马太福音》 15:27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马太福音》 15:28 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解读:
耶稣亲口说,他奉上帝差遣到以色列家传福音,可见福音不是给外邦人的,迷失的羊就是不明正法的犹太人。当然如果外邦人有大信心,那么也是可以给他们治病的,但是没有说可以传福音给外邦人。
后来外邦人虽然跟着保罗信了耶稣,但是没有遵守上帝律法,不遵守上帝十大诫命中“不准杀人”的诫命,所以曾经组成了十字东征军,杀人放火。在近代以及现代,信耶稣的欧洲和美国人都在全球干着杀人放火的勾当(当然如今的犹太人也忘记了上帝诫命和律法,在中东肆意杀人)

魔鬼保罗向不遵守上帝律法的外邦人传假福音。
《使徒行传》 13:46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 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
《使徒行传》 13:47 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
解读:
这里保罗以主的名义极力鼓动向外邦人传福音,这与主耶稣在世时所说完全不一样,所以保罗是被撒旦所骗,被撒旦所摄持。保罗说是主吩咐他,可是没有其他人证。而耶稣传福音时是有很多人证在场的,是有见证人的。

魔鬼保罗与彼得为敌。
《马太福音》 16:18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注:“权柄”原文作“门”)。
《马太福音》 16:19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约翰福音》 21:14 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
《约翰福音》 21:17 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申命记》 32:4 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 神,又公义,又正直。
《加拉太书》2:11 “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解读:
这里的“矶法”就是耶稣给彼得取的另外一个名字,所谓抵挡就是排挤、攻击、甚至诽谤。耶稣已经把天国的钥匙都交给彼得了,即把圣灵都交给彼得了。保罗反对彼得就是与圣灵作对,就是与天国作对,彼得有权利审判他。这也说明保罗所传之法与彼得所传之法是相冲突的,保罗所传的法是不能使人进入天国的,保罗所传的是魔法。

魔鬼保罗是敌基督,也是假基督。
《约翰一书》2:18 “小子们哪,如今是末时了。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
《约翰一书》2:19 “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
《腓立比书》1:21 因我(彼得)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解读:
保罗是犹太人,所以约翰说“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保罗在耶稣升天后就大肆捉拿、捕杀基督教徒,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独子,所以约翰这里指的“敌基督”就是当初的捕杀耶稣追随者的保罗。
约翰这里说的是“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说明那时就已经出来了,就是指捕杀耶稣门徒的保罗及其同伙,此时的保罗就是敌基督。后来保罗谎称被耶稣召见(其实应该是被魔王召见),于是开始假托耶稣的门徒传假福音,就是我们现在在《圣经》新约里那些除了马可福音、马太福音、约翰福音、约翰书、雅各书、犹大书和彼得书之外的其它内容,占据了几乎新约的一大半内容,这个时候的保罗就成了假基督。
保罗对《圣经》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保罗,那么耶稣福音可能早就消失不见了,即使是《圣经》 旧约也难以看见,那么就不利于我如今对《圣经》的研究,就难以明白神佛主宰世界的真相。可见,魔鬼也有魔鬼的作用。人们只要相信有自有永有的上帝存在,而又能自觉遵守上帝十大戒命,那还是极有益处的。

真正的信耶稣不仅仅指信耶稣是上帝独子或神,还要信耶稣所说过的一切话,并遵照执行。
《约翰福音》 6:40 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马太福音》 24:35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约翰福音》 8:43 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
《约翰福音》 5: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约翰福音》 5:34 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
《约翰福音》 6: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解读:
保罗狭隘地定义“信耶稣”的含义,保罗忽略耶稣说过要成全律法而不是废除律法的话。保罗采用叫断章取义的手法掩盖信耶稣的真实含义。

5.13章 《路加福音》中的问题

一、疑点
《路加福音》:,
10:1 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
10:2就对他们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10:9要医治城中的病人,对他们宣讲:‘ 神的国临近你们了。’
10:17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说:“主啊,因你的名,连鬼也服了我们。”
解读:这一段只有在《路加福音》里出现,在其他的福音里没有出现这一情节,所以本人觉得这一段很可能是作者路加自己加进去的,因为加进这一段以后,由于这七十个人都没有名字记录下来,所以就有很多人可以任意冒充主耶稣的门徒了,而且这里说这些人也都能医治病人,都能赶鬼,那么就可以造成这些人都有圣灵的假象,因为能治病和能赶鬼是有圣灵的体现。有了这一段才有《路加福音》存在的理由,而别的福音里都没有记载有路加这个人。在别的福音里,主耶稣只指定了十二个门徒。
《马太福音》10: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二、错误
《路加福音》
10: 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老师,我应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呢?”
10:26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怎么念的呢?”
10:27 他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并且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10:28 耶稣说:“你答得对,你这样行,就必得生命。”

我们看其他的福音却不是这么说的:
马太福音(马可12:28/31)
22:34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使撒都该人无话可说,就聚集在一起。
22:35 他们中间有一个律法家,试探耶稣说:
22:36“老师,律法中哪一条诫命是最重要的呢?”
22:37他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
22:38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诫命。
22:39第二条也和它相似,就是要爱人如己。

从上面比较可知,《路加福音》是完全错误的,《路加福音》把主耶稣说的话变成了法利赛人中的律法家说的话了。

三、魔论A

《路加福音》
10:27 他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并且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10:28 耶稣说:“你答得对,你这样行,就必得生命。”
10:29那人想证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10:30耶稣回答:“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撇下他一个人就走了
10:31 正好有一个祭司,从那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旁边走过去了。
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那里,看见他,也照样从旁边走过去了。
10:33 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旅行来到他那里,看见了,就动了怜悯的心,
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带他到客店里照顾他。
10:35 第二天,他拿出两个银币交给店主,说:‘请你照顾他,额外的开支,我回来的时候必还给你。’
10:36 你想,这三个人,谁是那个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舍呢?”
10:37 他说:“是那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作吧。”
解读:这一段纯属路加借用主耶稣的名发的魔论,主耶稣说的“爱人如己”,到《路加福音》里变成了“爱邻舍如同自己”,而且把邻舍定义为怜悯自己的人,这是完全的魔论,是完全违背耶稣的教导,耶稣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要“爱自己的仇敌”。而在《路加福音》里变成了要爱对自己有益处的人了。

《马太福音》
5:43 “你们听过有这样的吩咐:‘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5:44 可是我告诉你们,当爱你们的仇敌,为迫害你们的祈祷,
5:45 好叫你们成为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使太阳照恶人,也照好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解读:可见《路加福音》是宣传魔论了,路加宣传的是拉帮结派的思想,宣传的是只爱对自己有益处的人,显然《路加福音》是伪造的。

魔论B
《路加福音》
22:35耶稣又对他们说:“从前我差你们出去,没有带钱囊、口袋、鞋子,你们缺乏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
22:36 耶稣说:“但现在,有钱囊的应当带着,有口袋的也是这样;没有刀的,要卖掉衣服去买刀。
22:38 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22:49 左右的人见了,就说:“主啊,我们用刀砍好吗?”
22:50 他们中间有一个人砍了大祭司的仆人一刀,削掉他的右耳。

我们再来看《马太福音》是怎么说的。
26:50 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作的事,快作吧!”于是那些人上前来,动手拿住耶稣,逮捕了他。
26:51 有一个与耶稣在一起的人,伸手拔出刀来,砍了大祭司的仆人一刀,削掉他的一只耳朵。
26:52 耶稣对他说:“把你的刀收回原处!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解读:由此可见,路加在这里又伪造了耶稣的话,所以后来的基督教(天主教)依据这些伪造的话就大兴刀兵,杀人放火,无恶不做,十字军东征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殖民其他国家都是依据这些伪造的福音而行的。

魔论C
10:17 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说:“主啊,因你的名,连鬼也服了我们”
10:18 耶稣说:“我看见撒但,像闪电一样从天坠落。
10:19 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去践踏蛇和蝎子,胜过仇敌的一切能力。绝对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们了。
解读:这里的“践踏蛇和蝎子”也只在《路加福音》里出现,在其他三个福音里没有出现,这显然也是跟耶稣教导的“爱自己的仇敌”相违背的,这也是后来的基督教徒不畏惧杀人放火的理论依据,他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认定谁是蛇和蝎子(或恐怖分子),然后他们就可以去肆意践踏。凡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凡人认为对的不一定对,凡人认为错的也不一定错,所以凡人没有权利去审判别人,去践踏别人。而末日的审判权是归于神或神赋予了权柄的天使们。

显然这一段也是路加或保罗伪造的。由以上可见,《路加福音》是魔鬼加入了很多魔论的假福音。

5.12章《圣经》新约释义

我们研究《圣经》新约,不要看别人说什么,只要看主耶稣说了什么,别人的话只要跟主耶稣说的话不一致就不能听从,而只能视为魔论或邪论,所以我们只要以福音为标准就可以了,而不要以其他人夹在《圣经》里的别的东西为标准。启示录主要作为预言的作用。
在四个福音里面有一个《路加福音》,作者路加并非耶稣的门徒,也非耶稣的门徒的门徒,而是自称为耶稣的门徒之保罗的徒弟或同伙,保罗和路加都来路不正,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路加福音》,应该以《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和《马可福音》为标准。
马可是耶稣大弟子彼得的门徒,马可把彼得的演讲记录下来整理成《马可福音》,而马太是利末人,也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约翰也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主耶稣如来把他的母亲交给约翰照顾。这里以研究《马太福音》为主,以《约翰福音》和《启示录》为辅助。

1)《马太福音》4: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解读:人的肉体靠食物活者,但人如果不遵从神的诫命,不遵守神的旨意,那么就会被审判,就会失去生命,因果报应就是神审判的结果。神的话就是福音,就是人的精神粮食。
2)《马太福音》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解读: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不信任神的话,不断试探神,于是神大怒,决定二十岁以上的人都不得进入迦南地(今以色列地),结果犹太人在旷野里走了四十年,直到当年神发怒时二十岁以上的人都老死光了才让犹太人进入神许给他们的迦南地,所以神的话只能信,不能去试探,不能怀疑。神的律法只能遵守,不能怀疑和自己更改。
3)《马太福音》5:15-16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解读:人不能只顾自己修行,还要做好榜样,引导人们皈依神,要普度众生,并把功德回向给神,就是回向给三藐三菩提(即父如来佛)。菩提即是道,道即是神,回向三藐三菩提就是把荣耀归于神。
4)《马太福音》5:17-18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解读:如今信基督教的,没有不把律法废除掉的,都以为只要信耶稣就不要守律法了。比如:接受割礼、不许杀人、守安息日、过住棚节、行赎罪祭。这些律法几乎没有基督教徒完全遵守,都以为信耶稣就不在律法之下了,这就是受了保罗魔论的毒害!
5)《马太福音》5: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
解读:不可有嗔心。
6)《马太福音》5: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解读:要出离三界脱离六道轮回永生,必须要还清无量劫来的宿债,有宿债的人是不能脱离六道轮回的。这一点世尊在《楞严经》上关于燃指供佛消宿业的说法是一致的。
7)《马太福音》5: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解读:不仅不能有淫的行为,而且不可起淫心,否则就是犯戒。
8)《马太福音》5: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解读:可见西方的婚姻和性自由,是完全违背主耶稣教导的。男人不能休妻,女人也必须嫁鸡随鸡,从一而终。
9)《马太福音》5: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解读:不可妄语。
10)《马太福音》5: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解读:要忍辱,而不能去践踏蝎子。
11)《马太福音》5: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解读:要无分别心地爱一切人,要宽恕别人,要爱仇人,不能报仇,不得以任何理由杀人以至于发动战争。
12)《马太福音》
6:1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6:3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解读: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慈善,要心无所住而施舍,就是布施波罗蜜多。如果行善为人所知,就转化为此世之俗世间的名利了,就没有福德了。
13)《马太福音》6:5-6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马太福音》 26: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解读:不可故意去教堂里为自己祷告,不要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祷告。祷告的姿势要“俯伏在地”,而如今中国人都是在教堂里站着祷告,显然不够谦卑,对神不够尊重。
14)《马太福音》6:14-15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解读:能宽恕别人的人,才能得到神的宽恕,即忘记一切仇恨,不生嗔恨心。
15)《马太福音》6:19-21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解读:世上的一切财物都不值得珍惜,唯有积累功德和福德即天上的财宝才是人生的最大收获。功德和福德越高,人的灵魂量子频率才越高,才会越有智慧和福报,有了足够的功德和福德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15)《马太福音》6:31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解读:要心无挂碍。
16)《马太福音》7:1-2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解读: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论断人很容易产生妄语和诽谤之罪,所以不要批评别人,不要给别人的行为下是非和善恶结论。
17)《马太福音》 7:3 -5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解读:不能只看见别人的错误,而看不见自己的巨大错误,不能自以为是,而要谦卑。
18)《马太福音》7:6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解读:要珍惜福音,不要法传非人,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害人害己。
19)《马太福音》7:15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解读:教会内部有假圣人,却由于大家都没有认出来,结果成了教会内公认的圣人,那就是基督教的保罗等人,其目的就是把人领入地狱。
20)《马太福音》7:18-23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解读:这里指的就是那些自认为信耶稣的人,以为自己有圣灵的人。他们的行为特征(果子)就是不遵守上帝的律法,宣传可以就可以不遵守律法了,就不在律法之下了。这些人虽然声称奉主耶稣的名行事却并不能被主耶稣赎罪而得救。爱耶稣就是要遵守他所说的一切话语,就是他的道。
21)《马太福音》8:22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解读:要舍去一切俗事,抛弃七情六欲,一心一意跟随基督的人才能获得永生。如果舍不得抛弃夫妻、父母、子女和朋友之情,那就不是一心一意爱神,那么也就不能获得永生。
22)《马太福音》9:13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解读:祭祀是爱神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祭祀者如果不真心爱神,那么神就不喜欢这种祭祀。相对于祭祀,神更喜欢人们认罪悔改,这样神就能对这些认罪悔改的人赦罪,赦罪就是怜恤。如果不认罪,那么就不会悔改,所以耶稣召罪人,而对于无罪之义人,就不用召来认罪和赦罪了。
23)《马太福音》10: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解读:当时主耶稣所传的福音只是为救赎以色列人而传的,因为《圣经》中的律法专为以色列人而设。其他外邦人并不愿意接受上帝的诫命和律法,所以不要去外邦传福音。比如中国人就不受割礼,也不过住棚节,也不守安息日。保罗等人传给外邦人的福音是把上帝律法废除后的所谓福音。
24)《马太福音》10:22-23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解读:“人子就到了”指耶稣升天不久后,罗马皇帝就开始迫害耶稣的信徒,杀了很多耶稣信徒。这些被杀的耶稣信徒就是被耶稣接走了,将来末日一起复活而获永生。这里也告诉我们在传法的时候要忍辱负重,要跑到有利于传法的地方去,但在完成传福音的任务后,就可以为道而死了,死后人子耶稣就会来接走他们的灵魂。当年彼得要逃跑的时候,主耶稣向他显现,要他回去受刑而死,这就是成就他了。
25)《马太福音》10:34-36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解读:对主基督的爱要远远超越对父母儿女的爱。当基督降临时,要抛下一切亲情跟随主。
26)《马太福音》10:38-39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解读:这是永生的真正奥秘,就是为道而死,死后复活而永生,不需要修禅定。这也是《大般涅槃经》为护持正法舍身成就的秘密。
27)《马太福音》11:27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
解读:子和父其实是同一个神,子是父的变化身。
28)《马太福音》12:31-32 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
解读:圣灵就是智慧之灵,也是律法和因果报应的执行者,唯有得圣灵才能获得永生。圣灵其实就是上帝的法身,就是上帝。而人子是基督,是圣灵所变化出来的肉体身。
29)《马太福音》15:9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马太福音》15:14 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解读:不要以其他人所说的话为真理,不要以其他任何人的教导为依据,而要以主耶稣亲口所说出来的话为依据,为真理。否则就会被人误导,如同被瞎子领路,那么无论如何拜耶稣也是没有用的。
30)《马太福音》15:24-26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解读:主耶稣所传的福音是为遵守上帝律法的犹太人定制的,外邦人因为不遵守上帝律法,所以不能传给不遵守上帝律法的外邦人。
31)《马太福音》18:3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解读:刚出生的小孩子没有善恶分别心,没有吃善恶果,所以要入天国必须去掉分别心。
32)《马太福音》19:3-6有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说:“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 耶稣回答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解读:不可休妻。
33)《马太福音》19:17-21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马太福音》19:29 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解读:主耶稣在这里强调,想要永生者的修炼之道,就是守上帝诫命,慈悲行善,对父母有孝心,而等主耶稣来时,就要舍弃一切亲情和财富跟随主耶稣。
34)《马太福音》22:1-7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解读:这里跟启示录第十一章两个见证人遥相呼应,两个传法人来圣城(中国西安)传法,有很多人都为俗事忙碌,不肯抓住机会跟随基督学习永远的福音以获得永生,更有敌对者海中上来的兽和无底坑兽把见证人杀人。最后上帝大怒,把那些跟随兽的人都杀了。
35)《马太福音》23:2-3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解读:文士和法利赛人(犹太教传经者)虽然自己不遵守上帝的诫命和律法而在行为上堕落了,但毕竟他们知道上帝戒律和律法的所有内容,所以说他们所吩咐的要遵行。这里强调要遵守上帝的诫命和一切律法。
36)《马太福音》23:9 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
解读:耶稣明确交代,基督教信徒们都是兄弟,任何人都不要自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可是如今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满地都是牧师和神父,居然还有号称代表上帝行使权力的教皇。
37)《马太福音》23:15-16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
解读:任何法传到后来进入末法时期都是如此,传法的人并不懂法,自己也不遵守戒律,所以是以盲引盲,害人下地狱。
38)《马太福音》23:35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解读:根据《圣经》记载是该隐把亚伯杀了,这里主耶稣透露了犹太人就是该隐的子孙。
39)《马太福音》24:27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
解读:耶稣从东方再来,耶稣再来时有雷暴闪电出现,因为圣灵耶稣就是雷祖。
40)《马太福音》26:52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解读:任何理由都不能作为杀人的理由,没有人能在律法之外!
41)《马太福音》27:28 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
《马可福音》 15:17 他们给他穿上紫袍,又用荆棘编做冠冕给他戴上,
解读:耶稣只可能传一种颜色的袍子,如果穿紫袍象征有圣灵的耶稣就是紫气东来的太上老君,就是紫微星。朱红色的袍子象征耶稣是骑青牛的太上老君,青牛就是光与火,用红色代表光。而荆棘为阴木,象征白水素女,冠冕象征当王的地藏菩萨。
42)《约翰福音》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约翰福音》1:9 -10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解读:耶稣是火神神农炎帝,是霹雳火神雷祖。
43)《约翰福音》1:12-13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
解读:“作神的儿女”就是从佛口生的法身大士,就是八地以上菩萨,菩萨的法身就是神的法身分出来,所以说是“从神生的”,法身是永远不会灭的,所以是永生。
44)《约翰福音》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解读:道成肉身就是佛在人间出世,也称三位一体的基督。
45)《约翰福音》1:18 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约翰福音》12:45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解读:父代表无极,子代表太极,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本源,太极为用,太极和无极一体,所以见到子就是见到父。
46)《约翰福音》10: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解读:佛教和道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弟子就是别的羊,也是耶稣的弟子,末世主耶稣再来必然统一宗教。
47)《约翰福音》14: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解读:要耶稣接引才能入天国。
48)《启示录》
2:2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2:9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解读:保罗等人就属于自称为使徒和犹太人的假使徒,实为撒旦的使者。
49)《马太福音》25:42-46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他们也要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解读:这里主耶稣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他自己,由此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主耶稣的低级分身,这跟佛教说人人都有佛性全一致,佛性就是圣灵耶稣。
50)《约翰福音》
12:47-48 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16:7-8 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解读:
圣灵就是道,圣灵审判有罪之人。耶稣的肉体之身并不审判众生,此次来以色列的耶稣并不当人间的王,也不当犹太人的国王。

5.10章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释义

《清静经》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为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传说作者为葛玄。道教称老君西游白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本经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大约在唐朝出现,当时比较著名的注本为杜光庭所注。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清静经》就成为全真教的日常功课。

《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解读:
大道生天地,天地生日月和万物,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道无情,日月有情。大道无相,故无名字可形容,大道生出各有其名的万物,并养育之。

《清静经》:“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解读:
天地皆是道的化身,天清明,地浊重。从人的角度来观测,天旋转,地静止。日为天之魂,月为地之魄,故称天魂和地魄。对应于人体,人之魂为身中之日,人之魄为身中之月。魂为阳,好动为清,魄在水中时为阴,好静,为浊。

《清静经》:“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解读:
男为乾,为父,为清,主动。女为坤,为母,为浊,主静。乾为纯阳,为先天一炁,为无极,先天一炁生天地,故清为浊之源,动为静之基。清为乾,浊为坤,清净即天地合一,故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两仪生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生后天五行,后天五行生万物。

《清静经》:“男动女静者。男禀天之气以生,女禀地之气而成,故曰:天动地静也。此男女之论者,非实属男女也,阴阳而已矣。”
解读:
阳炁以男象征,阴炁以女象征。如先天一炁为纯阳之炁,称金公,而坎水为阴炁,称姹女。又称太阳为公公,太阴月亮为婆婆。

《清静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解读:
人之识神本来应该清净,而人之妄想心(六识)在其外扰动,人之妄想心本来应该静止不动,但因为人生出爱欲之心而被牵动。如果人能去除爱欲,心自静而无念,六尘不入而心澄,元神自然显露,得清净。此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之所以不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心不能绝六尘,爱欲不能去除。三毒六欲皆灭除,那时行阴尽的境界了,即阿那含境界。
佛教的三毒为贪噌痴,道教的三毒也称为也叫三虫、三彭和三尸神。三尸分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尸者,神主之意。道教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据说,三尸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蹻”。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纪命符》称:”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拜。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过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药有效,乃成仙。”
《酉阳杂俎》前集还说,三尸神“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一居人腹,令人好饮食,恚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
上尸相当于痴和贪欲,由痴生思(行阴),故好马车。中尸相当于嗔,下尸相当于贪淫和无慈心。可见道教的三毒类同于佛教的三毒,灭三毒即是阿那含果。
南宋初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

《清静经》:“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解读:
遣欲之法,内观自己的心念,要做到一念不生,即是心无其心。然后观万物(色)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其实就是观空,三者都能做到,即见色之空性。证道色之空性后,再将空观空,即不住于空的境界,把空也空掉,变成空也不存在,即是无色相的境界,就是色阴尽。把受阴也观成空空即受阴尽,把想阴也观成空空即想阴尽。观空亦空即空空之法,即真空之法,即空解脱门。

《清静经》:“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解读:
证空空,再运用“无无亦无”之无相解脱门,证六尘无相,即六尘不入,即六识不生,即证想阴尽而结金丹。保持在真心的状态下,就不会生起贪欲之心,这就是真静。真常即真心,即元神,此时以无分别心且无贪欲的元神应物,元神如同镜子,万物从镜子前过皆留其影,但是镜子对万物不起分别心,也不生情。此元神即真心,元神虽然应万物,但又六根清净,这就会渐渐入真道。

《清静经》:“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思益梵天所问经》“ 又问:‘得何法故名为得道?’文殊师利言:‘若法不自生,不他生,亦不众缘生,从本已来常无有生,得是法故说名得道.’”
解读:
去贪欲,证诸法无相,无生无灭即无生法忍,即断贪欲而行阴尽,即断贪欲等七情而入真道,也称得道,即无生法忍,即成就法身。得而不得,是为真得,如有所得,即非真道。因为道无形无相,如有所得即是有相,凡有相者即非真道。
因为要度化众生,故称已经得道,实际心无所得,所以释迦牟尼佛传法四十九年而说自己没有传法,因为众生不可得,法不可得。

《清静经》:“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解读:
道为空空,故得道之上士已经证到万法皆空,或者明白万法皆空,故与人无争,下士没有得真道,也不知道万法皆空,故好与人争。
有上德之人并不用追求道德,因为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自然符合道德,而下德之人,常执着于追求道德,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执着于道德者其实还没有明白道德,即没有得真道。没有得真道是因为有妄想心,有妄想心者,惊动其识神,识神一动,即攀缘于万物。

《清静经》:“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解读:
识神攀缘于万物,即是贪爱,有了贪爱即生烦恼,有烦恼更生妄想,且忧苦身心。于是识神沉没在苦海之浊水(海水为亥水为浊水)中流浪生死,不得真道,自性之元神被妄想心遮盖。得了真道,即常清静,即六尘不入,六识不生,六根清静。

《清静经》:“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宫。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清静经》:“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清静经》:“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解读:
本经实为炼己修心,通过观心的方法达到四禅无念的境界,然后通过观空结金丹,再以无所得(即般若波罗蜜多法)之法成就法身之法,为入金门登金阙成为神仙之法。此修道之法与真正的佛教禅修之法几乎完全一样。

5.17章《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释义

《清静经》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为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传说作者为葛玄。道教称老君西游白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本经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大约在唐朝出现,当时比较著名的注本为杜光庭所注。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清静经》就成为全真教的日常功课。

《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解读:
大道生天地,天地生日月和万物,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道无情,日月有情。大道无相,故无名字可形容,大道生出各有其名的万物,并养育之。

《清静经》:“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解读:
天地皆是道的化身,天清明,地浊重。从人的角度来观测,天旋转,地静止。日为天之魂,月为地之魄,故称天魂和地魄。对应于人体,人之魂为身中之日,人之魄为身中之月。魂为阳,好动为清,魄在水中时为阴,好静,为浊。

《清静经》:“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解读:
男为乾,为父,为清,主动。女为坤,为母,为浊,主静。乾为纯阳,为先天一炁,为无极,先天一炁生天地,故清为浊之源,动为静之基。清为乾,浊为坤,清净即天地合一,故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两仪生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生后天五行,后天五行生万物。

《清静经》:“男动女静者。男禀天之气以生,女禀地之气而成,故曰:天动地静也。此男女之论者,非实属男女也,阴阳而已矣。”
解读:
阳炁以男象征,阴炁以女象征。如先天一炁为纯阳之炁,称金公,而坎水为阴炁,称姹女。又称太阳为公公,太阴月亮为婆婆。

《清静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解读:
人之识神本来应该清净,而人之妄想心(六识)在其外扰动,人之妄想心本来应该静止不动,但因为人生出爱欲之心而被牵动。如果人能去除爱欲,心自静而无念,六尘不入而心澄,元神自然显露,得清净。此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之所以不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心不能绝六尘,爱欲不能去除。三毒六欲皆灭除,那时行阴尽的境界了,即阿那含境界。
佛教的三毒为贪噌痴,道教的三毒也称为也叫三虫、三彭和三尸神。三尸分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尸者,神主之意。道教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据说,三尸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蹻”。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纪命符》称:”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拜。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过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药有效,乃成仙。”
《酉阳杂俎》前集还说,三尸神“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一居人腹,令人好饮食,恚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
上尸相当于痴和贪欲,由痴生思(行阴),故好马车。中尸相当于嗔,下尸相当于贪淫和无慈心。可见道教的三毒类同于佛教的三毒,灭三毒即是阿那含果。
南宋初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

《清静经》:“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解读:
遣欲之法,内观自己的心念,要做到一念不生,即是心无其心。然后观万物(色)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其实就是观空,三者都能做到,即见色之空性。证道色之空性后,再把空以观空,即不住于空的境界,把空也空掉,变成空也不存在,即是无色相的境界,无的境界也没有了,即是无相的境界,即是想阴尽。

《清静经》:“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解读:
证到六尘无相,即六识不生,再进一步就是念头完全寂灭,即行阴尽,此时不再有六欲之心,不再有贪欲之心,此为真静。真常即真心,即元神,此时以无分别心的元神应物,此元神即自性,元神虽然应万物,但又清净自然,此时即入了真道。元神如同镜子,万物从镜子前过皆留其影,但是镜子对万物不起分别心。

《清静经》:“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解读:
去三毒,无贪嗔痴,即入真道,也称得道。《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得而不得,是为真得,如有所得,即非真道。因为道无形无相,如有所得即是有相,凡有相者即非真道。
因为要度化众生,故称已经得道,实际心无所得,所以释迦牟尼佛传法四十九年而说自己没有传法,无所得自然就无所传。

《清静经》:“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解读:
道为空空,故得道之上士已经证到万法皆空,或者明白万法皆空,故与人无争,下士没有得真道,也不知道万法皆空,故好与人争。
有上德之人并不用追求道德,因为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自然符合道德,而下德之人,常执着于追求道德,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执着于道德者其实还没有明白道德,即没有得真道。没有得真道是因为有妄想心,有妄想心者,惊动其识神,识神一动,即攀缘于万物。

《清静经》:“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解读:
识神攀缘于万物,即是贪爱,有了贪爱即生烦恼,有烦恼更生妄想,且忧苦身心。于是识神沉没在苦海之浊水(海水为亥水为浊水)中流浪生死,不得真道,自性之元神被妄想心遮盖。得了真道,即常清静,即六尘不入,六识不生,六根清静。

《清静经》:“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宫。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清静经》:“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清静经》:“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解读:
本经实为炼己修心,通过观心的方法达到四禅无念的境界,然后通过观空结金丹,再以无所得(即般若波罗蜜多法)之法成就法身之法,为入金门登金阙成为神仙之法。此修道之法与真正的佛教禅修之法几乎完全一样。

5.08章 《心经》释义

讲修空一定要看观世音菩萨给我们传下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告诉我们什么是证空性以及如何证空性。关于空之境界层次就在本经的第一小段里面,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解读:
“观自在”即自在观,即真心之观。
“照见”就是用真心观察到,证到。
“五蕴皆空”就是色、受、想、行、识皆空,代表万法皆空,入无生法忍。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证到五蕴皆空后就明白色以至于五蕴和空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因为人的妄想心而认为有五蕴。其实五蕴都是幻相,其性本空。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解读:
证到空性后,明白诸法其相本空,入空解脱门(见空性)、无相解脱门(万法空相)和无愿解脱门(心无挂碍),去我执和法执,证到万法本无生灭,入菩萨八地之无生法忍境界,成就法身,然后以无所得之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继续修持,最后见到真我佛性而成佛。初证空性即证到色阴空,去我执即证到行阴空,去法执即证到识阴空。

5.07章 《消灾吉祥神咒》揭秘

消灾吉祥神咒,是佛教寺庙《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出自《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由唐代不空三藏大师所译,是释迦牟尼佛于净居天上所说。

原文如下:
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啰底贺多。舍娑曩喃。怛侄他。唵。佉佉。佉呬。佉呬。吽吽。入嚩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底瑟姹。底瑟姹。瑟致哩。瑟致哩。娑癹吒。娑癹吒。扇底迦。室哩曳。娑嚩诃!

发音如下:
nā mó sān mǎn duō。mǔ tuó nán。ē bō là dǐ。hè duō shě。suō láng nán.dá zhí tuō.ong.qié qié.qié xì.qié xì.hōng hōng。rù wā là。rù wā là。bō là rù wā là。bō là rù wā là。dǐ sè chà。dǐ sè chà。sè zhì lǐ。sè zhì lǐ。suō pō zhà。suō pō zhà。shàn dǐ jiā。shì lǐ yì。suō pó hē。

根据这个发音,其实这个咒并非梵语,而纯粹是普通话,但由于印度人不懂普通话,所以传到中国后,中国人就一直当作梵语去读诵了。

梵语和普通话对照:
梵语发音: 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啰底贺,多舍娑曩,喃!怛侄( *)他唵, 佉佉佉呬,佉呬
中文发音:南无三满,脱苦脱难,我不拉你呵,多蛇所难啦!大势至托梦,窃窃窃喜,窃喜.
梵语发音:吽吽,入嚩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底瑟姹底瑟姹。
中文发音:洪翁,度万难,入万难,拨浪入万难,拨浪度万难,你设下的色障。
梵文发音:瑟致哩,瑟致哩,娑婆吒。娑婆吒,扇底迦室哩曳娑嚩诃!
中文发音:舍救你,舍救你,速破障,速破障,山里家是你的所望呵。
注解:
南无三满:指皈依上帝独子大势至菩萨,上帝独子为三,即震阳木。蓝山话中“满”者叔叔之意,三满即三叔。
洪翁:指洪荒时期的人类始祖伏羲(圣经里称亚当),就是有拨浪鼓的福星木龙,即龙祖,所以后面说他“拨浪入万难”
蛇:代表魔王撒旦。
入万难:大势至菩萨(弥勒)在末法时期,不拒艰难在人间轮回千年。
山里:指终南山,因为此山在陕西西安,所以《圣经》里称锡安山,即西安山,也指艮灵山,艮灵山里面的菩提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你设下的色碍:娑婆世界的万物是大势至菩萨的真心幻化出来的,也就是弥勒菩萨的真心分阴阳两炁后所幻化出来的。
舍救你:圣人舍身下凡,舍身引导人出离六道轮回,人们也靠舍身护持圣人,死后复活而成就永生。也指上帝独子耶稣舍身为人们赎罪。
速破障:指破除魔王和魔法之障碍。

舍救你:圣人舍身下凡,舍身引导人出离六道轮回,人们也靠舍身护持圣人,死后复活而成就永生。也指上帝独子耶稣舍身为人们赎罪。
速破障:指破除魔王和魔法之障碍。

《消灾吉祥神咒1》全中文:
南无三满(多),脱苦脱难,我不拉你呵,多蛇所难啦!大势至托梦,窃窃窃喜,窃喜。
洪翁度万难,入万难,拨浪入万难,拨浪度万难,你设下的色障。
舍救你,舍救你,速破障,速破障,山里家是你的所望呵。

紫微大帝即法身佛文殊菩萨,即大威德金刚,紫微大帝法号金轮炽盛,即炽盛光如来,即转轮圣王中的金轮王,即代表光明智慧的大势至菩萨,故本咒名为:“《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大势至菩萨在犹太教中称之为炽天使长,即米迦勒天使长,即撒拉弗,即圣灵与火。

这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唯一用中国普通话宣说的咒语,所以此咒应该是专门为末世中国人所讲,可惜人们不明白以为是梵语,此咒在3000多年的传播过程中难免有些发音上的小偏移。另外还有一个字遗漏了,这里用(*)号表示。

5.06章 密宗必读之《菩提道灯论》

世尊释迦牟尼为了规范西藏密宗之修持次第,特意于公元982年,出生于古印度(今孟加拉国)转世为阿底峡尊者,以善知识的身份被迎请至西藏,留下《菩提道灯论》等著作,以作一切密宗修持之明灯!

那么《菩提道灯论》的关键点是什么呢?下面解说如下:

1)“对佛画像等及诸灵塔前,以花香等物,尽所有供养,亦以普贤行,所说七支供,以至菩提藏,不退转之心,信仰三宝尊 双膝著于地,恭敬合掌已,先三遍皈依”
解读:
拜佛、佛像和塔以及供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皈依三宝,要有不退转之菩提心,还要有普贤之行愿。

2)“力誓永不退,常发菩提心,如是发愿心,所生诸功德……无边功德为因缘 如是数数发其心……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此供最殊胜,其福无边际,既发菩提愿心已,应多励力遍增长,此为余生常忆念 如说学处当遍护”
解读:
阿底峡尊者在这里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谈菩提心,说明发菩提心极其重要,因为发菩提心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和福德,大乘人是否能脱离六道轮回以至于成佛关键就在于发菩提心。

3)“当以菩萨地,戒品所说轨,从具德相师,受持彼律仪,善巧律仪轨,自安住律仪,堪传律具悲,当知是良师……当修行梵行,当断罪及欲,爱乐戒律仪”

解读:
良师的标准首先是自己严守律仪,然后能把此律仪传给徒弟去遵守。如不能邪淫,如有行淫者必非良师。破了戒的上师即非清净上师,就不能传戒。很多人说不要看上师的错误,为上师之命是从,这种想法显然是有一定问题的。戒律是如来所定,我们有标准可以去核对,所以犯戒就是错。如果上师故意犯戒或犯戒后又不忏悔改正,那就是恶知识,要立即离开他,而不要争和批判 。当然对于一些并非严重的戒律问题就不需要严格地审视上师,而更重要的是看自己能从上师那里学到什么东西。

当然还有例外的情况,就是有些菩萨以同事摄受众生时,会显示破戒之事,但最后会把不守戒的众生和自己一起归于守戒正途。如果一个人一辈都没有把自己和别人归于守戒正途,那么就不能说他是以同事摄受众生了。

这里还强调要断罪,就是要消罪并不造新罪,就是要跟罪断绝任何联系。这样才能洁净自己的心灵,才能有效修持佛法。

4)“当随诸佛学,不乐为自己,速得大菩提”
解读:
自己成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普度众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快速解脱。帮别人成佛的功德才是最大的,所以说“不乐为自己速得大菩提”,显然密宗的“即身成就”是违背如来旨意的,是只为自己的解脱而不为众生的解脱,是私欲之心。

5)“当严净无量不思议佛土,受持于名号 及住十方界 ”
解读:
要修念佛法门,到无量不思议佛土去严净佛土。这需要修到有神通出现才能实现,所以大乘菩萨是必须修神通的。

6)“如是勤清净菩萨诸律仪,便当能圆满大菩提资粮”
解读:
只有守戒才能圆满大菩提资粮,所谓资粮就是功德,福德和善根。人一旦破戒下地狱,功德和福德就被剥夺了,又要重新积累,直到无量世投胎为人以后,如果遇到大善知识教导发菩提心,修持大乘佛法才能取回失去的功德。

7)“福智为自性资粮圆满因,一切佛共许,为引发神通,如鸟未生翼,不能腾虚空,若离神通力,不能利有情,具通者日夜所修诸福德,诸离神通者百生不能集,若欲速圆满大菩提资粮,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
解读:
福德和智慧的积累是见性成佛之资粮,没有神通和智慧很难积累菩提资粮。有神通者可以到无量佛国去拜佛,供养佛和传法及护持正法以清净庄严佛土。有神通才有利于明白徒弟的功德和善根以及其当前的境界,才能知道如何指导徒弟修行。而且有空、无相和无愿之三解脱门之智慧者,因财法施舍所得功德是不见空性者的无量倍(见《大般若经》)。而且有神通才能变化出无量财物施舍给众生,才能以神通帮助众生解决困难,所以很多人说不能修神通,不能用神通,这个观点对于大乘学者而言是错误的。

8)“若未成就止,不能起神通,为修成止故,应数数策励,止支若失坏,即使勤修习,纵然经千载亦不能得定”
解读:
要修神通就必须修奢摩他(止)即四静虑,修神通靠止,得解脱则要在修止的基础上再靠观。但止是观的基础,没有止的定力就不能进入观的境界。

9)离慧度瑜珈,不能尽诸障,为无余断除烦恼所知障,故应具方便修慧度瑜珈,般若离方便,方便离般若,俱说为系缚,故二不应离,何慧何方便,为除诸疑故,当明诸方便,与般若差别,除般若度外,施般罗蜜等,一切善资粮,佛说为方便,苦修方便力,自善修般若,彼速证菩提。
解读:
慧度瑜珈即般若,所谓般若即是心无分别,心无所得,所谓方便就是修一切其它善法。《大般若经》告诉我们,只要有一法没有成就都不能成佛,所以般若波罗蜜和方便法门都要修习。

10)“非单修无我,遍达蕴处界,皆悉无有生,了知自性空,说名为般若,有则生非理,无亦如空花,俱则犯俱过”
解读:
不是单单修无我就可以了,五蕴皆是幻化,从来没有生出来过,明白自性本空,这就是般若。如果说五蕴有或无都是错误的。般若之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无本身就是相,般若之空是指无相。

11)“欲安乐圆满大菩提资粮,须修事行等续部诸密咒,为求师长灌顶故,当以承事宝等施,依教行等一切事,使良师长心欢喜,由于师长心喜故,圆满传授师灌顶,清净诸罪为体性,是修悉地善根者”
解读:
这里说得很清楚,供养和承事上师是为了讨上师高兴,上师高兴了才会给你圆满灌顶。才给你消除诸罪,从而使自己戒体清净,才能成为修道的善根。

12)“初佛大续中,极力遮止故,密与慧灌顶,梵行者勿受,倘持彼灌顶,安住梵行者,违犯所遮故 失坏彼律仪,其持禁行者,则犯他胜罪,定当堕恶趣,亦无所成就”
解读:
“密与慧灌顶”即指双修灌顶,梵从凡,梵行者就是指还在凡间修行的、没有脱离六道轮回的、有凡心的修行者,七地以下菩萨都要修梵行,所以不能接受双修灌顶,否则就是犯戒,要堕恶趣。

《楞严经》: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解读:
凡说欲为菩提道者皆是魔说,修道之人色阴尽后入行阴区宇,但容易欲魔入心。

13)“菩提道灯,大阿遮利耶吉祥燃灯智造论圆满”
解读:
阿遮利即阿阇黎,阿底峡尊者就是文殊菩萨,即法身佛,也是燃灯古佛,也是释迦牟尼佛。

5.05章《妙法莲华经》关键点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这本经里有很多秘密,下面逐一解读如下:
1)卷一 序品 第一
“佛(日月灯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
解读:
这里的妙光菩萨就是文殊菩萨,说明文殊能释放光。大家想想,为什么日月灯佛的八个儿子拜文殊为师后都成佛了,而文殊还没有成佛? 其实文殊菩萨就是真如法身佛,就是佛性的本源,见佛性成佛就是与文殊菩萨合一而成佛,所以众生无不是在文殊菩萨的指导下证空性,无不在文殊菩萨的指导下才能见佛性。

2)卷一 方便品 第二
A.“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解读:
小乘、中乘和菩萨乘都是从佛乘里面分离出来的,本来没有小乘,中乘,只是为了方便传法才把佛乘分为三乘传播。

B.“我虽说涅槃, 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解读:
释迦牟尼亲口说,他所说的涅槃并非真寂灭而归于无,而诸法才是寂灭相,就是说诸法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幻相。

C.“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解读:
这里及后面的很多经文其实是告诉我们,只要曾经与佛和佛法有过缘分就能毕竟成佛。就会逐步接受佛的教导,经过无量劫的修行而成佛,期间会有浮有沉,有上有下,但总会皈依到修道之路而毕竟成佛。这是《妙法莲华经》妙法之一。

D.“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解读:
无色界、色界和欲界都是如来佛所造,如来为法身,众生都是如来所生,如来是宇宙主宰,唯有如来能救赎众生出离三界。

3)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A.“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
解读:
成佛都需要佛的授记,没有授记绝对不可能成佛,释迦牟尼是本届贤劫第四尊佛,而弥勒是未来的第五尊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中间绝对没有别的佛出现于世。但佛可以以其他的身份在其间出现在地球上(如善知识),但不会称佛。

B.火宅比喻
解读:
经中用火宅比喻三界六道,为了吸引众生出离火宅,故根据众生的爱好分别用羊车(小乘声闻)、鹿车(中乘辟支佛)和牛车(大乘佛乘)把众生引出火宅,出离火宅后再以大乘度之而使之成佛,所以在世尊释迦牟尼传法之初,很多都不知道有大乘,也不知道如何修。但只要相信并跟随如来就能最终成佛,所以真心信如来和一直跟随如来极其重要。

C.“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在所游方,勿妄宣传”,“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以是因缘,我故语汝,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解读:
千万不可随意传此经,可是我们如今可以在网上任意看此经,看了不信而诽谤则其罪甚深,甚至蹙一下眉头都是有罪,故不可轻传。如果传给不当之人听说,就是害人,所以法师是不能随便讲解此经的。

D.“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
解读:
涅槃不是心死而归于无,佛有法身常存不灭。

4)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 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解读:
此即说明在得完全无漏果(小乘阿罗汉,大乘八地菩萨)前,必须修梵行,就是要守戒清修,绝不可灌顶双修。

5)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解读:
经中把除成佛以外的各种修行的境界和果位都称为化城,所有没有见到佛性而成佛的其他境界都是化城,都不是真实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循循善诱地引导众生一步步地走上成佛之路,从小乘到中乘到大乘,从三十七道品到《大般若经》,然后到《妙法莲华经》,最后到《大般涅槃经》才把一切秘密都显露出来。所有半路退出的都是半桶水,都是不了解佛法究竟义,所以要知道大乘佛法的真正奥秘必须完整学习《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和《大般涅槃经》,积累功德和福德,直至成佛,在成就法身佛以前都是还活在化城里面。

6)卷四 见宝塔品 第十一
“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解读:
此段极为重要,是用来证明讲法者所讲之《妙法莲华经》是否正确的依据。在法师讲法时,有七宝塔出现,并发出“善哉”之赞叹之言,才说明这个法师讲解的《妙法莲华经》是正确的,否者必有不正确之处。

宝塔里面有多宝如来,即有如来法身,所以多闻天王又称托塔天王,多闻天王就是法身佛,塔就是艮山之灵。

7)卷四 提婆达多品 第十二
解读:
根据佛经记载提婆达多多次谋害世尊释迦牟尼佛,使佛出血,又要谋杀世尊,最终使他自己下地狱。为何释迦牟尼佛还说提婆达多是他的善知识呢?还为其授记?其实提婆达多是大菩萨,但示现魔相以告诫众生,要至心皈依如来佛。很多魔是大菩萨示现以考验佛子是否信仰坚定,是否严格遵守戒律,是否谦虚好学,是否唯以佛所说经典为准则,考验不合格者都有相应的因果报应。

8)卷五 如来寿量品 第十六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解读:
如来佛是自有永有的上帝,自古以来一直都存在,而且永存不灭。燃灯佛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了方便传法才称燃灯佛或释迦牟尼佛。(其实一切佛都是同一个佛)

9)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跏趺坐,忽然化生”“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解读:
这里药王菩萨以身燃火供养如来,就是“为佛而死”即“为道而死”,死后没有投胎就能化生,其实就是成就永生不死的法身了。就是基督教说的“为道而死,死后复活”而永生,法身成就最低都是八地菩萨境界。“不死”就是永生,就是成就了不生不灭的法身,“不老”者即肉身可以不衰老,因为法身可以变化出任意年纪的肉身出来。不老不死就已经出离三界,跳出六道轮回了,就是八地菩萨或以上的境界了。明白《妙法莲华经》的所有佛法真理后,只要在佛面(要见到佛才行)前以身燃烧供养佛就能永生不死。这个就是《妙法莲华经》之第二大“妙法”,即舍身供养如来之解脱法。

但一定要先受持《妙法莲华经》,在清净无人处颂读,见有清净光明的如来佛出现后(参考本经中相应经文),在佛面前“燃身供佛”以成就法身,即到无生法忍的永生境界。这就是“为道而死”“为道舍身”即“为如来舍身”而获永生。这就是《圣经》成就永生的秘密,耶稣如来再来,皈依耶稣,接受耶稣的安排,为之舍身即可成就。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
我尔时为现, 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

10)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解读:
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可以消灾解难,求福求子,入火不烧入水不溺,最重要的是,一心称念观世音名号能够去除淫欲之心,可以逐步消除贪嗔痴三毒。

卷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 第二十八
“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解读:
依法受持读诵法华经,只要读此经就能见到普贤菩萨,见到普贤菩萨就能得三昧,即能入定。具体的修行法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这是有罪者,有欲望者,不能入定者的最佳修行法门。

“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
解读:
如果罪业太重,无法见到普贤菩萨,那么由于自己受持、读诵、解其义趣的原因,也可以死后往生兜率宫弥勒处听法,将来同弥勒一同下到人间成就菩萨八地之永生果位。
可见,只要得闻《妙法莲华经》,深信不疑,能理解其大致义趣,以法修行,那么就一定能成就永生,并最终成佛。同时供养、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其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越到后来,世尊释迦牟尼讲的法就越简单,越容易。但如果不信或怀疑,其罪也就越大,所以不可轻传!
当然要无量世恭敬供养诸佛并积累无量功德才能有机会接触《妙法莲华经》,才能遇到善知识为其讲解《妙法莲华经》的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