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章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秘密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大自在天授记品对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作了一个全面的描述,我们可以从这里明白众生的成佛次第。
“舍利子,尔时薄伽梵大蕴如来应正等觉,为是精进行童子,开示如是大菩提道。时,彼童子具于佛所闻是法已,又闻赞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得大欢喜,即以上妙衣服、肴膳饮食、床敷、医药、什物众具,持以奉献大蕴如来及声闻众。如是乃经九十六拘胝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又复兴菩提大愿;虽作如是无量功德,而大蕴如来未与童子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舍利子,汝谓彼时精进行童子,岂异人乎?勿作余疑,即我身是也。我于彼佛所,以诸供养奉佛及僧,经尔所岁,又复起发大菩提愿;然彼如来不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
解读:
释迦牟尼的前世精进行童子跟随大蕴如来学习佛法,又再发菩提心(以前曾发过,忘失掉了),又供养大蕴如来及声闻众,过九十六俱胝岁,即9.6亿年,大蕴如来也没有给他授记,因为他没有证到无生法忍,没有到八地菩萨的境界。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
“舍利子,从大蕴如来灭度之后,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兴于世,名曰宝性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尔时,城中有大长者,名曰善慧,其家巨富,财宝充积,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植众德本。舍利子,时薄伽梵宝性如来,观是长者深心欲解,作是思惟:‘此大长者善根已熟,堪为如是大菩萨藏法门之器,又是诸佛正法之器。’既了知已,便往其所,现大神变,上住虚空,结跏趺坐,为彼长者开菩提道,又复赞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舍利子,尔时,善慧闻佛开示大菩萨道,又闻赞说三世佛已,获得广大欢喜净信,即以上妙衣服、肴膳饮食及余资具,以用奉献宝性如来及弟子众,经于千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又复兴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微妙大愿;虽作如是广发众行,然彼如来未为授记。舍利子,汝谓尔时善慧长者,岂异人乎?勿余异疑,即我身是也。”
《法苑珠林》卷三:“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解读:
一大劫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中劫二十个小劫,人命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再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一个大劫为268.768亿年。根据《俱舍论》一阿僧祇劫为10的104次方大劫,根据《华严经》一阿僧祇劫为10的140次方年,有些说法为10的51次方年,各经中说法不一,阿僧祇本义为无量。
精进行童子经历一阿僧祇劫后投胎而生,名为善慧,宝性如来为其说法,善慧又发菩提心,并供养宝性如来一千年,但是宝性如来没有为他授记。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
“宝性如来灭度后,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曰放光如来应正等觉(即燃灯佛)……时迷伽儒童闻如是佛之声,获得广大欢喜净信……舍利子,尔时放光如来应正等觉,具遍照眼及遍照智,于三世中无事不达,知彼迷伽意欲解已,便举足趾蹑其发上,即便右顾如龙象回,告诸声闻一切大众:‘汝等苾芻,勿蹈其发。所以者何?此儒童者,却后过阿僧企耶劫,当成如来应正等觉,号释迦牟尼。’舍利子,是时迷伽闻佛授记,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证得百千那庾多拘胝无动诸定。又以神通智力,观见东方过殑伽沙等无量诸佛皆为授记,作如是言:‘儒童当知,汝于来世,经阿僧企耶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周遍十方,各如殑伽沙等无量如来,皆如东方诸佛授记。舍利子,迷伽儒童,既蒙诸佛授记安慰已,从虚空下,来诣佛所,以信舍家趣于非家,修习坚固清净梵行。舍利子,汝今于此无生疑惑,谓彼往世迷伽儒童是余人乎?勿作是观,即我为彼儒童菩萨。我于尔时,以是五茎青色莲华,奉散彼佛,复解金发敷置道上,兴如是行,便蒙授记。”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菩萨得见(燃灯)佛。散五茎华。皆止空中。当佛上如根生。无堕地者。后散二华。又挟住佛两肩上。佛知至意。赞菩萨言。汝无数劫。所学清净。降心弃命。舍欲守空。不起不灭。无猗之慈。积德行愿。今得之矣。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释迦佛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
解读:
再经一阿僧祇劫,精进行童子投胎为迷伽儒童,遇到放光如来始成就法身,得无生法忍成为八地菩萨,此时方得授记,言其再过一阿僧祇劫成佛,但也有说是再过九十一劫成佛,因为释迦牟尼赞佛而超越了九劫,故从这里推算一个阿僧祇劫为一百个大劫,即为26876亿年。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
“是故,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欲得速受如来记者,当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受持读诵,通明义趣,广为他说分别开示,复应修行无相正行。何以故?我忆往昔未得值遇放光佛前,无有一切白净行法不修行者;虽作如是无量勤苦,然不蒙佛为我授记。所以者何?由修诸行皆有相故。从是已后,我方于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随所闻已,安住正行。如是行者,谓无相行、无功用行、无所得行。行如是等无相行已,放光如来乃为授记。
“舍利子,我忆往昔最初得见放光佛时,便得超过一切有相有功用行,又初见佛便能随觉一切法性,又得通达一切诸法自性无生;从是已后,放光如来乃为授记,作如是言:‘迷伽儒童,汝于来世,过阿僧企耶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舍利子,当授记时,我便证得无生法忍。舍利子,证得何等无生法忍?所谓证得一切色法无所得忍,证得受、想、行、识法无所得忍,证得蕴、界、处法无所得忍。
解读:
释迦牟尼佛以前修了一切白法,即修行了一切善法,但没有修无相之法和无所得法,即没有入无相解脱门和无愿解脱门。当释迦牟尼遇到放光如来时,即证到一切诸法自性无生,即无生法忍的境界,做到了无相行和无所得行,放光如来才为他授记。
从这里可以明白,要从修行佛法到究竟脱离六道轮回之八地菩萨境界是需要极其长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恭敬供养无量诸佛,证到空性后入无相脱门,无愿解脱门,行无相和行无所得行,证到无生法忍,才能得到如来授记。然后再经历一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由此可见,除了一身补处菩萨,即身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佛说秘密相经》卷上:“佛于三阿僧祇劫,修成菩提最上行,历位至登妙觉尊,皆由清净无漏智。”

《大方便佛报恩经》优波离品第八:“一切诸佛尽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尽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尽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于泥洹。”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善男子,我行菩萨道来,经三阿僧祇劫,修满六度利益众生,成等正觉。”
解读:
释迦牟尼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到成佛经历了三阿僧祇劫,可见时间极其久远。

《宝云经》:“世尊。如来不从阿僧祇劫积集功德耶。佛言不尔。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不能思议如来境界。如来境界不可思量。但为浅近众生。说三阿僧祇修集所得。”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善男子。如来如是于无数劫积集功德。是故如来所有功德。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不可计。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岂非如来于三阿僧祇劫积集功德耶。佛言:不也,善男子。如来境界不思议故。若住不可思议菩萨。方能积集。非三阿僧祇劫所能积集。何以故。若菩萨得入一切法平等者,方入劫数,非初发心者之所能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八•第二分实说品第八十四:佛告善现:“我说一切法平等性为清净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何谓一切法平等性?” 佛告善现:“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净法。此依世俗说为清净,不依胜义。所以者何?胜义谛中既无分别亦无戏论,一切名字言语道断。”
解读:
释迦摩尼三阿僧祇劫成佛是为“浅近众生”所说,不是从修菩萨行到成佛的真实时间。从初发菩提心到成佛所要需要的时间远不止三阿僧祇劫,而要经历无数劫。没有入一切法平等者,还要无数劫才能成佛,故还不能计算具体的劫数。入一切法平等性就是正性离生,对于大乘而言就是就是见道的初地菩萨。
精进行童子是复发菩提心,即“复兴菩提大愿”,而非始发菩提心。从以上可知,凡人发菩提心后不可能即身成佛,即使是八地菩萨也不可能即身成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