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大般涅槃经》卷一百零三:“言如来者,即虚空界,何以故,诸法平等,如虚空故,是故虚空即如来。”
解读:
无极即道,其体犹如会变化的虚空,即为空性,但并非虚空,因为虚空不会变化。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解读:
道生出智慧之灵,即道生一,一即如来法身,即法身佛。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解读:
“无极而太极”:道即无极,道生一后,一代表道,一就是先天一炁。由一再化为太极,太极混而为一,故太极也是一。
“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动为阳,静为阴。这里的两仪指后天之阴阳,即太极之后的阴阳。太极没有分阴阳是指没有后天的阴阳,太极里本身是含真阴和真阳的。太极里的先天一炁为真阳,而太极里面的水为真阴,真阴和真阳没有分开,而是混而为一,所以先天一炁代表一,也代表太极。太极就是指没有分阴阳时的状态或者说阴阳还没有分开的状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幼学琼林》:“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解读:
天、清、动、男为阳。地、浊、静、女为阴。阳为阴之源和根基,因为道本身就是“周行而不怠”的真阳状态,而在往和返的转折点就是真阴之静的状态。清静就是阴阳合一的太极状态,即地天泰的状态。
《易传•系辞上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解读:
日代表阳刚,月代表阴柔,“易”字上面为“日”,下面为“月”,故“易”即是阴阳合一之太极。太极里的阴阳分离后才出现阴和阳,即出现两仪,道以一阴和一阳体现出来,能生一阴和一阳者就是道。道动为阳,道静为阴,阴和阳本质上都是道,但是从修证上而言,见阴阳者就没有见道,所以从修证的角度而言,阴阳皆非道。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太极图说》(周敦颐)云:“二炁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灵寳度人经》云:“五文开廓,普植神灵,无文不光,等同万神万炁仙,即无极之真,二五之精,二炁交感化生万物,故文昌乃天地之祖,万物之母,是以人人具一文昌,物物具一太极也。”
解读:
以乾道代表阳炁,也称之为男,以坤道代表阴炁,也称之为女。阴阳两炁交感而化生万物,万物就是阴阳两炁的不同排列组合。阴阳两炁如同数字技术中的0和1,这两个数的不同排列组合就能包含一切信息。
文昌帝君就是太极,也是先天一炁,人人皆是从一个太极而来,物物也是从一太极而来。先天一炁生阴阳两炁,万物皆由阴阳两炁所生,当人和万物之阴阳相合时即回到太极状态,太极中包含无极之智慧。
太极图和四象如下:
太极图和四象如下:
在八卦中,伏羲用奇数之一画“—”表示阳炁,代表动的特征,在太极图中用白色表示。用偶数之两画“——”表示阴炁,代表静的特征,在太极图中用黑色表示。
太极图由黑白两个“太极鱼”组成,太极图体现为阴阳合一。在白色阳鱼中有个黑点,代表阳中藏阴,在黑色阴鱼也有个白点,代表阴中藏阳。
纯白为太阳,纯黑为太阴。在太极的顶部时,阳上升至极致,代表太阳,也称老阳。在底部时阴下降到极致,代表太阴,也称老阴。阳炁在上升之中途,阳为主导,此时阳里藏阴,称为少阳。阴炁在下降之中途,阴为主导,此时阴里藏阳,称为少阴。
由阴阳变成太阳、少阳、太阴和少阴,称之为两仪生四象,此四象分别与春、夏、秋、冬对应,又与东、南、西、北相对应,也与木、火、金、水相对应。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从春到夏为升阳,从夏到冬为降阴。
用阴阳爻表示两仪生四象如下:
两仪生四象后,四象继续发生阴阳变化,就变成了兑卦、离卦、震卦、艮卦、坎卦和巽卦六种状态,再加上代表纯阳和纯阴的乾坤,就变成了八卦。其中六个卦里面皆有阴阳两炁,只是阴阳两炁在每个卦里的多少和位置不同。
太阳再加一阳即变成乾,为纯阳。太阳中间加一阴,即离卦,依旧称太阳。
太阴再加一阴就变成坤,为纯阴。太阴中间加一阳,即坎卦,依旧称太阴。
少阳上面加一阳化为巽(木),下面加一阴化为艮(土)
少阴上面加一阴化为震(木),下面加一阳化为兑(木)
按照上面的演化规律,得伏羲所创之先天八卦太极图如下:
《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解读:
天为乾,坤为地,在先天八卦中乾坤两卦上下相对,为一对阴阳,为纯阴和纯阳。
山为艮,泽为兑,在先天八卦中艮兑两卦相对,为一对阴阳,兑可藏于艮中。
雷为震,风为巽,在先天八卦中震巽两卦相对,为一对阴阳,巽花可开于震树上。
水为坎,火为离,在先天八卦中坎离两卦相对,为一对阴阳,火为能量可藏于水。
以上每一对阴阳合一时,阴爻与阴爻合并,阳爻与阳爻归类,都能还原为坤乾之泰灵状态,即还原为阴阳没有分开时的状态,即先天一炁的状态,也是太极状态。每个卦为一种炁,太极分阴阳后就进一步分成八种炁,此八种炁完全混合为一就是太极,故称太极为混元一炁。
以上伏羲所创的八个卦称为经卦,周文王再将此八个经卦两两上下互相结合就变成了《周易》里面的六十四个卦,称之为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