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姓李,名耳,字有三个,即聃、伯阳和摐。李从木从子,木就是龙,说明老子有龙身。耳为坎水,坎水为海,龙王在海中,故名耳。伯阳,即第一阳之意,即始阳,即震木。摐即敲打之意,雷祖勾陈天皇大帝敲鼓而打雷,故字摐。可见李耳为有龙身的天皇大帝,即太上老君。李耳为周朝图书馆的管理员,即象征经宝之灵宝天尊,即手拿经书的文殊菩萨,也是手拿经书的禄星,即文曲星,代表先天一炁之金灵。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丘17岁,问礼于老聃。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26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大约公元前491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就想方设法留住老子。老子听其言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道德经》,然后骑着大青牛继续西行,不知所终。
公元666年,老子(唐高宗乾封元年)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被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认为李耳为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列仙传》(西汉刘向)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姓李氏,名耳,字聃。”
《说卦传》云:“坎为耳”
解读:
老子姓李,名耳,字有三个,即聃、伯阳和摐。李从木从子,木就是龙,说明老子有龙身。耳为坎水,坎水为海,龙王在海中,故名耳。伯阳,即第一阳之意,即始阳,即震木。摐即敲打之意,雷祖勾陈天皇大帝敲鼓而打雷,故字摐。可见李耳为有龙身的天皇大帝,即太上老君。李耳为周朝图书馆的管理员,即象征经宝之灵宝天尊,即手拿经书的文殊菩萨,也是手拿经书的禄星,即文曲星,代表一炁之金灵。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解读:
老子李耳有龙身,就是有龙身的天皇大帝或紫微大帝或南极长生大帝,老子在三者之间可以任意转换。
《墉城集仙录》(唐杜光庭集):“洎商十八王阳甲八年庚申之岁,老君乘日精、驾九龙氤氲渐小如九色弹丸自天而下,托孕于元君之胎,元君时在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涡泉之滨昼日假寐,遂感日象如流星之光径入口中,因而有娠。凡八十一年所居之室,常有异香之气,日月之光,仿佛神明以卫其体,容状丽逸,曾不衰怠。至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庚辰之岁二月十五日,元君因攀李树而生诞于左胁,时有九龙自地涌出,腾跃空中,吐水而浴,老君焉龙出之处,因成九井,至今存焉,即亳州太清宫九井是也。老君既生,能行九步,步生莲花,以乘其足,日月扬辉,万灵侍卫,即指李树曰:‘此余姓也。’遂为李氏,时人亦因号元君为李母焉。既行九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世间之若,何足乐闻。’三日之中,身有九变,身长九尺,绿眉素,日角月玄,鼻有双柱,耳有三门,美眉方口,蹈五把十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周备其身。元君以其生而白首,故号老子,或云自说九名,又云有三十六号七十二名。《玄妙内篇》云:‘老君之生也,天地万神来集其庭,日童散晖,月妃掷华,七元曜景,三素充庭,万卉扬芬,陆壤生莲,神童玄女翼其左右,灵音虚奏,天乐骇空是也。’”
解读:
这里的对于李耳出生情景的描写几乎与释迦牟尼的出生情景相似。只是把释迦牟尼出生后行七步生七莲改为走九步生九莲,其实释迦牟尼佛就是太上老君。九代表紫气,即代表木灵。紫气东来,故有九龙和九朵莲花。
《易·说卦》云:“兑为口舌”
《太平广记》引葛洪《神仙传》云:“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
《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
《云笈七签》卷102《混元皇帝圣记》云:“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 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解读:
舌即代表兑灵,即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故吐舌的老聃为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太上老君,即道,为天地之真精,为元始之炁,也是混元炁,故称“混元皇帝”。
聃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聃由“耳冉”组合而成,耳为水,聃谐音为“丹”,可见老聃就是最古老的水中金丹,即水先天一炁法身佛,故其炁玄白。从金文大篆看,冉由“冖土”组合而成,“冖”为土,两“土”堆积即艮山之灵,即雷祖,故被封为“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而从说文中可见,聃由“耳甘”组成,“甘”由“廿一”组合而成,“廿”为土,土中含“一”,可见老聃就是“水”中之“一”,即元炁。
《列仙传》(汉•刘向)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修道德,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解读:
青者黑也,青牛即水牛,老子骑青牛象征李耳的法身摄持离火之灵藏于水中,即为北极紫微大帝,故有“紫气浮关”。老子李耳为尹喜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出函谷关而不知所终,故李耳为道德天尊。
《佛说文殊师利般湼槃经》云:“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是时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面各一寻,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
《后汉书·襄楷传》记:“延熹九年(166年),(襄)楷自家诣阙上疏曰:‘……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解读:
根据《周书异记》和《虚云和尚年谱》,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四月初八,也就是公元前1027年。
释迦牟尼佛35岁证道,传法49年,84岁涅槃,1027-84=943,即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943年涅槃。释迦牟尼佛预言文殊菩萨在西藏雪山教化仙人时间在943-45等于公元前493年左右。文殊菩萨在西藏用佛法度化了五百神仙弟子,然后全部变成和尚飞回到印度,在印度文殊菩萨变成紫金色的佛形像。这跟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间记载是基本一致的,可见“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的文殊菩萨就是老子李耳。“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就是指老子到印度变成了佛,浮屠即佛。
《文殊根本续》:“世间我涅槃,地上成虚空,汝现异生相,行诸佛所行,彼时雪山中,有欢喜兰若。”
解读:
这里的法王子文殊菩萨就是太上老君李耳。“异生相”就是凡夫相,老子在中国时显示为凡人,没有显示神通功能,尹喜是通过他自己的观气功能见有紫气东来而知道老子不是凡人,故拜他为师而为中国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行诸佛所行”说明法王子文殊菩萨其实就是佛,所以太上老君就是佛。太上老君为元始天尊之分身,但也常称为元始天尊的儿子。
《佛说灌顶经》:“葬不如法,佛语阿难葬法无数,吾今当为略说少事,示现未来诸众生也(即告诉未来众生)。我此国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有三。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震旦国中人民葬法庄严之具,金银珍宝刻镂车乘,飞天仙人以为庄严。众伎鼓乐铃钟之音,歌咏赞叹用为哀乐,终亡者身衣服具足,棺椁微妙香烟芬芬,百千万众送于山野,庄严山林树木郁郁,行行相值无亏盈者,坟柏茂盛碑阙俨然,人民见者莫不欢欣。”
《摩诃止观》卷第六下:“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三圣化彼真丹(震旦)。礼义前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真丹既然。十方亦尔。故前用世法而授与之云云。又授出世药者。十种因缘所成众生根性不同则是病异。随其病故授药亦异。谓下中上上上。”
《清净法行经》云:“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云颜回,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论语》“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解读:
震旦国也称真丹国,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释迦牟尼佛预言他将来会派三圣来中国教化中国百姓。其中两圣即老子和孔子,孔子问礼于老子,故老子和孔子皆传礼义于中国百姓,必为三圣之二。迦叶尊者实为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化身,故说老子为摩诃迦叶也没有错。还有一圣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将孔子当做自己的父亲。
从以上可见,太上老君就是佛教的法身佛文殊菩萨,根据道教经典,太上老君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再公元前571年下凡到人间时姓名为李耳,所以道教所说的太上老君并非仅仅指李耳,李耳只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一化身之一而已。
道教《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又称《老子八十一化》,描绘了老子起乎无始直至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元)之间的显化事迹,太上老君共有八十一化身,在第四十二化就是老子化胡,即老子化为释迦牟尼佛。老子八十一化与北极天蓬八十一军大元帅和八十一天雷霆都总管炎帝天君对应,两者皆是太上老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