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大约于5500多年前出生,诞辰日为农历三月初三。三炁为火,火生土。黄帝为土神,即为雷祖。 轩辕黄帝是古中华部落联盟首领,为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时期分封诸侯、创造文字、造车、纺织制衣、制定历法和礼仪,故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且上帝和女娲以黄土造人,故黄帝为人皇。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据说医药书《黄帝内经》、修道经书《黄帝外经》和治国之书《黄帝四经》皆为黄帝所作。另外还有《黄帝九鼎神丹经》、《龙虎经》和《阴符经》等道教经典传于世。黄帝在《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和 “星圃真人轩辕圣帝”。传说黄帝晚年在鼎湖乘黄龙升天。
黄帝在位约100年,传位给少昊白帝,少昊再传位给孙子黑帝颛顼(或说黄帝直接传位给颛顼),颛顼传位给侄子高辛氏帝喾,帝喾传位为儿子尧帝,尧帝禅让给舜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五帝。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三家注史记•五帝本纪•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御览》七十九引《诗含神雾》曰:“大电绕北斗枢,照郊野,感附宝而生黄帝”
《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
《史记·集解》贾逵曰:“帝鸿,黄帝也”。
《五帝本纪》[正义]云:“黄帝,……又曰帝鸿氏”
《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
《路史·国名记》云:“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注:黄帝“号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
《国语•晋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解读:
帝俊就是昊天上帝,就是元始天尊,就是斗父。帝俊生帝鸿,就是元始天尊生黄帝,可见从天庭而言,黄帝为元始天尊上帝之子,就是斗父二长子之一的勾陈天皇大帝。白民就是黄帝的儿子白帝少昊。从肉体而言,黄帝是少典之子。黄帝生于寿丘,在姬水长大,建都于有熊。
鸿为五凤之一,凤凰为素女,为阴木或太素木,当天皇大帝乘太素龙(香龙)时就是火凤凰。在在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男主角旭凤就是九阳之太阳神,他能变成火凤凰。
有熊氏为有火的阴土之灵,缙云氏即象征红云,即火云,所以在《封神演义》中黄帝住在火云宫,火云宫即南宫。帝轩氏即车祖皇帝,轩为车,为艮土之灵。因为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河图握矩纪》载,“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
《三皇庙碑》载:“伏羲子少典为神龙首;东迁少典,君于颛臾之地以守伏羲之祀。”
《三皇本纪》(唐·司马贞)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唐张守节正义:“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
《竹书纪年》卷上:“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
《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少典娶于有蟜氏的两个女儿,分别生黄帝、炎帝(神农氏)。
《上清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转”
解读:
“地祗”即四帝中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即素女,即女娲娘娘,即后土碧霞元君。黄帝的人间父亲为伏羲的儿子木神句芒(龙三太子)下凡的少典,故其人间的母亲为“地祗”女娲的女儿下凡,即小龙女下凡。
少典的两个妻子女登和附宝其实都是女娲的女儿,因为素女下凡为人后,素女和九天玄女是一体不分的,素女净瓶里的水就是九天玄女,所以女娲其实就是素女和九天玄女合一的西王母。
炎帝的母亲女登为九天玄女之分身小玄女,黄帝的母亲附宝为九幽素女之分身小龙女。黄帝是北斗枢星下凡,即中央土勾陈天皇大帝下凡。天皇大帝为“炎火之祖”,为霹雳火神雷祖,电为离火,故有“大电绕北斗枢星”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始开图》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
《历代神仙通鉴》卷四:“(黄帝)封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王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
《枕中记》云:“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即中岳嵩山)
《荆州占》云:“勾陈,天子,黄龙之位也”
《史记·天官书》云:“轩辕黄龙体”
解读:
轩辕就是五天帝中的黄帝下凡,也是五岳大帝中的中岳大帝,也是居住在神霄的雷祖玉清真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化身之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可见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本质上为同一神,即太上老君的化身。
《重修纬书集成》上卷四《春秋台诚图》曰:“轩辕星,主雷雨之神。”
《重修纬书集成·春秋合诚图》谓:“轩辕,主雷雨之神也。”
《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又说“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如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阴阳交感,震为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蜺,离为背矞,分为抱珥。此十四变,皆轩辕主之。”
《史记·天官书》:“石氏星赞以轩辕龙体,主后妃也。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
《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轩辕,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土职也。一曰东陵,一曰权星,主雷雨之神。”
解读:
另外在北斗七星的北面还有轩辕十七星组成的轩辕星群代表轩辕黄帝,轩辕星也是主雷雨。轩辕星被称为后妃,即天帝的妃子,如同勾陈星被称为紫微星的妃子一样。阴阳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天帝为金,藏于土中,故称土为后妃。轩辕代表土灵,土主雷雨。
《宋史·道学传》:“又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弱而能言,圣而预知,好道希妙,故为道家之宗也。”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央,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解读:
天皇大帝为有龙身的戊己土,故黄帝亦龙身,为戊己土之帝。山土之灵也是南极寿星,丘为小山,故黄帝生于寿丘。
黄帝本为显示土德的太极,为艮土之灵,“北斗黄神之精”就是天皇大帝,也可以是北斗九星中的左辅星。后土为坤,坤得乾之九三阳爻而化为艮土,艮土分阴阳,后土为阳艮土,分离出阳艮土的黄帝就变成阴艮土。熊也称狗熊,狗为土,熊从灬(火),故熊为能出火的阴土,即己土,为阴艮土。
土为草木、蔬菜、瓜果所生之园地,称之为“圃”,天皇大帝“总万星”,故此黄帝被称为“星圃真人轩辕圣帝”,为“道家之宗”,为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次之,故道教称为黄老之学。
在末世预言电视君《白娘子传奇》中,许仙和白素贞在三月初三相会于杭州西湖,后来法海和尚赐许仙法号为“道宗”,与黄帝“道家之宗”相呼应,所以许仙其实也是以三月初三为诞辰日的轩辕黄帝再来。
黄的文字演化如下:
《道德经》第25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解读: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黄由“大日”组合而成,“大”为道,为“十人”,十为土,故黄字代表有太阳离火之灵的土灵,代表大日如来。
从小篆看,由“廿火日”组成,廿为二十,十为土,廿也是二土,可见黄就是有二土和太阳火灵的雷祖。
《云笈七签》:“黄帝居代总百一十一年,在位一百年。自上仙后,升天为太一君,其神为轩辕之宿,在南宫。黄龙之体象火体,祭天神,轩辕星一也。”
解读:
太一君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在紫微宫化身为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所以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都可以称为太一君。
《列子·周穆王》记:“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山海经》云:“周穆王至昆仑之丘,游轩辕之宫,眺锺山之岭,勒石西王母之山,纪迹玄圃之上。”
解读:
太上老君住在昆仑山,故太上老君之化身轩辕黄帝在昆仑山有宫殿,黄帝与西王母在一起,可见西王母为黄帝之妻,就是嫘祖,即后土娘娘。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获宝鼎。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国语•晋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解读:
黄帝姓公孫,公者无私无我,孫者小玄子,即孙悟空,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天鸡(酉金)太白金星,所以黄帝生于姬水,改为姬姓,取谐音为鸡之故也。土内含兑金,兑为云,以云象征先天一炁,故黄帝以云纪事。黄帝为霹雳火神,夏为火,故称缙云氏,居火云宫。黄帝之妻嫘祖即戊土,即西王母,即后土娘娘,也称雷祖,为女雷祖。
《帝王世纪》说:“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于涿鹿之阿。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谷。
解读:
应龙就是阴龙或音龙,即后土娘娘素女,素女把蚩尤杀了。
《太上老君开天经》云:“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庄子·外篇·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崆峒)之上,故往见之,问以至道之要。”
解读:
黄帝统一天下前只是凡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统一天下后拜崆峒山太上老君化身的广成子为师,证道后才恢复其雷祖玉清王的身份。广成子为太上老君的传道分身,黄帝则为太上老君统治人间的人皇分身。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张志聪)卷一:“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
《太平御览》曰:“岐伯乘绛云之车,驾十二白鹿游于蓬莱之上。”
解读:
岐伯被称为天师,就是道祖太上老君的药神化身,岐伯谐音为炁伯,代表有先天一炁法身佛,为一切众生修道之师,故名天师。岐伯是轩辕黄帝的老师,也是他的大臣。
相传岐伯曾乘由十二白鹿拉的绛云车,遨游于东海中的蓬莱仙山。白鹿就是艮土之灵,绛云车就是有先天一炁和火光的车。岐伯就是蓬莱仙岛上乘白鹿的寿星。
《黄帝内经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为医学之祖,故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和“医圣”。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淮南子·本经》云:“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春秋元命苞》云:“(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禅通纪》云:“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云:“奚仲(夏朝车正)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解读:
中国的甲骨文出自黄帝时期,由黄帝的大臣仓颉所造。
《封禅书》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解读:
弓就是土灵,乌号弓就是黑色之阴土,即熊,即意根,龙髯代表龙之低级分身。中国人的魂都是黄帝龙身之低级分身,而中国人的意皆是黄帝的阴土之灵,故百姓“抱其弓与龙髯而号”黄帝以武力统一全球,显示出天皇大帝兵革之灵的威力。
《轩辕黄帝宝诰》:
“纪元皇帝,位证玄都。光圆妙果,化育群雏。任阴阳大道之权,掌天地人万象星符。监督众仙圣神职,稽查众籍是与非。山河统辖,划野分区。洲县府邑,治政时需。万古流传馀日月,千秋继往拱唐虞。黄经脉络,素问灵枢。高明始健,以作悬壶。学士朝来而集造,指南文字与舟车。功参雨露,德共滋濡。昭彰善恶,注秩征诛。补造阴阳安社稷,消灾解厄度人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高穹玉阙,开元治世天尊。”
解读:
“位证玄都”“高穹玉阙”:可见轩辕黄帝飞升到北极的玄都去了,即去了天庭玉阙,作天皇大帝。
“掌天地人万象星符”:就是“理三才”、“统御星辰”和“总万星”的玄都天皇大帝。
“化育群雏”:即为“群生父”的雷祖。
“任阴阳大道之权”:土灵含阴阳两炁。
“指南文字与舟车”:指导仓颉造文字,又指导人们造舟和车。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解读:
汉代班固的《汉书》、唐代王瓘的《广黄帝本纪》、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等较多历史文献也都有相同的记载。黄帝逝世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各地出现了很多黄帝陵。陕西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的桥山,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黄帝葬桥山说明黄帝住在陕西,可能就是宝鸡,而有熊氏可以与表终南山对应。
小说中的运用:
《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吾乃玉清道人是也。”
解读:
玉清道人就是昆仑山上的元始天尊,下凡到人间就是一统全球的道门之祖轩辕黄帝,天皇大帝就是三清之化身,故在昆仑山上有轩辕黄帝的宫殿。